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3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X M
T 1
X M
பைடு நூலகம்
式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产业或一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
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1之间。T愈是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
T愈是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
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 产品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 (n)就会越多;
其次,厂商数目越多,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典线 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 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
① 异质性
O
② 同质性
T’
X
2020/6/24
20
➢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 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 Y 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的“张力”,而规模 T 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 产可能边界向内凹 (机会成本递减)的 “吸力” ;
➢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 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 O 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TT′。
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只有产业间贸易。
当T=1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既有进口又有出
口,而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此时,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化。
一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由不 同产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加权平均 数来求得:
n
Xi Mi
T 1
i 1 n
n
Xi Mi
i 1
i 1
3.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 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方法的规定,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 至少属于同章、同类和同组的商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项目 中。
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两国都能够达 到更高的福利水平。
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
Y B′ Ⅳ A′ Ⅱ E
C′
O
A
B

Ⅰ PW
X
3.2 产业内贸易理论
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 3.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2.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 3.2.4 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
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
3.5.4 模型结论
1. 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 2. 在两国情况完全相同条件下,国际分工及国际贸 易格局并不确定,其主要决定于各个国家所面临偶然 或历史因素。 3. 在一定条件下,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品都 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4.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解并不不是唯一, 但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一国从国 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则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 5. 鉴于上述分析,一个政策上的推论为一些小国也 可能会通过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改变其 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6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不完全竞争和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
.


.
B
图6-4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竞争模型和寡头模型
一、垄断竞争市场特征
允许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存在,原来 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 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
❖ 结论: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
20贸20/易6/24的产生。
23
一般而言,贸易利益在两国间分配可能是不均衡的,即 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见得正好位于TT’的中点。
如果两国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商品,于是X 的价格上升,Y的价格下降;
当两国贸易达到平衡时,国际均衡价格高于 上图中的国际均衡价格(Px / Py) ;
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若用M表
示整个市场规模,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
为:q=M/n。
q M n
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 合的轨迹 ——RC曲线
n nw
nB
A nA
R
0
qA
C W B
qB
qw
➢RC曲线向上倾斜, 曲线上离原点越远 的点表示市场规模 M越大,因而对应 的厂商数目、产品 的品种与厂商产量 就越大。
家庭收入
(3)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同产业间贸易相比较,产业内贸易有两个特点: 一是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互替代性。
二是进口国和出口国在该商品的生产能力方面并无大 的差别。
产业内贸易往往是在生产力发展程度、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等条件接近的国家之间进行,其形成基础和 影响都不同于产业间工业品的相互贸易。
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 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 曲线 ;
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 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
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 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 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 相同。
开放条件下
❖ 均衡点E不再是稳定的,两 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 自的福利;
❖ 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 产Y。
❖ 如果A、B两国都愿意将各 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 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 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 界,位于直线TT’的中点C, 两国都会获益。
RC曲线向上倾 斜,曲线上离原 点越远的点表示 市场规模M越大, 因而对应的厂商 数目与厂商产量 就越大。
图6-6
三、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个国家 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例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 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在生产技术条件、要 素禀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假设都完全相 同;
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 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
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
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
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图6-5
•厂商决定其 产出的条件 MR=MC。
•如果短期内 厂商获得的 超额利润大 于零,那么 就会不断有 新的厂商进 入市场。
2020/6/24
T’
X
21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封闭条件下)
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 点相对价格线(Px / Py)与生产 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 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 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 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 无差曲线表示。
1、 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泛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 减,表现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 生产规模的扩大,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 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 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 关。
(2)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产品差异性(工业品市场的垄断竞争性) 运费和地理位置(运输成本) 规模经济 零部件贸易的急剧上升,跨国公司为降
低成本,将零部件在全球生产,利用各 国不同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使成 本极小化。
■ 国家间不同的收入分配
家庭数量
国家1
国家2
Y1 y5 y3
y2 y6 y4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3.2 产业内贸易理论 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 3.5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假设甲、乙两国在生产方面的能力是完全 相同的,即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但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因此在封闭经济条件 下,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q
◎当市场规模既定、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 下,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n
q M n
B B’
A
A‘
当市场规模既定、要 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 件下,一国行业内厂 商数量与厂商产量成 反比;
0
q 曲线离原点越远,其
所代表的一国市场规
模就越大。
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 的轨迹 ——RC曲线
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福利要大于B国。
cA、cB
分别为A、B两国消费均衡点。
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 ❖ “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 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 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 “后来者”的进入。 ❖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 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 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 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 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 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一定存在。 ❖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 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 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 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 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Y 120 B`
100
80
60
E

40
A

20
B
0 20 40 60 80 100 120
企业内在规模经济性的三种类型
AC
最小有效规模
LAC
企业生产的 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不变 规模不经济
Q
或称有效规模
2020/6/24
13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 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 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 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 的知识积累。
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 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即厂 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 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即其 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 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 度也越来越高。
• 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 为零,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市场中厂商数目 随之确定下来。
模型分析
在规模经济(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在的)
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可能会不
同于前面几章所提到的两种形式,而是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这里,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有两
个:(1)要素密集度,(2)规模经济。一般来
说,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
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后者则产生一
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原点凹(机会成本递减)的
“吸力”, 最终整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则取
决于两股相反“力量”的对比 。
◎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形状的因素
1. 行业规模报酬性
Y
① 规模报酬递增
② 规模报酬不变
T
③ 规模报酬递减
2.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① 不同的要素使用比例 ② 相同的要素使用比例
3. 生产要素的性质
X
图 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
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模型假设
1. X和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 在外部规模经济,例如,X部门存在外部规 模经济,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2.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3.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 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均相同,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 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