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教育观的科学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本文阐述思政课应该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魅力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重在探索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传播与价值观教育一致性的途径。

目前,高校思政课堂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忽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不顾政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能展示其应有真理魅力,党的理论体系内在正确性不能体现,思政课变成了说教课、灌输课,殊不知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是价值观的基础。这种课堂显然是本末倒置,颠倒主次,本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变成了学生的休息场所、学英语的第二课堂。

一、单纯强调价值观教育。思政课堂枯燥乏味。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秉承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高校成为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贯彻党中央精神,认为只要把党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并说服学生认可、相信党,相信马克主义、社会主义就达成了教学目标。于是思政课堂就成了对青年学子的说教课: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和党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至于为什么要信仰它,就是因为它是正确的,然后从现实的、过去的数据中来验证这种正确性。这种枯燥乏味说教在资讯如此发达、状况这么复杂的当代社会,不要说对已经初步具备价值观的大学生,即便是对中学生也不能产生任何影响力,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在高校里很多学生不管是上《形势与政策》的课、还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开始他们的基本态度都是:这种课不过就是来听老师们说教的!来不来上课都无所谓,来就是为拿学分,不来也没什么损失,反正课堂上讲的我都知道!学生带着这种对政治先天反感来上第一节思政课,如果老师们果然是按照学生们的设想来宣读中央文件、传达党中央精神,或照本宣科、或验证某种主义、某条路线的正确性,以后的思政课堂就可想而知,所以当前思政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聊天、看专业书、学英语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很多学生逃课。

二、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单方面宣传党的路线、政策而忽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的思政课,就像面对一块金子,给学生们说因为它是块金子说所以我们要相信它的珍贵,陷入了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所以我们要相信它,因为我们相信它,所以需要找证据证明它正确的主观轮回论证。没有把金子有价值的原因讲出来,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党中央精神的科学性阐述出来,显然是本末倒置,空洞说教,学生们对思政课失去兴趣也是必然。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越来越清晰的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再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显示在其他很多的方面,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全世界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家族社会等其他社会的发展,无不显示了这一思想学说的影响力。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魅力在当今社会愈来愈得到彰显。原因何在——这正是思政课老师们应该首先讲清楚的地方。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从而信仰这一思想学说,信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想,但对世界“本真”的追求都一样无法抗拒,因为真的就是美好的、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哪个思想学说能找到其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人们就会爱戴它、相信它,进而信仰它,因为它的“真”魅力吸引着人们无法不去追求它,哪怕历尽千难万险。马克思主义作为—种思想,它的巨大魅力来源于它的正确性,真理是思想的一种,即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真相,找到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钥匙,它宣扬合理、公平、民主,它信仰人类社会最终讲入富有、自由、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不正是世世代代的人们——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所向往的美好社会吗?发现真理,得到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正是人类之认识世界所追求的目标所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事业艰辛探索的结果,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海洋中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人类思想的魅力。而且,这些正确思想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的,而这种检验本身又往往进行得那样艰难。这就更使真理具有得之幸然的那种吸引力!

高校思政课讲授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要引起青年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关注思想并自己能够思想,让他们感受思想活动本身具有的魅力;另一方面,又不停留于此,而是要让他们

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正确的思想,掌握和坚持真理。由此得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不仅是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让他们掌握真理,而且是要通过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而自觉地掌握真理。而在学生开始自我思考的时候,要充分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的魅力,才能真正赢得青年学子。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显然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这种接受是没经过思考的、不自觉的,甚至是盲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观教育应统一于高校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应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教育为基础,进而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融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传播和价值观教育于高校思政课堂。

马克思主义真理从客观层面来讲属于正确的知识,需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大学生虽然在中学时代学过马克思主义,但那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学生们接触到只是马克思主义零星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的死知识点,一不系统,二没有理解,更不能运用。进入到大学时代,思政课应首先让学生系统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了解它的魅力所在,领会它的精妙之处,才有可能深深为它吸引,才能为后面的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马克主义真理从主观层面来讲属于价值观,即被人们认为正确的知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或者说正确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知识也是正确的,但它涉及的可能只是人类生活的边缘部分,因而对人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相反,有些思想所涉及的是生活的核心领域,因而对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价值观的标准就在于,它通常只把那些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的事物的正确思想称作真理,而对于那些零散的、边缘的正确思想并不称为真理。那么,我们在思政课上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应以此为标准。

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既是正确的知识又是涉及人类生活的核心领域对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知识,是人们认为正确知识,因而“真理”的两重含义在这里是重合的。从思政课教育的角度来看,真理的魅力本来指的是认识论上的真理的魅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也并不仅仅是如此。在一定意义上,思政课发挥真理的魅力。不仅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魅力,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高校思政课只有能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改变思政课就是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宣传党中央精神的观念。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上的首要身份应该是“真理的传播者”,然后才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才能讲授出党和国家决策、路线的科学性、正确性,也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信服。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和国家终极目标和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八类解放的目标是—致的。否则离开了马克主义真理性的讲授,单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但枯燥无味,而且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就成了无缘之木、无水之源。

其次,教师本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者、掌握者和坚定的信仰者。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是共产党员。这就说明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者。当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过广泛的宣传而成为社会的常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常识上,而要把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功底的需要进一步夯实,不仅深刻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论体系,而且应该了解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潜心研究这一理论学说,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自有的思想智慧的“魅力”,从而坚定地信仰这一学说,正是在这样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思政课教师手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得力工具,才能在高校课堂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才有可能使学生有感同身受之感。

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集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价值观教育于一身,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传播者,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传播者——即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的宣传者。教师讲课时才能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当今思政课即灌输课、说教课的状况。

五、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价值观说教,它是真理性和科学价值观的统一。高校思政课务必要改变目前偏重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偏重价值观教育,忽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教育,而要从马克思主义自有真理性出发,挖掘出其自身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观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应有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马克主义理论,包括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才能在思政课堂上灵活运用,和同学们一起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国家大政方针的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