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师范学院

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班级 11级专升本(1)班

学号110752057

学生姓名庞会芳

2011年10月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教育思想也层出不穷,我们还有必要去了解和学习古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吗?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呢?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对现代教育有某种程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孔子思想中有关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挖掘出其中具有真理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更好地补充、发展和完善现代教育思想。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和影响,抑制其消极的方面和影响,最终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财富

【关键词】儒家孔子教育思想历史影响

一、孔子及其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生于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没落。15岁便立志发奋读书,30多岁开始招收学生,进行教学工作,这时的孔子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后半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创办了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孔子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内容

孔子所要培养的人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实现这种教育目的,他有选择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四方面,即“文、行、忠、信”。老师以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孔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而品行、忠诚和信实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对这几个方面既要认清差别,还要摆正位置。他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所以在他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但是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灌输道德观念,所以文化知识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

三、孔子的治学态度

关于孔子的治学态度,《论语》中有几句话: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

4· 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

5· 吾恐闻义不能徙,闻善不能改。(《论语·述而》)

6·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同上)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死之将至。(《论语·述而》)

9·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0·十室之邑,比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我们从以上的十句话中总结出几个字,用以概括儒家的治学态度,那就是求实、勤奋、严谨、直率和从容。所谓求实,在第一句和第四句中可以看出;而勤奋则可有第二句、第八句和第十句中得知;至于严谨则可以从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中看出;而直率和从容则可由第六句和第九句中获知。对比一下我们的现代教育,的确,我们的现代教学环境是越来越优越了,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了,像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教学等等不胜枚举;而现代教学方法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然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真的提高上去了吗?未见得。我们的教育显得太功利性了,初中、高中片面地追求高升学率,而大学的门槛虽然似乎放低了,但那一年甚一年的高额学费却犹如一道无形的山横亘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我们的教育显得太浮躁了,老师的心里似乎已不仅仅是教学,还要经商、炒股;学生的心里也不再只是学习,及时行乐的思想似乎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我想,也许我们的现代教育所缺乏的,正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那种求实、勤奋、严谨、直率和从容的精神,这是每一个做学问者所应具有的精神,也是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基础。

四、孔子的教学经验与方法

孔子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特别是《论语》中许多论述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强调了时时注意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则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要将学习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强调要博闻强记,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并且注重去践履那些具有真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将知和行充分统一起来。另外,孔子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发挥他们不同的个人才能和特长。除此之外,经过总结、归纳和概括,大致还有如下几条:

(一)除了教育学生理解《诗》的字面意义,增加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外,孔子开创了死书活读的说诗途径,这一方法得到孟子和荀子的继承。孔子说,学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阳货》)。他认为学习《诗经》,可以感发志气,考见得失,团结大家,发抒抑郁;其中有些原理可以用来事父、事君,并可以从中学到关于动植物方面的知识。

(二)在对待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上,孔子曾作过非常精彩的论述,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在对教师的要求上,孔子是这样说的,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肯于勤奋学习,孜孜不倦,而对教育学生则要求不知疲惫,循循善诱;这反映了对教师治学态度的严格要求。

另外,孔子还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一种能够就已有知识加以发挥和推理的本领。他认为“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可见孔子相比之下更重视教师的理论思维和理性思辩。

2·在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上,孔子也有独特的见解。孔子特别重视通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可见,孔子特别重视启发和感悟学生,力求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虽然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