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解读——服饰与饮食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性纤维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的始祖弃在儿时已“好种树麻 菽”。可见华夏先民在周代植麻已经相当普遍。 (2)动物性纤维 《説文解字》:絲,蠶所吐也。从二糸。凡絲之屬皆从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在古代传说 中就有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取丝的故事。新石器时代晚 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丝织品残片。 据统计,甲骨文中与蚕桑直接有关系的字就有135个。
2、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 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 诛?” 3、吃主食时主要用手,饭前要洗手。 孔颖达正义:“古之礼,饭不用箸,但用手,既 与人共饭,手宜絮净,不得临时始捼莎(nuósuō) 手乃食。恐为人秽也。” 《管子·弟子职》:“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 衽盥漱,跪坐而馈。”
纺,网丝也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 纪,丝别也
绝,断丝也。继,续也。续,连也。经,织从丝也。纬,织横丝也。
4 染色 红(赤白色)、绿(青黄色)、紫(青赤色)、缥(青白色)、绛(大赤 色)、(纯赤色)、(浅绛色)、缇(丹黄色)、绀(深青扬赤色)、缲 (红黑色)、缁(黑色)
缯与帛都是古代丝织品之总称。
六、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解读 ——服饰与饮食篇
一 服饰的演变
服饰,乃人体衣着及其装饰品。在衣、
食、住、行四项中,衣列于首位,足见 服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 的地位。 服饰首先源于避寒暑、蔽形体,其次才 是考虑遮羞耻、增美饰、表仪态等功 能。服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且 也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说文·巿部》:”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
(3)足衣
履 单底鞋 《説文解字》:履,足所 依也。从尸,从彳,从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舟象履形。
屐 木底有齿鞋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靴
高筒靴
《释名· 释衣服》:“靴,跨也,两足各以一跨
骑也。本胡服,赵武灵王服之。”
袜
襪
《说文· 韦部》:“襪,足衣也。”
《説文解字》:巾,佩巾也。从冂,丨象糸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 庄公十年》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 陈涉世家》
《説文解字》:素,白緻繒也。
从糸,取其澤也。
绫、锦、绢 、绘
有颜色的帛
丝织业的发达直接影响到中国服饰的丰富
4、着装
( 1) 衣
《説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耒
《说文》:耒,手耕曲木也。
《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 耜”,郑玄注:“耒,耕之上曲 也。” 耕田工具
耜
辰
除草工具
耨(nou)
西周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 力水平大大提高。
利 收割工具
仓廪啬
储藏用品
民以食为天
《礼记· 曲礼》:“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 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汉代人入室脱履,一般在室内着袜。
二 饮食的变迁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 要素,先哲有言曰“民以食为天”。
《尚书·洪范》提出治国之“八 政”,即以“食”为先。
肉部、火部、酉部、卤部„ „等相 关部首的字群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 饮食民俗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和先民 传统饮食的审美心理。
从其中食部、米部、部、羊部、鱼部、
《说文·裘部》
:“裘,皮衣也。
从衣,求声。
从无衣、以草为衣到以兽皮为衣的进化
2、手工时代
我国古代的纺早于织,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制
绳,到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纺轮。织起源于织席、 结网,河姆渡文化中已有原始腰机和引纬工具。
古代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植物性纤维,主要是葛藤、麻。 另一类是动物性纤维,主要是蚕丝。
1、从采集果实到树艺五谷
在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男子主要从事渔猎,它是
畜牧业的前奏;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它是农业的 发端。
采
《説文解字》:果,木實也。
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假如你是一个生 活在原始社会的人, 仅靠在野外采集、 捕捉食物为生,生 存会有哪些困难?
