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土地理 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并有太湖位于江、浙两省之间。人口5442.69万(2010年).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省最高峰。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其与上海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钱江潮常被媒体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确定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陆域面积104141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8%,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有会稽山、雁荡山、普陀山、括苍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钱塘江、楠溪江等名江;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中国第1位,萤石居中国第2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浙江历史悠久,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浙江简称浙,越。地处江南故地,古为吴越境地,属会稽郡(今绍兴)。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浙江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的雏形成形。南宋王朝(1127-1279年)历时150年。明朝(1368-1644年),浙江省名正式出现。
历史上浙江经济较为发达。丝绸、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居当时中国领先地位。浙江人才辈出。思想家王充、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陆游,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等都是杰出代表。20世纪,中国文学巨匠鲁迅、茅盾,教育家蔡元培,著名科学家茅以升、竺可桢、钱学森、陈省身,以及李叔同、王国维、夏衍、艾青、徐志摩、陈望道、马寅初、金庸等一批名人均为浙江人。
地形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别有怀玉山脉,天目山脉,括苍山脉。平原面积23.2%,五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萧绍虞甬平原(绍兴、宁波)、温黄平原(温岭、黄岩)、温瑞平原(温州、瑞安)、柳市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气候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 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 光照较多, 雨量丰沛, 空气湿润, 雨热季节变化
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 极端最高气温33~43℃, 极端最低气温-2.2~-8℃;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暴雨、大暴雨出现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易出现晴热干燥天气,造成干旱现象;夏季是热带风暴影响浙江概率最大的时期。浙江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强、空气湿润,气象灾害频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4~28℃,气温分布特点为中部地区向周边地区递减;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东部山区降水量较多,如天台山、雁荡山、四明山等,海岛和中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暴、大风、龙卷风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秋季气候特点:初秋,浙江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俗称“秋拉撒”;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多,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冻害、大风、大雪、大雾等。
资源
动植物资源: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植被资源在3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45种。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动物有兽类80多种,鸟类300-400种,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103种,省级保护动物44种。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铁、铜、铅、锌、金、钼、铝、锑、钨、锰等,以及明矾石,萤石、叶蜡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润土、砩石等。明矾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一,萤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
水资源: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海洋: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旅游: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