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余角和补角(1)
教学年级: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学课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现实,为改变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传统观念,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设计好预习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成预习内容,没能解决的同学之间交流或课上解决,整节课做到了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的,先小组思考交流,教师再做补充。屏弃传统教学只重视结论而忽略探索过程的思想,体现数学学习是数学探究的过程;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探究过程中做好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对学生中出现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差异的存在;尽量发觉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新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第3节教材的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问题,归纳数学理论,同时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稍强,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正在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初步具备了观察、思维以及想象的学习能力,爱发表见解,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应用
六、教学活动: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案、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每人得到一张彩色卡纸。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