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公害)
)
(2) 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分类: ① 环境破坏: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 ②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环境干扰
3.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
世纪50年代以前)
)
(3)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阶段(20世纪50
(4) 科学观
(5) 消费观
)
(四)环境管理
1.定义: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
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
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
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
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
三、环境管理的模式、手段和职能
(一) 环境管理模式
• 环境管理模式:指在特定的环境管理组织 模式中所确定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 区域管理模式
(2) 行业管理模式
(3) 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
(二)环境管理手段
• 环境管理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
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段。
(4) 环境管理的社会性(群众性、广泛性); (5) 环境管理的自适应性; (6) 环境决策的非程序化特点
)
(三)环境管理的类型
1.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
部门环境管理
2. 从环境管理的属性来划分: 资源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管理 3. 从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划分: 计划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执法监督 环境管理
)
• 第二种观点:从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出发;
• 第三种观点: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 实质
5.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
水、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
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等。
)
6.产生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
(1) 发展观
(2) 伦理道德观 (3) 价值观
(4) 行政手段 • 主要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和无 偿性
(5) 教育手段
• 基础环境教育,专业环境教育,社会公众
环境教育
• 主要特征:后效性、广泛性和非程序化
)
(三)环境管理的职能
• 环境管理的职能:即环境管理的职责与功能 (1) 计划职能 (2) 组织职能 (3) 监督职能 (4) 协调职能 (5) 指导职能 (6) 服务职能
)
(2) 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
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
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对基础的
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 概括地说,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 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 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 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1) 法律手段 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 和持续性 (2) 经济手段 • 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
)
• 微观管理的经济手段 • 主要特征:利益性、间接性和有偿性 (3) 技术手段 • 污染防治技术: a.污染预防技术:清洁生产技术 b.污染治理技术:环境工程技术 • 污染治理监督技术
)
)
2.环境质量的价值
(1) 资源性、稀缺性和价值
(2) 环境质量的价值 3.环境质量价值的特点
(1) 多维性
(2) 动态性
)
(三)环境问题
1.定义: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 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 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 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1) 按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类: ① 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灾害)
)
• 管理的对象:人(人的三种基本行为) • 管理的核心:限制 • 管理的范畴:次生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内涵 • 环境管理应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 (1)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 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 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 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第一讲 环境管理基础知识
)
一、基本概念
(一)环境
1.定义: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
间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的总体。
2.人与环境的关系
3.三类环境观
)
4.环境的分类 (1) 按其属性划分 (2) 按环境的要素划分 (3) 按环境范围的大小(由近及远)划分
)
(二)环境质量
1.定义:指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类生存 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程度或适 宜程度。 • 衡量的尺度:环境质量标准; • 衡量的内容:生存条件、生产条件、审美 条件、生态结构四个方面
年代至80年代以前) • 主要表现 • 形成第一次高潮的原因 (4)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阶段(20世纪80 年代以后) • 主要表现
• 主要影响
)
(5) 两次高潮的不同之处 • • • • 影响范围 危害后果 污染源 突发性与经济损失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环境问题的实质
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 第一种观点:从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 因出发;
)
二、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和类型
(一)环境管理的性质
• 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管理的性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 行为(行政管理) (1) 政治性; (2) 权威性; (3) 强制性
)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
(1) 环境管理的二重性; (2) 环境管理的区域性;
(3) 环境管理的综合性;
)
四、环境管理的原则、理论、原理与方法
(一) 环境管理的原则
• 环境管理原则:指观察环境管理现象和处 理环境管理问题的思维尺度和行动准绳。 (1)随机制宜原则:任何环境管理都必须从具 体实际出发。 (2)能级分布原则:管理组织的能级结构优化。
)
(3) 管理动力原则:针对环境管理客体而
言的一种行为动力原则。 • 管理动力激励和惩罚,两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4) 管理反馈原则 • 指通过管理系统反馈机制来调整和优化 系统的决策,系统的运行以减少决策的失
误,提高管理效率。
)
(二)环境管理的理论
1.三种生产理论 • 人和环境组成了世界系统 (1)三种生产 • 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体现在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