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冠脉介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冠脉介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展“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报日期:2013年7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1

第二章需求预测与拟建规模-----—-————--—-—-—--——4

第三章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需要具备得条件—---6第四章项目实施单位-—-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11

第五章建设方案及投资估算——----——-—-——-----—-—--—-13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5

第七章项目效益分析--—-----—-——-———--——---——-——---16

第八章结论—-———---—-——---—--——---—-—--—---—-----—17

第一章:项目总论

1 项目名称: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

2 项目承办单位: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3 项目背景:

由于饮食结构得改变、生活节奏得加快以及不良得生活习惯等因素,我国冠心病得发病率与病死率逐渐攀升,并有年轻化得趋势,冠心病已经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得第二位死亡原因、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它就是一种慢性得动脉疾病,主要侵害中小动脉,因血管内膜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血管局部发生血栓而引起心肌梗死、猝死。冠心病就是自古有之得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本世纪20年代所见不多,30年代逐渐增多,50年代在某些国家流行,近几十年来几乎达到猖獗得程度。我国每年死于冠心病得人数已达100万人,每年有65万人患心肌梗死,我国在1992年22个省市普查,冠心病总得患病率达6、46%,冠心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得大敌。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医疗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其中“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得开展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及生存质量与衡量一家医院技术水平以及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得重要标志之一、4项目介绍:

冠心病得病理生理基础就是冠状动脉狭窄,根据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得不同,冠心病可有不同得临床表现,包括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灌注心肌显像等传统诊断手段仅能反映心肌缺血得结果,不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得情况,具有很大局限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得解剖与功能得信息,为评价预后、为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方案得选择奠定了科学依据。而冠状动脉造影术就就是在股动脉(或者桡动脉)插入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选择性地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而在X线透视下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特点得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这种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及粥样硬化引起得血管狭窄或阻塞得位置与程度,就是诊断冠心病得"金标准"。冠心病得介入治疗就就是心血管内科医师通过心导管技术在不开胸情况下,沿股动脉将一根远端有个小球囊得特制导管(叫球囊导管),在X线透视(C型臂)下慢慢送入心脏得冠状动脉,到达冠状动脉得狭窄部位时,可将球囊加压到数个大气压,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机械性扩张与塑形,使原来狭窄或已经闭塞得冠状动脉开通,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降低冠心病得死亡危险,改善预后得目得,这就就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开始应用于临床;1985年冠状动脉支架开始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得安全性与有效性。2002年药物涂层支架开始在临床应用,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率,改善远期预后,被誉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得第三次革命。冠心病得介入治疗就是八十年代心脏病治疗学得重要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与应用挽救了数百万冠心病病人得生命。我国自从80年代末开始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在90年代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应用亦日

趋广泛,目前已在广大地市级医院广泛开展。

冠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就是一项十分成熟得技术。对不明原因胸痛、活动明显受限得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得患者均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以缓解症状、降低心肌梗死与死亡风险,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一方法不需开刀,痛苦小,相对安全,康复快,效果显著,正逐渐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接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得重要手段。

第二章: 需求预测与拟建规模

一本地区对项目需求分析

1 冠心病患病率高

北安市地处黑龙江北部地区,气候寒冷,饮食习惯中食盐及脂肪摄入量均高于全国其她地区,故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也高于全国其她地区,其中高血压发病率达到26%,而高血压常常就是冠心病得元凶。因此本区冠心病患病率大大高于6%得全国平均值,高达10%,意即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本区人口48万,按照辐射到邻近其她县市人口计算在500万人,那么冠心病病人大约有50万人,按照十分之一得就诊率来计算每年也要有十万人需要诊察治疗,这就是一个不小得数目。

2 地理位置特殊

北安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区域中心,位于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三座城市构成得“金三角”中心地带,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500

万人口、南距省会哈尔滨330公里,北距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246公里,西距省内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240公里,附近县市医院没有开展正规得冠心病介入治疗项目。

3 疾病恢复与时间相关程度大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会造成心肌失去血液供应,因此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肌供血就是治疗得关键,200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得美国国家急性心梗注册研究,报告了一组具有说服力得数据。在27080例“心梗”患者中,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PCI者,死亡率最低,而超过120分钟者,死亡率显著升高、鉴于“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得生存率与治疗得时间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与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将急性“心梗”急诊PCI从就诊到球囊扩张得时间-—90分钟定为新得金标准。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我国卫生部门得对于“心梗"救治得时间标准。本区现有心梗发病后主要医疗手段为通过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多数病人不能取得良好疗效,死亡率达到20%以上,生存病人中常常因为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也使病人寿命受到影响,未实施介入治疗得心梗病人好转后生存期减少10年以上。

综合以上几个特点,本区居民如发生心肌梗死,按照本区地理位置,病人不可能在90分钟内接受介入治疗,病人得健康与生命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本区对冠脉介入治疗这个项目得需求就是迫切得。

