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的兴起
(一)背景
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大事,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科学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
原因:
其一,传统靠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
企业主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采用的手段不外乎是延长绝对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这种方法能够存在是因为工人阶级没有组织起来,并且失业现象严重。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激起工人越来越多的反抗,劳资矛盾越来越大。
其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早期的管理思想也有科学的一面,但是非常零散,企业主不可能熟悉这些零散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矛盾,又不减少赢利。
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很多管理时间家都试图在这忙面作出努力,泰勒就是其中最为卓著的一个。
(二)泰勒其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甲门城的一个富于律师家庭。他幼年时就很爱好科学研究和实验,对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种最好的方法”。他的家庭为了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律师,所以在1872年至1874年期间,他进入埃克塞特学校就读,并去欧洲游学,就读于法国和德国的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但是由于它过于勤奋,得了眼疾,不得不辍学。1875年至1878年期间,他在费城的一个小机械厂做学徒,学习做模型和当机械工人。1878年泰勒进入费城的米德威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工作到1890年。在此期间,由于他工作努力,表现出色,从一般工人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制图部主任,并于1884年被提升为总工程师。他坚持晚上学习,于1883年获得新泽西州斯蒂芬斯学院的机械工程学位。在米德威尔钢铁厂的工作中,他发现传统的管理方式应无法适应生产的发展,为了改进管理,他从1880年开始在该厂进行实验,研究公认的操作方法和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来被称之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1890-1893年期间,他在一家制造纸板纤维的制造投资公司担任总经理;1893-1898年期间,他开始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1900年,泰罗发明了高
速钢,他一生中的发明专利有100多种,1901年他从贝瑟利恩钢铁公司退休。退休后,他无偿的从事于咨询和演讲等工作,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及国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泰勒于1915年3月21日在美国费城去世,时年59岁。
泰勒还曾于1906年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虽然它没有完成学历教育,但他曾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理科荣誉博士学位和霍巴特学院文科荣誉博士学位。他发明的高速钢于1900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泰勒一生著述丰富,最著名的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由于泰勒锐意倡行科学管理及卓越的研究贡献而成为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他的墓碑上写着:“科学管理之父”。这个称号不仅能被他本国人,而且被全世界的管理界所接受。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作定额原则
泰勒认为,当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非常大,工人们之所以“磨洋工”,是由于雇主和工人对工人一天究竟能做多少工作心中无数,而且工人工资太低,多老也不多得。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订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为此,必须首先进行时间动作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
比如,某个工人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工作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干活用了多长时间,聊天用了多长时间,停工待料用了多长时间,上厕所用了多长时间,清洗机器用了多长时间等,都严格的机下来,然后对这些时间进行分析,提出掉不必要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所谓动作研究,即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
泰勒进行了一项有名的实验。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研究管理时,看到该公司搬运铁块的工作量非常大,有75名搬运工人负责这项工作。每个铁块重80多斤,距离为30米,尽管每个工人都非常努力,但工作效率并不高,每人每天平均只能把12.5度的铁块搬上火车。泰勒经过观察后计算出,一个好的搬运工每天应该能够搬运47吨,而且不会危害健康。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名工人开始实验。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表对这位工人发出指示,如搬起铁块、开步走、放下铁块、坐下休息等等。到了下班时间,这位工人如期地把47吨铁块搬上了车。而且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能搬运47吨。泰勒将工作定额一下提高了三倍。
所谓工作定额原则,即认为工人的工作定额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地加以确定。
2.挑选第一流工人的原则
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
的工人,就是最能胜任某项工作的工人,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因为人的天赋与才能不同,他们所适于作的工作也就不同。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心灵手巧的人做精细活可能是第一流的。
王珐鉴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人无完人,用其所长。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关键的在于适人适位。
所谓挑选第一流工人原则,即以该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3.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工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因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个实验。当时伯利恒公司的铲运工人每天上班时都拿着自己家的铲子,这些铲子大小各异,参差不齐。泰勒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每天所产云的物料是不一样的,有铁矿石、煤粉、焦炭等,在体积相同时,每铲重量相差很大。那么,缠上的载荷究竟多大才合适呢?为此,他几星期改变一次铲上的载荷重量。最后,泰勒发现,对于第一流的工人来说,每铲21磅时效率最高。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泰勒根据不同的物料设计了几种规格的铲子,小铲用于铲重物料,如铁矿石等。大铲用于铲运轻物料,如焦炭等。这样就使每铲都在21磅左右。以后工人上班就不用自己带铲子,而是根据物料情况从公司领取特制的标准铲子。这是标准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4.差别计件付酬制
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原因之一在于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无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