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已上渠人 今 缘 水 次 逼 近,要 通 底 河 口。 人 各 锹 鑺 壹 事,白 刺 壹 束,柽 一 束, 壹 笙。(P. 3412V《壬午年(982)五月十五日渠人转帖》,380页)
(6)已上渠人,今缘水次逼斤(近),切要通底河口。人各枝 两 束,亭 白 刺 壹 不(不 字 衍)束, 两 笙 ,锹 鑺 一 事 。 两 日 粮 食 。 是 酒 壮 夫 ,不 用 厮 儿 女 。”(P.4017《渠 人 转 帖 抄 》,399-400 页 )
《辨 考 》指 出 :“‘笙 ’跟 ‘事 ’、‘束 ’等 量 词 并 称 ,‘笙 ’亦 为 量 词 。 ‘笙 ’作 量 词 在 唐 以 前 的 文 献 中 未 见 人 提及,渠人转帖中共出现了7次,除一例修饰‘壁木’外,均称量‘ ’。”《辨考)据宁可、郝春文(1987,以下 简 称 《辑 校 》)所 引 用 例 如 下 :
(4)已上渠人今缘水此(次)逼(近),切 要 修 里(堤),人 各 锹 一 张,支(枝)一 束,白 刺 一 , 一 笙 。 帖 至 限 今 月 十 日 卯 时 于 口 头 取 齐 。 如 有 后 到 ,罚 一 角 ;全 不 来 ,罚 酒 半 瓮 。 (北 图 殷 字 41 号 背 《大 让 渠 渠 人 转 帖 抄 》,367-368 页 〔3〕)
下 面 我 们 结 合 汉 语 俗 字 研 究 的 新 成 果 ,从 汉 语 史 的 角 度 出 发 ,认 为 敦 煌 文 献 中 并 不 存 在 量 词 “笙 ”。 “笙”是“茎”的俗讹字,二者只是字用关系。〔4〕 “笙”与“茎”构 件“竹”头 和“艹”头 在 敦 煌 写 卷 中 常 常 混 用不别。例多不举,详见黄征《敦煌俗字典》。同时其构件“生”和“巠”的行草字形“ ”和“ ”也很相似, S.388《正名要录》:“ 右正行者楷,脚注稍讹。”S.214《燕子赋》:“必其欲得磨勘,捡(检)取《山 海 经》 中。”“经”字写本作 ;浙敦026《黄仕强传》:“因即访写此经。”“经”字写本作 。这些构件“巠”字写体 与“生”的写体字形非常相似。“茎”字,《武威医简·八五乙》作“ ”;《武威简·泰射三》作“ ”;《五十二 病方·二四八》作“ ”;汉印作“ ”;《碑别字》卷二:“ ,笙 也。(漢 史 晨 后 碑)”今《漢 史 晨 后 碑》作 。 这些早期的“笙”的 字 形 与 “茎”也 非 常 相 似。敦 煌 写 本 二 者 也 非 常 相 似,如 P.2305《妙 法 莲 华 经 讲 经 文》:“笙歌兮美女万人,富贵兮金轮千子!”“笙”写本作“ ”;P.2882V《医方残卷》:“椒二合、豉一合、葱 三茎。切。”原卷茎字形作 ;P.3596V《医 方 书》:“又 方:取 青 竹 破 如 算 子 四 十 九 茎,乌 豆 二 升,以 水 八 升,和竹煮令烂,去滓,取汁灌口。”原卷茎字形作 ;再有郑贤章(2007:554)《随函录俗字谱》收有茎的俗 体有“ (Z60/100c〔5〕)”、“ (Z60/59a)”“ (Z59/1000b、Z60/12a、Z60/400b)”等。我们再来排比本文 所 引 用 例 原 图 版 字 形 : 、 1/S.328 〔6〕 、 2/P.4051 、 5/P.3412V 、 6/P.4017 、 7/P.5032 、 8/P.5032 、 9/P.5032
2 敦煌文献中不存在量词“笙”