二拟建规模及场地

针对本区人口数及发病率情况,结合实际,拟建介入血管造影室

一个,能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同时对于其她脏器得介入治疗也将同时开展,导管室中主要设备C型臂为放射线机器,故场地应符合放射线管理规定,拟定在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X光室中分出相应房室改装为导管室、占地面积大约150平方米、

第三章: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需要具备得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得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得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与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

3。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得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与“路途”功能,影像质量与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得急救设备与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她物品、药品得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以及

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3)有多功能监护仪与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与血氧等项目监测。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与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得、具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得专职医师与护士。

5、其她辅助科室与设备。

(1)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与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三)有至少2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得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得、与开展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适应得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二、医务人员基本要求

(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

2、有5年以上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部认定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经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且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得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二)专业护士及其她技术人员

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原则上只能在符合条件得三级医院中开展,县级以下二级医院暂不允许开展。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得县级以上二级医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设区得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得规划。

2、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需求。城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没有获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得医疗机构;农村地区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急救时间内无法到达取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资质得医疗机构、

3、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得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由取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得三级甲等医院派驻取得资质人员进行长期技术帮扶与指导,时间至少1年。

(二)严格遵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得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得适应证。

(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由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格得、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得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格得医师担任,制订合理得治疗方案与术前与术后管理方案。

(四)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与其家属告知手术目得、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建立健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在完成每例次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得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七)医疗机构每年完成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例;无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手术相关得医疗事故,择期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择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死亡率低于0、5%。

(八)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得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50例。

其中,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得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不少于50例;

第四章项目实施单位--—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它得前身就是黑龙江省荣军医院。

经过几代人得努力奋斗,目前北安市一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得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5040平方米,门诊部一个、固定床位315张,医院专科细化,设有15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10个专病门诊、5个治疗科室,固定资产8000万元,技术实力雄厚,就是黑河地区得龙头医院。

1心血管内科

我院心内科历史悠久,在本地区享有盛誉,科室人员配备层次合理,4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在心血管疾病得基础治疗方面拥有绝对得权威性,科室设备齐全,实际开放床位45张。

2005年曾派出人员外出学习心血管介入治疗,并成功开展过冠脉造影以及起搏器置入技术,后来因为“准入技术制度”实施,被迫停止了该业务。

2心胸外科

心胸外科具备心脏基本手术实力,就是黑河地区胸外科龙头科室,实际开放床位40张,肺叶切除、胸腺瘤切除、食道癌手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成功开展过各类心脏外伤以及心脏外科急症手术、3重症监护室

我院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七张,层流净化消毒方式保证了病房得无菌条件,ICU常规开展气管插管、镇静、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等医疗项目,为医院重症病人成功抢救做出了贡献,具备了进行其它相关介入治疗支持以及重症抢救治疗条件。

4 导管室待建

第五章建设方案及投资估算

一导管室建设要求

1 手术操作室

手术操作室就是导管室得中心部位,各种手术操作均在这个中心场所内进行、导管室应有良好得放射防护设施,建立导管室时,其四周及天棚需有两层铅板屏障,以作为放射防护得必要设施。导管室得操作室应宽敞,面积在40m2或更大、

操作室内设有X线影象系统,DSA,心电及压力监护仪,导管储藏柜,多导生理记录仪,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除颤器,呼吸机及其

她抢救设备及药品。

2 准备室

供术者洗手消毒,护士整理与清洗手术器械及导管等使用。一般要求面积16~20m2,内设洗手室、导管冲洗池、导管冲洗专用水龙头等,另外,还要设有敷料与手术器具整理、打包使用得台桌,面积约6~8m2大小、

3 控制室

供放射技术员或医生进行录像操作得场所。以铅玻璃与操作室隔开,设有X线机操作控制台、监护器、刻录机、录影、录像设备。一般要求面积在15m2左右、

4 更衣室

分别设男、女更衣室,面积各10m2左右。配置衣柜、还应配套设有洗手间、淋浴间。

二导管室选址

导管室建设中重点考虑放射线防护建设成本以及占地面积,结合我院实际,在现有放射线科位置改造房间即可符合标准、三导管室设备

1血管造影机(C臂、检查床、影像生成系统)

2 高压注射器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

4 导管工作站

5 生理记录仪

6心电图机

7 临时起搏器

8心肺复苏设备

四投资估算

改造场地及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费用估算在一千万左右、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 实施准备

建立项目建设推进小组,制定推进计划。在2013年8月末完成相应工作。

2 项目准入前期咨询外联工作

通过外联咨询准入程序,确认准入标准以及批复时间,2013年10月末前完成该工作。

3资金筹集安排

争取2013年末前确定资金筹集意向。

4人员培训

派出2名医生一名护士及一名放射线技术员外出学习,学习地点拟定在哈医大二院,培训时间在2013年末开始,学习时间半年。

5 房屋改造及设备购置调试

资金筹集到位后即开始房屋改造及设备购置,预定在2014年5月前完成。

6 准入审核

通过前期工作,达到准入标准后申请审核,根据审核进度确定时

间。

7审核通过后开展工作。

第七章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市属差额拨款单位,自担医院发展以及人员开支所需得大部分资金,近几年由于基础建设工程多,欠债较多,此项目实施后,必然会带来可观得经济效益,一例冠脉造影病人大约花费在5000元左右,支架病人平均花费在6万元左右,如我院成功开展,患者不只就是疾病预后方面得到支持,同时各类医疗保险在本区报销比例比去上级医院高,也会为患者带来实惠,平均每位患者会省下25%得医疗费,同时减少了转诊人数,节省了各类保险资金,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医院得长远发展。

