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Pcas Lubricants 产品手册 英文版

法国Pcas Lubricants 产品手册 英文版
法国Pcas Lubricants 产品手册 英文版

比较法国民法典与的德国民法典

比较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 ——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 在谢怀栻谢老先生的这部《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一书中,谢老先生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分别对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以及日本民法典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由于本书未就讲两者做一个比较,因此为了对而这做个更好的了解,在此对谢老先生的观点加以整理分析对二者做一个比较分析。 在大陆法国家民法典中,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具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二者各占半壁江山,以至于将大陆法民法典分为法系民法典和德系民法典。尽管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的制定相距近一百年,可二者在法典的立法基础、法典的内容以及法典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技术等方面可做比较。一、立法基础 《法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开始起草于1800年,历经四年,于1804年颁布施行。法国民法典是一部革命性的法典,开创了一个时代,是公认的资本主义初期的法典,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法国民法典的制定是法国民众要求结束四分五裂局面的反映由于传统的原因,整个法国被分为南北两个法区,南部实行的是罗马法,北部则盛行日耳曼习惯法,这进一步加剧了法国法律的分散性和地方化倾向。因此法国民法典制定可谓是白手起家。在学术方面,法国民法典更多的是依靠罗马法净胜以及习惯法传统,正因如此,法国民法典的编纂依据《法学阶梯》这部教科书式的教材体例编纂的。同时,西欧的理性自由思想对法典的编纂提供了思想基础,它是自由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自由思想和人权思想的反映。正如谢老先生所说法国民法典是“解放”人的法典,而不是“束缚”人,更不是“奴役”人的法典。因此法国民法典是在自然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罗马私法为基础制定的一步具有浓厚革命思想的法典。 反观《德国民法典》,在德国,由于德意志帝国是由各个邦或州组成的,而这些邦早已有自己的法律或法典,如巴伐利亚民法典、普鲁士普通邦法、奥地利普通民法典等。因此与法国民法典的制定时的白手起家相比,德国民法典不是在一无所有的平地上进行建筑,而是以这些邦法为基础,构筑一座更大的建筑。同时这也是为何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可以长达23年之久,而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却仅有4年。由于德国民法典制定之前已有各邦法足以维护社会稳定,而法国却不行,当时的法国迫切需要一部民法典去实现统一,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法国民法典的制定是法国实现统一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在学术方面德国民法典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构成比法国民法典远为复杂。这不仅仅是由于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比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迟了将近一百年,而且是由于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统一过程方面与法国大不相同。德国民法典主要是以潘德克敦法学为基础制定的,德国民法典的编制、结构、概念、语言,完全是潘德克顿法学的结晶。而潘德克顿法学是由罗马法(学说汇纂)发展而成的伟大思精的德国民法学,因此也就如德国法学家海恩洗茨·休不纳所说:“从根本上说,这次法典编纂工作是沿袭(6世纪时)罗马法《学说汇纂》的产物,同时带来了《学说汇纂》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民法典就是一邦法和潘德克顿法学为基础制定的。 二、立法精神与立法内容 在立法精神方面,从整体上来说,法国民法典是一部革命的法典,其特点是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考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摧毁了封建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何被称为法国大革命:(拓展点) 这场革命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易错微析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这种政治体制易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君主。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的总统共和制,保留了奴隶制。都没有法国大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彻底。 例题1 法国大革命高举反封建专制的旗帜,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影响了历史进程。下列属于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的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②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 ③传播了《人权宣言》思想④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大陆,故选D。 例题2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B.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1794年,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显然不正确,故选D。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7世纪、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給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概念下度过的”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 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 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 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影响了世界 D.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4.下列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D.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5.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晚期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英、法两国乃至欧洲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

法国民法典与中国民法的比较

法国民法典与中国民法的比较

法国民法典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 余蓁茜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学号2010111279) 【摘要】:《法国民法典》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民法典,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了200个年头了。在这200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敬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历程,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开启了人类法治时代的新篇章。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民法典的代表, 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思想,并确立了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过错责任三大民法根本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启示;立法 法国民法典给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一些启示发现他人的优点其目的是为了见贤思齐。法国民法典所表现的启蒙思想和解放精神,对于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

