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和美术(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其艺术富有
创造性,作品数量惊人,风格技巧多样化(油画、 素描、雕塑、拼贴、陶瓷及其他)。1937年为抗议 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 卡,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他画的《和平 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小城穆然去世,享年 92岁。他一生共创作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 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 总计近 37000 件。 他的私人收藏品,包括他本人 和朋友的作品,都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在巴 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供人参观。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 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西奥多· 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 代表作《约翰· 罗兰 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
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生平 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 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 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 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 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 章。由《约翰· 克利斯朵夫》始,罗曼· 罗兰开创了 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 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
《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 格里菲思受到
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 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写克莱德这个天真 幼稚的青年人怎样受到外部世界腐蚀与毒害,逐渐演变成 为一个玩世不恭、怙恶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车碾死女孩, 逃离堪萨斯城为止,这是小说故事的准备阶段;第二卷描 写克莱德与富商伯父萨缪尔· 格里菲思邂逅后,以穷亲戚的 关系来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 洛蓓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 莱德甘愿违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准则,牺牲洛蓓达,于 是,他就通过翻船阴谋干掉了这个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年轻 的女工。事后,克莱德却落荒出逃,逍遥法外;第三卷主 要描写案发之后,克莱德如何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其 间还穿插着美国两党和司法机构利用克莱德一案大搞政治 投机的丑闻。最后经过终审判决,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
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
4、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1905—1984),当代最著名
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 文学巨匠。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林 村的一个商店职员家庭。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住 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 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 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担任卡尔 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 常在草原上同国内反革命武装作战。1923年参加了 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青年近卫军”。 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同 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作家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分四部八卷,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 遭遇为中心,描写了1912~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 的长篇史诗。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 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 《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共两部,第一部描写顿河地区格 列米雅其村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过,第二部描写了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 庄巩固的过程,分别于1932年、1959年问世。1956年和1957年之交,肖 洛霍夫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描写了一位普通苏 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充满了 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与思考。这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开50年代后半期和 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之先河。1965年,肖洛霍夫
奖。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
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 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 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 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 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 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 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 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 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 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 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马洛 伊》(1951年)、《马洛纳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 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证书上写道:“授予米· 肖洛霍夫 亚·
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藉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 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静静的顿河》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学读过几年书,后为谋生做过杂 工、发电厂的司炉工。1919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乌克兰,他 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第二年,因负重伤退伍,转 入铁路工厂任助理技师。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 区共青团领导工作。几年后,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 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 搏精神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1930~1934年,用了四年时间, 写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绘了乌克兰第一 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 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历程。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广阔的 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 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过程。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 者的热烈欢迎,早在1942年,我国就出版了中文译本。1934年, 作者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并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 所诞生的》,但终因病情恶化,只完成第一卷。他于1936年12月 去世,年仅32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 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 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 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二、现代美术
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只要有机会接触到书籍, 就会废寝忘食,埋头阅读。曾经读过莎士比亚、 欧依达、《汤姆· 琼斯》、劳拉· 利比、华莱士的 琼· 《本· 赫尔》、狄更斯、卡莱尔,还有笛福的《摩 尔· 弗兰德斯》。 此外,他还如饥似渴地研读过巴尔扎克、史 蒂文森、大仲马、托尔斯泰、爱伦· 坡、司各特、 萨克雷、哈代、欧文、霍桑、显克维支等名家的 作品,深深地被这些文学大师塑造的人物所感动, 从而产生了急欲表现美国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的 创作激情。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立新的空间概 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世界的一种新方法。这派 产生于1908年,繁荣在20年代,直到50年代仍有市场。 立体派的创始人是移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1881—1973)和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毕加 索在1907年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 呈几何形分割的扁平人体丑陋而野蛮但不失和谐和统 一。画家将画的对象分解成方形、三角和圆形等平面 几何形体,色彩较简单,多用灰绿色、灰褐色。评论 家说他的作品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 了几何形和方块块”。立体派由此成为此类绘画的名 称。
罗 曼 罗 兰 和 《 约 翰 克 利 斯 朵 夫 》
• •
罗曼· ((Romain Rolland, 1866—1944),19世纪末20世 罗兰
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 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 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 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音 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 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 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 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 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 《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 间,是罗曼· 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 (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 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 克利斯朵 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 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 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 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
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中学未毕业,12岁便自谋生计。当过报 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 1888年,得到小时候的女老师的资助,读了一年大学。1892年,当了新闻 记者。189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 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 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 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 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 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 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追求 “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为杀人犯的故事。一生创作了总计长篇小说八 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戏剧诗歌各两部,特写、散论、政论七部,留下了 巨大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1927年,德莱塞访问了苏联,1941年被选为美 国作家协会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年8月,德莱塞 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病逝。
罗兰小语
别对着阴影, 回过头来,
对着光明。
让我们把这些 不幸和阴影斩 断了; 把这些阴影和 黑暗赶开去。 最懂得怎样等 待的人,
《美国的悲剧》剧照
到头来就是最 幸福。
《美国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 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 蚀毒害作用 。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 。 小说问世的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 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 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因此,《美国的悲剧》 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严厉的控诉。 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创新,突破了美 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 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跟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其艺术富有
