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

要吃2kg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 C.0.25% D.0.025%

2.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是Kcal/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1%左右

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少的能量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6.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7.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a>b+c C.ab=c 8.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为

A.0.1% B.1% C.0.8% D.8%9.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千焦 B.106千焦 C.2X106千焦 D.106—2X106千焦10.在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了240摩尔的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积累的氧气全部用于初级消费者分解葡萄糖,则其释放并储存在

ATP中能量最多有多少被三级消费者获得()

A.0.245×106J B.1.008×106J C.1.609×106J D.1.858×106J 1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120㎏B.160㎏ C.60㎏ D.100㎏

12.在一个生态系统内,随着营养级的递增和不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农药残留为

A.递增 B.递减 C.相等 D.不少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14.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大阳能为N,能量传

A.等于10-1N B.等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15

定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丁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B.等于10-2N

C.少于10-1ND.多于10-1N

16.与下图所示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所含能量比

的比值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CO

2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1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D.通过分解者分解作用释放到环境中去

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

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

1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通常在哪个水平上进行?

A.生物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C.食物链(网)水平D.营养级水平

20.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哪一种

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21.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

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22.“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23.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

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

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4.某食物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富集DDT的平均浓度依次是3.4ppm、0.7ppm、0.35ppm、0.04ppm。则乙和丙

A.都是初级消费者 B.都是次级消费者

C.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 D.乙是次级消费者,丙是初级消费者25.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的流动渠道。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越高,生物体内的DDT的浓度也越高。

B.提高训练

1.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

流动角度分析,鱼可从中获得能量为

A.0kJ B.104 kJ C.2×104kJ D.介于104kJ和2×104kJ之间2.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夫、投资大

B.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3.下面哪种情况,生物的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数千只昆虫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食

5.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6.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 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

7.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有机物最多

B.一年中合成的有机物最多

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8.下列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

a 1、a

2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

1

、e

2

表示

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

1、Q

的个体数为N

、N

,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

2,那么,N

、与N

、W

之间的关系是。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

1和d

1

表示。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

10.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

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若

生产者有5000Kg ,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

重 Kg 。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 的CO 2,而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每

小时释放出32mg 的O 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 2量为 mg 。

(2)右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

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的

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

在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

面来回爬动寻找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

食物中各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

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

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

C.能力训练

1.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流经这个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是 。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

(4)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

A .海鸟

B .水绵

C .水藻

D .腐生细菌

(5)若所有海鸟迁徒到别处,则大鱼的数目 ,水藻的数目 ,

淡水虾数目 。

(6)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海鸟每增加

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 千克。

(7)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 )

A .水藻大量增加

B .小鱼的数目增多

C .海鸟的数目增多

D .甲壳类的数目增多

(8)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

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

(2)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成分外,还需要有。(3)图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它们能为树木提供。

(4)如果一只鸟生存需要100 m2的取食范围,那么一条蛇生存,至少需要m2的取食范围。

(5)请分别绘出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和数量金字塔(平面图即可)。

3.(5分)下图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和结果。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分析回答:

(1)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2)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未被消费者同化。

(3)该生态系统中没有更高营养级的原因是 (填字母)的NP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的存在。人直接以植物为食,供养的人口更多,从能量流动的特点看,是因为

。4.下面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通过①把A 转变成贮存在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影响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能量B中约有%转移到ATP中。

(3)让述四种作用中能产生水的有。在碳循环中,通过呼吸作用却不能将碳归还无机环境的是 (填序号)。

(4)③在条件下进行,能量C中约有%转移到ATP中。

(5)在啤酒生产中,酵母苗大量繁殖时,通过上图中 (填序号)获得能量,

发酵时,通过 (填序号)获得能量。

5.下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几种类型生态系烧的生产和分解特点比较

(1)表中显示净光合生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这与 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2)根据表中数值,请在表右侧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枯叶分解率随温度变化的走

势。

(3)生态系统的分解功能主要由 等生物完成。

(4)研究发现,待分解资源的C ∶N 比影响分解过程,其原因是 。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A.基础训练:

1—5CCADA 6—10BBAAD

11—15BACCC 16—20CBADC

21—24CDCA

25[(1)生产者(2)甲→乙→丁和甲→丙→丁(3)营养级] B.提高训练:

1——8ACDCABCB

9.[(1)W

1.N

>W

.N

(2)P的b+c+d+e(3)未被Q

利用的能

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15%]

10.[(1)①A D E②能量流动;200③64(2)①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C.能力训练:

1.[(1)3(2)水绵、水藻;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海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4)D(5)增加;减少;减少(6)水藻→甲壳类→海鸟;25(7)A(8)生物因素]