民,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具有极大的益处。 1.1 指导思想上的借鉴 制定我国民法典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指导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既不应回归罗马也不应照搬德国。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国民法典制定完毕是200年前的事情了,在社会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不对今天的现实惊喜关注而单纯的迷信这部法典,就会给人以一种“抱残守缺”的保守形象。因此,中国制定民法典不应以哪一个模本来抄袭,而应是借鉴它们。事实上,从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法国人从法国实际出发并且借鉴罗马法才制定出这样一部伟大的民法典。 中国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当然首先是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然后是民族的传统和法律的传统。需要指出的是,国民素质和法官队伍素质也特别重要。如果我们的法律是“松散式”的,是“联邦式”的,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则人民难以了解和掌握法律,法官难以操作和判决案件。还应注意我们的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要就的实际,教育和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注意到我们的司法实务中法官和律师是按照大陆法系特别是德国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进行思维和推理;注意到我们的立法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所采用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是德国式的 1.2 立法原则上的借鉴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影响

浅谈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读《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虽然对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一个世纪以后,却在中国掀起了惊涛大浪。本文将就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法国大革命正值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期,虽然法国大革命轰动一时,对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了解,中国就这样与这一大好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可若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实属历史的必然。大革命发生的时候在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个以“十全武功”自称的皇帝此时正得意地统治着这个老朽的帝国。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化高压以及诸多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整个朝野充满的是奴性与谄媚,整个国家也充斥着老气横秋的暮气,整个民族更是以天朝上国的臣民自居,妄自尊大。而当时的知识界也没有叫我们看到曙光,由于历经三朝的文字狱,加之皇权的淫威,当时的学人把精力放到了考据学上。清初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到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知识界被严重的桎梏着,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沉闷已极。“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要期待十八世纪末叶的中国思想界同法国启蒙思想界产生共鸣,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反应,当然是不切实际的。”①另外清政府还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封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故而有关于大革命的消息即使传入国内,也很难在普通民众和知识界普遍传播的。可以说,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并未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丝毫的波澜。 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实际上开始于十九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像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已经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的革命和改良的探索获得教益,作为他们变革中国的借鉴。这其中尤属谭嗣同“对法国大革命评价最高而个人气质又最接近于法国革命志士”②,他在《仁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夫法人之学问, ①《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9页 ②《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67页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区别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区别 一、两者的制定情况比较 《法国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开始起草于1800年8月,历经4年,于1804年正式颁布施行。《法国民法典》以法学阶梯式的编创而开现代民法典之先河:史称“法国式”。而《德国民法典》则是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产物,是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融合的产物,制定于1896年,于1900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它以学说汇编式的编创把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发展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史称“德国式”,享有“德意志法律成就之集大成者”之誉。 二、两者的体例安排比较 《法国民法典》分为卷、编、章、节、条、款,项,体例方面则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分为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等三卷共2283条。《德国民法典》为编、章、节、条、款、项,体例方面则为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亲属法和继承法等五编共2385条。该编排与以往法典不同的是,首先,设立“总则”为第一编,这一体例打破了自查士丁尼法典以来传统民法分为人、物、债和继承四个部分的做法。《德国民法典》的这种编排体例,为以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所参考和借鉴。 三、两者在内容上的比较 (一)总则 《法国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总则,而以序编为总论部分。其内容主要为法律的颁布、效力与适用问题,共分6条。其中第2条规定了法的溯及力问题,“法律仅适用于将来,没有追溯力。”实际上这6条相当于整部《法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德国民法典》则首创民法总则编,并分七章227条(因为从1~240条中已废除13条)对人;物、动物;法律行为;期间、期日;时效;权利的行使、自卫、自助;提供担保等作了详尽的规定。但德国民法典始终未对法的溯及力问题做出规定。至于对时效的规定,《法国民法典》放在第三卷第二十编的第一、三至第五章。 (二)关于物权的规定 1.两部法典对物权规定的特点。《法国民法典》没有对物权、债权加以区分,没有独立的物权制度。它对债权、物权的规定是混杂在一起的。对物权的规定也较简单,其法律条文从544条到636条总共92条。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以个人为本位,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如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指,以完全绝对的方式,享有与处分物的权利,但法律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201603法国民法典的制订及其历史意义

