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尊严不容践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尊严不容践踏

——由张悦自杀案引发的思考

一个花季少女因为学校老师多次要求她剪短头发,一气之下服毒自杀,上演了现代版的“留发不留头”!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因为学生自杀显然不是个例:从轰动一时的小学生“红领巾死结”到初中女生“死亡之约”,再到高中学生“成绩滑坡恨别”,最后到研究生“浴巾上吊”……我们的校园似乎失去了知识乐园的温馨浪漫,失去了神圣殿堂的威严肃穆,血腥的气味在学校弥漫,魔鬼的幽灵在学校徘徊,死神的召唤回荡在学校上空……亲人痛不欲生、教师撕心裂肺、家长惶恐不安、社会一片叹惜!每一个悲剧发生,人们都会十分关注:不仅仅因为一朵或几朵鲜花的突然凋谢,更因为那外人难以寻觅、难以理解的凋谢原因。人们总是在不停地探求原因,不断地追究责任,可直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没有就如何“亡羊补牢”达成一个共识。于是,悲剧就一次又一次地复制。

悲剧的发生后,人们往往都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力求更多地将责任推给别人。特别是家长,更喜欢将责任推给学校。而不负责任的推卸的后果,可能是另一起悲剧的导火索!

悲剧的发生非常令人痛心,不过,令人更痛心的是,我们往往会从一个悲剧走向一个新的悲剧,因为我们常常会被悲剧冲击得丧失理智,失去最起码的评判是非的标准,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长发自杀”悲剧发生后,人们都做了一些什么——首先是班主任,据说在听到自己的学生自杀后,翻墙逃跑,然后躲了起来,一直让家长和媒体找不到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她怕面对家长、面对媒体,因为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哪怕是说漏了一个字,都可能让自己万劫不复;其次是家长,他们在愤激之下,将灵堂摆在了学校门口,并扯起了一个大大的横幅,那架势,毫不逊于对学校、对老师的血泪控诉,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时候无论他们做什么出格的举动,都会被原谅,相反,学校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校长肯定会想方设法息事宁人;再次是媒体,他们蜂涌而上,将家长的伤心、绝望、谴责……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知道,这能够表现自己关心生命、富于社会正义,更能赢取家长、社会的好评,博得收视率;最后是学校,自始至终,校长都没有面对家长,面对媒体,没有出来就这件事情作一个解释,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任何的解释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越描越黑……

事情的结果正如家长所愿:学校最终向家长道歉,并赔付了12万元。

对这件事情的评论太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学校的责任需用钱解脱的话,那就说明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很早以来,只听说过家长给学校送钱,如今却变成家长追究学校、报复老师,以近乎凶悍的手段从学校挖钱!校园变成了生命交易的肮脏场所。教育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甚至是践踏!如此沧海桑田的变迁,怎么不会让经历此事或耳闻目睹的学校、教师为之心寒!

无独有偶,在这件风波之后,另一所学校的另一个女生又以同样的理由自杀!其自杀会不会有所谓的“跟风”呢?有人说过:自杀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报复。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早夭的孩子,你们在逃避什么,又试图报复谁呢?

生命乐趣感的飘渺,责任心的缺失,成就感的丧失,以及理想目标的虚无或者难以企及等,让部分学生万念俱灰。林林总总的自杀原因,跟学生本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密切相关。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如果你拿这个问题问成年人,许多人都会对你嗤之以鼻,认为你在侮辱他的智商!可是你拿这个问题问未成年人,答案绝对会是五花八门,因为年轻人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不会像我们一样,一定是符合常理、中规中矩,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我们常常说要解放思想,但真正能够解放并左右自己思想的人,却常常是思想不够成熟——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叫做没有定型的人。在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生命并不是弥足珍贵的,个人的尊严、自由、感受等,才是无价之宝。例如飙车族,基本上是年轻人;屡劝不止,是他们的通病,敢于冒险,是他们的特点,不畏牺牲,是他们的宗旨……所以,我们才会听到,一个学校的女生因为“捍卫长发”自杀,立即就有追随者,另一个花季少女也共赴黄泉!

追随者从这件事情中学到的不是教训,恰恰是“经验”:死,可以让人这样“出名”!

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中似乎不缺物质享受,一切都来得容易。从来都不知道如何付出,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一旦进入学校、进入社会,生活、学习状况立即就与之前的家庭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许多孩子一时难以适从,他们渴望亲情的温暖,渴望理解和信任——那种只需获得,不需回报的温暖,那种只需别人理解,不需理解别人的理解,那种近于迁就的信任,可是这些要求往往都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与父母的观念立场越来越相悖,如果说小时候父母对之百依百顺的话,那么这时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耐性和容忍度,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更可悲的是,我们那些小时被娇纵惯了的孩子往往都受不了父母的呵斥,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学会如何正确

对待日渐“叛逆”的孩子……代沟就被人为地加宽加深,亲情也就在不停地争执之中日渐淡薄……

在我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的育人理念中,从来都没有教育孩子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概念,似乎孩子生来就应该出人头地。“人上人”常是家长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不断努力”成了挂在孩子身后的一根鞭子,“超过家长”成了孩子最低的标准,……许多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容忍他的一切过失,唯独不允许孩子成绩滑坡,工作平庸!许多家长在制订标准的时候,根本就不切孩子的实际,所以,大多数孩子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各种责难就在所难免。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看待生命、承担责任、欣赏并善待他人……就成了被家庭教育遗忘的角落!在一个“目标严格单一”的紧张气氛中长大的孩子,过早地体会了社会竞争的惨烈,并且大多数太早地败下阵来,成了精神上的挫败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宝贵的情感体验,早就硬化成了一条条看得见的人生标尺——分数、成绩、收获……相去甚远的无能为力,让许多孩子早就厌倦了学习、工作与生活。

许多自杀的年轻人都曾经走进了过这样一个怪圈:小时候,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入学后,被父母或自己寄予厚望,却难以如愿;生活中,总想高人一等,却发现自己非常普通,心中非常失落……对他们来说,人生就像从根部嚼起的甘蕉,越来越平淡乏味。

随着一批家庭伦理剧的热播,许多年轻人没有从中吸取到应有的责任、生命意识,却放大了个人的平等、自由意识,他们渴望跟父母等长辈平等对话,却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修养。中华民族“孝悌为先”的观念,早已在他们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虚拟的网络世界,又造就了部分畸形膨胀的“成就感”、虚荣心,这种年轻人更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找不到目标的支点。

当一个从蜜罐中泡出的人,突然掉入了艰辛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中,迷惘、失落就在所难免。如果生存下去的动力日益丧失,一种内心中抛弃生命的信号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父母无意间的产物。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情在内的各种需要感恩、回报的感情,早已经被自己或别人不经意间消耗掉了。当青春的身体只剩下躯壳,它随风而逝,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就目前而言,学校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有限,社会的影响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认知方式。许多传统的说教,逐渐受到人们的抵制。各种媒体的影响正以其迅猛的势头,主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