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建立和加强慈善公益组织的行业自律、 能力建设及专业化发展步伐,迅速提高 慈善公益组织的整体素质。现阶段要继 续大力培育一批国字号的公益筹款机构, 进一步突出并规范它们引导行业发展的 主导能力和风范,形成与合乎规范并接 受资助的慈善执行机构的相互合作和相 互监督。同时,要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性 慈善公益机构。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认为货币等财富的边际效用 是随着数量增加而递减的。 • 通过收入转移能够增进社会经济福利水平。政 府通过收入转移的措施,把货币收入从高收入 者处“转移”一些给低收入者,就可以增加社 会货币的总效用,使社会总满意度增加。 • 转移的方式:1,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2,富人自愿地捐赠和举办福利设施。转移不 得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
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思想
• 30年代的经济恐慌动摇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的看 法。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 全新的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主张,以此 为标志,一门新的学科----宏观经济学诞生!二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纳凯恩斯理论, 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加以管理,从而使国家具 有了新的职能—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一个新的 时代---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时代来临!
• 3.在税收及财政政策上对慈善事业有所倾斜, 利用税收杠杆,通过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 以实现对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照顾和优惠, 从而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此项事业。另外,在技 术条件成熟后开征遗产税、赠予税乃至特别消 费税等,引导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应用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促使更多的社会资 源整合起来,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收容遣送办法异化的制度原因
• 用治安管理替代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济 和教育 • 刚性的任务和低约束的手段 • 上级只注意任务的完成,对过程缺乏必 要的监督 • 经费不足使收容遣送由救济变为创收 • 收容遣送工作缺乏社会监督
收容遣送办法异化不良后果
• • • • 它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恶化了城乡关系 丑化了政府形象 积聚社会不满,积蓄社会冲突
经济学的开山鼻主--亚当·斯密在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 经济学的诞生。 简称<<国富论>>中宣布了“看不见的手原 理” ---(这种政策概括为) 自由放任政策
德国新历史学派
• 19世纪末,工业化大生产之后的德国资本主义 社会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出于在不改变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 阶级利益,新历史学派施穆勒、布伦坦诺等提 出了福利国家理论。 • 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 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应该由国家兴办一部 分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从而改变了认 为国家的责任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而不 干预经济的传统的观念
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依据
• • • • 德国的社会改良思想 英国的福利经济学 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思想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和亚当·斯密的国富 论
• 社会是个人的总和,人们的理性活动是寻求快 乐和避免痛苦如果社会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 求自己的利益,最终就会实现公共利益,使社 会的绝大多数人得到最大的幸福。这种最大的 幸福是社会的道德标准或功利原则。政府应该 让个人充分地和毫无阻碍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社会不应对个人追求利益加以任何干预。 • 主张国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要求国家 不干预私人的经济活动。
2.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要遵循以下原则: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普遍性原则、法制化原则、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3.确定最低生活标准的方法有生活需求法、国际贫困标准线、生 活形态法、恩格尔系数法。
4.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现代社会救助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 城镇普遍建立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农村扶贫的战略路径主要有三条:体制改革 推动缓贫、经济增长带动扶贫以及项目开发促进扶贫。我国已经 启动这三条途径,采取综合性扶贫战略。但Leabharlann Baidu,任重道远。
凯恩斯理论(keynes’ theory):也称萧条经 济学或需求管理 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有效需求包括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有效需求不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三 大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造成消费 需求不足。
•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预期利润率)由 于扩大生产规模,产出品的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收益降低,所以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要扩大投 资需求就必须降低利率,来相对提高资本边际 效率。但利率的变动又受到下面规律的制约。 3.灵活便好规律:(流动便好)是指人们总愿意 在手中保留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应付投机活动 的需要。只有在利率足够高时,才能克服一部 分人的灵活便好。
• 4.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 慈善意识,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 样的慈善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 参与慈善活动和志愿活动。
第九章小结
