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JC整理-第八章 诊法-闻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常的声音
• 发音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应答自 如,言与意符 。 • 由于人的个体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 故正常的声音也有高低、清浊的不同。如 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 则声尖清脆,老人则声浑厚低沉。声音随 情志变化,也属正常范围。
(二)病变的声音
1、发声
凡患者发音高亢,声音连续,前轻后重的多属实证热证;发声低 微,声音断续,前重后轻的多属虚证寒证。
2、语言
语言反映心神的变化 虚证、寒证——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 时续 实证、热证——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 语言謇涩 谵语 病态语言 郑声 独语 错语 狂言
(1)语言謇涩
• 多为中风先兆,常伴舌体强硬;若见于中 风后遗症,是风痰阻络,舌体筋脉失于濡 养,致舌失柔软和灵动。若见于热病后期, 是真阴灼伤,舌体失养所致。
5.呕吐
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临床上统 称呕吐。三者均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反应。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徐缓,吐物呈清水痰涎,多属虚证、 寒证。因脾胃阳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呕吐声音壮厉,吐物呈粘痰黄水,或酸或苦,多属热证、 实证。因热伤胃津,胃失濡养而致胃气上逆。若热扰神明, 呕吐呈喷射状。 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以 致食滞胃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若食滞不甚者, 则干呕口臭。
6.呃逆
呃逆称 “哕”,因其呃呃连声,后世称之为呃逆。此属胃 经之气上逆,致横膈拘挛,声自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 自主的冲击声。若呃声不高不低,短暂且可自愈,多因咽 食匆促,或食后偶感风寒所致,不属病态。 呃逆见于新病,呃声有力者,属实证、热证,多因寒邪或 热邪客于胃。若呃声沉缓有力,是因寒邪阻遏胃阳;呃声 频频,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则是肝火犯胃所致。 呃逆见于久病,呃声低怯者,属虚证、寒证,多因脾胃气 衰或脾胃虚寒。若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是脾虚胃弱, 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若呃声低弱,连续不断,则是脾胃阳 衰,中焦虚寒。久病胃气衰败者,突然呃逆,其声低弱, 不连续,良久一声,是病情转危之兆。
(2)哮
外邪 • 宿痰(主因) 久居湿地 过食酸咸生冷
(诱因)
(3)上气
肺气不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 呼吸急促,呼多吸少,兼咳嗽
痰饮内停胸膈; 阴虚火旺,火逆上气; 外邪束于皮毛,肺气壅塞,水津不布。
(4)短气
• 虚证——肺气不足 • 实证——饮停胸中
(5)少气(气微)
• 诸虚不足
少气与短气
(6)狂言
• 多见于痰火犯扰心神的狂证。
3、呼吸
• • • • 新生儿 满月——1岁 1——3岁 成人 40次/分 30次/分 25次/分 16—20次/分
Baidu Nhomakorabea态呼吸
• • • • • 喘 哮 上气 短气 少气(气微)
(1)喘
• 实证——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 仰首目突,形体壮实,脉实有力。 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 • 虚证——发病徐缓,喘声低微,吸少呼多,息短不续, 动则喘甚,但以引长一息为快, 形体虚弱,脉虚无力,。 肺、肾虚损,气失摄纳
声嘶(音哑) (1)嘶哑 失音(喑) 新病多属实证,“金实不鸣”。 久病多属虚证,“金破不鸣”。 妊娠末期出现声音嘶哑,称为“子喑”,分娩后自 愈。
(2)鼾声 熟睡时的鼻息声,称鼾声,并非全是病态。 • 若鼾声过大过长,则是息道不畅,肺气失宣,多 因睡态不当或鼻道有疾所致。 • 若昏睡不醒,鼾声不绝者,多因神识昏迷,气道 不利,气冲息道所致,常见于热入心包,或中风 入脏之危证。
(3)呻吟 身有痛楚不适时,口中发出的 “哼哼”声,称呻吟。 呻吟声高音厉,必痛甚病急,多实证;呻吟声低 音弱,多痛微病缓,多虚证,或病危欲脱。
(4)惊呼 病在骨节、脏腑,气机闭阻。 小儿多是惊风。
(5)喷嚏 )
正常——异物、异味刺激 新病——新感风寒“风寒随喷嚏而散,难 以入伤于经”。 肺气不足,肺气不利 久病 久病阳虚,阳气来复
(2)谵语
温病热入心包 热扰心神 阳明腑实 “实则谵语”
(3)郑声
•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脱之证。 “虚则郑声”
(4)独语
在急性热病中见此,多为邪陷心包; 在情志病中见此,是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 被扰所致。 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思维迟钝所致。
(5)错语
• 虚证——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9.肠鸣
