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但是应这种需要而形成的各种制度化组织反过
来逐渐控制了人与社会。
哈贝马斯对理性的重建: 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认为哲学的基本论题就是理性,所以
理性是他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他对理性
的关注采取的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思路,即分
析批判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之处,但是并没
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哈贝马斯建构生活世界的目的是,对交往的普
遍性前提做出论证,超越工具理性层面即马克
思论述的生产力层面,在交往理性层面即马克
思论述的生产关系层面上论述道德观念、文化
价值与社会规范等上层建筑现象及其发展逻辑,
从而将交往理论发展成新的历史唯物主义。
“交往行动理论”的萌芽——“公共 领域”研究
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
• 系统(经济和国家)通过媒介(金钱和权
力)对个人的制约日益显著,生活世界越
来越受制于系统,最终出现了“生活世界
的殖民化”,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
间的非市场和非组织化的活动,被市场机
制和科层化的权力所腐蚀。
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
• 在哈贝马斯看来,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主
要是因为工具理性的需要,由技术统治的制度化所 造成的。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被各种各样的系 统组织所笼罩,人的自由空间、自主选择都受这些 系统所控制。系统世界的形成是源于社会管理的需
社会行为的合理性
目的行为—客观世界: 它以行为者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前提,指权衡各种手段并 选择一种对实现明确目标最适当的手段的行为。 语言只是被理解为旨在实现各自目的的人们之间的非直接 的相互理解。 有效性的前提:真实
7
社会行为的合理性
• 规范调节行动——社会世界
• 行为者以群体的共同价值、规范作为行为的取向。
•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出现于19 世纪,其原 因是市场的扩张和个人从封建桎梏下解放 出来,人们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那时,各种 公共讨论场所,如俱乐部、咖啡馆、杂志与 报纸等,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公共领域是 “一个社会生活的领域,在那里人们可以提 出有关公众利益的事务;在那里他们可以对 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而不必求助于传 统习惯、教条以及强制力;在那里人们可以 通过理智的辩论来解决观点的分歧”。
生活世界与系统
• “生活世界”和“系统”构成了宏观社会理论
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完善不可缺少
的概念。
• 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者始终置身其中的境域。
生活世界的知识是隐含的、整体性的,并且是
直接可靠的,是文化语言的解释模式的储藏库。
生活世界与系统
• “系统”在哈贝马斯看来,是与“生活世界”
相对应的概念,是物质性的,目的合理性的, 如社会的政治、经济系统等。哈贝马斯认为, 社会一方面是“生活世界”,在其中,人们在 共同的背景下通过交往行为进行互动;另一方 面,社会也是系统,由经济、政治等担负不同 功能的了系统组成。
社会行为的合理性
• 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 交往行为(也译作沟通行为)是一种主体之问通过符 号协调的互助,并以语言为主要媒介,通过对话沟
通,达到人与人之问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 交往行动的核心是理解,体现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
的平等互动关系,而工具行动、规范行动和戏剧行
动则限于传统认识论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 不能体现主体间的互主体性。
认为,要化解科学技术统治而造成的现代社
会危机,就必须要重返“公共领域”,弘扬
“交往理性”,实现交往理性的合理化。哈 贝马斯提出“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的 概念作为分析框架的基础。
生活世界与系统
• 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个方面,人
们在生活世界中的行为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 是交往行为,人们在交往行为中所达到的相互 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促成了文化的再生产、 社会的整合和人格的形成。
• 哈贝马斯的早期理论代表作是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1962 年) ,他分析了“公共领域”的起源、演变和解体,并 把它引进社会批判哲学,哈贝马斯从此崭露头角,只是由于种种学术和 政治的原因,他的这一著作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80 年代末,《 公 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才被人们“发掘”出来,1989 年第一个英译本问 世。于此同时,英语世界还举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哈贝马斯与公共领 域”研讨会。在此次讨论会上,哈贝马斯第一次公开声明他对《公共领 域的结构转型》一书的重视,指出该书乃是其思想体系的“入口”,舍 此别无其他进路。他认为该书是他进入学术公共天地,建立自己学术空 间和理论立场的开山之作,更是其交往行动理论的萌芽。该书的汉译者 曹卫东也认为,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重要性在于哈贝马斯“不 但建立了自己独有的跨学科的内在批判这一方法论模式,而且还找到了 批判现代社会的一个契机,这就是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公共领域’, 从而使得他能够沿着自己的思路建构其社会进化模式,即社会交往模 式”。
• 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已有的规范性赞同的工具,语言 充其量只起着传播文化价值的作用。有效性的前提: 正当。
社会行为的合理性
• 戏剧行为——主观世界
• 行为者在公众或观众面前有意识地控制白己的表现的活 动,它以“白我表现”为“中心概念”,与行为者的 “主观世界”有关。 • 语言是作为“自我表演”的中介。语言简直被片面地理 解为文风和美学表达的单纯手段。有效性的前提:真诚。
世界互动的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
哈贝马斯对理性的重建: 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在分析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交 往理性概念,以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二元分立为基点,赋 予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的使命,通过“交往理性”这
种新理性观的确立,解除了意识哲学的“先验主体”和
