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是指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或相关机构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公共危机管理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警和预防: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和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应急响应: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救援和救援人员,调配资源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3. 信息发布和沟通: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及时发布有关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及时、透明的信息,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增强公众的信心和支持。
4. 恢复和重建:公共危机事件结束后,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积极开展恢复和重建工作,帮助受影响的公众和企业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高度协调和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一)公共危机的分类 (1)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分为: 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引发的危机; 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危机,如美国 “卡特利娜”飓风事件,首先是由飓风诱发的,后由当局的处理不力而引发了公共 危机。 (2)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可分为: 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如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率居高不下等; 生产性危机:如工作场所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如地震、火山、流行性疾病等。 (3)据公共危机中主体的态度,可分为: 利益一致型:在危机情境中,所有相关的利益主体具有同质的要求时,就属于 利益一致型危机,大部分天灾都属于这一类型,譬如印度洋大海啸; 利益冲突型:当危机中各相关利益主体有不同利益诉求时,或存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不同要求的利益主体时,就属于利益冲突型危机,如2005年法国巴黎骚乱。 (4)据公共危机状态复杂程度、性质和控制的可能性等,可分为: 结构良好的、结构不良的
• •
•
• • • •
(三)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 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危机管理的任 务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处理事故、控制事态、协调关系、重塑形象。 危机管理涉及的是危机策略的设计、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环境 监测、偶发性的规划以及与特定危机有关的管理措施,目的在解决问 题,使组织回复正常状态,并且修补损害。 危机传播则着眼于危机事件前后,组织与公众间的沟通过程,目 的在组织形象的维护。然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应涵盖良好的危机传播 过程。 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 理两个分支。 公共危机管理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 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位的管 理过程。 美国“9.11”事件后,公共危机管理在国际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 自2003年“非典”后,公共危机也迅速成为国内社会热点话题与学术 界研究焦点。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该领域最初的研究始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内容:
1. 危机预防与应对:制定预防措施,提前发现和预警危机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危机影响。
2. 危机识别与评估:快速识别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危机的性质、范围和潜在影响,为后续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危机管理决策与组织:对危机进行决策管理,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
4. 危机应对与处理: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危机处理,包括舆情引导、危机现场处置、危机救援等活动。
5. 危机沟通与公众参与:建立有效的危机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形成公众参与的危机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划分、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等,以实现公共机构的高效运转和协同工作。
2. 决策分析: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和决策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3. 绩效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测,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效能和质量。
4. 项目管理:对公共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5. 政策评估: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政策措施是否有效等,为政策调整和修订提供依据。
6.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包括政策法规、程序规范、信息系统等,以确保公共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以上内容是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一)、危机产生的诱因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三、公共危机的特性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6、无序性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
公共危机管理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原则
1. 预防性原则: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机,采取措施预防或减轻危机的发生。
2. 综合性原则: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3. 及时性原则:在危机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并及时公开信息,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4. 透明度原则:及时公开、公正、全面地向公众提供有关危机的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5. 沟通原则: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与公众和各方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6. 高效性原则:危机管理应高效、协调和务实,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作的迅速推进。
7. 灵活性原则:灵活应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危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变危机管理策略和措施。
8. 持续性原则:危机管理不仅是短期的应急处理,还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和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潜在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1、危机管理概念: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
狭义上是指政府在应对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危机情景时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定、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公共危机的特征: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连锁性,不确定性,群体性,媒体性,风险性但危机虽有突发性,但可以预防,虽有不确定性,但可以降低,虽有危害性,但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虽会产生风险,但也是改善和发展的机会广义上的公共危机管理应包含危机前的预测和防范、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应对和管理及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和经验教训总结,是一个持续、动态的系统管理过程,我们讲的就是广义上的公共危机管理。
针对广义危机管理定义中的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及危机发生后三个阶段,应在不同阶段采取对应策略和措施。
2、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首先,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的能力是政府综合能力的体现。
其次,危机管理是提高组织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导致政府管理系统内部的无序和系统失衡,从而影响政府的管理绩效。
而实施公共危机管理可以保证政府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政府组织实现渐进式的挂历变革,促进社会兴旺发达。
再次,危机挂历是提高政府组织管理水平的必须。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危机意识必然会导致管理水平的底下。
因为危机管理是个系统过程,它包涵了政府组织在顺境、逆境以及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思想,是目前较适合的管理模式。
而我们的政府组织目前却缺乏一种能够预防、察觉和化解危机的内在机制。
最后,危机管理是防止政府组织老化,扩大政府群众基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政府组织系统的特质决定了其缺乏竞争压力和动力,组织系统被动、僵化、无活力。
