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偏离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度偏离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①
李晗蕾
一、理论来源
零度偏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界提
出的语言学理论,它以修辞研究为出发点,运用“零度”和“偏离”这
两个基本概念,在“四个世界”的参考框架中对语言学的一些基本
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理论。零度偏离理
论主要来源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但与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不
同,它注重把语言作为整体去研究,不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形式和
内容绝对分割开研究,它在解释语言现象的直观本质上,要比形式
主义更具有说服力。
王希杰先生是方光熹先生的学生,方先生是我国最早全面而
深人地研究索绪尔理论的语言学家。早在1928年方先生就阅读
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日译本《一般语言学教程》,对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他到法国里昂大学专攻语
言学,开始系统学习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1931年方先生回国,
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宣传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方光煮先生对索绪尔理论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这在
①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世纪的江苏修辞学”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编号:02SJD7400220
38
他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王先生毕业留校后,在方
先生领导的语法理论教研室工作,受方先生的影响,王先生也十分
注重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同汉语研究结合起来,特别是他把索绪
尔的“语言一言语”理论经过改造作为普遍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到
汉语语法、词汇、语义、修辞的研究领域,先后撰写了十七篇论
文,①对如何确定语法研究、词汇研究和修辞研究的对象,以及如
何运用对立统一原则系统地研究语言等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
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发展了“语言一言语”理论,形成了他自己的语
言观和方法论。
20世纪中后期开始,语言学界对索绪尔的“语言一言语”理论
提出了不同意见。英国学者莱昂斯(2000)认为,“语言”和“言语”
①喊略论语言与言语及其相互关系》,《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不是词义的意义》,《语言文学》1981年第2期。
《论同义手段》,《修辞学研究(第一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
《语言的语法分析和言语的语法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笑话的非笑话性和非笑话的笑话化》,《语文导报》1986第2期。
《论句法分析和句用分析及句子分析的多层次性》,《昭乌达蒙师专学报(汉文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语言文字》1991年第8期。
《论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答话的规则和偏离》,《语文月刊》1992年第6期。
《略论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抽象的词和句与具体的词和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3期。
《名词并列的常式、变式和偏离》,《语文月刊》1993年第7期。
《语言本质的再认识》,《云梦学刊》1994年第4期。
《语言和言语问题的重新认识》,《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
《汉语的规范化间题和语言的白我调节功能》,<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3期。
(语言的病句和言语的病句》,《语文月刊》1995年第8期。
《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
《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长江学术》(第五辑)2003年。
39
的对立不是二元的,在“语言”和“言语”之间还存在一个概念—
“过程”。“言语”是语言运用过程的“产品”,“产品”不能等同于“过
程”。其实索绪尔也认识到了这种不一致,他提出了“言语活动”的
概念,就是为了调和这个矛盾。“言语活动”大致相当于莱昂斯所
说的“过程”,不过索绪尔把“言语活动”看成是一个上位概念,他认
为“语言”和“言语”的对立是在“言语活动”中的对立,而莱昂斯则
认为,“语言”一“言语活动”一“言语”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言语
活动”这个概念说明了人是如何由符号生产出个人话语的。美国
学者乔姆斯基(1989)认为,索绪尔“基本上把语言看作是具有语法
性质的一堆语言符号,也就是说,一堆像词一样的成分和固定词
组,或许还包括某些类似词组的成分。因此,他无法理解句子结构
中潜在的循环过程。他似乎把句子结构看作言语而不是语言系
统,看成是任意的主动性的创造,而不是系统的规则。他的理论否
认了日常使用语言时的那种‘在规则支配下的创造性’。”因此,他
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代替了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中
国学者和苏联学者都认为,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的对立绝对
化了,方光煮(1997)说“纯粹属于个人的、与集体完全对立的言语
是根本不存在的”,康德拉绍夫(1985)说“言语活动这两个方面,在
