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模式下的人性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模式下的人性探索

【摘要】仇章的间谍系列小说,在糅合了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基础上,虽未摆脱战争的英雄化书写模式,但作者仍然不遗余力地探讨了人类在战争中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情爱与理智的纠葛。

【关键词】仇章;谍战小说;英雄化模式;人性探讨

19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如火如荼的时期,文学对时代的表现更加自觉,作家们都主动寻找文学与战争的契合点,反映抗战面貌,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家仇章相继推出远东间谍战实录系列三部小说——1943年出版的《第五号情报员》、1946年出版的《遭遇了支那间谍网》和1948年出版的《香港间谍战》即《远东情报部》,以“军部间谍文职作家”的称号享誉文坛。

一、战争的英雄化书写模式

仇章的远东间谍战实录系列小说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所有故事都围绕重庆第五号特派员这个人物而展开,基本就是以人物的行踪来布局的,从《第五号情报员》转入《遭遇了支那间谍网》,再到《香港间谍战》,第五号与日本间谍机关的较量和与英国远东情报部的合作,始终是整部小说甚至是整个系列小说的主线。

作家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三派人物势力:中国谍战者、日本特务人员及其高级将领,和英国高级长官。所有人物形象都可以纳入这三种分类中,在三方形象的塑造中,很明显的体现了作家的感情

趋向。作家站在民族存亡的角度上,以政治的视角衡量战争的正义与邪恶,同时给人物形象打上了烙印,日本特务和将领在战争中完全成为受唾弃的一派,对于统治香港的英国殖民者,作者的鄙夷之情贯穿始终,对他们的口诛笔伐不比日本方面少。相较于前两者,华方谍战者和前线将领、战士,甚至是被英方关押起来的中国孤军都勇猛无比,比英国殖民者更有热情和信心去保卫香港,作者每写到他们,笔端的赞美之情就无可抑制的涌淌出来。这种爱憎分明的立场描写在抗战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作家似乎都走过这样的创作道路,以个人的情感去呼吁、感化大众的情感,这样很直接的起到了鼓动民众的作用,但在艺术价值上,却没有多大的造诣,这也是这一时期抗战文学通有的弊端。

顺着这样的写作思路,在“战争的英雄化”和“战争的灾难性”这两个文学反思战争时的基本向度问题上,仇章显然走的是前者的道路。在这场民族保卫战中,作者关注的人物不是穷苦大众,他大力的鼓吹英雄,想给苦难中的民众以希望,几乎神化了的第五号,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模式,然而这种手法强化了民众对英雄的崇敬,却同时也弱化了作家对战争灾难下的小人物命运精神的关注,这样的抗战作品,读来只觉战争场面的波谲云涌,而不见真实的生活细节,始终与读者的真实体验隔了一层。

二、现实与虚构的艺术权衡

作为随军作者,仇章既具有文人的才情,又加之以随军生活的

丰富经验,其小说势必更具有独特味道,因此比同时代闷在书房中,靠热情和想象而创作军旅题材的作家更有优势。他的小说,胜在强烈的现实性和真实性上,既反映了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又展现了沙场第一线的火力交锋,真实再现了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上的历史面貌。然而高度真实的“再现”并非优秀的文学,无论作家把战争表现得多么逼真入胜,读者获得的只是对战争、历史的形象了解,对英雄和胜利者的崇敬,不能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写,来体现对人的命运、生存状态、精神皈依的深刻影响,就不能算做优秀的战争文学。文学总是先影响人的情感后提升人性,这就需要作家对人物进行深层挖掘,突出人物思想情感变化下的人性走向,作家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些探讨。

三部小说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角度。描写战争以及战争中的人,场面之大,人物关系之复杂,限知视角是难以独自胜任的,而全知视角便于作家控制叙事节奏,自由出入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这也为作品的虚实分配给予了许多方便之处,作者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思想去安排人物的命运,借人物之口传达作家声音,更便于主题的凝结。半虚半实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情节的安排,战争中真实存在的将士,作者给以客观化描写,如多次提到的李宗仁、张自忠等国军大员和川岛芳子等日本间谍,篇幅虽少,却是支撑整体小说真实性最有力的地方,这使得小说的真

实与虚构之间模糊化,又不完全流于夸张传奇,提升了谍战小说的艺术性。

小说中虚写的地方,在于完全虚化了的人物、声音,以及故事情节,这些描写点缀在高度真实的战争书写中,既处理得当,又有缺少力度的地方,优劣参半。为了烘托模范人物的高大形象,作者不惜采用革命加爱情的套路——小说中的女性都对第五号痴恋不已,愿意牺牲生命而保卫他,甚至花不少笔墨来晕染第五号与十三号之间的情爱性事,这种处理手法,虽因大胆而显出作者独特的写作路数来,却降低了作品的艺术高度。当第五号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他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危机,这本应着力描写、深刻探究的地方,却被作者本人的军人热情掩盖着而轻易滑过了,作者似乎不愿意探讨这个扫兴的话题,而宁愿所有抗战者都永葆战斗激情和爱国热情,面临精神危机时都能继续战斗下去,本应对人物思想探究的升华并没有完成。

三、欲望与理性的思考探索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是反人性的,当我们站在政治立场上歌颂正义的战争时,不应忘记从人性的层面上对其给予批判。作者一直在思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使得几个主要人物由恋人、朋友变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最后只能以结束生命来解决纠葛,人类的爱被迫变成带民族符号的恨,造成了她们的悲剧。这里剥离政治立场上的战争正义与否的判

断,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一方被迫来打仗,一方被迫起来抗争,无论谁获得胜利,冲突的结局都是悲剧收场。

相比几个女性形象,第五号身上更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爱的纠葛的思考。第五号心中永远深怀家国大义,是个“常胜将军”,但当他和同志苦斗于前线时,得不到盟国的信任,大后方更是一片乌烟瘴气,现实与理想的两相碰撞,理想主义破灭,由痛苦而至失意、纵意。即使作家勉强使他继续坚守信仰,但人物思想轨迹变化过于轻松,进一步的挖掘是失败的。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第五号始终能够坚持理性,对于敌对立场上的爱慕者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工作不惜一切代价。然而第五号并非没有感情的冷血形象,他摇摆在情爱与理智的天平上,心灵被侵蚀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男女情爱与家国之爱纠缠的背后,实际是人类欲望与理性的博弈。生命的欲望总是迫使人按照原初的逻辑和轨迹发展,然而理性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理性总是限制着人性中的某些欲求,矛盾冲突不断诞生,生命欲望与理性文明又重新开辟了战场。战争这只怪物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却抑制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在互相残杀中寻求自身的生存,却使屠戮漫布世界,侵略与保卫的战争反反复复。悲剧在于人性本身。那么人类应该如何拯救自己,欲望与理性的冲突又如何调和,是人类一直面临的生命本真问题。仇章在这里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