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我们是如何认识别人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 人的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为 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凭借经验就可以对形势 做出有效并且准确的判断?为什么在另外一些时 候,我们却未能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了解?哪些 因素影响了我们认识他人和世界的准确性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都是社会认知的研究 对象。
16
2、面部表情
保罗.埃克曼:
快活
悲哀
惊奇
懊恼 愤怒
恐惧
17
一般通过眼神、肌肉动作表现. 面部表情是一种“世界语”,其中,目光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是巨大的。 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 了解到其内心的活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 此即可形成对他人的认识。
18
3、姿态与动作(身体语言)—体态
38
故事2:
放学后,詹姆单独一人离开教室,出了校 们,走上那一段长长的回家路。街上阳光照耀。 他沿着树阴一边走。他看见迎面走来的是前天晚 上认识的漂亮女孩,但他横过马路走进一家饮食 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 他静静地等着,直到柜台上的人注意他之后才买 了饮料,找到一张边上的桌子坐下来喝饮料。喝 完就回家了。
29
(1)光环作用(晕轮效应)
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后, 会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30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博达列夫的实验
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对 第一组的人说他是恶贯满盈的罪犯,对第二组 的人说他是大科学家。 然后请他们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 第一组的人说深陷的眼窝表明他有仇恨,突 出的下巴,证明他残酷无情! 第一组的人说深陷的眼窝表明他有智慧,突 出的下巴证明他意志坚强!
证明近因效应的存在。
41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 讨论
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 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 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 而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 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应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 作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 大作用。
53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社会知觉 判断、评价(第一印象) 推理(归因)整体印象
54
如: 连续很多次看见某女孩都穿红色的衣服,初 步判断她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热情、奔放,由 此形成这个女孩是一个热情、活泼的人的印象。
55
我们有时候只看相片或只与对方说上几句话 就会形成社会印象。
56
57
58
社会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没有规律可研究?
第二章 社会认知
1
章节导读:
莫瑞今年9月份已经升入大学四年级了。他近来 开始关注就业信息了,并投出了一些简历。昨天他 第一次得到公司面试的通知,今天上午坐了一个多 小时的公共汽车后,他终于来到了这家他不太熟悉 的公司。这家公司在他原来的印象中是一家比较有 规模的独资企业,他多次在报纸上看到这家企业的 产品广告。但是,他很快发现这家企业的办公场所 还是比较朴素的,甚至有些陈旧。他趁等待面试的 时候东张西望,发现大办公室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似乎公司的业务很红火,偶尔有两个人也向他这边 张望并低头笑语,他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39
詹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把两个故事进行组合,让四个小组的人分别读: 读故事的方式: 只读故事一 只读故事二 先读故事一,再读故事二 先读故事二,再读故事一 认为外向: 95% 3% 78% 18%
40
卢钦斯的实验(二)
读了故事1后让被试去做其他事,如做数学 题或听故事,然后再读故事2,实验结果正好 与实验(一)相反。
65
66
67
68
你们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9
3)中心特性作用 阿希的研究表明,构成印象的各种信息资料, 在实际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 的。 有些特性信息更有分量!这些具有重大影响 力的特性被称为“核心特性”。
70
请你说出你对以下这个人的印象
他精干、健谈、热情、机智、进取、有说服 力。
13
★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1、外表:外貌和仪表 2、面部表情:眼神、肌肉动作 3、姿态与动作 4、辅助语言
14
1、外表
在人际认知的过程中,首先就会注意到认 知对象的外表。 (1)外貌: 外貌侧重于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 (2)仪表: 仪表主要指服饰、发型等。
15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服饰往往 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你的个性,一个 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判 断你的为人”
3
莫瑞在这次面试中经历了许多典型的社会认知 过程。 所谓“社会认知”是研究人们如何从环境中获取 信息,并如何形成推理的过程。有关社会认知方面 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们如何对他人、社会团体、社会 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经验作出判断。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会认真分析自己是如 何做出以上判断的,事实上,做出社会判断的过程 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 况,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时不完整,有时模糊不 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 中,我们还要面临大量需要加工的复杂社会信息。 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并最终做出一个恰当的 判断呢?