肠鸣,又称腹鸣,是指腹中漉漉作响而言,是腹中气机不和, 胃肠中的气体随着胃肠的蠕动与水液相互激荡而产生。 鸣声在脘部,如囊裹水,振动有声,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抚, 其声则漉漉下行,为痰饮停聚于胃,阻滞中焦气机,传导 失常所致。 肠鸣声在脘腹,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 饿时加重,多因久病不愈,或过用寒凉药物,损伤胃阳, 致胃肠气机不和之故。 腹中肠鸣如雷,若属风、寒、湿邪胜则脘腹痞满,大便濡 泄;寒甚则脘腹疼痛,肢厥吐逆。多因过食生冷,或腹部 受寒,致中阳被困,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受阻所致。
(二) 病室之气 二 •瘟疫病开始,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的 充满一室。 •病室有腐臭或尸臭气味的,是脏腑败坏,病属危重; 病室有血腥臭,病人多患失血症。 •病室有特殊气味,如尿臊气(氨气味),多见于水肿 病晚期病人;烂苹果样气(酮体气味), 多见于消渴 病病人,均属危重证候。
7. 喛气
喛气,古称 “噫”,是气从胃中向上出于咽喉而发出的声 音。日常饱食,或喝汽水后,偶见喛气,是饮食入胃,排 挤胃中气体上出所致,不属病态。喛气亦当分虚实。虚者 其声多低弱无力,喛后腹满可暂减,倾刻如故;实者其声 多高亢有力,喛后腹满得减。 若喛气声重浊,有酸腐臭气,脘腹胀痛拒按,苔厚腻,多 因暴饮暴食,而致食停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而成; 若喛气频作,其声响亮,胁胀脘痛,脉弦,多因恼怒伤肝, 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喛气频作。 喛气声低沉而断续,无酸腐气味,纳谷不馨,舌淡脉弱, 多因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上逆所致。可见于 久病或老人。
8.太息
太息,又称叹息,是病人自觉胸闷不畅,一声长吁或短叹后, 则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是因气机不畅所致,以肝郁为多 见。 肝气郁滞者,则叹息频作,多因长期的心有不平或性有所 逆,以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见叹息。 阳气不足之人也可见喜叹息,多因劳伤过度,或久病失养, 阳气耗伤太过,气虚不得舒展所致。
二、嗅气味
(一) 病体之气 一 1.口气 有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味的,是内有宿食;口出臭秽气味的,是胃热; 口出腐臭气味的,多是内有溃腐疮疡。 2.汗气 汗有腥膻气,是风湿热久蕴于皮肤,津液受到蒸变 的缘故。腋下汗出臭秽,如狐狸膻躁,令人不可接近者, 称 “狐臭”,因湿热郁蒸或遗传所致。 3.鼻臭 鼻出臭气,经常流浊涕,是 “鼻渊”,多因肺热或 脾胃湿热内盛所致。 4.身臭 身发腐臭气,应考虑有无溃腐疮疡。 5.排泄物之气味 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气的为肺痈。大便 臭秽为热,有腥气为寒。小便黄赤浊臭,多是湿热。矢气 酸臭,多是宿食停滞。妇女经带有腥气的是寒;有臭气的 是热,秽臭不堪的当是重证恶候。
• 少气:呼吸比较自然,静而不声,气少不
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虚证
• 短气:呼吸粗而勉强,气若有所窒,以呼
吸急而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虚证、 实证
4、咳嗽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因风寒束肺, 使肺宣发肃降失职所致。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兼咽喉疼痛,鼻出热气,多属 肺热。因邪热犯肺,津液受灼,肺气不利所致。 咳有痰声,痰多而易于咯出,多是寒咳,或为痰饮、湿痰。因脾 阳虚,水湿不运,湿聚生痰,痰湿阻肺,肺失宣降所致。 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咽喉干燥,多属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 因阴津耗损,肺失濡润,不得清肃所致。 咳声轻清,低微气怯,兼气促,多属肺虚,因久病肺气虚损,失 于宣肃所致。 咳声如犬吠,常兼音哑,多为白喉。因疫毒攻喉,闭塞气道所致。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咳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样者,称 “顿咳”,也叫 “百日咳”。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 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第二节
闻诊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闻诊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掌握闻诊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听声音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了解听声音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3.了解嗅病气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了解嗅病气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闻诊是医生利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了解病人病 况的诊断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一、听声音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言 为心声”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