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合集下载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种:900余种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1.2海胆的结构
具由复杂的骨片组成 的咀嚼器,上面的齿 刮食岩石上的海藻、 小动物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亚里士多德提灯 棘皮动物海胆类在口腔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复杂的咀嚼器,称为"亚氏提灯"
位于口的后方,由围 绕食道排列的5个颚 状物和5个能伸到口 外边的齿构成,借一 系列肌肉和骨片联系 固定在海胆壳板上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2.2海胆近年养殖产量变化
2022年我国海胆养殖产量总量为5154819kg ,2021年我国海胆养殖产量总量为 13590733kg,2022年比2021年减少 8435914kg,减少幅度为62.07%。2012-2015 年,我国养殖海胆面积整体上升,20162019 年中国海胆养殖面积整体呈下滑趋势 , 2018 年下滑速度最快,2020-2021 年中 国海胆养殖面积呈小幅回升趋势
2 原细胞,间有少量初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呈椭圆形,5~10 μm,核大,染色深。初级卵母细胞近圆形,
约15 μm,核稍小
3
2) 生长期:雌、雄生殖腺的外观仍不易区分,其外观与色泽等特征均与同期精巢的特征相同。生殖滤 泡上皮已由卵原细胞发育至初级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增长至20~60 μm,呈椭圆形
3) 成熟前期:生殖腺外观、色泽等特征仍与同期精巢相似,不易区分。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长大并逐
100~110 μm。雌海胆7月上旬仅少数个体开始进入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大多数个体处于成熟期
海参生物资源调查
1
2
5) 排放后期:生殖腺萎缩, 雌、雄生殖腺外观再度变
得不易区分
滤胞腔内卵已基本排空,仅 极个别滤胞腔内有少量残 余卵存在,结缔组织逐步增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李秋里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本文对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调查结果:浙江省近岸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26种,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占优势,两者占51.6%;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8.7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9.1个/m2。

按生态特征调查海域可分成7个群落。

分析各测站群落结构指数,浙江省近岸海域70%测站表现出生物多样性低及种类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关键词]: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Studies on benthic ecology in coastal waters ofZhejiang ProvinceLi Qiuli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Marine Science&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Zhoushan 316004[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enthic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and biodensity, composition of spec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re studied in coastal waters of Zhejiang Province. A total of 126 species of benthos are indentified and most of them are crustacean and mollusca(51.6%).The average benthic biomass is 18.74g/m2. The individual density is 89.11d/m2..Benthos in this area can be classified seven types by ecological character. According to index of community structure, 70% of the area indicate low diversity index(Hˊ).[Key words]: coastal waters; Benthos; composition of species; biomass, den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index1 前言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四: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游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84—第一部分:总 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3 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185—4.1.2 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

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李娣1j 师伟3(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36;3.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要:2014年,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30个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76种,其中昆虫纲26种(摇蚊类22种、其他类4种)、甲 壳纲11种、软体动物18种、多毛纲3种、蛭纲2种、寡毛纲15种和线性动物1种,优势种为寡毛纲的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claparedianus ),优势度为19.8%;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处于“一般”状态,底栖动物物种个体分布较均匀。

关键词:水环境;资源利用;水生生物中图分类号:X 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20-0019-030. 引言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和生存之本,饮用水是地球上不 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 剧增长,水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生态 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物群落 结构类型朝着单一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重大饮 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如2007年夏季江苏省无锡 市太湖饮用水源地暴发蓝藻水华污染事件、2009年我省 盐城市饮用水源地出现酚类化合物污染事件以及2014年 甘肃省兰州市饮用水源地发生苯超标事件等。

饮用水源地 水质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居民生产生活,还关系着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发展,涉及水质、水生生物、水生态 系统等多个方面,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U l 。

因此,调查 饮用水源地水生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況,对合理 利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和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与 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 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仁怀市主要河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仁怀市主要河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仁怀市主要河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作者:何浩宇龙茂源张书海周岳兵甘雷王桢璐项涛居涛石磊安苗董响红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底棲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是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

为探究仁怀市主要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我们于2023年春季对赤水河仁怀段干流、8条主要支流及其附属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此次考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3种,隶属于4门7纲18目58科,其中软体动物17种(18.28%);环节动物9种(9.68%);水生昆虫65种(69.89%);甲壳类与涡虫各1种(均占1.08%)。