法国民法典的制订及其历史意义 王静 原载《学习时报》 法律是现代社会维系文明的重要制度基础,其中,民法既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生活准则,又是关系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有效建构的关键。谈到民法的历史,必然要提到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直译为《全体法国人的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它自签署颁布后,始终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多个国家的民事立法。制定民法典的推动者和签署者拿破仑对该法典经久不衰的魅力早有预见。他在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自豪地说,我的光荣不是打过40次胜仗,因为滑铁卢的一败便可 使这一切完全被人忘记。但不会被人忘记而且永垂不朽的却是我的民法典。恰如拿破仑所预言,伴随着拿破仑帝国的扩张,1838年的荷 兰民法典、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华沙公国(后来的波兰王国)、 俄罗斯帝国法令全书的民法部分、土耳其民法典等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等国的民法典也都极大的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模式和内容。可以说,《法国民法典》是继罗马法之后、19世纪以来,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确立了现代民法的法典模式,与《德国民法典》一起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的基石,而且作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极大地促进了法国19-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法国民法典》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经久不衰的魅力是其成功立法的最好诠释。该法采用了总分结构,共2281条。其中,总则部分极为精炼,仅有6条,对法律的颁布、基本原则、效力及其适用作了规定。如其第4条规定:“审判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受理者,得依拒绝审判罪追诉之”,该条在赋予法官充分自由裁量权的同时,旨在树立司法裁判在民事矛盾和纠纷处理中的权威。其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从而确立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正是因此,看似单薄的6条内容,却确立了指导民事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些源于规则、又高于规则的民法基本原则赋予了民法典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使民法典可以通过对基本原则的解释而不至于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法国民法典》的总则之后是分则部分,它分为三编,第一编规定了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权利、身份、婚姻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民事问题。第二编在第一编的基础上,对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即财产进行规定。第三编则进一步规定人能够取得财产的合法方法。该法典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按照普通法国人的认知逻辑,逐渐由人及物,形成了具有突出特色的“人法”。对于这种极具创造性的立法安排,有法史学家认为是受到了优士丁尼所著的法学名著《法学阶梯》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18世纪法国的民法学教科书《法国法阶梯》中形成的人法、物法、债法、债的后果的四卷结构对民法典影响至伟。回溯《法国民法典》的诞生,应当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促成民法典颁布的社会基础,也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一七八九年,是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公平压迫的表现,是法国人民所参加的一次大革命,影响十分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 法国大革命前后总共有五年的时间,这是人民坚持的体现,虽然大革命期间法国被不同的政党所执政,但是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民数量多,并且人民建立起了自卫军以及相关的团体;二是法国 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将封建阶级打垮了,这是人们对平等对待的向往以及期待;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劳动人民的 思想开始得到解放,了解到了民主思想的存在,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四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革命取得的革 命成果十分明显,国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五是法国大革命 的意义在于法国的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六是法国大革命的意 义在于大革命为欧洲其他各国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法国大革命激励着其他各国革命的兴起;七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 革命使得法国的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机遇。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奋起的革命,革命的意义在于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叫做大革命 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为什

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第四点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部分人民长期受到压制和迫害,所以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叫做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广、程度深。这次的大革命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人民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争取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而斗争。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规模大,影响大,成果大,所以法国大革命被叫作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大革命的发生使得法国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那么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又在什么时间结束了呢? 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由人们占领巴士底狱开始。当时法国处于一个困难阶段,下层的农民因为灾害天气收成不佳,可是位于上层的封建阶级不顾人民的安危,不仅不设法赈灾,甚至还因为财政困难提出要加重人民的负担,这使得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下面是分享的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持续了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短短的三年就土崩瓦解,这段时期的法国经历着一个史诗级的转变。而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点。法国大革命特点一,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底层的人民联手进行反封建的战斗。在法国的封建时期,资产阶级虽然赚取着大量的金钱开设工厂,却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因此在经济上受阻。而底层的劳动人民,同样不但要背负着沉重的税收,同时也毫无政治上的权力。所以法国的资产阶级就利用这点,将劳动人民拉到己方阵营,一同进行反抗。 特点二,完全的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光明正大的以政治路线进行斗争。当时以自由、平等作为旗帜进行反抗,开始提倡科学、无神论等思想一次打击当时属于法国社会最上层的天主教。 特点三,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革命;革命的爆发直到最后的结束,就像是一把扫帚,彻底扫除了封建主义的垃圾。它将封建主义的特权、贵族、制度完全废除,为法国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了广阔的前景,并且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的统