创造性,作品数量惊人,风格技巧多样化(油画、 素描、雕塑、拼贴、陶瓷及其他)。1937年为抗议 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 卡,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他画的《和平 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小城穆然去世,享年 92岁。他一生共创作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 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 总计近 37000 件。 他的私人收藏品,包括他本人 和朋友的作品,都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在巴 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供人参观。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 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西奥多· 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 代表作《约翰· 罗兰 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
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生平 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 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 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 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 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 章。由《约翰· 克利斯朵夫》始,罗曼· 罗兰开创了 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 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
《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 格里菲思受到
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 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写克莱德这个天真 幼稚的青年人怎样受到外部世界腐蚀与毒害,逐渐演变成 为一个玩世不恭、怙恶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车碾死女孩, 逃离堪萨斯城为止,这是小说故事的准备阶段;第二卷描 写克莱德与富商伯父萨缪尔· 格里菲思邂逅后,以穷亲戚的 关系来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 洛蓓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 莱德甘愿违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准则,牺牲洛蓓达,于 是,他就通过翻船阴谋干掉了这个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年轻 的女工。事后,克莱德却落荒出逃,逍遥法外;第三卷主 要描写案发之后,克莱德如何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其 间还穿插着美国两党和司法机构利用克莱德一案大搞政治 投机的丑闻。最后经过终审判决,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
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
4、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1905—1984),当代最著名
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 文学巨匠。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林 村的一个商店职员家庭。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住 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 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 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担任卡尔 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 常在草原上同国内反革命武装作战。1923年参加了 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青年近卫军”。 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同 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作家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分四部八卷,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 遭遇为中心,描写了1912~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 的长篇史诗。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 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 《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共两部,第一部描写顿河地区格 列米雅其村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过,第二部描写了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 庄巩固的过程,分别于1932年、1959年问世。1956年和1957年之交,肖 洛霍夫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描写了一位普通苏 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充满了 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与思考。这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开50年代后半期和 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之先河。1965年,肖洛霍夫
奖。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
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 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 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 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 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 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 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 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 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 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 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马洛 伊》(1951年)、《马洛纳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 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证书上写道:“授予米· 肖洛霍夫 亚·
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藉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 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静静的顿河》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学读过几年书,后为谋生做过杂 工、发电厂的司炉工。1919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乌克兰,他 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第二年,因负重伤退伍,转 入铁路工厂任助理技师。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 区共青团领导工作。几年后,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 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 搏精神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1930~1934年,用了四年时间, 写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绘了乌克兰第一 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 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历程。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广阔的 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 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过程。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 者的热烈欢迎,早在1942年,我国就出版了中文译本。1934年, 作者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并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 所诞生的》,但终因病情恶化,只完成第一卷。他于1936年12月 去世,年仅32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 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 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 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二、现代美术
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只要有机会接触到书籍, 就会废寝忘食,埋头阅读。曾经读过莎士比亚、 欧依达、《汤姆· 琼斯》、劳拉· 利比、华莱士的 琼· 《本· 赫尔》、狄更斯、卡莱尔,还有笛福的《摩 尔· 弗兰德斯》。 此外,他还如饥似渴地研读过巴尔扎克、史 蒂文森、大仲马、托尔斯泰、爱伦· 坡、司各特、 萨克雷、哈代、欧文、霍桑、显克维支等名家的 作品,深深地被这些文学大师塑造的人物所感动, 从而产生了急欲表现美国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的 创作激情。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立新的空间概 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世界的一种新方法。这派 产生于1908年,繁荣在20年代,直到50年代仍有市场。 立体派的创始人是移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1881—1973)和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毕加 索在1907年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 呈几何形分割的扁平人体丑陋而野蛮但不失和谐和统 一。画家将画的对象分解成方形、三角和圆形等平面 几何形体,色彩较简单,多用灰绿色、灰褐色。评论 家说他的作品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 了几何形和方块块”。立体派由此成为此类绘画的名 称。
罗 曼 罗 兰 和 《 约 翰 克 利 斯 朵 夫 》
• •
罗曼· ((Romain Rolland, 1866—1944),19世纪末20世 罗兰
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 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 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 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音 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 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 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 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 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 《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 间,是罗曼· 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 (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 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 克利斯朵 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 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 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 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
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中学未毕业,12岁便自谋生计。当过报 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 1888年,得到小时候的女老师的资助,读了一年大学。1892年,当了新闻 记者。189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 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 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 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 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 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 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追求 “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为杀人犯的故事。一生创作了总计长篇小说八 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戏剧诗歌各两部,特写、散论、政论七部,留下了 巨大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1927年,德莱塞访问了苏联,1941年被选为美 国作家协会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年8月,德莱塞 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病逝。
罗兰小语
别对着阴影, 回过头来,
对着光明。
让我们把这些 不幸和阴影斩 断了; 把这些阴影和 黑暗赶开去。 最懂得怎样等 待的人,
《美国的悲剧》剧照
到头来就是最 幸福。
《美国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 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 蚀毒害作用 。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 。 小说问世的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 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 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因此,《美国的悲剧》 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严厉的控诉。 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创新,突破了美 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 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跟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