优势种为多足摇蚊属一种( Polypedilum sp.)、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 )、摇蚊属一种( Chironomus sp.)与长跗摇蚊属一种( Tanytarsus sp.)。

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底栖动物分类评价指数对该市主要河流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评级偏差,Pielou指数评级偏优,而生物学污染性指数和生物指数评级一致,指示仁怀市主要河流水质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

关键词:河流;仁怀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S9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24)01-0000-00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24.01.000仁怀市位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共有大小河流170条,总长850 km(包括界河134 km),河网密度0.48 km/km 2[1]。

其中,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13条,三级支流3条[2]。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筑坝且保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因其流程长、流量大、水质优良、栖息地异质性高及流域鱼类多样性丰富等特点,被列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表1 小型底栖生物的换算系数表
图1 不同桡足类的换算系数C
—1—
附表1 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网格编号:海区:航次:站号:
经纬:纬度:水深:m 放绳长度m 底质:底温:℃底盐:
采泥器m2采泥次数:样品厚度cm
网型:网宽:拖网距离:
采泥时间:年月日时分
拖网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计分采样:记录:编号:
—2—
附表2 小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网格编号:海区:航次:站号:编号:
站位经度:纬度:水深m 底质:表温:℃底温:℃表盐:底盐:表养:% 底养:% 采泥器:m2 类型:采样厚度:cm 取样管类型:内茎:cm 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分采样人:记录人:
—3—
附表3 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网格编号:海区航次站号
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分水深m 底质
采泥器m2采样次数采样厚度cm 采样称重计算编号
—4—
附表4 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网格编号:海区航次站号水深m 底质网型网宽m 拖网距离m
拖网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计时分采样记录编号
—5—
—6—
附表5 小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网格编号:海区航次站号
实测站位N S 水深m
采泥器m2类型样品厚度cm
底质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分
分选记录编号
—7—
附表6 小型底栖动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海区航次站号实测站位N S 编号水深m 底质
采泥器m2类型拖网网型
拖网时间采样时间分选鉴定
—8—
—2—。

河流底栖动物鉴定结果表、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定性、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河流底栖动物鉴定结果表、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定性、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资料性附录)
底栖动物(定性、定量)鉴定结果表
点位样品编号水深m采样面积m2采样日期计数日期
样品采集类型(定性/定量)
计数计算校对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
表G.1 着生藻类现场采样记录表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定性样品数据统计表
表H.1 着生藻类——定性样品数据统计表
河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断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基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人:复核人:审核人:
39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着生藻类——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表I.1 着生藻类——定量样品数据统计表
河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断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基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定容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人:复核人:审核人:
40。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4章(二) 小型底栖生物调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4章(二) 小型底栖生物调查

4、取分样 a) 样品分离后,若动物数量太多 (超过500个体) 时,可随
机取分样鉴定计数;
b) 将样品移入分样器,注入蒸镏水至2dm3,加顶盖,颠倒 摇动,静置1h,取分样2个或3个。
5、计数 a) 在高倍体视显微镜下(≥40×)观察,鉴定和计数 b) 对“软型”小型动物 应尽量活体观察、鉴定和记数,
Chl a 和 Phl a(脱镁 叶绿素a )
粒度分析和有机碳分析:沉积物量不 应少于50g,
Chl a 和Phl a :用2.6cm内径的有机 玻璃管取芯样2个, 装入塑料袋后立即 放入-20℃冰柜内保存。回到实验室应尽
3、样品处理 a) 试剂
包括麻醉剂,固定剂和染色剂。 b) 芯样
观察芯样颜色,将样品装于广口塑料瓶中。 c) 样品分层
e) 船上设备 吊杆、钢丝绳等。 f) 潜水员和设备
0.45mm。
2、海上采样
a) 采芯样
潮间带:每站取芯样2个 4个。
泥质滩 取芯样长度8cm 10cm,
划分为0cm 2cm,2cm 5cm,>5cm;
泥砂质滩 取芯样12cm 16cm,