如 果 认 为 “笙 ”是 表 “细 微 ”义 的 量 词 ,“一 笙 ”即 为 “一 丝 ”之 义 ,虽 然 可 以 解 释 《伍 子 胥 变 文 》中 “一 笙 毫毛”,但却很难解释敦煌社邑文书的用例。在敦煌社邑文书中,“笙”是用来称量“ ”的,而“ ”是“橛”
〔2〕 原文注称录文和照片见于池田温先生《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图书 室 藏 一 件 敦 煌 文 书 简 介 》,1992 年 敦 煌 吐 鲁 番 学 国 际 学 术 讨 论 报 告 会 (北 京 )论 文 。 据 笔 者 考 察 此 处 “笙 ”也 当 是 “茎 ”字 形 近 误 录 。
(7)上件渠人,今缘水次逼近,切要通底河口。人各锹鑺壹事,白刺三束,枝两束, 一笙。(P. 5032《甲申年(984)二月廿日渠人转帖》,382页)
(8)上 件 渠 人 ,今 缘 水 次 逼 近 ,切 要 修 治 泻 口 。 人 各 白 刺 五 束 ,壁 木 叁 笙 ,各 长 五 尺 ,锹 鑺 壹 事 。 (P.5032《甲申年(984)二月廿九日渠人转帖》,384页)
敦 煌 变 文 中 共 有 3 例 ,为 “数 + 笙 (生 )+ 毫 毛/花/草 (名 词 )”格 式 。 例 如 : (1)楚 帝 闻 此 语 ,怕 (拍 )陛 (髀 )大 嗔 :“勃 逆 小 人 ,何 由 可 耐 ! 一 寸 之 草 ,岂 合 量 天 ;一 笙 毫 毛 ,拟
拒 炉 灰 ! 子 胥 诳 语 ,何 足 可 观 ! 风 里 野 言 ,不 须 採 括 !”(《伍 子 胥 变 文 》,2-19〔1〕。 按 :“炉 灰 ”原 卷 作 “炉 炭 ”,《校 注 》误 录 ,《选 注 》不 误 。)
语言科学 ISSN 1671-9484 CN 32-1687/G
2012年7月 第 11 卷 第 4 期 (总 第 59 期 )436-440
敦煌文献Leabharlann Baidu并不存在量词“笙”*
赵家栋 董志翘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10097
[收 稿 日 期 ]2011 年 9 月 20 日 [定 稿 日 期 ]2012 年 6 月 9 日 *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17)、江 苏 省 普 通 高 校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CX09B_080R) 资 助 ,《语 言 科 学 》编 辑 部 和 匿 名 审 稿 专 家 提 出 了 修 改 意 见 ,谨 此 一 并 致 谢 。 〔1 〕 括弧内篇名为《校注》中篇名,“-”前后的数字分别为《校注》中页数和该页行数。下同。
黄征(1997)“笙”词条下云:“‘笙’作量词,意 义 相 当 于‘根’,这 点 我 们 在《敦 煌 变 文 集 校 议》第 四 页 ‘一 寸 之 草 ,岂 合 量 天 ;一 笙 毫 毛 ,拟 拒 炉 炭 ’条 中 已 略 作 考 证 ,但 所 得 ‘笙 ’字 的 例 子 却 不 多 。”同 时 补 充 了 一条见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 部 图 书 室 所 藏 敦 煌 卷 子 《新 大 德 造 窟 檐 计 料 材 木 多 少》例 证:〔2〕“腰 方 亦 (一 ),玖 尺 ,径 陆 寸 ;门 枇 要 贰 ,各 长 五 寸 ;沙 (纱 )窗 门 切 (七 ),长 玖 尺 ,径 亦 (一 )尺 陆 寸 ;要 檩 子 叁 拾 笙 。” 并 认 为 “叁 拾 笙 ”即 是 三 十 根 ,因 为 檩 子 是 一 根 根 细 长 条 的 ,所 以 “笙 ”就 相 当 于 “根 ”。
