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
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
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
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
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
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
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后来
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
陈独秀生平陈独秀,安徽安庆人。
原名庆同,字仲甫;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
早年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后来,因有反
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
旋
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
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并被推选为该会章程起草委员会主席。
后到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日报》。
1904年,到芜湖安徽公学任教,创办《安徽俗话报》,并组织了反清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
1907年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独立,成立了都督府。
陈独秀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1913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斗争。
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
1915年,陈独秀回到上海。
9月,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在此期间,
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袁世凯复活》、《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文学革命论》等许多文章,高高举起科学和民主
两面大旗,反对封建军阀专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孔教;提倡科学,提倡文
学革命。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
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6月11日,他到天桥新世界游艺场散发自己起草的传单,因此而被捕入狱。
出狱后,因在北京无法立足,由李大钊护送到天津,然后转至上海。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谈政治》、《讨论社会主义》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毛
泽东曾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
义书籍。
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920年5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
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
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
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2月,陈独秀应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广东大学预科校长。
到广州后,他又和谭平山等组织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陈独
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
这次会议上,他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
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1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回国。
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
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此期间,陈独秀先后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
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
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
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
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1925年2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
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
命军举行北伐。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陈独秀参加领导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宣言》,硬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农之事”。
使党和人民处于毫无戒
备的状态。
结果,在几天之后,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遭到严重损失。
大革命时期,党中央的领导机关一直设在上海。
1927年初,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机关由上海迁至武汉。
4月27日,陈独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了
一定的批评。
但是,大多数代表对其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还认识不足。
因而,他仍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会后,陈独秀继续坚持他的右倾投降主义。
7月,他下令解散了武汉工人纠察队,并交出全部武器。
致使汪精卫叛变
革命时,当地工人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由于陈独秀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中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
进攻也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惨重失败。
1927
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解除了陈独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另外成立了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
局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主持工作。
在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上,对陈的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
八七会议后,陈独秀隐居上海,专门研究文字学,在政治上更加动摇,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并多次拒绝了党给予他的改造自己
的机会。
如中共中央决定,要他前往苏联,和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他
拒绝了;1928年,要他到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拒绝了;六大后的新中央告诉他,共产国际要他到莫斯科去担任东方部长的职务,他初
则应允,后又取消;最后,他又拒绝了党中央要他在中央担任编辑工作的决定。
与此相反,他却联合彭述之等人,反对六大路线,反对六大选出的新中央。
1929年,他公开为托洛茨基辩护,反对共产国际;公然主张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只能进行合法运动,反对打倒国民党政府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
取消主义者;并与一部分人组织秘密小集团,反对共产党。
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党。
1929年12月,陈独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并和彭述之、高语罕等81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
红军。
接着,他又组织托派,任托派的中央委员、常务委员和总书记,成为中
国托派的领袖。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
翌年4月,在
南京受审。
国民党以“危害国民”罪,判处他13年徒刑。
一年后改判为八年,
关在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
1937年8月,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作为政治犯被
释放出狱。
出狱后,陈独秀拒绝了一些人要他到美国去写自传的要求,也没有同意张国焘要他再组织一个“共产党”的要求,还拒绝参加国民党的国防参议会。
当时,他表示了抗日救国的态度。
王明、康生曾诬陷其为日寇汉奸,亦非
事实。
但在1937年至1938年间,他仍然拒绝党中央要他公开声明脱离托派,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以后甚至公开撰文诋毁我党“游而不击、破坏
抗战”,最终拒绝了党对他的挽救。
出狱后,他先后在南京、武汉、重庆、江
津等地居住,靠写文章和北京大学校友及同乡亲朋的一些接济度日。
晚年贫病
交加。
1942年5月,因心脏病在江津去世。
1947年,其三儿陈松年,将他的棺木迁葬于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