二社会效益:

作为一家县级市,能够开展此项业务会大大提高百姓对本区卫生行业发展得认可程度,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尤其就是医疗服务工作得认可程度,对促进社会与谐,提高百姓幸福感、安全感有着一定得促进作用。

第八章结论

可持续发展就是任何组织与单位得发展目标,此项技术得开展将成为我市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得重要推力,作为市卫生系统所属得龙头单位,市一院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开展此业务,能得到领导以及政府支持就是关键,我们一定会全心全意得为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努力,为百姓

健康作出贡献,为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做出贡献!

无复流现象与冠脉介入

无复流现象与冠脉介入 [摘要]冠脉无复流是指血管造影无血管机械性阻塞的证据,而冠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本文对无复流的概念、分类及可能的机制以及对介入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认为冠脉无复流的发生是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阻塞、氧自由基等多因素作用所致,并且与介入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 一个器官或一块组织当其供血血管被阻断一段时间后再予解除,从微循环的角度来看,可出现4种不同的状况:①微循环迅速恢复血流;②微血管最初不能恢复血流,但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又逐渐恢复;③微血管始终不能恢复血流;④微血管最初恢复血流,但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又停止。后两种状况被称为无复流现象(No reflow phenomenon)。 1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 1.l内皮肿胀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导致管腔狭窄,影响血流通过,被认为系无复流的原因之一。 1.2血栓形成研究表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1.3血管痉挛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血管痉挛与再灌注后局部衍生的一些体液因子和炎性介质有关。 1.4组织水肿缺血再灌注后常出现实质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前者可压迫微血管,后者可致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参与了无复流的发生。 1.5红细胞聚集已发现心、脑、肾及骨骼肌等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内常发生红细胞聚集现象,聚集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丧失,且可导致血液粘滞性增加,故可引起微血管阻塞。 1.6氧自由基损害组织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量氧自由基产生,氧自由基可引起脂质过氧化,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刺激中性白细胞与内皮粘附,灭活EDRF这些后果均可促进无复流发生。 2无复流现象与冠脉介入 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预后,然而,经冠脉造影证实某些成功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患者,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的心肌组织并没有完全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与无复流有关。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 It e 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起病6-1 2h )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 I;或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 I 治疗。 6 ?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 C 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 h以上,则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 造影,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 .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及血电解质、凝血四项、

病毒系列。 3.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ECT心脏检查。 4.碘过敏试验。 5 .局部清洁和备皮,选好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桡动脉作为入径时行 术前Allen试验。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手术单签字。 7?术前4小时禁食。 8?必要时术前注射地西泮10mg,或给予口服苯巴比妥0.0 6 -0. 1g。 9?准备好必要的器械。 操作步骤: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步骤: 1?多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外 展3 0O,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以上。 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骨茎突上1.5-2.0C m处桡动脉搏动最 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2-3cm,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将导丝送入一 定长度后推出针芯,,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丝插入 5 F桡动脉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内注入硝酸甘油2 00ug,以防血 管痉挛;注入肝素3 00 0 u。 2.用肝素盐水冲洗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将泥鳅导丝插入TI G造影导 管,尖端与导管尖端平行,进入血管鞘后将泥鳅导丝探入,尖端在导管前方4-5cm,然后将导管与导丝一起送入,直到将造影管送至主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体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脉系统:左冠脉常需要投射4-6个体位,依次为: 1)左前斜头位(LAO450+Cranial250)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远段; 2)后前位头位(AP+Cranial25度-35度)观察前降支中远段、对角支和间隔支的开口和近段;3)右前斜头位(RAO300+Cranial25度-35度)观察左前降支近中段; 4)右前斜足位(RAO300+Caudal20度-25度)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及其分支;5)后前位足位(AP+Caudal25度-35度)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分叉; 6)左前斜足位(LAO40度-45度+Caudal30度)观察左主干及三分叉部位。 头位主要显示LAD的中远段,而足位主要显示LMT,LAD,CX的近段。右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较小,而左前斜位对LAD的判断其缩短率则较大。手推造影剂,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用量一般在3-8ml,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冠状动脉血管床的大小。小血管床注入过多的造影剂,会引起心肌的反应,大血管床造影剂少则影象不清晰,注入造影剂的力度还与导管尖端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管尖不稳定,力度要小,否则稍用力将会使管尖移位。 右冠状动脉系统:右冠脉投射常选择2-3个体位 1)左前斜位(左前斜LAO45度)观察右冠脉近、中、远段,只是分叉以远重叠; 2)后前位头位(左前头LAO8-20度+Cranial25度)观察右冠脉中段、远段、后侧支和后降支开口及中远段,后三叉口十分清晰; 3)右前斜位(右前斜RAO30度)观察右冠脉近段、中段和分支。 熟悉暴露每一冠脉节段的最佳投影体位: 左主干:在AP位、AP/caudal、RAO/caudal、LAO/caudal、LAO/cranial均能显示。 LAO/caudal又称为“蜘蛛位”(Spide view),可暴露左主干末端及前降支、LCX开口处病变,又称“前三叉”位。 前降支近端:可取RAO/caudal和LAO/caudal位; 中段和远段及对角支:可取RAO/cranial、AP/cranial、LAT、LAO/cranial位。但LAO/cranial 对前降支近段、LAO/caudal对前降支中、远段有缩短效果。 LCX和钝缘支的最佳投影体位:RAO/cranial、AP/caudal和LAO/caudal;在RAO位、RAO/cranial、LAO/cranial时被缩短和重叠。 右冠脉:在LAO位可清楚暴露近、中段血管,PD和PL在LAO位被缩短,在RAO位能伸展开;PD在LAO/cranial和AP位时能满意显影。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郭利玲综述高峰审校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 作者简介:郭利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1501874196@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433062.html,通讯作者:高锋 Email:ydfygf@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433062.html, 摘要: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目前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首选策略,虽然pPCI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即使在成功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依然存在。本文就近年来PCI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血栓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目前心血管病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指南[1]推荐将pPCI作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Ia)。在PCI中,尽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已开通,但心肌组织仍低灌注的现象被称为“无复流(No-Reflow)”。据统计,无复流在选择性PCI的发生率为3%-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时发生率可达30%以上。 1 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 无复流是影响STEMI患者急诊PCI疗效的重要因素。无复流是指心外膜闭塞后,冠状动脉经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后已得到正常开通,但其相关血管血流明显缓慢(TIMI血流分级<3级),或虽然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恢复到TIMI3级,但供血心肌仍无有效再灌注[2],并能排除其心外膜下冠脉急性闭塞、严重夹层、血管痉挛或巨大血栓栓塞引起的血管截断征象者。

