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什么?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

(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2)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2.血栓形成

(1)概念

(2)血栓形成的条件

(3)血栓的类型

(4)血栓的结局

(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

(1)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2)栓子的运行途径

(3)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

(1)概念

(2)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充血和瘀血

1.概念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其中静脉性充血又叫瘀血。

2.类型

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的比较

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定义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细动脉血输入量

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

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原因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血管舒张神经

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

降低

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病变

器官或组织体积增大、红润、温度升

血液瘀积、发绀、水肿、温度降低

后果短暂的血管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

常,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短期瘀血——后果轻微,

慢性瘀血——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硬化

分类生理性充血、病理学充血(包括炎症

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左心衰——肺瘀血

●右心衰——肝瘀血

病理光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

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肿胀。

发生于体表时,局部皮肤紫绀、温度下降。镜下见局部细

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瘀血,亦可伴有组织的水肿和出血

【重要补充】关于肝瘀血的两个重要知识点——

1.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

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小结】槟榔肝=肝淤血(红)+脂肪变性(黄)。

2.瘀血性肝硬化:

严重的长期肝瘀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肝窦旁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纤维增多,加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形成瘀血性肝硬化。

【比较】门脉性肝硬化

瘀血性肝硬化不同于门脉性肝硬化,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不产生肝功能衰竭。

二、血栓形成——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完整的内皮细胞主要起抑制血小板粘集和抗凝血作用,但在内皮损伤或激活时,则引起局部凝血。

●血管内膜的损伤,使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同时,损伤与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2.血流状态改变

包括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

【正常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轴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层为血浆(边流),以阻止血小板与内膜接触和激活。

【当血流缓慢或涡流时】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促进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其中血流缓慢使轴流扩大,边流变窄甚至消失,增加了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

●涡流常出现于动脉瘤、心室壁瘤和心房纤颤时的心房,并可引起血栓形成。

●涡流产生的离心力又增加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有利于血小板黏附在血管壁。

●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为什么?

答:

1)静脉内有静脉瓣,静脉瓣处血流不仅缓慢,而且出现漩涡,因而静脉血栓形成常以瓣膜处为起始点;

2)静脉不似动脉那样随心搏动而舒张,血流有时甚至可短暂停滞;

3)静脉壁较薄,容易受压;

4)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静脉时,粘性有所增加。

而心脏和动脉内血流快,不易形成血栓。但在二尖瓣狭窄时的左心房、动脉瘤内或血管分支处血流缓慢,并可出现涡流,则易并发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小板增多或黏性增加、凝血因子合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等均可使血液凝固性增高。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或产后大出血患者。

在组织严重损伤、晚期肿瘤和内毒素性休克等情况下,血小板数目和黏性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增加、产生组织凝血因子以及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浓度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表现为动脉、静脉内血栓形成,心瓣膜赘疣性血栓形成及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亦可有遗传性高凝状态患者。

(三)血栓的类型

白色血栓:心瓣膜、血栓起始部白头红尾,透明血栓微管内

混合血栓:心房、静脉、动脉或动脉瘤内附壁血栓

红色血栓:静脉内血栓的尾部

表5-7血栓类型的比较——重要!

红色血栓

类型

白色血栓(血小混合血栓(层

板血栓)状血栓)透明血栓 (微血栓、

纤维素性血栓)

血栓部位血栓头血栓体血栓尾微动脉内

发生情况血流较快的情

血流缓慢的静脉血流缓慢的静脉DIC

好发部位心瓣膜、动脉及

静脉血栓起始

静脉、心房、动脉或动脉瘤内附壁

血栓

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

特点血小板+纤维

素,牢固,不易

脱落

红色+白色,

较大时可脱落

红细胞+纤维素,易脱落造

成栓塞

只有纤维素

(四)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再通;

3.钙化。

(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在形成血栓的地方堵塞血管

2.栓塞;掉下来后,在别的地方堵塞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性出血。

三、栓塞

(一)栓塞和栓子的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二)栓子运行的途径——其实质是理解大、小循环+门静脉系统!

1.来自体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可引起肺栓塞。

2.来自主动脉系统或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脑、脾、肾等器官。

3.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4.交叉性栓塞——肺循环+体循环均有栓塞——为什么?——房、室间隔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