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
上层 2.0mm5.0mm,中层 1.0mm,下层0.5mm。 必须与漩涡分选装置配合使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2
海上采样
(1)采泥
选择采泥器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 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4个平行样品; 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个或2个(平行)样品。 保证采样面积应大于0.2m2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 泥样分批倒入筒体,调节分流龙头开关至较大颗粒沉积 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数和包数。 记事栏记录该站工作情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共 页第 页 海区 船名 航次 站号 编号 经度 纬度 水深 m 放绳长度 m 底质 底温 ℃ 底盐 采泥器 m2 采泥次数 样品厚度 cm 网型 网宽 m 拖网距离 m 采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拖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计 分 采泥样品总数 拖网样品总数 优 势种类记录 序号 种 名 总个数ind 取回个数ind 记事: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举例:第1站第1个样品号为M1A1,第1站第2个样品号为 M1A2,依次类推。 拖网样品编号MXBZ M、X如上
B—拖网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Z—拖网样品序号(Z=1、2、3……) C 样品登记 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 按分类系统排列编号,并分别记录。 每瓶样品(包括样品桶内的样品)应换以新编号的标签, 并同时核对。
1.5m2.0m; 0.7m1.0m; 2.5m3.0m。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 三角形拖网
沿岸水域和底质较复杂的海区采样。
3) 桁(heng)拖网
水深100m以内的海区,底质松软的海区。 4) 双刃拖网 底质为岩礁、碎石或砂砾的海区。 5) 深拖光学系统和深海底栖生物拖网 用深拖光学系统获得深海底栖生物录像和照相 底片; 用深样
记录
校对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渤海: 以老铁山西角,经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面积
7.7万平方公里
黄海: 以长江口北启东角与朝鲜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为界, 面积38万平方公里,北部、中部、南部。 以成山头与朝鲜长山串联线为界 以北纬34度线为界 东海: 北与黄海相连, 南面以福建的东山岛南端至台湾的猎鼻头连线为界 与南海相通,面积77万平方公里
醛溶液注射入腹腔。
棘皮动物的海胆,固定前应先刺破围口膜;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6)余渣固定时,用四氯四碘荧光素染色剂固定液,便于室内标 本挑拣; (c) 固定的样品,超过两个月未能进行分离鉴定,应更换一次 固定液。 C 记录 每站采样结束,应即填写表。
采泥和拖网样品总数,系指每站采得各类别生物分离后的瓶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D 鉴定、计数
a) 鉴定时发现某号样品中出现两种以上, 应即分开,另编新号,填写相应记录表,同时投放 鉴定标签; b) 易断的纽虫、环节动物按头部计数;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数量大时,可取其中一部分称重计数、换算。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E 测定生物量
a)
b)
湿重生物量;
d = ( S - 1 )/ log2 N
式中:d ——表示丰度; S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N ——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 评价标准,即值在3~4为清洁区域,2~3为轻度污染, 1~2为中度污染,<l为重污染,以此衡量调查海域 生物群落结构状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调查结果
(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各站位共获底栖生物58种。分属于涡虫、纽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其中涡虫1种,占种类数的1.72%,纽形动物1种,占 1.72%,环节动物30种,占51.72%,软体动物8种,占 13.79%,甲壳类18种,占31.03%。 种名录。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生物量及密度的分布
技术要求
采泥样面积 每站不小于0.2m2 。
2) 套筛孔径 上层2.0mm5.0mm,中层1.0mm,底层0.5mm。 3) 生物量测定精密度
湿重±0.01g,干重±0.1mg;烘干温度70℃100℃。
4) 拖网采样船速: 2kn左右。 5) 种类鉴定计数 常见种必须给出种名,按种计数。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4)腔肠动物、纽形动物、环节动物以及部分甲壳动物 先麻醉,后换5%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纽形动物 布因固定溶液固定12h24h后,用乙醇浸洗至无色 时止,最后用70%的乙醇保存,供切片用; 5) 星虫类、腕足动物、软体动物、部分甲壳动物、棘皮动物 和鱼类 直接用 5%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个体较大的鱼类和头足类样品(0.25kg以上),应将10%甲
南海 :北接我国大陆 周围较浅,中间深陷,略呈深海盆
型,海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D 填写标签 已装瓶的每号样品需投入标签。放入样品桶的样品, 应先用纱布包装,并另加一个竹签。 标签格式如下:
站号 样品号 底质 日期 种名 海区 深度 采泥器 年 月 站号 样品号 底质 日期 种名 海区 深度 网型 年
3)栖息密度和生物量
按各类群生物所占密度和生物量百分数,用圆形图
或柱状图或矩形图表示。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4)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布图 a) b) 绘制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布图。 绘制无脊椎动物重要门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布图; 密度分布图一般以等值线或不同大小的圆圈表示, 密度(ind/m2)的取值标准:
管栖动物应剥去管子(小管可保留); 寄居蟹应去螺壳称重; 软体动物一般不去贝壳,但需吸尽壳表水分;
c) 个体大、数量多的软体动物的壳和肉分别称干、湿重; d) 有孔虫、石珊瑚和部分钙质苔藓虫可不计重。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共 页第 页 海区 船名 编号 水深 采样次数 月 日 时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绞车和吊杆
小于200m的海区,用负荷2 000kg的绞车和吊杆。 速度 0.2m/s1m/s。 专用采泥样的绞车及吊杆负荷为1 000kg。 大洋深海采样,配备液压绞车及龙门吊杆。 钢丝绳 直径为 8mm10mm。
采泥专用绞车,直径为 6mm8mm。
大洋深海调查使用万米钢丝绳。
1.2
调查要素
包括测定生物量、栖息密度、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
群落结构。