然而在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中,频发的公共危机一次次挑战的政府的管理能力,欠妥的危机应对也消减着政府的公信力,腐蚀着政府的群众基础,因此,为了激发政府组织活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就必须实施和加强政府组织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一、选题公共危机管理试题二、试题1.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简要介绍其定义和重要性。
2. 列举并解释公共危机的分类。
3.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危机沟通的作用是什么?并说明其关键原则和方法。
4.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预警体系是什么?请列举主要的预警指标和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5. 请描述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6. 从决策者和组织角度出发,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三、答案1.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为了防范、应对、恢复和归纳公共危机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式。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2. 公共危机可分为自然灾害危机、人为灾害危机、公共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等。
自然灾害危机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人为灾害危机指恐怖袭击、火灾等;公共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交通事故、恶性疾病等;社会危机则指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
3. 危机沟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传递准确的信息,稳定社会情绪,缓解公众恐慌,并指导行动。
危机沟通的关键原则包括透明度、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方法可以包括发布公告、举办新闻发布会、利用社交媒体等。
4. 预警体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的预警指标包括地质构造、气象变化、社会动态等。
方法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与相关部门合作等。
预警体系的作用是提前预知危机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5. 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组织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应对预案、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进行危机模拟演练等。
具体措施可以根据不同危机进行灵活调整,但总体目标是迅速、有序、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减少对社会和个人的伤害。
6. 公共危机管理的挑战和难点主要包括:不可预测性,即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变化性;多方利益的冲突,涉及政府、组织、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即危机事件中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存在偏差;沟通困难,包括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等。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功能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功能
1.预防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预防危机,通过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减少或避免危机的发生。
2.控制危机蔓延:在危机发生时,公共危机管理机制需要迅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这包括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隔离风险等。
3.解决危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需要协调各方力量,采
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
这包括应急救援、疏散人群、恢复基础设施等。
4.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危机结束后,公共危机管理机制需要负责恢复和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受损的设施、重建家园、提供灾后心理辅导等。
5.提高公众意识和能力: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还需要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演练等方式,增强公众对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整合资源与力量: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7.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减少危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增
强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公共危机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管理。
”[2] 由此可见,政府危机管理属于公共危机的一部分。
政府作为既定的区域范围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控制和应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危机负有直接的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首先,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其次,由于危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所以公共危机具有可预防性且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另外,当危机突发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所以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时有应急性,而且要求政府在处理危机时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最后,在突发公共事件和逐渐增多的趋势的当今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是有不确定性,相应地,其预控和预案也具有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公共危机管理还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公共危机的管理还具有综合性和国际性。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公共危机管理1、公共危机的含义公共危机通常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
公共危机的构成及应对危机的构成具有三个方面基本要素:造成严重后果;做出的反应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危机的应对或管理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2、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性。
通常,由于正府是社会秩序的法定管理者,因此,政府理所当然是公共危机的法定处理者。
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实现。
(2)突发性和紧急性。
公共危机事件是由一系列细小事件逐渐发展而来的,事实上存在某些征兆,因而在理论上存在预警的可能性。
但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公共危机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具有相当的不可预见性,而且,正因为公共危机通常出乎社会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才会形成某种程序上的紧急性、危险性。
(3)高度不确定性。
公共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在一定程序上就是因为很难预料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愈发呈现多元和共时的特征,资源的有限性也会导致事实上顾此失彼,形成“连锁反应”,把危机的影响扩大化。
3、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性质公共危机管理是以公共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对公共危机做出政策反应,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决策性质表现为一种非程序化的公共决策。
决策类型决策行为包括两种:一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一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决策。
这两种不同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因而,它们所采用的技术也是不同的。
常规性程序化决策广泛应用运筹学、模型、电子数据处理等人机技术,非程序化决策则包括大量的人工判断,以至决策者的个人经验、智慧、品质、决断力等。
公共管理学6--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框架体系
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包括:信息收集
01
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
报子系统
02
公共危机预警的咨询系统
03
公共危机预警的组织网络
04
完善的法规体系
6.2.2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突发事件的类型
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可分为:
A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C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 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 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B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 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
4
公共危机事件分
类处理新闻发布
6
机制