2.[(1)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分解者;CO

2

H

2

O和无机盐(4)500(5)如下图]

3.[(1)B、C、D(1分) (2)730.17(1分) (3)D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4.[(1)光合作用,光能,糖类(通常指葡萄糖)(2)呼吸作用,空气和温度,40.45(1161÷2870×100%) (3)①、②;③(4)无氧呼吸,无氧,31.06 (61.08

÷196.65×100%)(5)②④ ]

5.[(1)热带雨林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光照较强 (2)见右图 (3)细菌

和真菌(4)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需要营养物质的供应受水浸泡的沼

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质积累量很大] (4)O2分解者(微生物)(每空1分,共2分)

能量流动测试题

解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计算题是考查本内容的一类重要题型。下面对此类计算归类分析如下: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能够从较低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 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A.540kJ 和81kJ B. 3600kJ 和960kJ C. 240kJ 和24kJ D. 960kJ 和192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 24000X 20%< 20痂 24000X 20%< 20%< 20% 即960kJ 和192kJ。 【答案】D 【小结】在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时,按能量传递

效率为20%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为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取的最多能量。在 此基础上,可演变为另外一种题型,即“已知较低营养级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及其能量传递效率时,求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生物量)”,此时,依据给定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可。 变式1:在能量金字塔中,若生产者在固定能量时产生240molO2,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寸,三级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最大能量相当于ol葡萄糖(______________ ) A.0.04 B. 0.4 C. 0.9 D.0.09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某人捕得一条重2 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条鱼的食物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即:植物f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T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f小型肉食鱼类f杂食鱼,由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其对较低营养级的需要量时,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 亠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答案:C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 .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 .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答案:B

3.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 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 化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 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 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 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 一部分。 答案:D 4.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 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l 、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 >N2 ? M2。答案:A 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 A. N1 ?M1>N2 ?M2 B ? N1 ?M1VN2 ?M2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 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 的叙述正确的是 .这是碳元素的循环A 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A与BB..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和石油的燃烧D.动物的呼吸作用C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知识点二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

分别是 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A.A是热带草原,B是温带草原D.A是冻土苔原,是冻土苔原,C.AB是热带雨林同时加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5.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知识点三 )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O的形式进行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7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C) ( 8.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A .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B 1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能力提升9.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会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 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能量流动专题练习 含解析

1.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作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错因分析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2.(2013·广东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 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 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3.(2013·江苏生物,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 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 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等知识考查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生物实验原则之一是可重复性原则,所以每个处理设臵一般至少需要重复3次,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准确性。(2)该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可构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鲫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流动的过程 (1)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过程图解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补充说明:1、对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来说同化量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光能,即总初级生产量(GP)。 2、对于消费者(一般为动物)来说,同化量表示消化道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 3、对分解者(一般为腐生生物)来说是指细胞外的吸收能量。 而对于化能自养生物,同化量是固定的能量,而与太阳能无关。 (2)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2.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3. 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 (1)如食物链A→B→C→D ①已知D 营养级的能量为M ,则至少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20%)3 ,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10%)3; ②已知A 营养级的能量为N, 则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 (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易错警示 有关能量流动的2个提示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2)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总结: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 2、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产者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以热能散失到大气中)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⑤ 答案 C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答案 B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

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N2·M2D.N1·M1≥N2·M2 答案 A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N2·M2。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表示为③/(①+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③/②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哺乳动物与食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无法比较。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答案 C 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 2009年我国各地粮食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肉、蛋类食物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后者价 格一直远高于前者价格。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A.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八年级生物上册 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新版)苏教版

7.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3.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 D.肉食动物 4.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5.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 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 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 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二、填空题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固定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 2.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和繁殖。大气中的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3.生物富集常伴随着而发生。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利用。 4.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三、问答题 1.你能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在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怎样进行的吗?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综合题 1.猪笼草是一种植物,但是以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 (1)用图示的方法说明维持这一食物关系的食物链。 (2)在这一食物链中,哪类生物是生产者?哪类生物是消费者? 2.你知道水体富营养化吗?探究造成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源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选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选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2019·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光合作用)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④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3)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组·基础达标练]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A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答案:D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的是生产者的枯枝败叶、遗体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B

