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中宏案例教学本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中宏案例教学本土化【摘要】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进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大多针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隔膜感,无法实现通过案例掌握理论、运用理论的目的。
在中级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梳理引进教材的教学案例、探讨相应的本土化处理方法,是具有普遍的教学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教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本土化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经济管理类院系在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国外引进教材,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学教育的规范化、国际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学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差距,无疑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进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大多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难免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隔膜感,无法实现通过案例掌握理论、运用理论的目的。
因此,在中级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梳理引进教材的教学案例、探讨相应的本土化处理方法,是具有普遍的教学实践意义的。
在众多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进教材中,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的应该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因此,本文基于
其最新版本第7版中译本(以下简称曼昆教材),展开案例教学本土化的讨论。
曼昆教材的案例共有71个,笔者将其分为二种类型:一、应该本土化的,二、不必本土化的。
一、应该本土化的
此类案例共有14个,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包含数据图的、包含数据表的和不包含数据图表的三种,三种案例其本土化方法略有不同,特别是,包含数据图表的案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背景知识。
(一)包含数据图的
案例1 美国经济历史上的表现
该案例的重点在于美国的人均真实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时间序列图。
因为可以找到相应的中国数据,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依次查找上述变量的中国数据并形成类似的数据图。
在课中实施时,要求学生体会中国的真实gdp随着时间变动的两个特点: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这与美国的特点完全相同。
中国的通货膨胀也呈现与美国相同的特点,在长期中价格水平总是上升的。
另外向学生说明,中国的失业率指标的构成规则与美国的不同,目前仍在公布和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反映失业的真实情况。
案例4 劳动力参与率的趋势
该案例给出了美国1950年以来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和女性劳动
力参与率的时间序列图,解释了男性劳动力参与率随时间下降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随时间上升的原因。
这是一个应该本土化却缺乏相应中国数据的案例。
在课中实施时,向学生说明相对于其它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的劳动市场数据存在的问题最多,比如类型不齐全,没有劳动力参与率数据;比如统计方法有缺陷,城镇登记失业率就是例子。
案例18 美国的贸易赤字
该案例给出了美国的贸易余额、储蓄和投资的时间序列图,分析了美国贸易赤字的形成原因。
因为可以找到相应的中国数据,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依次查找上述变量的中国数据并形成类似的数据图。
在课中实施时,特别需要向学生说明,与美国的情况相反,中国目前是贸易盈余,那么该案例的所有内容都应该站在另一面来理解和体会。
案例49 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该案例给出了美国1960—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散点图,说明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
这又是一个应该本土化却缺乏相应中国数据的案例。
在课中实施时,向学生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具科学价值、不能形成有效的散点图、不能进行此项很有经济学意义的研究。
案例51 泰勒规则
该案例讲述了泰勒规则,给出了美联储设定的联邦基金利率和
泰勒规则建议的目标利率的时间序列图。
由于中国没有相应的利率品种,所以在数据层面无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但可以让学生思考泰勒规则的精神对于本国中央银行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案例54 预测的错误
该案例指出了经济预测的不准确并给出了美国1980—1986年失业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尽管由于缺乏相应数据无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但可以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这样一个事实,许多重大的经济事件是不可预测的,中国也不例外。
案例68 作为一种经济指示器的股票市场
该案例使用1970—2008年的季度数据,展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美国真实gdp与一年前相比的百分比变动,指出了股票市场与gdp往往同时变动的规律。
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中国上证指数和gdp 的数据,形成类似的数据图,以观察中国是否具有同样的规律。
(二)包含数据表的
案例2 gdp及其组成部分
该案例给出了美国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总量和人均量。
因为可以找到相应的中国数据,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依次查找上述变量的中国数据并形成类似的数据表。
在课中实施时,提醒学生注意体会两个问题:一是总量和人均量的两国差距。
二是中国的净出口为正、而美国的为负。
案例6 作为实际工资关键决定因素的劳动生产率
该案例给出了美国1959—2007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真实工资增长率的对比数据,以说明劳动生产率和真实工资之间的紧密联系。
可以要求学生尽量收集相应的中国数据,并学习如何将名义工资处理成真实工资,形成类似数据表后观察两个变量有无类似的联系。
案例33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企业有黏性价格,询问他们
该案例介绍了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的一个研究成果,以证实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黏性理论。
可以根据本案例的线索将其安排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企业调整价格的频率进行系统调查,以考察在中国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价格调整不及时现象。
案例39 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政策分析
该案例介绍了dri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乘数。
可以要求学生尽量查阅资料,以得到中国对于本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有无类似研究、有无相应数据的信息。
(三)不包含数据图表的
案例3 cpi夸大了通货膨胀吗?
该案例讲述了cpi倾向于夸大通货膨胀的三个原因,并且给出了美国的最佳估计值。
要求学生思考中国的cpi是否也会由于同样的三个原因而夸大通货膨胀,同时要求学生尽量查找资料,收集中国目前有无对于夸大程度的具体研究的信息。
案例13 经济学家和公众对通货膨胀的看法
该案例介绍了在美国做的调查研究,通过向公众提出若干关于通货膨胀代价的问题,比较公众和经济学家的看法。
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实践,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向周围的人们询问与案例相同的问题,收集整理后考察是否得出与案例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案例70 通货与地下经济
该案例指出了大量的美元现金由从事地下经济的犯罪分子持有,介绍了一些经济学家把地下经济存在大量现金作为通货膨胀具有合意性的一个原因的观点。
要求学生预习案例内容,在课中实施时,要求学生从货币的三个职能出发,思考上述解释对人民币现金是否成立、是否也可以如此考虑通货膨胀的合意性。
二、不必本土化的
一些案例不必本土化,主要原因有两个,案例本身就是讲述和分析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事件,或者,案例本身就是使用多国数据进行国际比较。
属于前者的有38个,见附表一:
属于后者的有19个,见附表二:
【参考文献】
[1](美国)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m].卢远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