提要 在充分释读考察敦煌写本影印卷和排比归纳敦煌文献用例的基础上 ,结合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从 汉 语 史 的 角 度 出 发 ,指 出 敦 煌 文 献 中 并 不 存 在 量 词 “笙 ”。 “笙 ”是 “茎 ”的 俗 讹 字 ,敦 煌 写 本 卷 二 者 字 形 相 似 ,二 者只是字用关系。 关键词 敦煌文献 量词 笙 茎 中 图 分 类 号 H109.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9484(2012)04-0436-05
〔3〕 《辨考》所引敦煌社邑文书的录文依据宁可、郝春文(1987),标示页码皆为《辑校》页码。下同。
437
语 言 科 学 2012 年 7 月
的俗字,《龙龛手镜·木部》:“ ,古文,木入土也。今作橛。”“ ”同“橛”,短木桩。《广雅·释言》:“橛, 杙也。”王念孙疏证:“凡 木 形 之 直 而 短 者 谓 之 橛。”用 表 细 小 的 量 词 来 称 量 短 木 桩 并 不 适 宜。 另 外,把 “笙 ”和 “星 ”进 行 类 比 也 并 不 合 适 ,二 者 的 用 法 并 不 完 全 一 致 。 名 量 词 可 以 有 个 体 量 词 和 集 合 量 词 之 分 。 如果认为“笙”是量词的 话,则 为 个 体 量 词,前 面 的 数 词 可 以 自 由 替 换,而 汉 语 中 “星”前 通 常 只 限 于 用 “一”,属于不定量词,这种量词表示人 或 事 物 的 量 是 不 定 的,其 表 述 的 客 观 对 象 外 延 界 限 不 清 晰、不 确 切 ,具 有 模 糊 义 。 所 以 二 者 在 语 义 上 不 能 等 同 。 并 且 从 产 生 来 源 上 看 ,由 形 容 词 意 义 引 申 而 来 的 量 词 通 常 不 可 能 是 表 个 体 的 定 量 量 词 。 《辨 考 》认 为 :星 作 量 词 ,还 可 用 于 金 银 ,如 :苏 轼 《与 子 由 书 》之 二 :“程 德 孺 言 弟 令 出 银 二 百 星 见 借 ,兄 度 手 下 尚 未 须 如 此 ,已 辞 之 矣 。”金 代 董 解 元 《西 厢 记 诸 宫 调 》(卷 1):“有 白 金 五 十 星 ,聊 充 讲 下 一 茶 之 费 。”《儒 林 外 史 》(第 18 回 ):“各 位 各 出 杖 头 资 二 星 。”张 慧 剑 校 注 :“银 子 一 钱 称 一 星 ,一 两 称 一 金 。”这 里 的 “星 ”和 表 示 不 定 量 的 “一 星 ”之 “星 ”并 不 相 同 ,此 处 “星 ”是 指 秤 金 银 或 药 房 称 中 药 的 小 秤 (俗 称 等 子 )秤 杆 上 的 秤 星 ,标 示 重 量 的 ,每 一 星 为 一 钱 ,十 六 小 星 合 为 一 两 。 此 量 词 “星 ” 与 “笙 ”无 关 ,不 能 视 为 “笙 ”为 量 词 的 引 申 理 据 。
436
赵 家 栋 等 敦 煌 文 献 中 并 不 存 在 量 词 “笙 ”
