铁路货车制造技术
27t轴重铁路货车技术及发展——制造工艺与创新

3 . 齐 齐哈 尔轨 道 交 通 装 备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黑 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2 ; 4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 司, 四川 眉山 6 2 0 0 3 2 ; 5 . 西 安 轨 道 交 通 装 备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8 6 ; 6 . 南 车二 七 车 辆 有 限 公 司 , 北京 1 0 0 0 7 2 )
摘 要 : 介 绍 了我 国铁 路 货 车 制 造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创 新 , 阐述 了 2 7 t 轴 重 铁 路 货 车研 制 过 程 中形 成 的 工 艺 工 程 化 理 念, 总 结 了我 国铁 路 货 车 转 向 架 、 1 2 0阀精 益 制 造 经 验 , 以及 2 7 t 轴 重铁 路 货 车 产 品 质 量 和 工 艺 管理 提 升 情 况 。
1 工 艺 技 术
1 . 1 自动 化 焊 接
2 7 t轴 重 铁 路 货 车 采 用 了 高 耐 蚀 型 耐 候 钢
S 4 5 0 AW 和 S 4 5 0 E W 。敞车端 墙 、 侧墙 、 底 架 等 主 体 部
零 部件 制造 和组 装精 度 , 实现 了不 同生 产 厂家 、 不 同车 型 的相 同零 部件 的完 全互 换 。制 动系 统模 块化组 装 工 艺 为货 车制 造 工艺技 术 和管 理走 向精 益打 下 了基础 。
1 . 3 整 体 芯 自动 下 芯 铸 造
件 焊缝 均采 用 焊接 机械 手或 焊接 专机 焊接 。 自动焊 热 输 入稳 定 , 焊缝熔深 均匀 , 成 型好 , 速 度快 , 焊 缝 质 量 高 。图 1为侧 墙 自动焊 接线 。
铁路货车轮轴技术简介

• 2.5车轮静平衡测试标记 • 新制车轮进行静态平衡测试的残余不平衡值不大于125g•m
时,标记为E3;残余不平衡值不大于75g•m时,标记为E2; 在内侧轮毂外表面用油漆做出约15mm宽、40mm长的径向 条带,标记在条带的上端部或下端部。
• 2.6车轮直径 • 车轮直径用白色油漆在辐板内侧面适当位置上标明车轮直
径尺寸,字体高度不应小于25mm,字迹应清晰可辩,轮 径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轴承
无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25t轴重: 353130B(主型) 21t轴重: 352226X2-2RZ(TN) (主型) SKF197726 (主型)
前盖 内圈 保持架 外圈 滚子
后挡
密封罩
中隔圈
油封
352226X2-2RZ
制造年月(各2位数字)、制造工厂代号、车轮钢种代号、车 轮型号、车轮顺序号、检验人员标记。例: 1412 TZ II HESA 220436
• 美国格里芬(Griffin)车轮厂制造的整体铸钢车轮标记在
轮毂内侧端面上,如图6-10所示。
• 制造年月(各2位数字)、制造工厂图形标记、制造工厂
代号、车轮级别、车轮型号和车轮顺序号。标记在车轮辐板内侧
面上,如图所示
• 制造年月(各2位数字)、制造工厂代号、车轮级别、车
轮型号和车轮顺序号。例:
• 2.4.6前苏联车轮制造厂(维克萨、下塔吉尔、地聂伯)制造
的整体辗钢车轮标记在轮辋外侧面上,如6-12所示。
• 制造年月(制造年为2位数字,制造月为罗马数字)、车轮
轮毂 长度
L
178±3
178±3
178±3 178±3 178±3 178±3
178±3
车轮轮 辋宽度
铁路货车制动技术及制造工艺81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GB

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GB/T5600-2006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lway freight car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一般要求4 材料要求5 制造要求6 涂装与标记7 各车种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 通用敞、棚、平车技术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专用货车技术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 罐车通用技术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 机械冷藏车通用技术要求前言本标准代替GB/T5600-1997《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
与前版标准相比,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变化如下:——一般要求中,新增了结构、运用、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材料要求中,取消了各类铸件、锻件、焊丝、弹簧等的材质要求,新增耐大气腐蚀钢、不锈钢、铝合金、铸钢件、涂料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的材质要求;——车体制造要求、转向架、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落成要求、涂装标记等按现车结构和新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增了附录A“通用敞、棚、平车技术要求”;——新增了附录B“专用货车技术要求”;——新增了附录C“罐车通用技术要求”;——新增了附录D“机械冷藏车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货车的基本要求,铁道货车的检查与试验规则见GB/T5601《铁道货车检查与试验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提出。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株洲车辆厂、四方车辆研究所、北京二七车辆厂、西安车辆厂、太原机车车辆厂、武昌车辆厂、眉山车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兵、孙琰、卢静、雷青平、朱森、孙明道、田葆栓、章薇、肖江石、朱秀琴、刘翀原、王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600-1985、GB/T5600-1997。