6.2.5 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是指公共危机管理者通过监督、监 察等行为,保证危机应对活动按照危机应对计划进行、实现 危机管理目标,并不断纠正各种偏差的活动过程。从管理学 的角度分析,控制在行动之前,称为前馈控制;行动之中进 行,称为同期控制;结束之后进行,称为反馈控制。
6.3.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可以对公民权利加
A
以必要限制的正当的国家紧急权力,而且这种
权力比正常权力更具权威性、强制性
无论是行使紧急权力,还是限制公民权
B 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人 权的保障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危机: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有提前的征兆,从这些征兆中发现危机潜在的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概率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预案准备:公共危机发生时,应及时实施预案,确保有效施政,控制危机的发展和影响。
因此,在预案准备阶段,应完善和改进各项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危机应对:公共危机发生后,应及时成立危机管理机构,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应对策略。
恢复重建:在危机得到控制后,重点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
这可能包括评估风险、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重新建立社区和环境等。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负责协调和组织危机应对工作。
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确保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协同作战。
03
公共部门危机应对与控制
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机制
危机预警
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 潜在危机,采取预防措施。
快速响应
一旦危机发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资 源进行处置。
实时监测
对危机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应对策 略。
VS
详细描述
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公共部门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和安全。同时,公共部门还需要加强情报 信息工作,提高反恐预警和应对能力。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详细描述
在社会动荡时期,公共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势,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公共部门还需 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案例三: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科学应对、信息公开
详细描述
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共部门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 工作。同时,公共部门还需要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公众宣传教育,提高
特点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公共部门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效应 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危机扩 散和升级。
提高公共部门应急能力
05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案例研究
案例一: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
总结词
迅速响应、多方协作、恢复重建
公共危机管理(胡税根)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浙江省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探讨
一、危机与公共危机
(一)危机的含义
危机(crisis),最初来源于希腊语的分离(krinein) 一词,普遍用于医学领域,其原意为决定病人是走向死 亡,还是逐渐恢复的关键时刻,以形容一种至关重要的、 需要立刻做出相应决断的状态。 根据控制论的观点,危机指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失 控状态。 9· 11事件后,广泛兴起对社会危机的研究,并随之出现 了 “突发性危机”、 “公共危机”、“突发性公共事 件”等概念。
(二)公共危机的含义
突然发生的、攸关公共利益的、对于组织的存
在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急需管理者快速应 对的事件。 案例: 重庆开县井喷救险 紧急应对SARS的挑战
(三)公共危机的特征
突发性和紧急性 危害性和破坏性 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社会性和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
《韦伯词典》:危机是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
折点或关键时刻。 系统论认为:危机是一种改变或破坏系统平 衡状态的现象,可以视为系统的失衡状态。
“危机是一种决策情景,在此情景中作为决策者
的组织(政府)所认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 准则架构面临严重威胁,突发紧急事件以及不 确定情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 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 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 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机构
东京都设危机管理机构,总务局、消防厅、警
视厅、防卫厅、健康局都设有相应的防灾处室。 1991年设立了世界一流的应急指挥中心,即 东京都防灾中心。由五大机构组成:灾害对策 本部、防灾中心联络室、通信室、指挥情报室、 夜间防灾联络室。 常规状态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防灾演 练,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而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公共危机管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参与,为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通过事前防灾减灾备灾、事中应急处突救援、事后恢复重建整改,来有效防控社会风险、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达到防止和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与活动。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突发性和紧急性事件对公众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公共危机的发生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焦虑,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瓦解和公信力的丧失,因此公共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概述,包括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公众安全:公共危机直接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危害和风险,保障公众的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危机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蔓延的恶性循环,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 保护公共利益:公共危机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危及公共利益,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损失,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防和减少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2. 应对和处置危机:当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组织紧急救援、疏散人员、提供紧急救助、提供信息沟通等。
3. 恢复和重建:危机发生后,需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包括对受损设施的修复、受伤人员的救治、受灾群众的安置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恢复等工作,帮助公众重新适应正常生活。
4. 教训总结和经验积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积累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1. 制定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
规划和预案要详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危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建立危机管理组织和机制: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提高危机管理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公共危机的处理原则
公共危机的处理原则
1. 保护公众安全和生命安全:处理公共危机时,首要原则是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生命安全。
各种措施应该以此为核心,包括疏散人员、提供紧急救助和保护公众免受伤害。
2. 透明度和公开信息: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提供准确、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以便公众能够了解情况和采取适当的行动。
隐瞒或误导信息会导致公众恐慌和不信任,加剧危机的严重性。
3. 建立协调机制:在处理公共危机时,不同部门、机构和利益相关方之间应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和合作行动。
各方应共同努力,协调资源,避免冲突和重复努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危机。
4. 充分利用科学和专业知识: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基于科学和专业知识的指导。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依赖科学和专业机构的意见,以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策。