冠脉介入诊疗常用物品

1.穿刺针: 股动脉穿刺针,桡动脉穿刺针 2.鞘类: 动脉长/短鞘:5F,6F,7F 桡动脉鞘:5F,6F,7F 3.导丝类: J型造影导丝(150mm/260mm),超滑导丝(180mm) 4.造影导管类: 5F TIG,5F JR/L3.5/4/5,5F JR/L3.5/4/5,5F PIG,5F AL 0.75/1/2,5F MPA 1/2 5.配件类: 造影剂,弹力绷带,三环注射器,三联三通,压力延长管(长),压力换能器,高压注射器,Y接头配件,压力泵。 6.指引导管: 6/7F JR 3.5/4/5,6/7F JL 3.5/4/5,6/7F XB 3/3.5/4,6F AL 0.75/1/2,6F MPA 1/2,5F in 6F子母管,短头/带侧孔 7.指引导丝: Runthrough NS,BMW,Whisper,Pilot 50/100/150/200,Miracle 3/6/9/12,fieider XT/FC,Conquest /Pro 8.球囊

预扩球囊:Sprinter,Ryujin,Tazuna 后扩球囊:Quantum 切割球囊:Flextome cutting balloon 9.药物支架类: 2.25mm(从短到长) 2.5mm(从短到长) 2.75mm(从短到长) 3.0mm(从短到长) 3.5mmm(从短到长) 4.0mm(从短到长) 4.5mm(从短到长) 10.临时起博电极 11.血栓抽吸导管:Exportap×1 12.微导管: 微导管:Finecross 13.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ARROW(40CC)14.旋磨头:Rotalink1.25mm 15.血管超声:AtlantisSR Pro 16.股动脉穿刺针、8F撕开鞘 17.起博电极、单/双腔永久起博器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发表时间:2013-04-03T10:51:20.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家丽 [导读] 无复流是指心外膜冠脉闭塞减轻或解除后,缺血心肌组织并没有恢复有效再灌注,微循环血流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现象。 张家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急诊科 026000)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108-02 【摘要】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首选办法,但标准PCI术由于球囊在病变部位的反复扩张,致使病变处粥样斑块破裂、血栓破碎,形成微血栓,即不能完全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且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引起远端栓塞和微循环功能不全,即所谓的“无复流现象”,影响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研究证实,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是急诊PCI 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 AMI 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 一、定义 无复流是指心外膜冠脉闭塞减轻或解除后,缺血心肌组织并没有恢复有效再灌注,微循环血流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现象。无复流分为: (1)实验性无复流:实验条件下通过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到的无复流。(2)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药物和(或)机械性血管重建后产生的无复流。(3)血管造影无复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产生的无复流。 二、发生率 Kelly等报道AMI患者PCI术后有2.0%~15.3%发生无复流现象,无复流使心肌组织灌注不充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三、判断标准 1 TIMI 血流分级 冠状动脉 TIMI 血流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由手术医师主观判断,具体分为4级:TIMI 0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冠脉内无灌注,即造影剂不能通过闭塞部位、闭塞部位及远端无血流充盈;TIMI Ⅰ级:微灌注,即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但在任一时刻都无通过闭塞段远端血管的前向血流;TIMI Ⅱ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通过闭塞段并到达远端血管,但其充盈速度与正常血管相比明显减慢;TIMI Ⅲ级:完全灌注,前向血流充盈远端血管快速而完全。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介入医师仔细阅片评定血流TIMI分级,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主动脉夹层、痉挛情况下,TIMI 血流分级<Ⅱ级为无复流,TIMI Ⅲ级为正常血流。 2 校正 TIMI 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 cTFC是计算靶血管近端有造影剂染色起至该血管末梢显影所用曝光帧数,采集速度校正为30帧/S。冠状动脉内预先给予硝酸甘油200ug,采用 EP-WorkMateTM 4.2 with Clear WaveTM Technology 软件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记帧。