2.1
采样
主要仪器设备
采泥器 1)抓斗式采泥器
水深小于200m
港湾 水深大于200m
0.1m2的采泥器,
0.05m2的采泥器。 0.25m2采泥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弹簧采泥器(静力式采泥器)
s
H Pi log2 Pi
' i 1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式中:H′——多样性指数; s Pi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第i种的个体数(ni)与总个体数(N)的比值 (ni/N或wi/W)。
(2)均匀度(Pielou指数):
J = H′/ Hmax 式中:J ——表示均匀度;
H′——种类多样性指数值;
m m2 日
m 月 日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4)样品分析 A 样品核对
(实验室内)
每航次结束,应认真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是否相符。 B 样品编号 按调查采样站位、采泥和拖网序号等先后编排。 采泥样品编号MXAY M—调查船代号(代号可随船名而改变)
X—采样站先后序号(X=1、2、3 ……)
A—采泥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Y—采泥样品序号(Y=1、2、3 ……)
第四章(一)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底栖生物 benthos 栖息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 凡被孔径为 0.5mm 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 为大型底栖生物。 凡能通过孔径为 0.5mm 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
0.042mm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1.1
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实例:鳌山湾底栖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2005年9月3~4日,
鳌山湾内布设3个断面共9个调查站位,对海水水 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实施现场监测和现场调查, S1~S9为水质和沉积物调查站 S1、S3、S4、S6、S7、S9为海洋生物调查站位,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按类别、个体大小、柔软脆弱和坚硬带刺者分别装瓶。 定量采泥样品
应全部取回(包括余渣)。
定性拖网所获得的样品 数量过大时,取小部分称重、计数,换算总个体数。 数量大、定名准确,保留一定数量供生物学等测定, 其余计数和称重后可倾弃。
称重和计数结果记录于表。
典型生态意义的标本 应拍照、观察并记录。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采泥样面积为0.1m2。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 箱式取样器 采样体积为500mm×500mm×500mm (面积0.25m2)。 250mm×250mm×250mm (面积为0.063m2) 深海取样或取分层泥样时,应使 用箱式取样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拖网
1) 阿氏拖网 水深小于200m网口宽度 港湾调查 大洋深海调查

航次 m 底质 采样厚度 分
站号 采泥器 采样时间
m2 年
号 种 名 个数ind 密 度ind/m2 重量g 生物量g/m2 干 重g/m2
采样
称重
计算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校对
2.3
资料整理
(1)定量泥样资料 1)计算 个体数和生物量分别换算为ind/m2和g/m2。 2)数据汇总 各站所得种类或类群的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列表统计。
B 保存 (a)

固定液 中性甲醛溶液 丙三醇乙醇溶液 甲醛乙醇混合液 布因(Bouinn)固定液 四氯四碘荧光素染色剂固定液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b)
固定和保存 暂时性保存 永久性保存 5%7%中性甲醛溶液, 75%丙三醇乙醇溶液或75%乙醇;
1)采泥和拖网样品
2)大型藻类 一般用 6%甲醛溶液保存 3)海绵动物 先用85%乙醇固定,后换以75%乙醇加5%丙三醇保存;
鉴定后的定量样品,按分类系统记录。
6)主要种类分布图
选择对总密度和总生物量,或对各类群密度和生物
量起决定作用和分布普遍的种类,绘制分布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拖网资料
1)种类分布表 鉴定后的定性样品,记录 2)主要种类分布图 绘制定性拖网主要种类分布图。 (3)种类名录 采泥和拖网的样品鉴定之后,按分类系统顺序,列出调 查海区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名录。
<5,10,25,50,100,250,500,1 000,>1 000;
c) 生物量分布图,一般以等值线或不同大小的圆圈表 示, 生物量( g/m2)取值标准: 1 , 5 , 10 , 25 , 50 , 100 , 250,500,1 000,>1 000。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5) 种类分布表
海域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1)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样品采用0.05m2曙光型采泥器采集,每站采 泥5次,所获泥样经5.0,1.0,0.5mm孔径的套筛淘洗后 固定,挑拣全部个体进行鉴定。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评价方法和标准
根据各站的生物密度,分别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度、优势度等进行统计 学评价分析,计算公式为: (1)香农—威弗(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Hmax——为log2S,表示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S为样品中总 种类数。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优势度指数:
D =( N1+N2 )/ NT
式中:D N1 N2 ——优势度; ——样品中第一优势种的个体数; ——样品中第二优势种的个体数;
NT ——样品中的总个体数。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4)种类丰度指数(Margalef计算公式):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拖网
投网
调查船航速在2kn左右。
近岸浅水区拖网绳长应为水深三倍以上,
拖网时间为15min;
水深1000m以上的深海,为水深的1.5倍
2.0 倍,
拖网时间30min1h。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样品处理
A 采泥和拖网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