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210221

基金项目:廊坊市科研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吕艳芬(1972-),女,硕士,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主治中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及儿童智力开发工作。

响,笔者采用了稀释器、微量加样器、血红蛋白吸管三种取样方式,观察它们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3。

表3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项目白细胞(WBC )

红细胞(RBC )

血小板(PL T )

稀释器 6.2119140微量加样器 6.1117141血红蛋白吸管 5.5

106

129

从表3的结果看,微量加样器与自动稀释器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与定值全血结果相吻合,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也差。其主要原因是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管腔内壁粘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引起管内容积变小,使全血结果偏低;而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是由负压来控制容积,不受管腔内壁粘附了血浆纤维蛋白的影响,这一点应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

3 讨论

血液作为媒介担负着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并清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废物,运输激素和其他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进行组织器官功能调节。对血液进行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2]。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根据经验,笔者认为,要减少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应该做好以下3点:①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必要时染色镜检等内容,尽量减少

血常规的误差;②检验人员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懂得各类血细胞生理、病理的临床意义,以及仪器检测原理、检验数据的判读和实验方法的合理应用知识,还应具有完整、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了解临床现象与血常规检验的关系,并能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减少血常规检验的误差;③血液常规检验要求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实验诊断学中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还要清楚在实践工作中如何应用好这个试验报告,进而避免目前不少临床医生中存在的不能完全掌握检验报告单上每个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的现象。

如何避免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是一项长期的和重要的工作,上述一管之见难免偏颇失当,仅做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 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

临床,2006,3(2):77278.[2] 栾雪静,迟京凤.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J ].中国工业医

学杂志,2008,20(1):29230.

(责任编辑:陈涌涛)

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吕艳芬

(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廊坊河北065000)

摘 要: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 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地运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虽然智商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因而直接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综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并简述了治疗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儿童;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

中图分类号:R3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7(2008)1220150202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Ayres 首先提出的,同时设计了感觉统合治疗方法[1,2]。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多次组织

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的运动和谐有序。

051—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感觉统合理论涉及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三部分。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的运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尽管他们有着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生活、运动,而且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0.3%。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人类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这种庞大的可塑性需要外界的不断刺激和引导。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而且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当然先兆流产、妊高症、胎位不正、情绪不稳定、早产、剖腹产等也是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2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在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本体感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

(1)身体平衡功能障碍。与前庭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手脚笨拙、常碰撞桌椅;多动不安、不听劝阻;动作协调能力差、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组织能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2)触觉防御障碍。表现为过分防御、躯体和情绪反应过度。对亲人特别暴躁,强词夺理,胆小,到陌生环境则害怕;偏食、咬指甲、爱哭、过分依恋父母,易产生分离焦虑、严重怕黑,独占性强,不爱洗脸和洗澡。

(3)本体感觉障碍。指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存在问题,导致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迟缓、笨拙,穿脱衣服、扣钮扣、系鞋带动作缓慢吃力;吃饭掉饭粒,写字不工整且作业拖拉,懒惰,做事没有效率;怕爬高,拒走平衡木,不爱玩积木、组合东西。

(4)视觉障碍。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视觉不平顺。分不清左右,写字部首易颠倒,分不清2和5、6和9;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但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或少字;常抄错题或漏抄题,写字速度慢且不工整,不愿写作业,眼睛易疲劳,造成学习能力不足。

(5)听觉障碍。表现为听记忆力短暂,常忘记老师说的话、留的作业,听广度不足或听觉速度慢,复述听到的事情缺少逻辑性;语言发育迟缓,表达能力不佳。

3 感觉统合测评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任桂英等1994年修订的适合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量表包括前庭平衡功能障碍(涉及身体的大运动能力)、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主要对情绪的稳定性及过分防御评定)、本体感及身体协调(涉及本体感和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发展(涉及由感觉统合不良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及大年龄的特殊问题共计5项,计58题,量表每题按“1—5”5级评分,各项的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T分)。无论哪一项的T 分在40分以上为正常,30~40分为轻度失调,30分以下为重度失调。

4 感觉统合治疗及疗效

感觉统合治疗部分是爱尔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神经系统完善的重要时期,由于儿童的大脑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为改善脑功能提供了基础。感觉统合治疗针对儿童存在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的问题进行矫治,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尤其是前庭刺激的输入,打开通往神经系统部分的通路,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1.2]。治疗工具是以滑板为主要训练器材的全套感知———运动训练教具。感觉统合治疗是一种寓训练治疗于游戏之中,运用游戏式的运动控制感觉的输入,特别是从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及皮肤等刺激的感觉输入,使儿童能统合这些感觉,并同时做出适应性反应,从而改善儿童动作不协调、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困难等问题。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481名儿童接受治疗的结果表明:感觉统合失调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7%,显著改善率也达到74%。对运动协调及注意力集中的总改善率超过95%;情绪稳定的总改善率也达87%;学习成绩提高的总改善率为56.2%[4]。总之,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的认知功能、注意力、运动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Ayres认为感觉统合发育的关键时期是3~7岁。因此,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8);1862188.

[2] Ottenbacher Kennet h,Short Margaret A.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A.review of t heory and treat ment[J].

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1985,(6):

2872329.

[3] 任桂英,王玉凤,顾伯美.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

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70.

[4] 任桂英,王玉凤,顾伯美.感觉统合治疗481例临床疗效分析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532355.

(责任编辑:王尚勇)

1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