参考Gibson等的研究结果,将左前降支(LAD)的平均帧数除以1.7作为cTFC。由 2位有经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分别独立计数,取其均值。以造影剂完全进入血管起始部位并向前流动为首帧,以造影剂开始进入靶血管末端分支及界标的第一帧为末帧。靶血管的末梢界标为:前降支(LAD)采用其末端分叉(俗称“鲸尾”或“干草叉”),若前降支为盘绕型则采用最靠近心尖的分支;回旋支(LCX)为包含梗死相关病变的最长动脉的远端分叉处;右冠状动脉(RCA)选择左室后侧支的第一分支。最佳投照体位:LAD和LCX 选取右前斜位加足位,RCA选取左前斜位加头位。正常造影剂全段染色计数帧数为 14一28帧,如CTFC>40 帧为慢血流现象,将cTFC40定义为 TIMI血流Ⅱ、Ⅲ级的分界线。 3 心肌灌注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 ) MBG 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从冠状动脉回流入静脉时,通过造影剂回流时的分布及密度即心肌显影的亮度来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由2位有经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应用MBG方法确定MBG分级,0级:梗死相关动脉(IRA)支配区域的心肌无显色;1级:IRA支配区域的心肌轻度显色,明显低于对侧或同侧非 IRA 造影时的心肌显色;2级:IRA 支配区域的心肌中度显色,但低于对侧或同侧非 IRA造影时的心肌显色,且造影剂染色2-3个心动周期后不能排空;3级:正常心肌显色,指IRA支配区域的心肌显色同于对侧或同侧非 IRA造影时的心肌显色,且造影剂染色2-3个心动周期内可以排空。根据MBG中无复流标准将MBG0-1级患者分为无复流组、MBG 2-3级为有复流组。 4 心电图上 ST 段回落程度 临床上,心电图是透过体表来描计心脏生物电活动的,通过其描计的波形间接反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AMI患者PCI术后或静脉溶栓后,抬高的ST段逐渐恢复至基线,称ST段回落。当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抬高的ST段无迅速回落,则提示可能存在无复流。因此,心电图上ST段回落程度是诊断无复流现象最方便、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ST段回落程度的计算公式=(∑治疗前的ST段抬高指数—∑治疗后的ST段抬高指数)/∑治疗前的ST段抬高指数。 此外,临床上还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声学造影(myoeardiale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和压力导丝测定等来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情况。 四、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机制 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实,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 1 血栓导致的远端栓塞 在 AMI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稳定粥样斑块迅速增大或斑块破裂出血,激活循环中的血小板,其通过表面膜糖蛋白GPⅠb与血友病因子(vWF)结合并黏附于内皮下的胶原组织,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使血小板之间黏附、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引起机械性阻塞,造成PCI术后无复流现象。而在PCI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导致粥样斑块机械性破碎,产生碎片(如胆固醇结晶),这些斑块碎片随血流到达冠脉远端,导致无复流发生。 2 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性损伤 冠状动脉持续性闭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内皮及内皮细胞膜的突起肿胀、内皮细胞凋亡脱落,形成微血栓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常规一术前准备 1 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感染筛查、凝血检查、BNP(医保病人不查)、超敏CRP、心肌酶;(1)要求血钾>3.7mmol/L,如<3.5mmol/L,补钾后复查,如>3.5mmol/L,补钾后可不复查。(2)WBC明显升高,Hb<80g/L暂缓手术。(3)ALT>80IU/L,暂缓手术。 2 心电图、超声心动; 3 术前谈话,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和自费项目协议书; 4 落实手术经费:(公费或自费先交5万,医保先交3万)公费医疗:原则上自负50%,具体由单位决定;医疗保险:自付手术经费的50% 5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术日晨加至0.3 氯吡格雷:首次服用予负荷量300mg,以后75mg Qd,急诊PCI前负荷量加至600mg 6 注意有无造影剂肾病的风险,必要时水化,停二甲双胍,停利尿剂; 7 嘱患者练习平卧位排尿、排便。二单纯冠脉造影术前医嘱明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拟穿刺桡动脉者加右上肢备皮)明晨禁食(如手术时间靠后可少进食)口服药照常(禁食者暂停降糖药一次)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前医嘱明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拟穿刺桡动脉者加右上肢备皮)明晨禁食(如手术时间靠后可少进食)

