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5期审计与经济研究
V ol.17,№.542000年09月
ECONOMY &AU DIT ST U DY S e p .,2002
[收稿日期]2002—06—17
[作者简介]刘宇伟(1969-),男,江苏滨海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从事市场营销学史研究。
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83)
刘宇伟
营销渠道研究是营销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本文着重回顾西方的渠道理论研究的发展,以期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并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
一、以效率和效益为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一般认为,韦尔德(1916)是渠道研究的奠基人。
他首先论及营销渠道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部营销因而是合理的。
巴特尔(1923)强调中间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基本效用、形式效用、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
布瑞耶(1934)认为,营销机构能够有效地克服交换的障碍和阻力,因为它可以集中和分配所需要素。
康弗斯和胡基(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他们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问题。
1954—1973年间,渠道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
峰。
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产生、结构演变、渠道设计等问题。
奥德逊(1954)认为经济效率标准是影响渠道设计和演进的主要因素。
分销网络的存在使得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千差万别的消费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因此中间商创造了时间、地点和占有效用。
巴尔德斯顿(1964)分析了企业进行渠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超越利润最大化假定而使企业使命多样化;第二,大企业需以参与市场的相对效率和内部管理控制为标准评价渠道方案;第三,注意企业单一渠道与复合渠道设
计之间的区别。
麦克马蒙(1965)认为,由于资本需要不断增加,固定成本渐增,边际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下降,营销过程日益复杂,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三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体系。
巴克林
(1965)着重研究了延期和投机的概念,认为综合延
期和投机,可以分析在营销渠道中的存货阶段。
以效率和效益为重心的研究主要基于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而对营销渠道中的行为变量缺乏相应的研究,因而此后很少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以权力和冲突为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以权力和冲突为研究重心的学者将渠道看作渠道成员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联合体。
斯特恩
(1969)认为,渠道由一组专业机构组成,劳动分工
广泛,每个成员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其他成员,如果某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后者将更有权力;如果一个成员对渠道的承诺减少,那么渠道的其他成员影响他的能力将降低。
依存和承诺是理解渠道中权力关系的关键。
斯特恩研究了分销渠道中的冲突,认为渠道成员被锁定在相互依存的网络中,如果一个成员认为其他成员阻碍其实现目标,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此后,许多营销学者研究了权力、冲突、合作和谈判等问题。
11权力的来源、使用和衡量。
拉斯切和布朗(1982)认为渠道领导者成功实施非经济权力来源,
[关键词]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历史[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和营销学的发展,渠道理论研究重心不断转移,从以效率和效益为重心,
逐步转向以权力和冲突为重心,最终转向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02)05-0057-03
受影响的渠道成员可能将权力较少地归于权力持有者,渠道成员使用了渠道领导者的标准和价值观,并据为己有,使他们能够独立于权力持有者,非经济权力来源的使用质量越高,受影响的渠道成员对渠道领导者权力的认同程度也就越低。
凯苏黎世和斯培克曼(1980)认为,管理者应培育认同系统价值观和目标的渠道成员,并使用能够最长期合作的渠道成员。