决策应基于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而不是主观偏见或政治动机。
5. 高度协作和共同责任:处理公共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行动。
只有通过广泛的协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危机。
6. 恢复和预防措施:处理公共危机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应对行动,还要考虑危机过后的恢复和未来的预防措施。
危机后的恢复应
该包括提供紧急援助、恢复基础设施和经济复苏等措施。
未来的预防措施应该基于经验教训,加强预警体系和危机管理能力,以减少潜在的危机风险。
公共危机管理
❖ 第一,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 第二,应急预案的编制。 ❖ 第三,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第四,加强公共安全教育。
15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三、公共危机的响应
❖ 所谓的“响应”,是指采取行动以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如激活应急预案、启动应急系统、提供应急医疗援助、组 织疏散与搜救等。
16 所造成的财产、经济损失;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 公共危机响应遵循的原则是:(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属地先期处置。(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6)鼓 励创新,迅速高效。
❖ 公共危机响应程序包括十个重要环节:(1)接警与初步研 判。(2)先期处置。(3)启动应急预案。(4)现场指挥 与协调。(5)抢险救援。(6)扩大应急。(7)信息沟通。 (8)临时恢复。(9)应急救援行动结束。(10)调查评 估。
❖ 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而言,公共危机信息报送可通过政务 专网应急平台信息报告系统、电话、传真、报送文件等形 式进行。
❖ 信息报送过程可以分为初次报送、阶段报送和总结报送三 个阶段。当危机发生,我们要进行初报;如果危机演化、 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危机处置取得新的进展,要及时地
26 续报;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信息发布机制
危机的信息发布是由法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 程序将其在行使危机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所获得 或拥有的危机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活动。信 息发布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还是对政府 权力行使进行民主监督的需要,也是提高预防 与处置危机效率的需要。
进行反思,并经验及教训纳入未来防灾、减灾的规划中。积 极的恢复重建应当体现出未雨绸缪的思想。
公共危机处理的5s原则
公共危机处理的5s原则
公共危机处理的5S原则是指迅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系统联动。
1、迅速反应: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因此公共危机处理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反应。
在危机爆发后,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2、统一指挥: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确保危机得到有效解决。
3、分工负责:公共危机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同时,要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4、全员参与:公共危机的处理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5、系统联动:公共危机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因此必须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形成系统联动的良好格局,共同应对危机。
同时,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危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
在公共危机处理中,遵循5S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危机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提高全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参考答案(不能保证参考答案的准确性)《公共危机管理》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2、( C )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设区的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 )。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
4、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B )作用。
A、控制;|B、规范;|C、预防。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 )。
A、二级;|B、三级;|C、四级。
6、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B )。
A、乡镇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市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A )。
A、应急救援人员;|B、应急救援物质;|C、应急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B )相关信息。
A、通知;|B、通报;|C报告。
9、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最高可以处以(C)的罚款。
A、5万元;|B、10万元;|C、C.20万元。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 )。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
12、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
13、(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
A、警告;|B、停止其业务活动;|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
16、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C)。
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
A、7章、70条;|B、6章、60条;|C、8章、70条。
19、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B、撤销;|C、升级。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 )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A、12小时;|B、2小时;|C、1小时。
2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
25、(C )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基层。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B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30;|B、50;|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 )级以上。
A、8;|B、9;|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 )以上。
A、35℃;|B、37℃;|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C )效力。
A、宪法;|B、法律;|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 )时需停运。
A、4级风;|B、5级风;|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 A )。
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B、整体性和群众性;|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 )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B、地市级;|C、省级。
36、(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A、红色;|B、黄色;|C、橙色。
38、(C )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9、(A )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B、本地人民政府;|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
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
41、(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C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B、告诫与处理;|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 )的原则。
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 )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B、处理;|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
A、法规;|B、法制;|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 )、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A)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A)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 B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 B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 A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 B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 B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 B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 B )6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 B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