0cm
4cm,4cm 8cm,8cm 12cm,12cm 16cm;
2、调查要素 主要类群组成 栖息密度 生物量和优势类群的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二、采样 1、采样设备 a) 采样器
箱式取样器和弹簧采泥器。
b) 有机玻璃管 内径2.2cm、2.6cm: 泥质和砂泥质,
3.6cm和4.4cm: 泥砂质和砂质。 4.4cm 轻潜取样。 c) 套筛网目 0.5mm,0.2mm,0.042mm。 d) 撬式小型生物拖网 网衣孔径为0.35mm 用于定性分析。

(2021)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调查计划完美版PPT

(2021)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调查计划完美版PPT
专家顾问
姓名 郑卫卫 吴艳庆 宋海滨 李晓杰 郑卫卫 刘德东 白雪聪 吴艳庆 李晓杰
待定
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单位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
七、仪器设备及试剂
仪器设备
调查船(渔船) 0.1m2的箱式采泥器 孔径为0.5mm的网筛 标签纸 记录本 150ml棕色水样瓶 分液漏斗 量筒 塑料袋
五、进度安排
该项目本年度拟计划工作周期1年,从 2013年1月开始。
➢ 2、5、8、11上半月,进行资源调查,即 资料的搜集、整理。
➢ 2、5、8、11下半月进行资源研究评价, 即资料的分析、研究。
➢ 12月综合整理。
六、调查人员分工明细表
分工 项目负责
资源调查
资源研究评价 经费管理
后勤协调、保障 制图
2、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比较
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研究,以期为胶州湾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搜集:刘德东 宋海滨
采泥取样 分选样品 移样 表一 各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丰度排序
据此可判断:站位2、4较站位1、3、5水质环境好,故养殖区域应选在2、4站位处。
北京::科学出版社,220-229
图1 取样站的分布
三、调查时间
在八十年代初调查的基础上,于2013— 2014年在胶州湾设5个检测取样站(图1), 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进行季度取样检测, 按2、5、8、11月进行。
四、调查内容及方式
用取样面积0.1m2的表层取样器于2013年至 2014年进行季度取样。
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9—2007,GB/T 海 洋 监 测 规 范 GB17378.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PPT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PPT

筛网
31
3.2 采样操作
3.2.1 采泥
a)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需采集 4-5个样品;0.1m2的采泥器,每站 需采 24 个样品。
b)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淘洗时,将泥样分批倒入筒体,并将分流龙头开关 调节至较大颗粒沉积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c) 所有生物样品,包括生物残渣,均应收集并计入定量分析。
(2)底内生活型
a)管栖动物 这类动物主要包括一些能分泌管子埋栖于沙泥中的种类。如沙 蚕。 b)底埋动物 栖息于泥沙中的一类动物,也包括挖洞穴居的动物。 有多毛类环节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部分甲壳动物、棘皮动 物等。 c) 钻蚀生物 通过机械的或化学的方式,钻蚀坚硬的岩石或木材等物体,生 活在自己所钻蚀的管道中,所以称为钻蚀生物。包括一些等足类甲 壳动物和双壳类软体动物。
2 调查要素
包括调查种类数量、组成类别、优势种类、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
3. 样品采集
3.1 采样仪器设备 3.1.1 定量采泥仪器设备
a) 抓斗式采泥器 b) 弹簧采泥器 c) 箱式取样器
采泥
抓斗式采泥器
21
Van Veen 采泥器
22
箱式采泥器
23
Lenz 采泥器
柱式采泥器 24
3.1.2 定性拖网仪器 设备
调查,一般采用网口宽度为2.5m3.0m
三角拖网:网口大小及网衣结构同阿氏拖网。适合于沿岸水域 和底质较复杂的海区采样
桁拖网:一般适用于水深100m以内的海区,特别是底质松软的 海区
双刃拖网:适于底质为岩礁、碎石或砂砾的海区
26
阿氏拖网
三角拖网 双刃拖网 27
调查船航速在2kn左右,航向稳定后投网。拖 网绳长一般为水深的三倍,近岸浅水区应为水深 三倍以上,拖网时间为15min;水深1000m以上的 深海,拖网绳长为水深的1.5倍2.0倍,拖网时间 30 min1h。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的栖息活动和分布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很大。河口区沉积过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底内动物的定 着、栖息和活动。在沉积速率较高的粗颗粒区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密度很低,常常难以发现。但在粗颗粒沉 积少而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区域(营养条件好),常常有大量底栖生物,形成特殊的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的生命活 动又常干扰破坏自然情况下海底沉积物的层理结构、尤其是大量食沉积物的底栖动物,如棘皮动物的海参类,这 种活动称为生物扰动,它不仅改变沉积物的层理结构,而且也改变沉积物的性质。
资源开发
经过20世纪50年代以前半个多世纪调查研究工作的积累,广大海域及重要经济区的底栖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在大陆架浅海区,即深度约在50米以内的近岸带,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而密度也最大。一般说,在大 陆架以外的海域,生物量(每平方米中的克数)和密度(每平方米内的个体数)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在大 陆架范围内则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高纬度区生物量较高,密度较大,但生物的种数较少,生命周期一般较长, 生长速度慢,往往几年才能成长。
底栖生物固着生物包括全部海绵动物和苔藓动物,许多腔肠动物(水螅虫类、珊瑚虫类等),软体动物(牡 蛎、贻贝等),蔓足甲壳类(如藤壶,茗荷儿等)和大型藻类。附着于船底、浮标或其他水下设施表面的动物 (如牡蛎、贻贝、藤壶、苔藓虫)和植物(藻类)常造成污损,故又称为污损生物。底内动物包括大多数多毛类、 双壳类和一些腹足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以及全部肠鳃类半索动物等。其中有些种如软体动物的船蛆、 海笋,甲壳类的蛀木水、团水蚤等,穿孔穴居于木材或岩礁内,称为钻孔生物。游泳底栖动物包括许多种虾、蟹 和鱼类,如鲆鲽、鲀、鲩鳙等。这些生态类型的摄食、营养和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对海水和底质等理化环境条件的 要求与适应能力各有不同,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也有很大差异。