五谷:
麦
豆
稻
稷
黍
五谷:
麦
豆
稻
稷
食
盛具
液体主要以酉部、瓦部、缶部为主,
如酒、醋、酱、酪、醇;瓶,瓷,瓮; 缸、罐等
固体主要以鼎部、皿部为主,如鼎、
爵、豆;盆、盘、盅等
食物
五谷
肉类以羊肉为最佳
羞 羡
敬献食物
珍馐
垂涎 流口水
制作方式
脍
《説文解字》:膾,細切肉也。
炙 《説文解字》: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1、原生态时期
《庄子· 盗跖》形容说:“古者民不知
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 生之民。”
《礼记· 礼运》云:“昔者,…
…未有麻
丝,衣其(鸟兽)羽皮。”
《墨子· 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衣
服,衣皮带茭(干草),冬则不轻而温,夏 则不轻而清。
《说文·衣 部》:“衰,草雨 衣。秦谓之萆。 从衣,象形。”
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3、从耒耜农耕到井田水利
中国自古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文化
是以农为本的文化体系。
汉字系统中与农耕有关的意象非常丰富
农——繁体字作“農”“辳”
《说文》:农,耕也。
石耜冠
耕 耒+井
耒为翻土农具耜上的曲木柄 耒、力二字同源
从耒的字大都与耕作或农业有关,如:耕、耘、耜、耦、耧、 耤
周代开始,中原地区先民的服饰是右衽
《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下衣 巿
“ 裳 《仪礼》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裙 《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联接群幅也。” 隋唐以后,裙才成为妇女的专服 绔 袴 裤 绔,就是开裆裤,裤,就是连裆裤。 《说文·糸部》:“绔,胫衣也。” 裈 有裆裤 赵王灵王胡服骑射 《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 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 《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 弟得以恩泽处耶?”
脍炙人口
炮
燔
饮食的动作 即 《説文解字》: 即,即食也。 若即若离 (靠近)
既
《説文解字》: 既,小食也。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
饮食习惯
1、古人一日两餐。 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yōng)。 《说文》:“饔,孰(熟)食也。” 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 第二顿饭叫餔(bǔ)食,又叫飧(Sūn)。 一般是下午四点左右吃。
由采集农业向种植农业过渡
2、从渔猎网罗到牧羊六畜
逐
《説文解字》:遂,追也。从辵,从豚省。
番
獸足謂之番。从釆;田,象其掌。
兽
《説文解字》:獸,守備者。
狩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 • 隐公五年
猎
《周易
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 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黍
五谷:
麦
五谷:
稻
五谷:
稷
孟子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
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 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孟子· 滕文公上》)
(汉代班固等)《白虎通义》:“古之人民,皆
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 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
《说文》:“餔,申时食也。”
飧
《说文· 新附》作馂,“食之余也”。 《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 径从,馁而弗食。” 《公羊传》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人 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人其闺,则无人闺 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 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 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
到了汉代,由于缫丝和纺织技术的不断改进, 已能生产出非常精致的丝织品,曾令世界各国为 之倾倒。
3、丝织过程:
1 缫丝 2 练丝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对蚕丝进行沤煮漂白
已练之丝叫熟丝,未练之丝叫生丝 绡,生丝也。纥,丝下也。缅,微丝也。级,丝次第也。 3 纺织
(2)裳、常
古代称连体裙为“裳”, 称长裙为“常”。
上衣: 襦
短上衣 短袄 褝一般为夏衣,複一般为冬衣 单衣
古乐府《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褝”与“複”
《说文· 衣部》:“褝,衣不重。”
《说文· 衣部》:“複,重衣貌。”
《释名· 释衣服》:”有里曰複,无里有褝。“
亵
贴身穿的上衣 私服 内衣
里亵衣
《说文· 衣部》:“亵,私服。” 衷
《春秋传》:”皆衷其衵服。“
裘 皮衣 表 、里反映了古人穿裘的面貌 表《说文· 衣部》:”表,上衣也。古者衣裘以毛 为表。“
里 裹 《说文· 衣部》:”裹,衣内也。“
褐 裘上加一层罩衣 《礼记》注:”褐,表裘也。 “ 袍 长袄 祍 衣襟
4、古人席地而坐。肉在镬中煮熟后用
“匕”把肉取出放到俎上,然后将俎移至 席上,食者用刀割取。
我为鱼肉。”这是以刀俎喻宰割者。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
5、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后来放在托盘 上再上席。 托盘古代叫案。
举案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