在铁道标准体系中,货车整车标准除GB/T5600《铁道货车通用技术条件》外,对不同类型的货车还制定有单项标准。
浅谈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

浅谈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和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铁路货车制造工艺越发成熟,使得铁路货运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随着现代化时代的不断前进,对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需要提高铁路货运能力,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铁路货运的快速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铁路货运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方面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为了有效促进我国铁路货车制造工艺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创新;引言: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上良性竞争体制的落实到位,对推动中国铁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铁路货车是中国铁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铁路行业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
为了有效推动中国铁路货车的良好发展,采取科学的方法逐渐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技术体系。
根据现阶段我国铁路货运的整体情况而言,铁路货运能力无法及时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全面优化铁路货车的车体材料,加强铁路货车制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铁路货车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的必要性(一)我国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发展滞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提升,对铁路货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可知铁路运输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但是实际上我国铁路货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无法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和国际先进水平,依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外市场上普遍认为我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并且还拥有丰富的制造工艺与设备或资源,因此对铁路货车制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是适应时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铁路货车的运输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加上物流行业和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安排足够的铁路货车承载和运输大量的物流货物,并且确保货物运输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才能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实际要求。
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探讨

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探讨摘要:目前在铁路货车车体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
但是,铁路货车在车体材料、生产标准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与西方先进国家的铁路货车车体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退路货车车体技术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益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国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运输;铁路货车;车体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货车方面的技术经过三次较大的发展。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处于比较先进的位置,而且部分产品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因此,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情况,进行相关的总结,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发展策略。