治。 法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特点,则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势头之猛,行动之迅速;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统治者,给予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的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法国大革命重创了当时的君主制,使得法国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民主思想。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君主制度对穷苦人民的压迫,致使人民决定反抗,以推翻“吃人”的君主制度。法国大革命虽然经历了五年,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从对法国国内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这次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二是大革命使得法国的君主制度瓦解,人民形成了民主思想,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三是这是大革命是资本主义胜利的第一次起义。 从对世界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次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而是这次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使得欧洲的封建主义地位受到威胁;三是这次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思想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传播,各国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思想;四是这次大革命为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一个引领性作用,鼓励了各国的劳动人民。因而这次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下层阶级反抗君主以及贵族阶级压迫的表现,大革命也使得法国的封建主义的地位受到威胁。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及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实质和原因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激进的时期,其影响对法国之后的历史,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有许多人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了解和认识法国的窗口,研究法国政治、文化和经济。 这场革命的实质实际上是一场阶级革命。具体来讲,大革命就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它是由资产阶级对原有的封建贵族阶级发动的一场革命,是为了革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的命。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使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分别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方面入手,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地摧毁了法国旧的封建贵族制,散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建立。在政治上,这场革命的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革命者采用暴力手段碾碎当时法国君主贵族的核心利益,使得整个欧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惧。这场革命使得法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和绝对君主制渐渐地土崩瓦解。这是一场永久性历史的转变,自此,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都成为了法国大革命显著标志。用维基百科的话来给予了法国大革命很高的评价: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诚然,这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性革命。 我们再来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说这场历史性的大革命是一次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偶然性来说,我们先来谈谈这个倒霉的国王—路易十六。他的所作所为比起他的爷爷路易十五有过之而无不及。路易十六个性懦弱,昏庸,担心触犯贵族的利益。他在面对法国史无前例的财政危机的时候,毫无作为,甚至经常借打猎等活动逃避复杂的国事。除此之外,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玛丽在生活上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终日与锁为伴……最悲哀的是,这个一生酷爱设计锁的国王,最后死在了自己设计的断头台上。法国大革命爆发与这位“传奇”的国王有着密切的联系,路易十六其实是一只替罪的羔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悲剧是法国不满的民众与颓废的贵族妥协的产物。 再者,我们从必然性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谈“思想根源。”从意识形态入手来分析这场革命的前因后果。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法国人很关系论政治,对于政治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们能从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人曾说:“任何的一次剧烈的运动是不能与思想界的波动分离的”。所以,在18世纪初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例如卢梭,孟德斯鸠……他们挥洒笔墨让启蒙的种子以不可阻挡之势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为大革命的爆发积蓄正能量。但这一定是必然的吗?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深究这场惊天动地的启蒙运动时,它其实是一条绵延了数百年的“历史继承”。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法两国就出现的等级代表会议。它掌握了国家赋税的摊派权。国王有军事和司法权,而市民阶层的要求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以这种契约的思想(制约制王权和主权在民)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400多年前就已植入人们的脑海中。等到了18世纪后期,长期压抑的法国民众与贵族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我们之前国王路易无所作为,法国民众积压已久的愤怒一触即发,自然势不可挡。 这就是我讲为什么是必然性。 最后,从法国民众的角度再来谈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我们都将这次革命定义为一场激进的革命。而法国的民众担当了这次激进革命的核心力量,他们攻占巴士底狱,将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当我细想之后,觉得法国民众的革命激情太过于高涨,以至于当时的一切旧的制度都成为了他们打击的对象,

法国民法典与中国民法的比较

法国民法典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 余蓁茜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学号2010111279) 【摘要】:《法国民法典》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民法典,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了200个年头了。在这200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敬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历程,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开启了人类法治时代的新篇章。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民法典的代表,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思想,并确立了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过错责任三大民法根本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启示;立法 法国民法典给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一些启示 发现他人的优点其目的是为了见贤思齐。法国民法典所表现的启蒙思想和解放精神,对于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

