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的理念引领医学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整合的理念引领医学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整合需要解决教学组织、改革动力、师资与实施办法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并梳理了医学院“从树到叶”的整合式课程改革思路,探究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介绍了组织架构、科研、医疗教学的整合改革等经验,为国内外医学院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标签:整合理念;课程改革;医学院校
2009年11月,由全国众多的医学院和医学、哲学杂志社共同发起并举办的以“医学整合”为主题的医学发展论坛,提出了医学整合理念的基本内容,使该理念成为医学新形势、新挑战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整合”一词起初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以及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实行的“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模式,这为各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1984年美国医学协会在GPEP报告中提出PBL教学法,注重整体医学观念在医学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对医学观念进行整体的把握,建议医学课程更应融入人文教育、经济学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以深化医学教育的意义,增强教育体系的连续性。
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颁布了《医学教育白皮书——台湾医学教育之改进方向》。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其他高等教育学院在吸取国内外经验后逐步加强整合式课程改革。
一、整合理念的教改实践
1.整合课改的问题与挑战
在整合教改实践中,医学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实施多年,而实行整合教学改革是一项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系统工程,改革过程的首要问题是改革的动力问题,在教学组织方面,如何做到跨科室、跨学科、跨学院地进行教学团队组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的整合操作中,整合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关系到整合教改的效果以及后期课改的成果,是课改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后是整合课改的师资问题,一线医生长期负有工作的重任,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一线医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
2.“院院合一”管理,保障教学
在整合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的教育体制融合和相互借鉴很是关键,需采取统一的管理体制,同时将医院与医学院、各临床科室与教研室均按照“室科合一”的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有利于医学科研、教学以及医疗内容的全方位整合,促进其科学地集约配置,不断发展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能力及课改效
果。
3.医疗、科研整合先行,奠定教改基础
医疗资源整合包括组建综合的病房楼、组建多个学科的诊疗团队、成立集中疾病诊疗中心等。
科研资源的整合包括实验室空间、人员和设备的统一管理,不同临床学科相应的科研平台的开发,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与相互合作。
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的整合战略思路在科研及医疗方面已初具规模,为整合式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4.隐蔽课程融入教学环节
高度重视隐蔽课程的研究和实施。
物质空间类的隐蔽课程,充分运用学院的建筑群和花园式的医疗区,培育学生在医学人文底蕴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组织制度类的隐蔽课程,包括学分制、长学制、分流淘汰制、学生素质教育规划等,健全的组织制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期望保持一致。
文化心理类的隐蔽课程,通过悬挂名言名句、院风院训,开展各类医学文化、学术的知识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基层调查与志愿服务,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讨论
医学课改中的“学科细分”和“课程整合”并不矛盾,课程的整合是要消除学科教师之间的壁垒和隔膜,促进学术的交流、合作是整合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院院合一”整合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行课程整合前都要经过严密的论证、周密的设计、试点的推行与后续的改进等步骤,其中教学组织、运行方式、教师的积极性、师资的培养管理是课程整合改革的主要部分。
就目前来看,学科模式对学生整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更应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改革。
医学院不仅要把“基础—临床”“医学—人文”“公卫—临床”考虑在内,更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
在未来的医学教育中,医师的培养模式、教学的内容方法、培养的目标都要系统地考虑到管理、公共卫生的内容,建立起完善的评估制度体系,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医学模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4.
[2]李辉,付译节,罗洪林.探讨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改革的关键[J].卫生软科学,2015(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