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式搅拌器的混合情况和使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桨式搅拌器在农村沼气池上的安装使用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沼气池中推广使用桨式搅拌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沼气池安装这种 搅拌器的好处:(1)搅拌料液促进生化反应,可以提高产气率50%左右;(2)通过搅拌振动, 可以减少沉渣浮壳,减少液料分层现象,使出料粪水浓度增大,能较好地满足农事用肥需求; (3)由于能够经常取用浓度较大的肥料,大大减少池内的渣沉积,可延长沼气池大清池的时间。 原来每年需大清池大换料一次,使用桨式搅拌器后,可延长到3~5年一次。
7、下班后及停机不用时,应拉闸断电,并锁好开关箱,以确保安全。
2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平桨式搅拌器
斜桨式搅拌器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平桨式搅拌器:在同一轴上装一对或几对平直 桨叶构成的搅拌器。
特点:此类型为最基本的一种类型,桨叶直径 与高度之比为 4~10,圆周速度为1.5~3m/s,一 般运转较慢,所产生的径向液 斜桨式搅拌器流 速度较小,约Zfl一80r/min。低速时为水平环流 行,层流区操作;高速时为径流型。有挡板时, 功率准数值Np明显上升,为上下循环流,湍流 加强,在半径方向发生混合作用,在垂直方向 则不发生很好的搅拌。但因其结构简亘,广泛 适用于促进传热、可溶固体的低粘度混合、分 散固体悬浮、液相反应及溶解等缓和的搅拌过 程的操作方面。
5、开机后,经常注意搅拌器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停机时,经常检查搅拌器叶片是否打弯,螺丝有否打 落或松动。
6、当混凝土搅拌完毕或预计停歇1h以上,除将余料出净外,应用石子和清水倒入抖筒内,开机转动,把粘 在料筒上的砂浆冲洗干净后全部卸出。料筒内不得有积水,以免料筒和叶片生锈。同时还应清理搅拌筒外 积灰,使机械保持清洁完好。
平桨式搅拌器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斜桨式搅拌器:在同一轴上装一对或几对 倾斜桨叶构成的搅拌器。
特点:斜桨式搅拌器的两叶相反折转,桨 叶可成24°、45°或60°倾角,有轴向分 流,径向分流,流型比平直叶桨式复杂, 排出能量比平直桨高,综合效果更好,适 用过程相同,因此应用频率比平直叶桨式 高,运行条件同平直叶桨式。桨式搅拌器 结构简单,常适用于低粘度液体的混合以 及固体微粒的溶解和悬浮。
2、搅拌器应实施二级漏电保护,上班前电源接通后,必须仔细检查,经空车试转认为合格,方可使用。试 运转时应检验拌筒转速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空车速度比重车(装料后)稍快2~3转,如相差较多,应调 整动轮与传动轮的比例。
3、拌筒的旋转方向应符合箭头指示方向,如不符实,应更正电机接线。
4、检查传动离合器和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钢丝绳有无损坏,轨道滑轮是否良好,周围有无障碍及各部位 的润滑情况等。
结构特点:结构最简单,叶片用扁 钢制成,焊接或用螺栓固定在轮毂 上,叶片数是2、3或4片。
结构组成:桨式搅拌机包括工作部 分(垂直搅拌轴、搅拌机)、支撑 部分(轴承装置、机座)和驱动部 分(电动机、减速机)及连接附件 等。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桨式搅拌器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1、搅拌器应设置在平坦的位置,用方木垫起前后轮轴,使轮胎搁高架空,以免在开动时发生走动。
桨式搅拌器的混合情况及使用
主讲人:李鹏 其他成员:谢梅、袁天顺
刘自强百度文库贾晓莎
目录 content
01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Summary) 02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03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Application)
1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结构特点
结构组成
注意事项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斜桨式搅拌器
3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
沥青混凝土
农村沼气池
污水处理厂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
1、桨式搅拌器在沥青混凝土搅拌中的使用:
沥青混凝土由碎石、沙料在搅拌器中与热沥青和矿粉组成的胶浆混合料搅拌后形成,具有 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柔顺性。而高等级公路的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要求搅拌器能有较高的 生产率。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桨式搅拌器,其生产率一般为60~150t/h。
THANK
YOU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3、污水处理厂中桨式搅拌器的使用
桨式搅拌器在污水处理中适用于各种药剂的稀释、溶解搅拌以及给水排水处理在混凝过程 中的混合搅拌。如:螺旋桨式搅拌可以通过竖管向上或向下两个方向推动污泥,因此在固定污 泥液面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消除浮渣层,特别适用于卵型或者带陡峭锥底的圆形消化池。
参考文献:
