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讨论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组讨论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部分教师为了突出课改,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上课过程中反复使用小组讨论这一形式,久而久之,在实际操作中,就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问题一:不会讨论,甚至偏离话题
学生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而是争执、吵闹,不懂得倾听,或是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各行其道,也不会补充,不知否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行排斥,又返回老路。
问题二:谈论的内容是否有必要,是否有价值
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价值讨论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样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保持沉默。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重点、难点遗失或淡化,教师费时多,收效甚微,与教师意愿相违背。学生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或排斥,长期下去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问题三:不引导的讨论,无质量,无效果
有一些疑难问题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但是问题一
出现,教师不是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而是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疑。
这种没有经过个体熟读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对问题的见解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不了疑难问题,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有悖于英语教育的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
问题四:谈论时间不足,流于形式
教师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刚开始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没有全员参与,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容易挫伤参加的积极性,使参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问题五:讨论形式不符合教材特点。
为了体现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道具,再花费大量的时间
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这样就挤占了宝贵的读书时间,学生没时间去诵读、感悟、积累,对学习语言、形成语感极为不利,容易给下一步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和干扰。
纵观以上五种现象,教师都只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参与的面不可谓不广,唯独忽略了参与的质量和效度。这些参与,要么没有价值,要么空洞肤浅,要么走马观花,这种无效参与必将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少,慢、差,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由此想到,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仅仅注意到学生是否参与是不够的,应全方位地考虑参与的有效度和质量,彻底摒弃形式主义。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参与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中讨论。
其次,要明确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个体的独立学习对于合作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学生通过熟读精思,品味感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
再次,要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遵循英语教育规律。“表演”这种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但一定要明确目的,切不可滥用。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要尽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萌发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表演,不如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品读、背诵。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能力需要耐心地培养。教师要全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对讨论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有步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做到活而不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小组,揣摩学生的认知心理,体察学生的学习困难,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质疑。进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小组将学习活动开展起来。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小组的探讨活动才能扎实有效,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