水生生物采集定量发-02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生生物采集定量发-02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五、定性定量


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 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 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 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 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 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 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最后 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 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鉴定计数,称重的数值需随时计入记录本中。注意勿将样品混淆, 称重后把样品放回原来的样瓶中妥善保存。 最后,把所得的数据换算成一平方米面积上的个数(密度)和重 量(生物量g/m2)。可按下表记录采集、计数、称量、换算结果。 这样,采样水体该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及生物量就 一目了然了。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 水库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 集面积为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 打开阀门,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 拉升附于其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 用力往下捺压,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 闭锁阀门的绳子,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 器提出水面,打开阀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 容器中,即采的样品。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 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一、调查所用的工具及药品

附表2生物调查附录表

附表2生物调查附录表
草游蛇Amphiesma stolatum
广布种
平原、丘陵及高山的潮湿地区
未列入
文献
渔游蛇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
东洋种
山区丘陵、平原及田野的河湖水塘边
未列入
文献
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
广布种
山溪中以及喜潜伏岩石、砂砾及腐烂植物下
未列入
文献
广布种
旅鸟
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
未列入
文献
鹊鸲
Copsychus saularis
东洋种
留鸟
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
未列入
访问
文献
乌鸫
Turdus merula
东洋种
留鸟
栖息在林缘、农田旁树林、果园和村镇边缘。
湘三有
访问
文献
15)文鸟科Ploceidae
山麻雀
Passer rutilans
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
东洋种
草木茂盛或荫蔽潮湿的环境中
省级
文献
王锦蛇Elaphe bimaculata
东洋种
平原、丘陵和山地
省级
文献
黑眉锦蛇E. taeniura
广布种
高山、平原、丘陵、草地、田园及村舍附近
省级
文献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
广布种
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
省级
广布种
栖息在离水源不太远的陆地上或阴暗有一定湿度的丘陵地带的林间草丛中。
省级
访问
文献
3)蛙科Ranidae
日本林蛙
Rana japonica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举例:第1站第1个样品号为M1A1,第1站第2个样品号为 M1A2,依次类推。 拖网样品编号MXBZ M、X如上
B—拖网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Z—拖网样品序号(Z=1、2、3……) C 样品登记 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 按分类系统排列编号,并分别记录。 每瓶样品(包括样品桶内的样品)应换以新编号的标签, 并同时核对。
d = ( S - 1 )/ log2 N
式中:d ——表示丰度; S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N ——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 评价标准,即值在3~4为清洁区域,2~3为轻度污染, 1~2为中度污染,<l为重污染,以此衡量调查海域 生物群落结构状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3)调查结果
(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各站位共获底栖生物58种。分属于涡虫、纽形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其中涡虫1种,占种类数的1.72%,纽形动物1种,占 1.72%,环节动物30种,占51.72%,软体动物8种,占 13.79%,甲壳类18种,占31.03%。 种名录。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生物量及密度的分布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
上层 2.0mm5.0mm,中层 1.0mm,下层0.5mm。 必须与漩涡分选装置配合使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2
海上采样
(1)采泥
选择采泥器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 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4个平行样品; 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个或2个(平行)样品。 保证采样面积应大于0.2m2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 泥样分批倒入筒体,调节分流龙头开关至较大颗粒沉积 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与“样品”有关文档共12张)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与“样品”有关文档共12张)
第4页,共12页。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水库
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集面积为
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打开阀门, 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拉升附于其 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用力往下捺压, 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闭锁阀门的绳子, 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器提出水面,打开阀 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容器中,即采的样品。 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 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第8页,共12页。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较慢,所以, 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 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水深,然后进行采 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得样品后,
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 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
式采泥器采得的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第5页,共12页。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或1 /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上部 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迅速沉入 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绳,活钩即 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铁勺拉紧,铁 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多余的水,自 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水面后倾入盒中,