七 盆 花 ’考 释 。”又 例 (2),《校 注 》云 :“原 校 :‘丙 卷 “七 盆 花 ”作 “七 笙 花 ”。’按 :《敦 煌 宝 藏 》(美 855 号 )《悉 达 太 子 诞 质 图 》所 画 太 子 头 顶 有 七 枝 花 ,故 知 ‘七 笙 花 ’、‘七 盆 花 ’皆 即 七 枝 花 ,‘笙 ’犹 ‘茎 ’,‘盆 ’盖 指 花 朵而言。详《伍子胥变文》注〔五三〕。”例(3)中的“生”,《校 注》云:“‘一 生’,同‘一 笙’,义 即 一 茎、一 条。 参《伍子胥变文》校注。”
1 引言
项 楚 (2006,以 下 简 称 《选 注 》)、郭 在 贻 、张 涌 泉 、黄 征 (1990)、黄 征 、张 涌 泉 (1997,以 下 简 称 《校 注 》)、 黄 征 (1997)皆 认 为 敦 煌 变 文 中 存 在 量 词 “笙 (一 作 生 )”。 敏 春 芳 (2005,以 下 简 称 《辨 考 》)指 出 在 敦 煌 社 邑 文 书 中 见 有 字 形 作 “笙 ”的 量 词 。
(9)已上(渠)人,今缘水次逼近,切 要 修 治 沙 渠 口。人 各 柽 一 束,白 刺 一 束,七 尺 一 笙。(P. 5032《甲申年(984)某月十七日渠人转帖》,394页) 《辨 考 》也 用 《方 言 》和 章 太 炎 《新 方 言 · 释 言 》的 训 释 来 论 述 ,进 而 引 《广 雅 · 释 言 》“笙 ,小 也 ”及 王 念 孙 疏 证 “笙 之 言 星 星 也 ”,认 为 量 词 “笙 ”是 由 “微 小 、细 小 ”之 义 引 申 来 ,并 同 时 引 敦 煌 变 文 三 用 例 (即 上 文 例 (1)- (3))来 互 相 证 发 。 以 上 用 例 中 所 谓 量 词 “笙 ”于 前 代 无 所 见 ,同 时 代 其 它 文 献 与 后 代 语 料 中 亦 未 见 其 使 用 的 踪 迹 ,所 以 从 汉 语 史 的 角 度 来 看 ,认 为 它 是 唐 后 期 五 代 宋 初 敦 煌 地 区 新 兴 的 量 词 ,很 值 得 怀 疑 。
(2)至七月七夕,西王母 头 戴 七 盆 花,驾 云 母 之 车,来 在 殿 上,空 中 而 游。(《前汉刘家太子传》, 244-11。按:原卷 P.3645作“七盆花”,甲卷 S.5547和乙卷 P.4692皆残缺,丙卷 P.4051作“七笙花”。)
(3)借 问 〔二 子 〕,比 来 争 竞 ,雀 儿 不 〔能 〕退 静 ,开 眼 尿 床 ,违 他 格 令 。 赖 值 凤 凰 恩 择 (泽 ),放 你 一 生 草 命 ;可 中 鹞 子 搦 得 ,百 年 当 时 了 竟 。 (《燕 子 赋 (一 )》,379-11) 例(1)中的“一笙毫毛”之“一笙”,《选注》云:“一笙:一丝。‘笙’是 表 细 微 的 量 词,《方 言》卷 二:‘自 关 而 西 ,秦 晋 之 间 ,凡 细 貌 谓 之 笙 。’章 炳 麟 《新 方 言 · 释 言 》:‘今 称 至 微 之 物 曰 笙 ,音 如 星 ,重 言 曰 零 星 。’”《校 注 》也 引 项 说 并 作 按 语 云 :“‘星 ’字 但 状 体 积 、容 积 之 小 和 大 ,常 言 ‘一 星 半 点 ’是 也 ;此 义 似 得 之 星 辰 ,故 有‘小的象星星’之语。而‘笙’字 则 状 细 貌,此 ‘一 笙 毫 毛’义 即 ‘一 茎 毫 毛’。 字 又 作 ‘生’,如 《燕 子 赋 (一 )》:‘赖 值 凤 凰 恩 择 (泽 ),放 你 一 生 草 命 。’‘一 生 草 命 ’即 ‘一 茎 草 命 ’。 参 阅 《前 汉 刘 家 太 子 传 》‘头 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