民,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具有极大的益处。 1.1 指导思想上的借鉴 制定我国民法典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指导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既不应回归罗马也不应照搬德国。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国民法典制定完毕是200年前的事情了,在社会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不对今天的现实惊喜关注而单纯的迷信这部法典,就会给人以一种“抱残守缺”的保守形象。因此,中国制定民法典不应以哪一个模本来抄袭,而应是借鉴它们。事实上,从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法国人从法国实际出发并且借鉴罗马法才制定出这样一部伟大的民法典。 中国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当然首先是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然后是民族的传统和法律的传统。需要指出的是,国民素质和法官队伍素质也特别重要。如果我们的法律是“松散式”的,是“联邦式”的,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则人民难以了解和掌握法律,法官难以操作和判决案件。还应注意我们的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要就的实际,教育和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注意到我们的司法实务中法官和律师是按照大陆法系特别是德国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进行思维和推理;注意到我们的立法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所采用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是德国式的 1.2 立法原则上的借鉴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 一、背景:1、政治: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三个等级制度,社会不平等。 2、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导火线:财政危机导致三级会议召开。 4、思想宣传:法国启蒙运动。 5、爆发的标志: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二、特点1 、范围广:遍及全欧洲,影响全世界。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2、政治领域内作战,无宗教外衣,群众基础广泛,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资产阶级与人民结盟,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法国大革命是历时最长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3高潮)巴黎人民3次起义充分体现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革命彻底:相对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革命更血腥,提出的主张更彻底,成果更显著、深刻。大革命沿上升路线,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4、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三、地位和历史意义 1)政治上,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拿破仑战争早期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经济上,法国在18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 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引用了各种大革命前的进步思想作为其口号,并伪装成各种进步思想的弄潮儿实行专制。法国大革命除了结束法国的专制政治外,还带给欧洲人民两个重要信念,一、民族主义,二、自由主义,这两个信念成为引发1830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对后世影响深远。达到了文化的高潮,文学领域涌现出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社会学领域取得长足进展,科学领域提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等理论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法国大革命代表着世界的改变,体现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历史趋势。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1804年公布施行的《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它在1804年(甲子年)公布时的名称是《法兰西人的民法典》。1807年9月3日法律赋予它《拿破仑法典》(code napol?on)的尊称3。该法典有1804年、1807年、1816年3次的官方版本,特别以1816年的王政复古版留传下来。 一、《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 17世纪末至18世纪,法国受英美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也爆发了工业革命,快速发展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远远超过荷兰、德国,成为欧洲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自由贸易和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各个地方频繁设立关卡征税,征税体系混乱,人民受难深重;全国法律体系及法律制度极不统一,相互矛盾冲突的法例、法令较多;缺乏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安全极易受到侵害。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新型法律制度。《法国民法典》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 (一)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法的三大立法原则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原则可以被概括为: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自由和平等原则。 1、所有权原则。法典第544-546条给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所有权的定义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不论是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人,都有权得到该财产所生产以及添附于该财产的一切物。这一规定使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时农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该法典还规定了对他人财产的用益物权和地役权,这对小农经济是重要的。 2、自由和平等原则。该法典包括两条基本的规定。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非政治性权利,包括关于个人的权利、亲属的权利和财产的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1974年改为18岁),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这就是说,在原则上,每个人从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虽然关于这种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3、契约自治原则,或称契约自由原则。这条原则被规定在第1134条中,具体为:“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如果该契约没有违反该法典第6条所说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都具有法律效力。契约,又名合约,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协议。契约与其他协议的区别在于法院承认合约能够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一份契约包含一项或数项许诺。通常,契约责任是以契约自由原则为基础的。所以,契约自治,也称为当事人意思自治。该法典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于法律的效力,来使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产生相互间的权利义务,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法律地位。在《法国民法典》中有1000多条条文来规定契约之债,可见契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性。契约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义下实行的,并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则的逻辑结果。