两栖爬行类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两栖爬行类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时间:经纬度:起点N E 终点N E 海拔:~m调查人:小地形:植被类型:天气状况:当时:当天:近期:
调查方式及标准:表格编号:
—1—
注:(1)记录方式:成体、幼体、蝌蚪、卵、鸣声等;(2)小生境:林缘、林中空地、林分、灌丛、农地、民宅、河流、溪流、自然湖泊、沼泽、临时水域、人工湖泊、草丛;(3)栖息地:山坡、地面、水中(石上、石下、水面、水中)、水边(石上、土上、泥中)、树上(草、低矮树叶、树枝、高树叶);(4)人为干扰:性质(砍伐、采集、偷猎、放牧)、状况(频繁、一般、少、无)。

附表2 两栖爬行类动物访问调查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访谈人:表格编号:
被访谈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
—2—
注:(1)现状:稀有、偶见、常见、丰富、已知消失、历史记录;(2)利用情况:大量、少量、偶尔等。

附表3 两栖爬行类物种名录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统计人日期
纲/目/科种类名称拉丁名特有性经济用途生境分布备注
—3—
—4—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表1小型底栖生物换算系数表
并殖吸虫纲介形类、涡旋类、腹足类、缓步类、多毛类、寡毛类等注:桡足类换算系数C因形状而异。

不同桡足类199-1-
附表1大型底栖生物海洋采样记录
|见530 450 295 550 550 614 530 230
图1转换系数199网格号:海域:航次:航站号:经纬度:纬度:水深:米绳长:米底材质:底温:℃底盐:采泥机采泥次数m2:样品厚度cm网目类型:网目宽度:拖网距离:采泥时间:年月日小时
拖网时间:年月日,小时采样:记录:数字:
采集的泥浆样本总数:拖网样本总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XXX日期和时间:月、年、月、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月、月、年、年、年、年、月、月、月、年、年、月、月、月、月记录仪:
芯样号0-2厘米2-5厘米5-10厘米瓶样号01 02小生物03 04 05 > 10厘米注
-3-
附表3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网格号:海域航次采样站号:年、月、日、小时,水深:米沉积物取样器m2取样次数取样厚度厘米取样重量计算编号
2年第1号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XXX小时取样记录编号
9年第。

ind储量-5-
-6-
附表5小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
网格数:海域航站号
测站南北水深m
泥浆取样器m 2样品厚度cm
沉积物取样时间、年、月、日和小时分类记录编号
核心样本编号0-2cm 2-5cm 5-10cm >10cm个体编号(ind)密度(ind/ M)备注2瓶样本编号1线虫2 3平均1桡足类2 3平均1介形类2 3平均1介形类23平均1 2 3平均1 2
— 7 —
3平均总量注:各种群的百分比为线虫、桡足类、介形类,表6定性测量站北斯诺。

水深m挖泥船m2型
类群号
种名称的识别(ind)-8-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