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隐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中的隐喻
教学隐喻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喻,生动形象地认识、理解和表达教育教学中包含的内在实质。它包含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教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看到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理念与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
1教育就像种庄稼
做教育就像种庄稼,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是能够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先生给教育所作的比喻,经典而直白。农业是因地因时制宜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培育出农产品。工业是按固定模型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都是标准件,不许有个性,没有活力;而用心培育出来的产品才可以“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农业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份、阳光和等待的,这是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对待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它自然生长的性态,学会等待,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
2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有的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一样缓慢,大人们跟在他后面不停地催促着,生气着。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或者说在生活的道路上,大人们甚至忘记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一心想着如何教育他,鞭策他,来实现自己的期望,忘记了还有一种教育叫做“等待”。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能使他在一刹那打开发展兴趣天赋的大门。在与生活的散步中,请静待孩子在身体和心智上的不断成熟。放慢教育的脚步,让“蜗牛”们能够稍微轻松点。除了知识,他们更需要阳光、空气、风雨以及美丽的花园。
3教育就像养花一样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学生的培养,要慢,不要着急。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教育的规律是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不要浮躁、拒绝功利。理想的教育结果是,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能很好的发展,这样,他们的灵魂才可以丰满。
4教育就像一股清泉
泰戈尔对教育的诗意诠释中说,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就像小花一样,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只要是生命都要让它绽放。教育又像一股清泉,从泉口冒出来之后,蓬蓬勃勃地流动,遇到石头、遇到小树,激起浪花,又自由自在地向前流去。遇到悬崖,纵身一跳,形成瀑布,飞泻而下,形成深潭,静静地流淌。这种状态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自然的本真,体现生命的美妙。
5教育就像喂鸡
陶行知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陶行知喂鸡》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巨大的。鸡的思维相对于人而言那是小巫见大巫。尽管如此,它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鸡吃食我们尚且强迫不得,更何况是人呢?学习是一项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劳动,需要调动人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如果学生主观不参与,教师的表现再优秀那也是徒劳。
6教育就是“选鞋子”
在教育学生时,要看为学生所选择的“鞋子”是否合学生的脚,如果符合学生的脚,哪么学生穿上自然是舒服的,如果教育者为学生所选择的“鞋子”是学生不喜欢的,甚至不合学生的脚,不管我们费了多少心血,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做为师者,那就让我们沉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听取学生的呼声,根据学生的需要,努力为学生选择一双适合他自己的“鞋子”吧!让每一双鞋子都合脚,让鞋子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鞋子。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应努力适应儿童”。
7教育就是“找水源”
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其本意是在敦促教师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及时更换桶中之水,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但是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拘泥于师问生答。我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也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学生就是要边学边问,只学着怎样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还不仅仅在于教师有多少水,关键是陪着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最好是“教师要用自己的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8教育即“放手”、“放生”
教育是情感、是生活、是尊重……是一切围绕着“人”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但核心是发展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牵着他的手慢慢走,但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请逐渐放开他们的手,即使他们的步履不够稳健,即使他们的动作不够利索,即使他们的言行不够成熟。但是,真正的爱,需要老师、家长都学会放手。放手,是一种教育,是真正的爱的教育。只有放手,才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才能使孩子的生命因为挣脱束缚而尽情绽放。教育好比手中的沙子,抓得愈紧,漏得越多。放手,你便放了生!
9教学是智慧地演戏
在英语里面“DIRECTOR”一词有“指导者、导演”等意思。教学就像演戏,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教学效果其实是由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好坏而达到的结
果。这个比喻所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学生不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受到充分的关注,而教师只需做好“导演”指导学生演好课堂教学这出戏。
10教学是一起登山
“教学是一起登山”主要是对互助教学的隐喻表达。不同的人、不同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登山路途,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多途径通达目的地,改变单一路径达到教学目标的做法。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登山伙伴关系。伙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起活动的。教师作为其中年长的、有经验的一员,在登山过程中起到导引、帮助同伴的作用。作为学生的同伴同样会帮助他一起进步。
11教学是互动地游戏
娱悦性是游戏的根本特性,游戏充满内在的吸引力,正是内在的吸引力吸引参与者自愿的参与。教学同样是充满内在吸引力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在吸引力,唤起、维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会智慧之美、学而时习之悦。“寓教于乐”是教学游戏性的存在的证明。因此,教学是游戏,教师在游戏中教,学生在游戏中学,师生在游戏中共同体验探索、求知的乐趣,享受知识之美、合作之乐,充分体验成长的乐趣。
12教学是1+3=5
生本教育的郭思乐先生是教数学的,他在讲关于教学时,曾经举例说,当教师讲1+3=4时不是教学,是“灌输”。当教师提问“1+3等于几”时,就比较接近于“教学”了,教学重在“导”上;假如教师说“1+3=5”时,这就是教学。为什么?因为当教师敢于有胆量抛出类似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时,这个错误就会在学生中形成“反馈”,立马会有人“不顾礼貌”地站出来指正错误,这就是“学”。教学是1+3=5,这句话的隐喻是,教学即把“教”转化为“导”,最后转化为“学”。
13教学是“踢皮球”
教学不是替代是“交付”,不是包办是“还给”。教师要敢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处理自己的问题。教师很像是足球场上的“教练”,要保持自己的角色,绝不帮助学生下场踢球。当教师完成交付之后,才会有“自主”学习的产生。所谓“鸡有鸡道蛇有蛇道”,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踢皮球时形成的。教师要牢记十六个字: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句话的隐喻是,教师要能“忍住”看学生“自己动”。放手是教学的“起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存活告诉我们,任何的能力都来自于自身经历。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能教会别人任何知识。
14教学是“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