1.贫困可以区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 的最低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穷者的生活水平与其 他社会成员的低生活水平对比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 平低的生活状态。在最低生活保障中,一般指相对贫困,因此这 里的贫困是一个变动的概念。
第三节 农村的贫困问题和 贫困救助
•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 我国农村贫困的标准 • 贫困者规模 • 农村贫困的成因
我国的农村贫困对策
• 农村扶贫的含义和对象 • 农村扶贫战略选择
• 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 • 农村扶贫的成就、问题与前景
我国的慈善事业
• 慈善事业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慈善事业的组织与运作 •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
• 凯恩斯的政策建议 • 1.增加消费: a.提倡奢侈浪费 b.通过税 收政策(主要是所得税)实行收入再分配2. 实行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 资3.依靠政府举办公共工程(防止政府成 为私人投资的竞争者)
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 有名的社会保障六原则: • 社会救助是满足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资金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实施主体是 国家或政府,标准要满足贫困人员基本 生活,低于社会保险待遇
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
• 1.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改革慈善事业的 准入制度,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 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 使行业组织的进入和运行有法可依,独立发展。 目前迫切需要对公益机构的双重审批、注册的进 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取消 公益机构的主管部门审批制,采取直接注册或备 案制的进入制度,培育更多的慈善公益组织,由 市场优胜劣汰。公益财产的和公益机构的财务管 理制度也需要尽快出台并实施。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 城市贫困居民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贫困居民
• 贫困的界定
• 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的增加及其原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问 题和改进措施
社会救助制度的异化和变革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 •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办法正式施行。 • 收容遣送办法的变异 • 从管制到救助的变革:制度的进步 (意义超越了制度本身)
救助管理办法出台的社会背景
• 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收容遣送办法规定收容遣 送的对象是: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城市居 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 的。这部分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成为一项涉 及社会救济、社会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 的多元性社会事务行政工作。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越来越把维持社会稳 定视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的 有关文件强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收容遣送越 来越紧密地与治安管理联系在一起。
从管制到救助的变革:制度的进步
• 从强制收容到自愿受助(承认公民有三个 基本权利:自由迁徙权利、弱势群体接受 社会救助权利、公民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 权利) • 从有偿收容到无偿救助,政府承担责任 • 从封闭运行到开放管理,制度实施和监督 的多元化
救助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新制度实行以来面临挑战 • 如何确保救助经费的落实 • 如何鉴别求助对象 • 如何发展民间力量参与救助事业
1,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 2,加强和改进流浪儿童救助 3,城市低保标准的规范化 4,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与问题 5,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 6,后集体时代的农村五保供养(五保供养陷入困境的深层 原因以及改进五保供养工作的若干建议) 7,城市廉租房制度,经济实用房制度建设问题
社会救助
通常来说,救济是一种消极的救贫济穷措施,基于一种同 情和慈善的心理,对贫困者行善施舍,多表现为暂时性的 救济措施;而救助则更多反映了一种积极的救困助贫措施, 作为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因此,政府的责 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 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特质救助,以维持 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对 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 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 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 防护线和安全网。
• 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慈善事业的发展实践来看, 典型的现代慈善事业是指捐献者与受助者分离、 通过专门的慈善组织加以实施的慈善活动。它 应当由社会公益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运作。慈善 组织从实践环节分摹捐机构、实施机构、与协 调机构。从所承担的任务或职责分为混合型公 益组织、综合型慈善组织、专一型慈善组织、 协调型组织、附属型组织等。 • 组织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实施救助以及接受 监督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
• 我国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已具备了基本的条件:政 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已有的经验和教 训。 • 慈善捐赠水平低(2004年统计美国善款6700亿$, 我国40亿元¥) • 慈善机构发展刚起步,数量少,能力弱,公信度 不高 • 公民慈善观念落后,捐赠手续繁琐。个人主动参 与慈善捐赠率低 • 相关法律法规滞后。
慈善事业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上的民 营社会性救助事业,是一种混合型分配 方式。 • 道德基础:社会成员的慈爱之心。社会 基础:贫富差别的存在。经济基础:社 会捐献。组织基础:民营机构。实施基 础:捐献者的意愿。发展基础:社会成 员的普遍参与。
慈善事业的组织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