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与犯罪(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与犯罪(一)

关键词:文化传播/犯罪/控制内容提要: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具有同一性。文化传播方式是通过传播犯罪观念、犯罪信息、犯罪手段和犯罪经验等来影响犯罪发生的。所以,控制文化传播是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人的活动离不开文化环境,更离不开文化传播。实际上,任何文化环境都是文化传播造成的。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犯罪活动都与文化传播密不可分。传播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的本性。所以,文化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度地卷入了人们的行为活动之中,成为当代人类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正因如此,文化传播与人的犯罪行为,共振起伏、互动互进、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

文化传播能促进和推动文化发展,这只是其正面功能,此外,文化传播还有其负面功能,就是文化传播亦伴随着犯罪传播。又由于文化与犯罪不可分,凡是犯罪都在文化之内发生的,都是文化的产物,脱离一定文化的犯罪根本不存在。所以,文化传播与犯罪不可分就具有了必然性,文化传播伴随着犯罪传播,就具有了现实性,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就具有了同一性。事实上,文化传播的每一种方式,包括人际传播、书刊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等,无一不是犯罪的传播方式。

(一)人际传播与犯罪传播

人际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原始的也是基础的传播方式,它同时也是犯罪传播的一种方式。犯罪的人际传播从传播主体来讲,大体有三类:一是故意传播者。此类传播者有特定的动机和目的,一般表现为在传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亦传播犯罪,如趁机攻击社会制度,散布反社会的谬论。二是传播嗜好者。这种人往往在从事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四处游说,八方打听,捕风捉影,哗众取宠,尤其喜欢议论一些犯罪案件,描述犯罪过程,刻画犯罪分子的“英雄”和“勇敢”,有意无意地鼓动人们仿效。三是随机传播者。这种人在文化活动中,并无明显的心理倾向,只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因某种刺激引发了早已积淀于思想意识中的犯罪文化内容,于是慷慨陈词,大发议论,坦露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意识。

人际传播从传播的对象来讲,包括在个人之间的传播和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在个人之间的传播,危害最大的就是有些富有犯罪经验者对他人直接进行犯罪教唆。这种人本身往往都是罪恶累累的犯罪分子,其从事任何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根据自己特有的价值标准,物色教唆对象,然后向其灌输犯罪思想,传播犯罪技术和手段,目的是促发他人犯罪。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包括在一般社会群体中的传播和在特殊群体中的传播。一般社会群体是因职业活动、工作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如学校班级、企业班组、部队班排等。由构成这种社会群体的职业、社会地位及年龄等特点所决定,这类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大体相同的志趣、爱好和追求,因而他们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一旦有危害社会的传闻和淫秽的故事等发生,并引起共鸣,就会很快在暗中传播开来。特殊社会群体是由特殊原因形成的社会群体,如因共同的反社会需要组成的犯罪团伙、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工读学校班级、劳动教养集体、被看守所、拘留所、监狱、少年管教所关押的群体等。在犯罪团伙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头面人物和骨干分子经常向其他成员传授犯罪经验、组织纪律等。在工读学校、劳动教养场所、看守所和监狱中,犯罪传播更是司空见惯。因为在这些群体中,许多人犯罪意识根深蒂固,他们在劳动学习的空余时间,会情不自禁地讲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和抓捕前腐朽糜烂的生活,搞“精神会餐”,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犯罪体会和反侦查经验,更是非常普遍。不少人在这种场所,接受了更多的犯罪信息,掌握了更多的犯罪技能,学会了更多的反侦查本领,回到社会以后,就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书刊传播与犯罪传播

现在,书刊在传播通俗文化方面,其中不少是明显传播犯罪的。他们打着“大众化通俗化”的招牌,大肆刊登黄色的或反动的作品。也有不少书刊,形式上是打“擦边球”,实际上从骨子里想更多地宣传犯罪的内容。不少武侠小说、公案小说、报告文学,不是着力描写为民除害、扶正去邪的英雄人物,不是宣传爱国主义精神,而是胡乱编造,随心所欲,着力刻画门派争斗、个人恩怨,竭力宣传家长制、三从四德、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一些“言情”小说,则着力向“言性”发展,不称颂“梁祝”式的忠贞爱情,把对男欢女爱的描写,由“爱欲”转化为“性欲”,赤裸裸地表现性心理、性行为和性混乱。更有甚者,有些所谓“法制文学”,正不压邪,大力宣扬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无异于变相教唆犯罪。这些低劣的通俗文学作品,严重毒害人们的心灵,污染社会空气,应坚决予以铲除。

(三)影视传播与犯罪传播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因其具有直观、生动、刺激的特点,而在群众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因此,影视传播犯罪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有更大的毒害。有人对某省少管所被管教人员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在他们接触最多的媒介中,电视占34%,录像占30%,电影占26%,三项之和为90%。可见,影视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广。而他们最喜欢的影视片则是警匪片、武侠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看过色情片。这些片子一般都充满凶杀、打斗、床上戏。一些录像厅和县级电视台播放的电影片更是俗不可耐。老百姓将其称之为“文盲加流氓”和“拳头加床头”,因为他们多表现血淋淋的黑社会、黑老大、黑吃黑现象,表现嫖客和妓女赤裸裸的下流动作,所以对青少年犯罪影响极大。笔者在对少管所被管教人员的调查中,在让其回答“你认为警匪片和黄片有何影响”时,95%以上的人回答“能诱导犯罪”。可见,影视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深。

(四)网络传播与犯罪传播

网络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与对话,形成文化的共享,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网络欣赏和了解全球优秀的文化,它是人类文化传播载体的划时代变革。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使文化变异更迭的频率大大加快,在眼花缭乱的文化转换中,不但使优秀文化得以传播,而且使各种腐朽的文化垃圾也粉墨登场,并伴随着犯罪传播,涣散人们正确的价值理想,减弱文化传播的正功能。从大量事实看,网络传播犯罪主要表现为:传播计算机病毒,破坏通信网络,使其遭受损害;传播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或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进行破坏活动;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网络传播犯罪有很强的扩散性和隐蔽性,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

二、文化传播方式何以传播犯罪

文化因其传播大大增加了诱发犯罪的能量,这不仅表现为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是犯罪传播方式,而且表现为每种文化传播方式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传播犯罪。

(一)传播犯罪信息

犯罪信息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依据,所以,任何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都要搜集与其准备实施的犯罪相关的犯罪信息。而文化传播每时每刻都在传播大量犯罪信息,从而为犯罪人选择和利用犯罪信息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这是导致我国犯罪大幅度上升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犯罪信息之所以被大量传播,首先在于大众传播种类多,数量大,形式新。现代大众传播,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片、音像带、影碟和光盘等,其数量每年都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增长,而且不少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新形式。传播学家麦可卢汉讲过一句名言,就是“媒体即信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化信息的内容和数量要受传播方式的制约,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承载什么样的信息。事实确是如此。文字与图像,静止的图像与动态的图像,对于接受者来说显然是不同的。传播媒体不一样,同样的信息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电视的出现,使图像文化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发展,则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图像文化。这些不仅为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