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口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班级:座号:(一):港口位置及交通

1.地理位置

秦皇岛港坐落在环渤海圈

北岸的中端,西南临渤海湾,东

北近辽东湾,同大连港、天津港

成鼎足之势,堪称北中国及北京

的重要门户。该港地理中心坐

标:39°54′4″N,119°36′26″E。

秦皇岛港是中国以煤炭、原油输

出为主,杂货、集装箱进出口为辅的多功能综合性重要港口,亦是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口之一;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以及对外贸易上发挥重要作用。2.交通状况

秦皇岛港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管道、海运、航空等集疏运条件优越。国家铁路有(北)京哈(哈尔滨)、(北)京秦(皇岛)、大(同)秦(皇岛)等干线直达港口并与码头成龙配套,运力充足有余。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的主要方式,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的65%~75%。通过城市集疏港道路与102、105国道相联,公路运输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10%左右。大庆经铁岭至秦皇岛港原油码头输油管道,年输油占港口集疏运总量15%左右。航空运输现已开通广州、上海、

大连、沈阳、哈尔滨、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航班达31个,还将开通至昆明航班,空中货运有待开发。海上可达中国沿海各港及长江中、下游港口,目前已开通了秦皇岛—龙口、秦皇岛—旅顺—烟台的海上客运航线;开辟了秦皇岛至日本、韩国等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与世界百余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同日本苫小牧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比利时根特港等一批港口结为友好港。

(二)港口的自然条件

1.气象

风况:本区因距蒙古高压中心较近,全年受其控制的风最长,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每年3月为东风,5月为西风,7月为东南及南风,11月为东北风。总之,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南,平均频率为12.9%,其次为南西,再次为正东,平均风速均在5 m/s以下。强风向为北东及东,平均风速6m/s左右,最大风速分别为20.8 m/s及23.7 m/s。另据多年统计,本区风速成1~3级占74.3%,3~4级占35.6%,大于6级者仅占0.5%。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5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221.21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19.5毫米。年降水主要在6~8月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日最大降水量215.4毫米。

雾况:据统计能见度小于1000米影响港口作业的天数年平均为9.2天,其中持续在4小时以上的雾日为5.8天。雾日多发生在春末夏初。

气温:季节较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0.3℃,夏季最热在8月份,月平均24.5℃,冬季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6.5℃。

冰况:附近海域每年初冰日为11月下旬,终冰日为翌年3月上中旬,冰期平均为105天,最长可达124天,常年岸边有少量固定冰,冰的厚度一般为10~30厘米,5米等深线以外很少出现固定冰,对船舶航行和港口装卸运输生产无影响。

2.水文

潮汐:潮汐类型是以日潮为主的相对不规则的混合潮型,验潮零点在黄海平均海平面下0.835米(即验潮零点与理论深度基准面相同)。最高高潮位2.55米,最低低潮位-1.43米,平均海面0.89米,平均高潮位1.24米,平均低潮位0.53米,平均潮差0.7米。

潮流:涨潮流向为西南西(WSW),落潮流向为东北东(ENE),属往复流。平均流速0.5节,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为1节和0.7节。

波浪:秦皇岛外海水域开阔,波浪比较大,以风浪(含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为主,约占75%,常浪象是南向,频率为39%。实测最大波高3.3米,波向南东。该海区波浪特点是无浪日少,无浪的频率仅为6.3%;小浪多,其中0.8米以下的波高占87%,0.9~1.2米的波高约占8.8%,1.3米以上的波高仅占4.2%。

表层海水盐度;据多年统计,平均盐度为2.983%,1972年最高为3.055%,1977年最低为2.886%,据多年平均统计,1~6月皆在3%以上,7~12月皆在3%以下,多雨的8月份盐度最低为2.877%,4月份最高为3.048%。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最高盐度出现于冬季,不利于结冰。秦皇岛港为不冻港,盐度加重也是原因之一。

3.地质发展

一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以头足类有壳鹦鹉螺的兴起,三叶虫的出现衰落为特征,称雄一时的腕足类,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由于柳江向

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上,其侵蚀层位也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层位较高。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持续的凹陷及气候转亚热带潮湿气候,盆地内部潮水加深,沼泽广布,大量的裸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

4.地貌

流水地貌:柳江盆地中最主要的水系就是大石河。大石河受地质构造及自然环境控制,水系呈树枝状。主河道纵向为弯曲型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于河流截弯曲直,在傍水崖附近亦有“离堆山”的发育。

河流侧方侵蚀大石河形成宽谷,河谷中河漫滩发育。河漫滩一般宽100—200米,拔河0.5—1.0米,由于地壳抬升及河流下切作用,区内发育三级阶地:第一、二级为堆积阶地,第三级为侵蚀阶地。

构造地貌: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是由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抗蚀力差异表现出来的。盆地内火山岩—安山岩,抗分化能力较强以及原生柱状节理发育,呈山坡陡峭的低山地貌。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为低缓丘陵与低地。

在柳江盆地最明显的构造地貌就是不对称向斜。向斜东翼产状平缓,多呈单面山。西翼产状陡,其南部地层倒转,岩层倾角一般大于40°。

海岸地貌:秦皇岛地区沿海一带为狭长的海积平原,宽度为0.5—5公里,发育着海蚀、海积地貌。

①海蚀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