45
霍尔(E.hull)
1、亲昵区
46
2、个人区
47
3、社会区
48
4、公众区
49
2、背景参考
对象所处的场合、背景成为判断人的参考系 统。
51
这一节学习了影响认知人的三大因素:
认知者因素 认知对象因素 认知情景因素
52
第四节 印象的形成
印象指认知主体对他人外部特征、内在性格的判 断和认识。
9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 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外在 特征,通过判断推理,认识其内在属性的心理活动 过程。 感知特征 判断、推理 做出行为反应
10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互动性 认知主体与客体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 不仅认知客体会影响认知主体 认知主体也会影响认知客体 双向影响
71
请说出你对另一个人的印象
他机智、冷酷、健谈、有说服力、进取、精干
72
说明热情、冷酷在对人的认知中起中心特性 的作用。
73
2、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安德森通过实验提出了印象形成的模式 (1)增加模式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74
(1)增加模式
安德森发现人们有些时候对人形成印象是以 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 如招聘员工时,主考官发现一名应聘者经验 丰富,并且做事细致,但同时也不修边幅、有 些自负,每项满分10分,他给的分数如下: 经验+10分,细致+8分,不修边幅-5,自负-4 分。加起来共+9分,可以录用。
体态是指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 态,又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如点头、招手、捏手、身体姿势
19
20
艾伯特﹒梅瑞宾发现,人们在面对面交 谈时,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 号是无声的。
21
4、辅助语言
指人们说话时的音量、音调、变音转 调、停顿、沉默等现象。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请你用不同的方式说: “你过来” 它们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及其 他心理特征,通过对人的言语活动的分 析,也能有助于对人的性格和态度的认 识。
6
第二章
社会认知
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认知概述 二、对他人的知觉 三、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
7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问题: 我们是怎么认识他人?
我们该如何行动?
8
一个穿着花衬衫、格子裤、戴巨大蛤蟆镜的 人向你走来„„.你会? 他帮助一个盲人过街,你会? 他向人推销日用品,你会?
22
(二)对性格的认知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 。 要深层次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了解他的行动特 点入手: 有什么行动 如何行动 效果怎样
23
(二)对性格的认知
观念 态度 意志 情感 行为方式
通过与他人交往
24
(三)通过了解人际关系来认知人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25
第三节
2
正思忖间,有人叫他到人力资源经理室去。人力 资源经理是一位中年职业女性,她看起来非常精 明强干,她很有礼貌地请他坐下并介绍自己,然后
开始向他询问问题,之后她还向他介绍了这家公司
很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但是,莫瑞后来却有点心 不在焉了,他在想这位人力资源经理对他的态度究
竟如何,以及这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
37
卢钦斯关于首因效应及近因效应的 实验(1957年)
故事1: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两个朋友一起走 在阳光明媚的街上,边走边晒太阳,走进文具店, 里 面挤满了人。他一边等着引起店员的注意,一边和 熟 人交谈起来。买了文具出门时,他又停下来与刚进 门 的一位同学聊了几句。离开商店后,他向学校走去, 路上遇见了前一晚上别人介绍他认识的女孩。与她 谈 了一会儿,然后离开她去学校。
31
(2)相似假定作用(投射效应) 人喜欢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32
(3)类化原则(刻板印象) 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 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中,达到迅速认识人 的目的。
33
(4)积极偏见(仁慈效应,宽大效应) 认知者对人进行评价时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 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的现象称为积极偏见, 又叫宽大效应。
59
1、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1)评价的中心性 2)印象的一致性 3)核心特性的作用
60
对姚明的印象?
61
请谈一下你对你家过去的一个邻的印象。
62
1) 评价的中心性
奥斯古德等人在实验中发现,被试一般用于 描述对他人印象的形象词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 向度,即评价(好-坏)、力量(强-弱)、活 动(积极-消极)。 其中评价是最重要的向度。
76
(3)加权平均模式
42
二、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印象整饰) 人们有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 程称为印象整饰。
43
三、认知情境因素 1、空间距离 2、背景参考
44
1、空间距离 如果你上车时只有最后一排有座位,两边靠 窗坐了人,你会------? 你去阅览室看书,很多空位时,你会------? 当你看到两个人在低声私语,你会有什么判 断?
75
(2)平均模式
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 他人的多种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 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 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 文化素养高(2分);穿着整洁、漂亮(1 分);跳舞好看(1分);性格文静(1分) 另一位邻居:友善(总是与你微笑打招呼) (3分)。
34
(5)隐含人格 在认知中人们依据自己固有的人格模式对人 的人格进行判断,推测他必然具备另一些人格特 性的现象。 如,看见某人在逗小孩玩,一般认为他乐 观、有爱心、有亲和力等人格特征。
35
(6)首因效应 也称第一印象,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 印象。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36
(7)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对人的最后的印象。
63
罗森伯格等人的研究中进一步对评价范围作 了区分,在评价时人们一般是根据社会特征和 智慧特征来评价他人。 汉密尔顿发现,提供较多的社会特性,会影 响人们“喜欢与否”的判断;而提供较多的智 慧特征,则会影响“是否尊重”的评价。
64
2)印象的一致性 在形成有关对他人的印象时,人们似乎倾向 于对不同的特质形成较为一致的评价。人们一 般不会把一个人看成性格充满矛盾的个体。
11
2、间接性
3、完形特征 既好又坏
既诚实又虚伪
既热情又冷淡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客 体各方面特征的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印 象。 特征矛盾时,总想知道原因。
12
第二节
★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外部特征的认知 (二)性格的认知 (三)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认知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26
一、认知者因素 1、原有知识、经验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27
4、认知偏差: 包括偏态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28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
(1)光环作用 (2)相似假定作用 (3)类化原则 (4)积极偏见 (5)隐含人格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