一、铁路货车的车体结构特征1.货车车体中梁的结构特征目前,国内对于中梁的制造方式有热轧型钢、冷弯型钢以及钢板组焊等形式。
同时,中梁也是车体最重要的承载部位,对于货车的安全运行、使用期限等具有决定性影响。
其中热轧型钢中梁制造比较容易,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这种中梁的不足之处,就是断面尺寸的设计不易进行有效调整,无法满足不同车型的强度需求。
而冷弯型钢中梁,尽管具有重量轻、断面尺寸设计可操作性强等优势,但是在弯曲圆角处产生的内应力较大,而且制造过程中焊接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不能进行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不断进行轻量化设计,因此在减低货车车体自身重量的前提下,就会导致中梁连接处的上、下翼缘部位,所承受的纵向力增加,严重影响铁路货车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因此,我国一般采用组焊式结构,可将中梁上下连接处设计成圆弧过渡,进一步提升关键部位的使用质量,而且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设计,也可以有效降低车身的重量。
2.车体材料的使用为了进一步降低货车车体的重量,从而提升铁路货车的运行速度以及承载量,因此在货车的建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采用合理的车体材料,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车体的设计以及工艺水平,确保铁路货车车体运行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国内对于60吨以下的货车,使用热轧型钢进行生产制造,对于70吨以上的货车,通过工艺革新,采用冷弯型钢进行制造,不仅减轻了车身自重,而且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
浅谈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

浅谈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摘要: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铁路运输设备需求,我国铁路货车制造系统以设备技术、技术质量和质量安全为指导。
它促进了技术创新,在大型零件全芯制造、新型材料焊接和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方面取得了突破。
特种货车生产线、自动焊机和各种现代通用检测设备;精益制造正在稳步前进。
关键词:铁路货车;工艺技术;创新;制造模式随着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战略不断推进加快,铁路货运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铁路货运发展的未来趋势中,速度、重载和安全是目标,过去十年来,我国铁路货车行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和在线检测,支持重型货车现代化,满足了我国铁路独特运行条件下的列车安全可靠的要求,导致精细技术、及时生产组织和信息管理工具促进了我国铁路货车路线的完善,产品质量全面提高,铁路货车制造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铁路重载设备的快速发展。
一、铁路货车现有的技术问题1.铁路货车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货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引进和模仿国外;研发和创造;跨越式战略发展。
在铁路货车发展过程中,速度、重载、特殊运输和优质服务是发展的总方向,制造和维修能力、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和发展水平、测试手段、制造技术和操作维护都有了显着提高,棚车第一个自主设计的诞生、转向架的不断完善和简化、辗钢车轮、挂钩和刹车的引进和采用、全钢结构汽车车身的创新、重载车的开通和应用,给铁路货车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外,还有敞、棚车、平车、专门的集装箱平车等,它们都有一定的存有率。
2.跑的速度。
我国铁路货车技术运行速度问题是运行速度慢、动力性能不稳定、安全性差。
与国外技术相比,速度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以铁路货运为基础的综合运输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是欧洲国家。
就铁路货运速度而言,国内铁路货车的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而高速行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外国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段速为200公里/小时。
3.轴重、载重问题。
实施三大制造工艺全面提升铁路货车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性研 究、 整体 芯 工 艺 货 车制造技 术 水平提 升 。 关 键词 :铁路 货 车 ;设计 ;工 艺进 步;制 造技 术
制 标准 ,创新管 理理念 ,积极发挥行业 的引领和带动作 用 ,为铁路货车重 载 、快捷技术 的顺利 实施提供 了大量 前 瞻性 、基础性 的技术支持和精 良的装备保 障。 在铁路大发 展的新形势下 ,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进 程 的加快 ,如何 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优化资源 ,树立设计 工 艺一体化理念 ,建立和现代化装 备相适应 的配套管理