对于这个原则,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二)法国民法典的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封建性相互妥协,在折中中制定和颁布 《法国民法典》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胜利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异常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各阶层对其积极响应,具有比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的革命性。革命胜利以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政权的当务之急是巩固革命胜利果实。他说:“我们已经结束了大革命的传奇,现在我们必须着手于它的历史了,只需要在运用革命诸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些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我们可以推断出法典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和“之最”: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民法典,是近代欧洲法典编纂运动的集大成者,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200 多个年头了。在这200 多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 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景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 一、《法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封建经济体制,造就了新的市民社会。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其身份约束一旦取消,自我发展的愿望促使其经济活动的展开,在机会均等、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展开的信用,不受人身关系束缚的雇佣经理和劳工,以及通盘活用的服务,创造了一个低层机构里各种经济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环境。其市场经济以交换为中心展开,既要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又要促进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更要保障每一个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这就要求改掉旧制度、旧法律与之不统一的地方。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 《法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以查士丁尼编纂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它“由总则和三编组成,共2 281条。总则规定法律的公布、效力及适用范围(1~6 条) 。第一编是人法,有十一章,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身份证书、住所、结婚、离婚、父母子女、亲权、收养、监护、禁治产等方面的规定(7~515 条) ,实际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有四章,包括财产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地役权等内容(516~710 条) ,实际是物权法。第三编是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有二十章,主要是关于通过继承、赠与、契约、婚姻关系等方式取得财产权益的规定(711~2281 条) 。” 三、《法国民法典》与传统 《法国民法典》并没有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延续。提到《法国民法典》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妥协,人们很容易立刻联想到它的婚姻家庭制度。法典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父权制家庭的传统。第148 条规定:“子未满25 周岁、女未满21 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的同意即可。”关于离婚,法典仅规定了有限的离婚自由。第229 条规定:“夫得以妻通奸为理由,诉请离婚。”而第230 条规定:“妻亦得以夫通奸且于夫妻共同居所实行姘居的理由,诉请离婚。”可见,虽然通奸构成离婚的法定理由,但妻子若要以此为由诉请离婚却不那么容易,只要丈夫不在家里实施通奸行为,妻子就永远不能以通奸为由诉请离婚。这些让人们指责《法国民法典》在婚姻家庭领域的保守甚至是倒退,但是它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然《法国民法典》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人法中有关离婚、亲子关系、收养和亲权的条文几乎全部重写。 其实,不仅婚姻家庭法领域充斥着对传统的妥协和继承,即便是财产法和债法也并不是割断历史的全新创造,也有许多内容和原则是从传统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从整体来看,关于已婚妇女的行为能力、夫妻财产制以及继承规则等大都来自习惯法;所有权、债的一般规则、契约、嫁妆等制度基本上来自罗马法;公民身份的确认、赠与、遗嘱证据等规则主要吸收了王室法令的相应规定;关于成年年龄、婚姻和抵押制度则较多地保留了大革命时期“中间法律”的规定。另外,17、18 世纪发展起来的法国私法学说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养分。 《法国民法典》对传统的大量继承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然而这种继承决非毫无原则的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师范05级 高婧睿050110755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作为法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段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大革命已成为了当今人们了解法国历史的一个窗口。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大致历史情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在看完这本书后对“大革命”的一些见解。 在传统的历史中,我们都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法国的一次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的革命运动,因为我们一向都认为,它打倒了旧的封建社会,使得法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从此以后法国就与旧的封建社会截然分开,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前后的联系,大革命对于原来的封建制度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继承,只不过可能这种继承在一种环境下被掩盖了起来。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看起来与以前的制度不一样,其实在本质上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学习历史,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找寻大革命爆发的渊源。一方面,这一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法两国出现的等级代表会议。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国家赋税的摊派权掌握在等级代表会议手中;国王握有军事和司法权,而市民阶层的要求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因此“限制王权”和“主权在民”这种契约的思想早在大革命爆发前400多年前就已经植入人们的脑海之中。当18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国王路易十六只是一味要求征收新税而无视第三等级的改革要求时,法国民众已经形成的“限制王权”的思想和积压已久的愤怒一并爆发了。 另一方面,法国这样一个国家的传统就是革命,革命只是他们表达对于现社会的不满,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许多原以为源于大革命的感情,许多我一直认为只可能来自大革命的思想,和只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我时时碰到深植于这片古老土壤中的当今社会的根系”。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革命虽“扫荡了旧制度的众多体制,却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欧洲国家中中央集权发展的最为完备的国家,国王的权威在当时已经达到了顶峰,御前会议是拥有特殊权力的行政机构,它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作为中央政府在巴黎的唯一代理人,总监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在地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各省总督拥有全部统治实权;在总督之下,又有由他任命的总督代理。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几乎达到了对全国的全面控制:不仅贵族因此失去政治自由(即对国家和领地的统治权),就连城市自由也不复存在;此外,政府还通过设立行政法院的方式实行官员保护制,专横地庇护大小官员。但是这些都掌握在国王一个人的手中。从而形成的高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