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价值
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博爱"。
博爱,即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生命,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规定与内涵。
我们可以将基督教的“博爱”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作为恩赐的神爱,即上帝对人的超越性的怜悯。
上帝之爱不仅表现为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赐予人类生命之身,而且表现为上帝不忍看到人类罪孽深重,从而遭受永罚和苦难的命运。
诚然,他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亦是出于爱,且更有爱心而拯救人类。
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回应即对上帝的宗教虔诚。
人对上帝之爱的根源和原因就在于上帝对人的爱。
因为上帝先爱人,上帝给人的“爱”,要求人以爱作为回应。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
第三方面是人对于自己同类的伦理关怀。
因为人不能见到上帝,于是产生了回报上帝的间接途径,上帝之爱与爱上帝必然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互爱。
也就是说,邻人之爱是上帝之爱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上帝之爱实现自己的必然途径,是人爱上帝的有效方式。
要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
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要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结意志和力量、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需要博爱精神。
即“以上帝之爱作为宇宙秩序的根基,以人世之爱作为社会道德的原理,”这并非是个我之爱,而是面向全人类的普世博爱。
基督教倡导的“博爱”包含着对社会、对邻居的义务,并贯穿于西方社
会人际关系中。
《圣经》认为,做善事是与神接近,进而获得灵魂拯救的重要方式。
博爱应用于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国家干预和福利制度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扩张与市场短缺的矛盾,由此化解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战争危机。
福利制度的推广,缓解了尖锐的劳资矛盾和社会矛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
劳资友爱与合作,加上新科技革命,构成了西方社会长期繁荣发展的一对翅膀。
可以说,是博爱缓解了西方社会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挽救了西方垂死的资本主义。
由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确立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基督教必然影响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宗教赖以依存的阶级根源基本消除,宗教不再成为剥削阶级用来麻醉人民精神的工具。
宗教道德尽管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有本质的区别,但其优良的方面却与社会主义道德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
所以,宗教道德的某些积极的社会作用应予肯定。
中国社会尽管独具特色,但从生产方式层面比较,与西方社会一样,都是属于现代工业市场经济社会。
同样遇到西方社会遇到过的生产力扩张与市场短缺矛盾、贫富两极分化、劳资矛盾以及社会不和谐等问题。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强调阶级阶层的合作友爱,必然要强调效率和公平、自由与责任的统一,即必须运用博爱原则。
由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博爱原则一致性,社会主义的博爱原则更具有真实性。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博爱是奉献;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博爱是人与人交流,共存的保障;博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心议题;博爱是一种崇高的爱。
对于人类社会乃至更广阔生命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