实施三大制造工艺
全面提升铁路货车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王 洪业 :齐齐哈 尔轨 道 交通装备 有 限责任 公 司 ,工 程 师 , 黑 龙 江 齐 齐哈 尔 , 1 10 2 60 常文玉 :齐齐哈 尔轨 道 交通装备 有 限责任 公 司, 高 级经济 师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1 10 2 60
准化奠定 了基础 。首先 选取c 型 敞车 ,完成 7 t 0 级货 车 质 量 和 油 漆 涂 装 质 量 ,特 别 是 制 动 管 制 造 和 制 动 系 统 组
铁 路 货 车 制 动 系 统 要 实 现 设 计 标 准 化 、T 艺 规 范 至 系统 内 机 车 、客 车 企 业 相 比还 有 较 大 差 距 ,且 发 展 不 化 和制 造 商 品 化 ,最 终 实 现 可 互 换 目标 , 即 “ 化 一 互 平 衡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铁 路 货 车 新 结 构 和 新 材 料 的推 三
摘
要 : 当前 既有铁路 货车 运 用过程 中 出现 的制
动 系统 故障 、 大部 件 裂损 、车体 防腐性 能差 等 问
题 ,直接 危 及货 车行 车安 全。 为此 ,齐齐哈 尔轨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及关键技术

线路等级为II级线路
线路等级为I级线路
管理标准
测试项目
主要测试了货物列车对钢轨、轨 主要测试了动车组与旅客列车和 主要测试了动车组、提速货物列 主要测试了70t级货车对钢轨、轨
枕、道岔、路基和桥涵等线桥设 提速货车交会时的会车压力波、 车对钢轨、轨枕、道岔、路基、 枕、道岔、路基和桥涵等的动力
备的动力作用,并对既有线货物 货车装载加固方案的交会安全性 桥涵等线桥设备的动力作用,同 作用,并对既有线能否满足70t级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及关键技术
提 纲1
2
铁路货车基本情况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3 铁路货车新技术与发展
1 第一 部分
主要内容
1 既有货车情况 2 货车造修生产力布局
1 铁路货车基本情况
1.1 既有货车情况
1.1.1 保有量分布
总保有量 国铁车
企业自备车
86.5万辆 70.8万辆 15.7万辆
企业自备 车18%
2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2.4
轮轴技术与实践
2.4.1 发展现状
一个平 台
三个阶 段
轮轴技术 发展
四个体 系
2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2.4
轮轴技术与实践
2.4.2 轮轴技术发展历程——车轴
滑动轴承的B型、 C型、D型和E型车 轴,轴身为变截面 纺锤形;材质为碳 素结构钢。
确定为正式标准TB450-83 《车辆用车轴型式尺寸》, 车轴的轴身均为等截面的平 直形;材质为专用优质碳素 结构钢即40钢。
增加了RE2A型、型 车轴,车轴材质为 LZ40和LZ50钢。
1963
1979
1983
1999
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货车制造技术一、前言二、制造技术的发展三、制造技术的主要创新1.铸钢摇枕侧架整体芯铸造2.不锈钢焊接和整体锻造技术3. 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4.制造专用生产线一、前言铁路货车制造技术包括制造铁路货车产品时所需的各种工艺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铁路货车制造是一门较为综合的机械制造技术,在专业上涵盖了铸造、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焊接、装配等工艺方法,另外还涉及到了自动测量、无损检测、自动化等相关技术。
铁路货车数量大、品种多,因此,铁路货车制造多为流水式作业方式、大量采用了柔性生产线,主要有轮轴生产线、转向架生产线、下料生产线、中梁生产线、底架生产线、端侧墙生产线、车体生产线、车体油漆喷涂线等。
产品的升级换代,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也推动了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形成了一些独有的制造工艺,譬如“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不锈钢焊接、整体芯铸造”等三大工艺。
针对铁路货车要求可靠性高、互换性好、检修方便的特点,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手段和控制手段在不断提升,焊接基本为自动化焊接,制动阀和转向架实行的是精益制造模式;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在线检测、数据可实时采集、工序共享、动态监控;超声波检测、高能射线DR成像及工业CT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在铁路货车生产的关键工序中。
一、制造技术的发展铁路货车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从手工操作、单机作业方式发展到了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逐步具备了工艺合理、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制造系统,形成了产研结合、具有中国铁路特点的铁路货车制造技术体系。
解放前我国没有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修理厂,而且规模小、设备少,只能从事简单的修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改变旧中国依赖进口的状况,解放初期的铁路货车制造是采用了非常规的方法,因陋就简,基本上是属于手工制造。
在“一五”期间,对一些修理厂开始进行扩建,改造成为制造厂。
1958年以后,又陆续新建了一批制造厂,逐步满足了铁路发展的需求。