盖斯凯和内文(1985)发现,供应商实际使用强制权力来源比仅主张这些权力来源对经销商满意和渠道冲突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弗雷兹耶(1983)坚持认为权力与任务执行直接相连,如果“目标企业”认为“源企业”任务执行的水平越高,它受到的激励将较高,“目标企业”能获得替代“源企业”的可能性越小。
通过详细说明“源企业”在渠道中的作用,则可确定“目标企业”在关系中对“源企业”的依存范围。
21权力和冲突的关系及冲突的衡量。
使用一定的权力来源将产生多重影响,非强制性权力来源常常降低渠道内冲突,而强制性权力来源则可能强化渠道内冲突。
布朗和戴(1981)认为分销渠道中冲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冲突从不和谐的潜在状态向可察觉的冲突、再向感觉到的冲突、到最后显著冲突行为阶段不断发展。
衡量显著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争议频率和冲突强度。
31组织间的合作和谈判。
为实现组织间和组织内部的目标,渠道成员的共同行为需要资源,合作是对资源对等交换的一种期待。
德瓦耶和沃奥克(1981)发现,与权力较平衡的环境相比,不对称市场的谈判过程更“有效率”,因为在不平衡的条件下,谈判者使用直接的谈判方法,最初的提议更接近于最后的协议。
葛雷玛(1987)认为权力关系和谈判者特征(文化/国籍、人际导向、聆听技巧)影响谈判过程(问题的使用、最初要求、程序和主题控制),而谈判过程影响谈判结果(经济报酬、满意和人际吸引力)。
三、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研究
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的渠道理论认为,由于利益之争,组织间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渠道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渠道联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渠道联盟的实质、目的和绩效。
斯特恩(2001)等认为渠道联盟的实质是承诺和信任,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上游和下游企业将努力建立和增进渠道内的联盟。
费恩和嘉培(1999)认为联盟是权力安排的再平衡。
制造商为了保证顺利进入市场,通过获得分销商的承诺,将增加信息共享,阻止未来的竞争。
克雷玛(1999)认为,信任帮助双方处理不良结果,并且使之逆转,因此信任是社会资本,是重要的资本项目。
辛古瓦、辛普森和贝克尔(1998)的研究表明,一些分销商与市场导向的供应商结成联盟,使自己差异化,在财务绩效上获得了相当大的改进。
有证据表明,渠道合伙关系能产生更高的利润,而且每一方都从联盟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21连续性、忠诚、双向沟通及日常互动行为与渠道联盟。
海德和米纳(1992)认为渠道成员都希望联盟具有连续性,因为下游成员担心上游成员夺走其商业,或与其重新谈判,上游成员也担心失去下游渠道成员的市场。
假定存在连续性的期待,建立联盟的下一步是获得对方的忠诚。
双方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使整个营销渠道产生超乎寻常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投资的保值增值本身就是维持联盟的一种目的。
斯特恩(2001)等认为双向沟通是建立忠诚的重要因素,渠道成员自由地交换信息和介入对方的营销努力,彼此了解弱点和优势,坦诚地提供建议。
莫和内文(1990)认为信任和沟通相互加强:更多的沟通产生更多的信任,更多的信任巩固更多的沟通。
渠道联盟的一般程序是:承诺,践诺,向对你践诺的人践诺。
如果对方践诺,一方应毫不犹豫地投资,这些关系专用性投资过程和沟通过程创造信任。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联盟是日常互动行为的函数,而日常互动行为又包括经济绩效和非经济性满意。
经济绩效既是诚信关系的原因,又是诚信关系的结果,联盟在财务方面越成功,参与者越满意,他们投入到联盟关系的信任也就越多。
另一方面,联盟与非经济性满意有关,主要体现在人际方面,满意的渠道成员发现,与对方共事时满意和轻松,并认为合作者令人尊敬。
非经济性满意也与公正对待双方的认识相一致,一是程序性公正,即无论联盟关系结果如何,参与者在日常的商业交往中得到公正对待。
另一个是分配公正,即无论日常的互动活动模式如何,参与者将从联盟关系中得到公正报酬。
31选择合作者和环境。
斯特恩(2001)等认为,企业应选择具有互补能力的企业作为建立联盟的对象。
顾莱惕(1998)认为,企业应与其知晓的企业发展商业往来,并不断延伸,拓展商业网络,增进业已深植的社会资本。
在联盟的环境方面,信任程度与决策结构有关。
集权有损信任,破坏增进信任的参与、合作和日常互动行为;决策形式化有损信任,因为互动行为的机械性剥夺了参与者的自主权。
此外,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信任将增加,将为渠道成
员提供一起工作的激励,并给予成员以相应的报酬。
反之则相反。
41渠道关系的生命周期。
渠道关系经过知晓、探索、拓展、忠诚和衰退及解散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进入一个相互忠诚的阶段。
联盟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
奥德森(1995)的研究表明,实际商业活动中,渠道成员通过重复的互动行为,经历足够的关键性事件,交易关系就发展到真正的合作关系。
四、对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从上文的回顾可见,渠道理论被划分为两个似乎截然不同的学科导向:经济学方法和行为科学方法。
前者试图将微观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分析方法运用到营销渠道研究,并基本奉行“效率”导向,着重研究成本、职能差异和渠道设计。