高考生物试题专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 海南 T19, 2 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 A 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 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 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D不正确。 非选择题 1. ( 2012 安徽 T30Ⅱ, 8 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 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2 J/ ( hm· a)。 植物田鼠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 1011 1.05 109 7.50 108 7.15 108 2.44 107 2.25 107 2.18 107 (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 记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该种群密度是只 2 。若标记的田/hm 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 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 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3%目(2)80只/hm2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4)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25 ×107)÷( 7.50 ×108) =3% (2)40× 30÷ 15=80 只/hm2。该种群密度是80 只 /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2012 四川 T31Ⅰ, 8 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A.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C.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5、“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 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 7.稻田里农民拔出杂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样就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 1、N 2 , 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 1、M 2 ,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 1·M 1 >N 2 ·M 2 B、N 1 ·M 1 =N 2 ·M 2 C、N 1·M 1 <N 2 ·M 2 D、N 1 ·M 1 ≥N 2 ·M 2 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10、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A、放牧牛羊的草原 B、放养家鱼的池塘 C、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D、鼠害泛滥的草地 11.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A.0.8%和 0.8% B.4%和 0.8% C.4%和 4%D.20%和 4%

生态系统测试题

生态系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 (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 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 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完成X1过程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X1、X2、X3过程中生物同化作用方式相同 C.Z1、Z2、Z3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CO2中的 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3.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胃中食物的来源)。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②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若某种原因导致已的数量下降,则戊的数量将会上升 ④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符合 ...上述基本功能的是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细胞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5.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 2kg 要吃10kg 小鸟,小鸟增重0. 25kg 要吃 2kg 虫,而昆虫增重100kg 要吃1000kg 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 鹰对绿色 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 0. 05% B . 0. 5% C . 0. 25% D . 0. 025% 2.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A ②③ B .②④ 的方向,单位是 Kcal/m 2 /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 19左右 B. 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 )的所有能量 C.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 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少的能量 4.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 量 B .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 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6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 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 .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 .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7. 在一定的时间 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a ,全部消费 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 ,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 A . a=b+c B . a>b+c C . ab=c 入蔚的太卩E1施 —*■生严者 *初级泊费者— —二级消费者1 16000 40 「 】3旳 卜 , 40. 拭物末制用的能董 呼瞅、落叶、排泄掰、F 体 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集

第5章第2节 ·基础训练· 1. 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 ) A.蜘蛛数量减少 B.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C.沼蟹数量增加 D.细菌数量不增反降 答案:D 解析: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图中的“细菌→线虫→沼蟹”食物关系分析可知,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线虫→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2.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A.0kJ B.106kJ C.2×106kJ

D.106~2×106kJ 答案:A 解析:被某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另一部分被该营养级的生物同化。此题中大象摄入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象粪中,另一部分被大象同化(107kJ),其中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是存在于象粪中的那部分能量。 3. 某生态系统中有三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第三营养级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 A.48%~50% B.10%~20% C.5%~10% D.1%~4% 答案:D 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第三营养级可从第二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最少为10%×10%=1%,最多为20%×20%=4%。 4.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白为主 答案:C 解析: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消耗的越多,流入最后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就应该直接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制造的有机物作为人的食物来源,即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但是,同学们应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2.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 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 3.蛇捕食一整只老鼠,那么蛇获得了这只老鼠的() 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 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 D. 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C. 部分的物质和全部的能量 4.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 KJ。如果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那么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分别是() A. 540 KJ和81 KJ B. 36000 KJ和960 KJ C. 24000 KJ和960 KJ D. 960 KJ和192 KJ 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生产者释放出60mol的氧气,则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 二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 A. 1161KJ B. 1148KJ C. 2870KJ D. 5740KJ 6.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数值,下面的说法正确 的是() A.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 B.最多约有20%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一般没有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多 D.位于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获能最多 7.大象是植食型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7),则 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到蜣螂体内的约为( 10kJ6666kJ 102×A.0kJ B.10kJ C.2×10kJ D. 10~)( 8.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9.在由“草→兔→狐”组成 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可能包括() 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流入到狐狸体内 C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 述中,不正确的是()。

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

第五-六章高考真题集训 一、选择题 1.(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 答案 C 解析鹰迁入前,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迁入后,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题干所述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流向生产者的能量是太阳能,B项错误。鹰的迁入使得最高营养级由第四营养级增加到第五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D项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可能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对生态系统适度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3.(201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目标导航 1.结合概念图,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 2.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数据,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特点。 3.结合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阅读P93-94) 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 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 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图解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阅读P95-96) 1.能量流动的特点 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7)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答案(1)×(2)×(3)√(4)×(5)×(6)×(7)√(8)× 解析(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4)第二营养级是指初级消费者,因此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被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而不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7)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因此能量消耗多,消耗的粮食多。(8)由于在各营养级中都会有生物的细胞呼吸存在,通过细胞呼吸,部分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做不到全部流向人类。

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 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 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 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

异性. 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 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 境的作用更强烈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 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所固 定的太阳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叫……简答题: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