早期铁路货车制造厂虽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在制造技术发展上还相对落后且很不均衡。
铁路货车主要是铆接钢底架、钢骨木板车体结构,大量采用热铆接工艺。
此阶段,铁路货车制造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生产能力,因此,只是在铸造和锻造技术上有所发展,制造技术总体上比较落后,仅是达到了生产铁路货车的基本要求。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铁路货车逐步开始了以钢代木的过程,全钢结构铁路货车带动了冲压技术和焊接技术的发展。
冲压技术在板材及型钢的剪切下料、校平及压型方面得到了突破;焊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其经济性较好,绝大数的铆接结构均被焊接结构所取代,而且在中梁等部件上还开始应用了埋弧自动焊等先进的焊接技术。
在加工方面,各制造厂大量使用了自制的专机,满足了生产效率的要求,但普遍精度不高,柔性也差,限制了产品的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铁路专用耐候钢和滚动轴承等开始在铁路货车产品上应用,推动了相应的制造技术的发展。
耐候钢焊材、车轴专用磨床等的出现,标志着铁路货车制造技术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到20世纪末,铁路货车制造技术已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冲压工艺实现了机械化和模具化,焊接方面也逐步从手工电弧焊为主发展为大量采用气体保护焊,其他各相关技术也都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除能生产各种通用、专用铁路货车外,还能生产适应货物装车形体的凹底、长大、双联等特殊平车以及新型的家畜家禽车、活鱼车和机械保温车等。
对于铸锻件方面,不断有先进的生产线及设备应用于生产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脂自硬砂生产线、潮模砂气冲造型生产线、迪砂线等铸造生产线的应用,改变了原铸造单机的生产模式,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初具规模。
进入新世纪,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开始在全路推广,对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铁路货车制造技术的提升,提出了“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
在此指导思想下,开始进行了建设主要部件的生产工艺线的工作,至2002年,在全路大面积推广了建设铁路货车生产工艺线的成功经验。
通过建线工作,不但提高了铁路货车制造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而且制造所需的工艺装备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艺装备的制造水平,解决了以往铁路货车制造厂自制工艺装备水平低下,重复设计浪费资源的问题。
2004年,根据基础工艺线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各制造单位对各工艺线中关键工序的设置、关键设备的功能等达成了共识,进一步规范了各工艺线的建设工作。
此后,机器人和焊接专机等自动化焊接技术在铁路货车制造中被大量采用,生产线的柔性增强,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
通过稳步推进建线工作,使制造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完善了生产线的功能,保证了制造质量,铁路货车建线工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5年以后,铁路货车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始向纵深发展,按照“设计工艺一体化”的要求,各制造厂深入探索设计工艺并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工艺部门能提前介入设计过程,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满足了市场需求。
工艺部门还超前进行制造新技术的研制工作,攻克了冷弯型钢制造工艺、高强度耐侯钢及不锈钢的焊接技术及摇枕和侧架整体芯铸造工艺、车钩连续热处理工艺等制造新技术,应用了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以及DR、工业CT检测技术,提高了产品制造的可靠性,这些也为铁路货车产品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随着提速重载工作的不断深入,铁路货车制造技术也逐渐暴露出在设计制造理念、工艺技术水平、配套技术性能和综合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
为了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各制造厂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并推广了很多先进的工艺理念和工艺方法,形成了以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摇枕侧架整体芯铸造工艺、不锈钢焊接等典型工艺为代表的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技术体系及强有力的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20世纪80年代,铁路专用耐候钢和滚动轴承等开始在铁路货车产品上应用,推动了相应的制造技术的发展。