后者则大量从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理论中借鉴概念和理论,并且基本上一直奉行“社会”导向,着重研究权力、冲突和联盟关系。
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两种观点视为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前者主要涉及经济的“产出”,而后者则关心行为的“过程”,因此,可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综合渠道理论研究。
根据渠道理论的最新进展,笔者认为,营销渠道的建立、维护和更新是一种与客户建立新型联系以捕捉崭新商业机会的方式,其本质是“企业—客户关系”的互动,营销渠道管理是接触、了解和管理客户的系统化方法,即确认公司最重要的客户,完善与客户的关系,包括选择、激励、评价渠道成员和改进渠道等方面的决策。
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不知道如何运用客户资料为管理和营销服务。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渠道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以分销商为主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CRM系统。
具体建议有:
11对现有总经销商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1)根据经济标准、控制标准和适应性标准,将总经销商分为适用的和不适用的,对不适用的坚决淘汰。
企业必须消除感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要顾虑淘汰分销商可能对销售量短期内产生的影响。
(2)对于适用的经销商再分为需培训的和需改造的。
对于需培训的要求经销商接受培训,反之则予以淘汰。
对于需改造的,重点帮助其建立业务队伍,提升其信息功能、渠道管理功能,并根据其经营能力重新界定其业务区域或细分市场。
21扩展客户档案的内容和作用。
(1)扩展客户档案的内容。
从客户资料卡、客户信用卡,扩展到客户销售资料卡、客户价格管理卡、客户费用和利润管理卡、区域竞争对手资料卡、消费者意见反馈卡、下游分销商意见卡、客户策略卡等等,通过全面、系统和专业的管理方法、手段,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将客户档案的作用扩展为对客户、对市场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3)将客户档案从总经销商扩大到所有分销商,建立全面的零售商档案,并逐步从上游到下游全面完善,使信息的管理幅度逐步从分销商向最终用户延伸。
3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处理客户、市场信息系统。
大规模销售的企业如果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就无法建立完善和有价值的信息系统。
因此只有对组成信息系统的人、机器和程序进行必要的投资,并改进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信息的方法和技术,才能使客户知识和市场知识为企业管理与营销服务。
[参考文献]
[1]Phili p K otler.M arketin g M ana g em ent[M].10th ed,Pren2 tice H all,Inc,2000.
[2]C ou g han,Anne T,Stern,Louis W,E l-Ansar y,Adel I. M arketin g Channels[M].Prentice H all,Inc,2001.
[3]Sheth,Ja g dish N,G ardner,Dav id M,G arrett,Dennis E. M arketin g T heor y:Ev olution and Evaluation[M].John W ile y& S ons,Inc,1988.
[4]庄贵军.权力、冲突与合作:西方的渠道行为理论[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1).
[5]苏勇,陈小平.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及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0,(1).
The Develo p ment of Marketin g Channel Theories and the E volution of Their Focus
LIU Y U-w e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 chool,Shan g hai Universit y of F inance and E conom ics,Shan g hai200083,China)
K e y w ords:m arketin g channel;ev olution of theories;histor y
Abstracts:W ith the g row th of chan g e of com p etitive situation in the m arkets and the develo p m ent of m arketin g theories,the focus of m arketin g channel research is shiftin g from the em p hasis on efficienc y and benefit to
p ow er and conflict,then to relationshi p and alliance eventuall y.
[责任编辑:陆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