“先验理性”的设定,摒弃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 式,从而取消了主体中心主义的独裁,从根本上否定了狭 隘的传统的“理性”观,也为现代人逃离现代性困境提供 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在当代发生的重大转型作了分 析,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权力的膨胀和 商业化原则的盛行,公共领域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国家日益干预经济,使得经济系统不再作为独 立于国家的私人领域而存在。第二,公共领域受到商 业化原则的侵蚀。商业化、功利主义对社会文化生 活领域的渗透中,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把 追求商业利益放在首位,大众文化变得低级庸俗。第 三,技术统治意识的扩张压制了公共领域的自由讨论。 国家力图把各种政治问题限定为只能由专家来解决 的纯技术问题,反对交由公众去讨论和争论,公共领 域日趋衰落。
• 在交往行为中,语言的各个向度都得到考虑。
交往行为的特点
1. 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要素。 2. 交往理性是交往行动遵循的基本准则。
3.言语行为是交往行动最主要的形式。
11
交往行动的一般假设前提: 普遍语用学
• 所谓普遍语用学是“指称那种以重建言语的普 遍有效性基础为目的研究”。 • 对话参与者全面遵循的理性谈话的抽象原则是: 在涉及客观世界时,互动者的陈述必须是真实 的;在涉及社会世界时,互动者的陈述必须是 正当的;在涉及主观世界时,互动者表达自身 意向必须是真诚的。
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
• 第四类是“交往行动”。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 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
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相互理
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言语行为”是交往行动的基本形式。
• 交往行动作为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在主体与“客观世界”、 主体与“主观世界”、主体与“社会世界”这三种关系的背 景上发生的。因此,社会、文化、道德、理性及个性等一切 重要社会问题都离不开交往行动。
医治现代社会的处方——重建“交 往理性”
• •
哈贝马斯批判盲目的科学技术乐观主义, 但他的批判却又不同于技术悲观主义,从卢 梭、20 世纪人文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阿 尔多诺和马尔库塞、存在主义、罗马俱乐 部,一直到后现代主义,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批 判最终都走向悲观主义。
• 哈贝马斯认为,由这一角度或模式研究或检 视西方理性化的过程,是看不到人类其实有 另一条可能的出路,看不到人类的存在并非 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人做基础,而是以“双向 理解”的沟通作起点• 瑏瑧。因此,现代社会 虽然产生了科学技术理性的独断,但同时也 显示出人类解放之可能性。
交往行为理论
三个世界的划分
• 1. 客观世界,亦称为“外部世界”或“客 体世界”,系指真实存在的“客体”世界。 • 2. 主观世界,即人们“自发的经历”总汇 成的世界。 • 3. 社会世界, 是合法化的个人关系的“总 体”,实际指规范、价值及其他被认识到 的社会期望。
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
• 第一类是“目的论行动”(行为者-客观世界),又
称作工具性行为,这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为。它是 以技术的规范作为导向,并且立足于经验知识,以 工具为媒介的“合理选择”行动。比如,“劳动” 就是这种工具性的“目的--手段”式行动。
• “目的行动”指向客观世界,表征的是人对自然的
改造关系;
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
• 第二类是规范调节的行动,即一个群体的受共
• 哈贝马斯也探讨了现代社会上述趋势的严重后 果:第一,它使国家成为各种矛盾、冲突和斗争 的中心,国家所承受的来自民众的压力空前增 大;第二,它使大众文化失去了阐明社会生活意 义和价值的作用,人们因此变得孤独、冷漠而 出现了“动机危机”;第三,由于人们日益远离 政治讨论和政治事务,政治子系统失去其合法 性基础而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认 为造成上述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工具理性的过 分扩张,因此,他把社会批判的匕首投向以工具 理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
三、理论的内容
• <一>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
• 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类 型: • 一是目的性行为。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是Fra Baidu bibliotek助于工具理 性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这种行动不但不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反而成为压制人的手 段,所以不具备合理性。
• 哈贝马斯认为“,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 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 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 基本上已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 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 开讨论”。这种政治讨论手段,即公开批判是“前所未有” 的,它“既依赖理性,又吹毛求疵”。哈贝马斯也探讨了 公共领域的机制:首先,要求具备一种社会交往方式,这种 社会交往的前提是社会地位平等,它根本就不考虑社会地 位问题。只有通过这种社会交往,私人才能构成公众,这 不仅意味着“公共机构失去权力,变得威信扫地,同时也 意味着经济依赖关系在原则上不容许继续存在;市场规 律和国家法律一道被悬搁了起来”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哈贝马斯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的说 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赋予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以新的形式,从而达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 主义未曾达到的目的。 • 所谓达到马克思未曾达到的目的,就是用系统 这一概念来概括马克思论述的生产领域,并在 系统概念之外确立一个生活世界概念。系统是 以主客关系为取向的工具理性所建构的世界, 生活世界是以主体间关系为取向的交往理性所 带来的世界。
同价值约束的行动。 • 规范调节的行为(normreguliertes Handeln)概 念涉及到的,不是孤立的行为者的行为--而是 社会群体的成员。 • “规范调节的行动”指向社会世界,表征的是 社会系统对人的控制关系。
社会行为的四种类型
• 第三类是“戏剧行动”。它是指行动者在观众或社
会面前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动。这种行动 重在自我表现,主要涉及到的,既不是孤立的行为 者,也不是某个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互动参与者, 他们相互形成观众,并在各自对方面前表现自己。 • “戏剧行动”指向的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表征 的是人对自然和人对自身的关系。
生活世界与系统
• 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政治和经济系统
过程,它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人们在
系统世界里受这一逻辑的支配。
• 充斥于“系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强制性 关系。这种强制性是一种单向关系,而非双 向关系,即非交互性关系。
生活世界与系统
• 在《交往行动理论》(1981 年) 中,哈贝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