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2016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或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型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③如再加上(4)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
①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暴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血便每日10次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②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
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大于℃,脉搏大于90次/分,血红蛋白(Hb)小于100g/L,红细胞沉降率大于30mm/1h。详见Truelove分度表(表1)。
表1:Truelove和Witts UC分度表*
项目轻度重度
粪便(次/天)
便血
体温(℃)脉搏(次/分)
Hb
ESR(mm/1h)
<4
轻或无
正常
正常
正常
<30
>6
重
>
>90
<5%
>30
*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
③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也称Mayo指数,较为简单实用,见Sutherland DAI表(表2)。慢性活动性或顽固性UC指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病例。前者指泼尼松龙足量应用4周不缓解,后者指泼尼松龙减量至10mg/d即无法控制发作或停药后3个月复发者。
表2:Sutherland DAI表
项目计分
0123
腹泻
出血黏膜表现医师评估正常
无
正常
正常
超出正
常
1-2次/
天
少许
超出正
常
3-4次/
天
明显
超过正常
5次/天
以血为主
重度易脆伴
渗出
病情轻度易
脆
轻中度易
脆
中
重
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
④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脾区以远)、广泛结肠(脾区以近)、全结肠。
⑤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
1.大肠湿热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
3、寒热错杂证: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4、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黏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细。
5、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行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酸膝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
6.阴血亏虚证:排便困难,粪夹少量黏液脓血,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