1、《桨式搅拌器化工行业标准》; 2、《化工化学大辞典》; 3、《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994年第3期7-9; 4、《中国沼气》 作者:柳忠发 1990年11月,第8卷第4期; 5、《上海水务》 作者:马佳骏 2008年9月,第24卷第3期; 6、《腐蚀与防护》 1998年5期234-235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沼气池中推广使用桨式搅拌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沼气池安装这种 搅拌器的好处:(1)搅拌料液促进生化反应,可以提高产气率50%左右;(2)通过搅拌振动, 可以减少沉渣浮壳,减少液料分层现象,使出料粪水浓度增大,能较好地满足农事用肥需求; (3)由于能够经常取用浓度较大的肥料,大大减少池内的渣沉积,可延长沼气池大清池的时间。 原来每年需大清池大换料一次,使用桨式搅拌器后,可延长到3~5年一次。
7、下班后及停机不用时,应拉闸断电,并锁好开关箱,以确保安全。
2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平桨式搅拌器
斜桨式搅拌器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平桨式搅拌器:在同一轴上装一对或几对平直 桨叶构成的搅拌器。
特点:此类型为最基本的一种类型,桨叶直径 与高度之比为 4~10,圆周速度为1.5~3m/s,一 般运转较慢,所产生的径向液 斜桨式搅拌器流 速度较小,约Zfl一80r/min。低速时为水平环流 行,层流区操作;高速时为径流型。有挡板时, 功率准数值Np明显上升,为上下循环流,湍流 加强,在半径方向发生混合作用,在垂直方向 则不发生很好的搅拌。但因其结构简亘,广泛 适用于促进传热、可溶固体的低粘度混合、分 散固体悬浮、液相反应及溶解等缓和的搅拌过 程的操作方面。
5、开机后,经常注意搅拌器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停机时,经常检查搅拌器叶片是否打弯,螺丝有否打 落或松动。
6、当混凝土搅拌完毕或预计停歇1h以上,除将余料出净外,应用石子和清水倒入抖筒内,开机转动,把粘 在料筒上的砂浆冲洗干净后全部卸出。料筒内不得有积水,以免料筒和叶片生锈。同时还应清理搅拌筒外 积灰,使机械保持清洁完好。
平桨式搅拌器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
斜桨式搅拌器:在同一轴上装一对或几对 倾斜桨叶构成的搅拌器。
特点:斜桨式搅拌器的两叶相反折转,桨 叶可成24°、45°或60°倾角,有轴向分 流,径向分流,流型比平直叶桨式复杂, 排出能量比平直桨高,综合效果更好,适 用过程相同,因此应用频率比平直叶桨式 高,运行条件同平直叶桨式。桨式搅拌器 结构简单,常适用于低粘度液体的混合以 及固体微粒的溶解和悬浮。
2、搅拌器应实施二级漏电保护,上班前电源接通后,必须仔细检查,经空车试转认为合格,方可使用。试 运转时应检验拌筒转速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空车速度比重车(装料后)稍快2~3转,如相差较多,应调 整动轮与传动轮的比例。
3、拌筒的旋转方向应符合箭头指示方向,如不符实,应更正电机接线。
4、检查传动离合器和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钢丝绳有无损坏,轨道滑轮是否良好,周围有无障碍及各部位 的润滑情况等。
结构特点:结构最简单,叶片用扁 钢制成,焊接或用螺栓固定在轮毂 上,叶片数是2、3或4片。
结构组成:桨式搅拌机包括工作部 分(垂直搅拌轴、搅拌机)、支撑 部分(轴承装置、机座)和驱动部 分(电动机、减速机)及连接附件 等。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桨式搅拌器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1、搅拌器应设置在平坦的位置,用方木垫起前后轮轴,使轮胎搁高架空,以免在开动时发生走动。
桨式搅拌器的混合情况及使用
主讲人:李鹏 其他成员:谢梅、袁天顺
刘自强百度文库贾晓莎
目录 content
01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Summary) 02 桨式搅拌器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03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Application)
1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结构特点
结构组成
注意事项
桨式搅拌器的概述
斜桨式搅拌器
3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
沥青混凝土
农村沼气池
污水处理厂
桨式搅拌器的应用
1、桨式搅拌器在沥青混凝土搅拌中的使用:
沥青混凝土由碎石、沙料在搅拌器中与热沥青和矿粉组成的胶浆混合料搅拌后形成,具有 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柔顺性。而高等级公路的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要求搅拌器能有较高的 生产率。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桨式搅拌器,其生产率一般为60~150t/h。
THANK
YOU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3、污水处理厂中桨式搅拌器的使用
桨式搅拌器在污水处理中适用于各种药剂的稀释、溶解搅拌以及给水排水处理在混凝过程 中的混合搅拌。如:螺旋桨式搅拌可以通过竖管向上或向下两个方向推动污泥,因此在固定污 泥液面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消除浮渣层,特别适用于卵型或者带陡峭锥底的圆形消化池。
参考文献:
1、《桨式搅拌器化工行业标准》; 2、《化工化学大辞典》; 3、《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994年第3期7-9; 4、《中国沼气》 作者:柳忠发 1990年11月,第8卷第4期; 5、《上海水务》 作者:马佳骏 2008年9月,第24卷第3期; 6、《腐蚀与防护》 1998年5期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