口服药照常(禁食者暂停降糖药一次)术前晚波立维300mg口服或术前日服150mg术日晨服150mg (如已连续服波利维75mg Qd>3天者,不用开此条)术日晨拜阿司匹林加服至0.3 (应用低分子肝素者)术日晨暂停低分子肝素一次(静息心率<60次/分者)术日晨暂停β受体阻滞剂一次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术后进CCU 1 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及时复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导管室联系; 2 注意血压、心律、穿刺部位出血,腹部有无压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持续静脉滴注肝素10u/min,至拔管前(导管室大夫决定)3~5小时停用,中午(停肝素3~5小时)拔除动脉鞘管 3 术后3~5小时后(以导管室要求为准)测定APTT,由导管室医师决定拔管时间; 4 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局部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下床活动;桡动脉穿刺或血管封堵、缝合者予相应处理;血管缝合者沙袋压迫6小时,6小时后可以活动; 5 拔管后观察0.5~1小时,如无出血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予肝素2000u小壶,继以10u/min静脉滴注,至拔管后24~72小时,根据APTT调整肝素用量(APTT延长为正常的1.5~2倍); 6 如果血压>110~120/70mmHg,持续静点硝酸甘油

冠脉无复流进展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婷婷,秦中国,李双斌,李强,陈宇,隋凤花作者单位:1.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0;2.吉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现象;微循环 目前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迄今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孔(actl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迅速而有效的方法[1]。它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开通闭塞血管,从而达到减少坏死心肌的数量、缩小梗死范围、保持心室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等目的。然而经有效的PCI后早期开通了梗塞相关动脉(IRA),但仍有30%~40%的患者出现了无复流 (no-reflow,NR)现象,严重影响介入治疗效果。临床观察显示这些患者从PCI中受益较少[2]。与心肌充分复流的患者相比,NR患者再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随着对NR现象认识的深入,心肌微循环水平的充分再灌注已成为再灌注治疗的焦点。故本文就NR现象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定义 1974年,Kloner[3]等在冠脉闭塞后再灌注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到即使解除心血管阻塞,而有些心肌却很少或无血流灌注,并将其描述为NR现象。随后,Schofer[4]和Bates[5]在临床上证实此NR现象也存在于人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目前,NR的概念应采用Kloner的意见,描述为心外膜冠状动脉闭塞已减轻或消除后,缺血组织的微循环血流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其前提条件必须先排除心外膜血管病变处及其远端的残留狭窄、解剖病变、栓塞、痉挛等。 2 分类 NR又称为慢血流、慢复流或低复流。目前NR根据不同情况主要分为3种:①实验性 NR(experimental no-reflow):指实验条件下通过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的NR,常用特异的心肌染料(碳黑和硫黄素S)来显示NR区,多位于心内膜下,亦称作解剖NR(anatomic no-reflow);②心肌梗死再灌注NR(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no-reflow):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经药物和/或机械性再血管化时产生的NR;③血管造影NR(angiographic no-reflow):是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期间产生的NR,血管造影显示无远端动脉阻塞,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低于3级[6]。 3 引发NR现象的相关因素 NR主要与缺血时间、缺血程度、梗死面积及再灌注时间的长短有关。缺血持续时间和症状开始至再灌注的时间是微血管功能障碍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微血管功能的失调可以导致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失败,使心肌受损加重,从而增加NR发生的可能性。Reffelmann等[7]研究发现,无复流区面积随再灌注开通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临床研究显示,NR的发生与血管病变形态如几乎完全闭塞病变、血栓、钙化、长病变以及PCI中球囊扩张压力、次数及时间关系密切。

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冠脉介入第4个月答案

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冠脉介入第4个月答案

2.请分别描述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的解剖走行 左右冠状动脉均起自升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部。左冠状动脉自左后窦发出,走行于肺动脉干与左心耳之间的房肺沟内,当到达左冠状沟部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旋支(LCX)。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主干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到心尖部,经心尖切迹向心脏膈面,终止于后室间沟的下1/3部。前降支沿途发出分支,分布到前室间沟两旁的左、右心室前壁、心尖部、心脏膈面下1/3 及室间隔的前2/3区域。分布到左心室前壁者称为左心室前支,分布到室间隔者称为前室间隔支。左旋支沿左冠状沟左侧走行,在心室的左缘转向膈面,一般终止于近心脏的左心室后壁。左旋支沿途发出分支分布到左心房、左心室前壁心底部、左心室左缘及左心室后壁近侧缘部。在左旋支与前降支间分叉处分出,分布到左心室前壁的分支,称为对角支。右冠状动脉自主动脉的前窦发出,向右前方走行于肺动脉干根部和右心耳之间。然后沿右冠状沟右侧走行,在心脏右缘转向心脏膈面。行至房室交界区再沿后室间隔沟下行,终止于后室间隔的下2/3处。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冠状沟内部分称为右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主干;走行于后室间隔沟内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分布到右心房、左心房后部、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前壁、侧壁和后壁,后室间沟两旁的左、右心室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分布到心房者称心房支,分布到心室者分别称为右心室前支、锐缘支、右心室后支和左心室后支,分布到室间隔者称为后室间隔支。 3、请分别描述左、右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动脉?如何判断优势动脉? 左冠状动脉:1.左前降支:主要分支包括对角支,右室前支,前间隔支2.回旋支:主要分支:窦房结支,左房支,左室前支,钝缘支,左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右圆锥支,窦房结支,右室前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支及右心房支。 判断优势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对左心室供血的多少即所谓冠状动脉分布优势,它取决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数目与大小。右冠状动脉优势的本质是右冠状动脉分出后降支和左心室后侧支,左心室的后壁与下壁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旋支较小,可没有房室沟支。中国人右优势型大致超过85%。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起病6-12h)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I; 或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治疗。 6.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CI 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h 以上,则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一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及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病毒系列。

