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是高考中一些实验操作题的出 现 ,也提醒我们课堂上可以以题目的形 式来呈现实验操作。
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 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 气)。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D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D.①②④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 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 为17.32m,回答1~3题。
北京时间(时) 10
11
12
13
旗杆影长(米) 14.2 12.8 11.4 10
材料:一个长约80厘米、高30厘米、宽40厘米的玻 璃缸,沙子、高15厘米的玻璃瓶、塑料薄膜、橡皮筋、 小石块。
步骤:(1)在玻璃缸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覆盖整 个缸底,约高10厘米。把装满沙子的玻璃瓶放在缸中。
(2)用塑料薄膜盖住缸口,并用橡皮筋扎紧,把小石 块放在塑料薄膜上,石块要放在玻璃瓶的正上方。
想 象 的 魅 力
上海
上海 联想到发散
能源分类
能源特点
能源 能源分布
能源安全
相关主干知识链接
⑴循环经济理论
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创设导入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在和现 实情况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是老 师在“教教材”,而是大家在“用教 材”,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 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产生 疑问,将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 情境中,让学生处于“愤”与“悱” 的状态,这是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必修1 “地球的运动”中有关恒星日与
太阳日的区别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每天晚 上在自家阳台上观察星空,同样是晴朗而没有月色的夜晚, 今晚21时见到的星空和昨晚21时见到的星空是否相同? 为什么?
情境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 运用ppt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通常是一种能对
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刺激的数据材料和背景 信息构成的,开展地理学习活动的环境,是 产生地理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
新课改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 新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因此如何结合教学 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 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过 程,掌握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合作与 交流能力,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成败的关 键。
自转周期 参照物 恒星日 某一恒星 太阳日 太阳
自转角度
360°
360°59′
时间 是否真正周期
23时56

分4秒
24小时

紧接着还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思考?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首
次环球航行之后,水兵们发现,在航海中 丢失了整整一天!为什么?
在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时, 可用这样的问题情境。
有个孕妇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 在临近日界线时生一女孩,越过 日界线后,又生一个男孩,只按 生辰日期计算女孩是姐姐还是妹 妹?
再如:在学习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 化”中人口迁移的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 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哪些现象属于人口 迁移:小林从无锡去厦门旅游一周;小 王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工作并定居; 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小 红随父母从无锡城南搬到城北居住,并 从三高中转学到市北高中等
这些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也 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和“经 历”,提倡将实验引入课堂,恰当的实验 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经 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 认真思考,从而构建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 义。
例如在学习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可设计一 个“模拟海陆间循环”的实验,实验方案如下:
这一切都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不禁思索:人类何以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做些什 么?能做些什么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样的情境资料一下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迫不 及待地进入后面的学习.
学习 “自然灾害”时,首先播放一段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图片或录象。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B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A
D.低气压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Biblioteka 新疆内蒙古草原 西藏
云南(西双版纳)
海南
学生获得了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进 而激发起深入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前, 一曲《太湖美》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产生 了浓烈的情感兴趣 。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许多歌曲、诗词、俗语与地球运动、 宇宙空间概念、山川河湖、天气气候、 地形变迁等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如毛泽 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桃花始盛开”等诗句,描述江淮地区的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还有描述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十 里不同天”,描述贵阳地区的“地无三 里平,人无三分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 的,用它们来导入新课,会有意想不到 的效果
或者播放1976年唐山地震及2008年四川 汶川地震带来巨大灾难的图片及录象
汶 川 大 内心这震些撼情力境,给牢学牢生抓地 震以住强学烈生的的视好觉奇冲心击,和激 发求知欲
再如:学习必修1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 异性”时,可以先让几个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 在海南岛、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旅游时拍 摄的照片
(3)将缸放在阳光下,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结论:首先是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
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瓶子里下滴,最 后瓶子的沙子由干变湿。说明海陆间存在着水循环。
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不能得到满足时, 可采用录象和电脑动画等提供接近真实的实 验环境,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并进行分 析和研究。例如在必修1中地转偏向力存在 的验证、大气热力环流实验、植被在涵养水 源和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等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