耐候钢焊材、车轴专用磨床等的出现,标志着铁路货车制造技术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到20世纪末,铁路货车制造技术已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冲压工艺实现了机械化和模具化,焊接方面也逐步从手工电弧焊为主发展为大量采用气体保护焊,其他各相关技术也都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二、制造技术的主要创新近十年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铁路运输装备的需求,我国铁路货车制造系统以“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为指导思想,推进工艺技术创新,促进了制造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铁路货车安全可靠性大幅提高。
工艺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世界首创的铸钢摇枕侧架整体芯为核心的铸造技术,以提高不锈钢焊接过渡区低温冲击韧性为核心的焊接技术,以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为代表的生产管理模式,以钩尾框整体锻造为代表的工艺设计理念,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制造技术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1.铸钢摇枕侧架整体芯铸造近几年来,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联合攻关,以摇枕、侧架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对摇枕、侧架的制造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推进摇枕、侧架工艺上水平、材质上等级、检测上台阶、实物上档次,取得了11项技术创新成果,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1)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铁路货车摇枕、侧架等长大、薄壁复杂件的整体制芯技术。
传统工艺制造的摇枕、侧架内腔砂芯分块多达二十多个,导致铸件关键部位内腔产生披缝、台阶、局部掉砂以及诸多芯撑熔合不良等缺陷,铸件夹杂物和含氧、含气量偏高,造成铸件内部缺陷;摇枕、侧架材质陈旧,强度储备不高。
通过采用机械制芯、金属盒内硬化精确成型技术,实现了铸件内腔平顺无披缝、台阶,提高了铸件壁厚尺寸的均一性,减少了芯撑,避免了熔合不良和砂眼等铸造缺陷。
采用吹氩、喂丝等钢水精炼工艺,进一步降低钢水有害元素和气体含量,减少非金属夹杂物,铸钢材料性能更优。
(2)配套开展了ZG25MnCrNi冶炼、铸造、热处理和焊修等工艺研究,制订了技术条件、工艺规范、试验检测方法、缺陷等级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现有的ZG25MnCrNi改善了凝固结晶方式,奥氏体组织稳定,金相组织临界转变温度降低,使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细化,铸件内部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裂能力大幅度提高。
(3)在原有湿法荧光磁粉整体表面的探伤基础上,采用超声波和X射线探伤,检测铸件内部缺陷,消除了铸造工艺所固有的铸件内部缺陷造成的质量安全隐患;采用超声波测厚和三坐标检测,保证壁厚均匀和尺寸精度,产品更加可靠。
现在我国生产的摇枕、侧架,经过抛丸强化处理后,内外表面平整、尺寸精度高,内部缺陷少,经试验检测,产品实物疲劳试验循环次数达到180万次以上,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标准要求,使摇枕、侧架的实物质量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
2.不锈钢焊接和整体锻造技术为了满足铁路货车重载并提高耐大气腐蚀性的要求,对TCS345不锈钢焊接进行了攻关,攻克了焊接接头组织晶粒粗大,低温冲击韧性低等技术难题,成功地批量应用在不锈钢运煤敞车上。
传统耐候钢制造的铁路货车自重大、耐腐蚀性差,而铁素体不锈钢则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采用此钢种制造的C80B型运煤专用敞车的运用状况良好,满足了大秦线曲线多、坡道大、2万t编组、高效周转的运用要求。
通过焊接技术的深入研究,全面掌握了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特性,制定了完整的不锈钢材料检验和焊接工艺评定方法;解决了不锈钢焊接热输入敏感性强,焊接时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易造成焊接缺陷。
通过配套使用数字化脉冲焊机,长直焊缝采用自动焊接,专用工装实现水平位置焊接等措施,保证了焊缝成型质量,有效控制了焊接热输入量、减少了焊缝缺陷,提高了焊缝疲劳可靠性。
不锈钢焊接技术研究的成果,解决了经济型铁素体不锈钢熔化焊接在铁路货车生产应用中的难题,开创了铁路货车领域铁素体不锈钢生产制造的先例,实现了铁路货车制造钢种的升级,填补了铁路货车制造上铁素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的空白,并成功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上,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提高铁路货车关键配件的可靠性,开展了以锻代铸和整体锻造的工艺研究,现在钩尾框、制动梁、支撑座、制动杠杆等部件实现了大吨位精锻机整体锻造、并且配套开发了连续式热处理工艺。
与铸造相比,锻造钩尾框具有良好的金属内部组织,避免了砂眼、气孔、缩松等铸造缺陷,疲劳强度提高约80%。
整体锻造制动梁架制造工艺的成功,使制动梁成为无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较旧型制动梁提高两倍以上,解决了焊接制动梁易脱落和裂损的安全问题。
制动杠杆等采用了整体模锻工艺后,不仅重量轻,而且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也有了大幅提高。
3. 制动系统模块化组装铁路货车制动系统的零部件多、安装位置分散,导致制动系统组装困难、互换性差、维修不便,而且极易造成空气泄漏,这一度成为影响铁路货车安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