3.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ECT 心脏检查。 4.碘过敏试验。 5.局部清洁和备皮,选好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桡动脉作为入径时行术前Allen 试验。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手术单签字。 7.术前 4 小时禁食。 8?必要时术前注射地西泮10mg,或给予口服苯巴比妥0.06-0.1g。 9.准备好必要的器械。 操作步骤: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步骤: 1.多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 外展30o,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以上。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骨茎突上 1.5-2.0cm处桡动脉搏动最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 2-3cm,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将导丝送入一定长度后推出针芯,,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 丝插入5F 桡动脉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内注入硝酸甘油200ug,以防血管痉挛;注入肝素3000u。 2.用肝素盐水冲洗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将泥鳅导丝插入TIG 造影导管,尖端与导管尖端平行,进入血管鞘后将泥鳅导丝探入,尖端在导管前方4-5cm,然后将导管与导丝一起送入,直到将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撤出泥鳅导丝,回抽2-3ml 血弃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冠脉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冠脉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华朋铎范丽勇473000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将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83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41)和联合治疗组(n=43),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情况,术后1周内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用药20分钟后的97.6%患者冠脉血流恢复TIMI 2~3级,高于替罗非班组的829%,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结论:PCI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与单纯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中冠脉血流可以进一步改善, 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可以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脉无复流替罗非班硝普钠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7月PCI术后患者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65±57岁。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血流TIMI 0~1级,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41)和联合治疗组(n=42)。两组基本临床情况及介入治疗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0分钟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血流情况。 方法: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发生后,替罗非班组立即将替罗非班(欣维宁)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冠脉内3分钟内注射完毕。联合治疗组加用硝普钠50μg冠脉内注射。 观察指标:①冠脉血流恢复情况:用药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评价冠脉血流情况。②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术后1周内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 死、急诊冠脉搭桥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意义。 结果 冠脉血流变化:冠脉内注射药物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34例(829%)血流恢复为TIMI 2~3级,联合治疗组41例(976%)血流恢复为TIMI 2~3级,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主要终点事件:术后1周内两组均无急诊冠脉搭桥,联合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均明显少于替罗非班组,见表1。 讨论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起病6-12h)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I;或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 6.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h以上,则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一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及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病毒系列。 3.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ECT心脏检查。 4.碘xx试验。

5.局部清洁和备皮,选好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桡动脉作为入径时行术前Allen试验。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手术单签字。 7.术前4小时禁食。 8.必要时术前注射地西泮10mg,或给予口服苯巴比妥0.06-0.1g。 9.准备好必要的器械。 操作步骤: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步骤: 1.多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外展30o,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以上。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骨茎突上1.5- 2.0cm处桡动脉搏动最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2-3cm,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将导丝送入一定长度后推出针芯,,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丝插入5F桡动脉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内注入硝酸甘油200ug,以防血管痉挛;注入肝素3000u。 2.用肝素盐水冲洗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将泥鳅导丝插入TIG造影导管,尖端与导管尖端平行,进入血管鞘后将泥鳅导丝探入,尖端在导管前方4-5cm,然后将导管与导丝一起送入,直到将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撤出泥鳅导丝,回抽2-3ml血弃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 与三通加压注射系统相连,在左前斜45o透视下将导管到位。 3.左前斜45o透视下左冠状动脉位于显示器右侧,通常将TIG管送至主动脉根部,稍加旋转,看到导管尖跳动之后固定,提示已经到达左冠状动脉口。选择投影体位,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 4.左冠状动脉造影完毕后,将TIG造影管旋转出左冠状动脉开口,使导管开口转向显示屏的左侧,将造影管向内推送3-4cm后再一边旋转一边后撤,看到导管尖弹跳后固定,提示已经到达右冠状动脉开口。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详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详细)第一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 3 级血流。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 (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CK-MB)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证实CK-MB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不伴有Q波的CK-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 (3)临床成功: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 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 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 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 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 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 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2.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1)直接PCI ①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在12h内,能在就诊后 90min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②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36h内发生心源性休 克,可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者。 ③AMI发病12h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④AMI发病12---24h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 续心肌缺血症状者。 ⑤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 (2)溶栓后补救性PCI ①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 ②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急性期后的PCI ①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象者。 ②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③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④急性期曾有过心力衰竭者。 ⑤对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均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对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严

