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近代化 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日本近代化与中国的差异

—读依田熹家《日本的近代化》有感作者和学号杨菲1120810106

班级11会计3班

日期2013年11月5日

读《日本的近代化》有感

摘要:日本是通过学习西方而完成近代崛起的。我们知道,任何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依靠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日本自身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结构以及其特有的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和学习能力才使得日本在近代能够脱颖而出,所以我们有接触、理解和学习日本的必要,因为相似的文化源头和几乎差不多时间的近代化改革的起点使得日本在很多方面的经验教训能够为我们所借鉴反思。

关键词:日本;近代化;内因;借鉴

对当代很多中国人而言,日本首先是一种情绪,然后才是一个真实存在。了解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对自己快速变化的历史身份的重新定位,是一种正常时代的正常国民心态的回归,虽然有时我们对此还不是很适应。我们不是要忘记过去,而是要学会在变化中重新开始。而了解对方是这一切的前提,这种了解不是在政客们的握手和把盏言欢中完成的,而是建立在民间自发的互动基础之上的。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同一时期,但是现今日本的综合实力要远远超过中国。因此,我们应该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不同之处,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及对方的优势,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

日本学者依田熹家的《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比较》给了我们一些其实和警醒,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来对比中日的差异。

一.基本文化形式的差异

文化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的,什么都可以;中国是单一型的,非什么不可。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注重的是“忠”、“义理”;中国注重的是“孝”。

日本民族对恩情债务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民族都是罕见的,因此日本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此外,日本人还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日本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国但是的大国意识存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由来已久。

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而且日本的识字能力普遍比中国高,民间的教育都是自发性,他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认为这是提高常识的必要性,这比中国的选拔,达到目的而学习高明了很多。日本的教育普及是其经济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异的一个原因。

二.近代化对象的不同——幕藩体制与清朝

日本的江户时代的统治体制,称作幕藩体质。其相当于暂时起防波堤作用的经济主体。幕藩体制实行的是世袭制,有些人是武士,那他及自己的后代一辈子都是武士,改变不了这个命运,有些人却生来便是统治者,这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企图改革的心也更加强烈,有改革才会有进步。

中国清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和独裁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在当时和日本相比确实是先进很多的,可以网罗人才,但太先进便导致人们对它的迷恋,热衷于维持现行体制,一成不变的体制与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注定不能合理协调。

清朝的中央集权看来能统一国家,但是,事实上中国仍然长时期遭受国内分裂的痛苦,这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思想文化的禁锢

在唐朝,日本派去了众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被打开国门之前,儒家思想引领着这两个封建国家的思想潮流。

现在我们都为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感到骄傲,但就是这悠久的历史阻碍了国人思想的进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打破儒家思想,过于繁重的文化拖累了中国人的脚步。相对而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骨子里“赶英超美”的意识与愿望非常强烈。明治维新所倡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赶超欧美”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当日本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后,马上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他们不仅学习科学技术,学的更是当时相对比较先进的思想。战后日本国内的超强投资需求吸引了大规模的投资。日本充分发挥了

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商业码头,为输出工业制品提供了方便条件。

四.对近代国家的探索

日本从欧美国家制度介绍中学到了很多,并改革了自己的体制,成立了统一国家,这对近代化具有巨大意义。表现在废藩置县,这是因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立,外国压力以及各藩内部矛盾激化。这绝不是维新的元勋们的“贤明”,也是由于人民斗争力量的推进而实施的,可见人们力量的伟大。

自由民权运动,民治维新等一系列运动的开展,都是争取近代国家实现。民治14年的政治变动是争取近代国家实现的转折点:革命形势高涨,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变革。这对中国来说都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同时期的中国依然认为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我们必须要学习别人的精华,从探索中改革,去掉糟粕,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推进近代化。

五.经济近代化的差异

经济上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和资本上。从土地上来看,日本进行地租改正,“反对高额地价的斗争”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企业上来说,日本有意识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活动自由,把外国船舶公司排挤出沿海防线。中国当时却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与外国公司妥协。与日本的差距显著拉开。从日本的发展来看,中国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产品外销的大门。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打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中国虽然有开展洋务运动,只是当时国内统一市场未形成,具有更多半殖民地性质,和日本的差异拉开。日本的“殖产兴业”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日本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海防问题的出现,逐渐意识到需要制造西式武器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西式炼铁。特别是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此同时,幕府与各藩出现了武器制造、造船、纺织等一系列使用西式机械的产业,其中大多数在明治维新后作为官营企业继承了下来。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日本确实是“近代化”的楷模。在民治维新时期,日本就提倡自由民权,对国家的认识有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日本旧政权的崩溃。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主导是洋务派,他们在引进欧美的武器和机械方面有相当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