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Wdj960999 自1977年9月Andress Gruentzig首次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以来,以PTCA 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今天,除PTCA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还涵盖其他多项能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包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旋磨术、定向旋切术、抽吸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目前美国每年的PCI例数超过50万例,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超过100万例。 在介入治疗广泛开展,而且冠心病的治疗同时存在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权衡治疗的风险与收益,价格与效益,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一、影响PCI因素 (一)解剖因素 病变形态和绝对狭窄程度是支架前时代PTCA即刻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主要由血栓或夹层造成的急性血管闭塞发生于3-8%的患者,而且与特定的病变特征有关。过去提出的依据病变特征,严重程度的病变分类法已基本上被目前的PCI技术所改变,后者利用支架处理原发和继发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美国ACC/AHA专家委员会修改了以往的ACC/AHA病变分类系统,以反映病变的低、中、高危程度(见表1)。 表1 病变分类系统[2000解剖风险分组(PCI支架时代)] 低危中危高危 局限的(长度10mm)管状(长度10-20mm)弥漫(长度.20mm) 向心性 易于到达 非成角(<45o) 外形光滑偏心性 近端中度扭曲 中度成角(>45o<90o) 近端过度扭曲 成角很大(>90o)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冠脉造影﹙CAG﹚简介 1 1929年,Werner Forssmann完成首例心导管术 2 1959年美国儿科医师Sones为一个有主动脉病变得患者做心脏造影得时候,利用特制得头端呈弧形得造影导管,误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并将导管远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口,将约30ml得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而使其清晰显影,令人惊讶得就是,患者并没有像预期得那样发生室颤,因为在这之前医疗界普遍认为向冠状动脉里注射造影剂就是非常危险得(会引起室颤),从而开创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3 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经肱动脉切开得冠状动脉造影术、 4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得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二什么就是冠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得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或上肢挠动脉,沿降主动脉或上肢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得主干及其分支得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得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就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得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就是诊断冠心病得“金标准”、 IVUS、OCT、FFR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得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IVUS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就是常规检查手段。 三曹妃甸区医院如何开展起得CAG 1 呼吁 2 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 四冠状动脉得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第二 版) 作者: 文章号:W078876 2012-4-9 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得以往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慢性闭塞;严重钙化;扭曲、成角等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已成为可能,并获得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裨益。PCI导引导丝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选用导引导丝是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1 导引导丝的结构 虽然各个介入器械厂家生产的导引导丝由于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导致性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与核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图-1)。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核心钢丝的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和柔顺性。核心钢丝越粗,过渡段越短、粗,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强,而柔顺性变低,不易跨越扭曲成角病变;核心钢丝越细,过渡段越细、长,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差,但柔顺性提高,多用于成角扭曲的冠脉病变。 图-1 导引导丝的结构 2 导引导丝的设计特点 不同的导丝结构组成,决定了导丝的不同特性。

尖端的设计(图-2) 不同的头端设计,决定头端的操控性和柔韧性,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病变。目前PCI常用导引导丝的尖端设计主要分为两类:(1)Shaping Ribbon设计:其核心钢丝远端靠一根细钢丝与导丝的帽端连接,此种设计增加了导丝的柔软性,适合扭曲、成角病变,对血管的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能力较差。Abbott Vascul ar公司的FloppyII系列、BMW系列导丝属于此类导丝。(2) Core-to-tip设计:核心钢丝直达导丝的帽端,改进了导丝的尖端调节能力,增加了尖端硬度,适于通过阻力较大的病变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血管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工作导丝多采用Core-to-tip的设计。如Abbott Vascular公司的Travers、Extra Support 和CROSS IT系列导丝;Cordis公司的Stabilizer Supersoft、Wizdom及ATW系列导丝;Boston公司的Trooper系列和Choice PT系列导丝属于这一类导丝。 图-2 导引导丝尖端的不同设计(箭头所示)导丝护套的设计 目前临床常用的导丝护套设计分为两大类(图-3):弹簧圈护套(Coil)和聚合物护套(Polymer Cover)。Coil导丝的设计帮助术者获得良好的尖端触觉反 图-3 导引导丝护套的设计 馈,同时增强了导丝的可视性。其不足是增加了导丝与病变间的摩擦力,不利于严重钙化、扭曲及闭塞病变的通过。而Polymer Cover的设计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使导丝表面光滑,减少了导丝的通过阻力,但它不能提供良好的尖端触觉反馈。这一类的代表导丝有Boston公司的PT Graphix系列、Choice PT系列以及晚近新开发的PT2系列导丝;Abbott Vascular公司的Pilot系列及Whisper系列;Cordis公司的Shinobi导丝及Terumo公司的Cross NT系列导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