所有单个的场合下都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的统一;其中任何一方不
依赖于另一方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两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的,因为
‘语言’是‘总体性的’,而‘言语’则是部分性的、特殊的。”
从以上中西方学者们对索绪

尔“语言一言语”理论的批判中可
以看出,他们所关注的是作为术语的“语言”“言语”明显不合理的
一面,而忽略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语言”“言语”潜在的合理的一
面,因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界不再关注“语言一言语”理论,
对“语言一言语”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没有更进一步的开掘。王希杰
先生贝撒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语言一言语”模式,
这个模式对于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如何从系统内部研究对象之间
40
的关系,如何从系统外部考察对象存在的条件,如何把本质的现象
和非本质的现象区分开,如何把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条件统一起
来等等,具有比较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王先生把这一研究模式进
一步运用到修辞学领域中,并且构建了由“四个世界”、“显性和潜
性”、“零度和偏离”这三组概念构成的修辞学理论体系。
索绪尔并不否认“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但他在构建理论的
过程中过分强调语言与言语的对立,对语言言语的紧密联系不予
考虑,这常使人们把结构主义的形式化原则与索绪尔联系起来。
王先生则是从言语活动出发研究语言现象,他既注意把语言和言
语区分开,又注意从言语的角度解释语言的不规则性,从而发现语
言系统潜在的规律。零度偏离理论认为,从语言系统到言语使用
的过程是偏离化的过程,从言语使用到语言系统的过程是零度化
的过程,语言和言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把语言事实和言语事
实结合起来研究,才更加便于认识语言的人文本质。
二、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零度
“零度”最早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被正式提出来的,1953年
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主将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把不显
现文体的中性写作称为写作的“零等级”或“零度”。“零度”就是中
性的、无标记的意思,这个意义实际上来源于语言学。结构主义音
位学和语法学中的“零项(中性项)”、“零位(空位)”的概念,也是指
一种无标记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缺失”“空缺”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度”的概念有点接近老庄哲学所说的
“无”的概念。老庄哲学中的“无”也并不是真的虚无,《道德经》开
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也就是说,
41
“无”并不是空虚、虚无的意思,而是一种潜性的、永恒的存在。
“零度”这个术语产生后被广泛引用,逐渐引申为“

规范”、“标
准”的意义,这个意义虽然易于被人们接受,但是它是“零度”的通
俗概念,不适合解释哲学和语言学中的问题,因此,应该把“零度”
的通俗概念和科学概念区别开。继巴尔特之后,较早把“零度”作
为科学概念引入到修辞学研究中的,是比利时列日大学的“拌小
组”(列日小组、列日学拯)。列日学派在(1970)法国结构主义影响
下,试图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上进行修辞分析,为了把不同层次
的语言要素统一为一个完整的修辞体系,他们借用了“零度”的概
念,并对“零度”的含义进行了“描写”(不是给出科学的定义),他们
认为,(1)从直觉的角度看,零度是不用技巧、没有言外之意的“天
然”话语。(2)从交际活动中接受者的角度看,可以把接受者在解
码过程中的心理预期看作是零度,这个零度主要取决于接受者的
代码知识和语义世界的知识。(3)从语义的角度看,列日学派借用
格雷马斯的术语“同位性”,把零度解释为语言代码所传递的信息
同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相一致的情况。(李晗蕾2002,2003)
列日学派在运用“零度”概念研究修辞格时,没有自觉地把“零
度”和“偏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说明“零度”的复杂含义,它同
时提出了一组相关的术语,这样做不仅没有明确“零度”的内涵和
外延,反而扩大了“零度”的模糊性。
80年代初,王希杰先生开始思考“规范”与“偏离”的间题,他
在《修辞学新论》中使用了“0度”和“偏离”的术语,初步建立了一。
个以零度修辞为中心点的正负偏离的修辞模式,认为“0度就是一
个假设,即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纯中性的表达方式—这其实是
不存在的,但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在交际活动中出现的
一切具体的话语,其实都是对这0度的或多或少的某种程度上的
变形”。(王希杰1993)此后,王先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运用经过发
展的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和方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42
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是在形成自己的零度偏离理论之后,才
知道列日学派也提出了他们的零度偏离理论。①众所周知,文革
十年造成了中国学术界与世界的隔绝局面,可是即便如此,科学史
上“重复发现”的现象还是在王先生和列日学派身上发生了。哥伦
比亚大学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在《论巨人的肩膀》一
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几乎所有的重要发现都不
止产生一次,而且是独立的,并通常几乎在同一时间作出。伟大的
科学家根植于他们时代的文化中,不会与时代的文化脱节。绝大
多数伟大的思想‘

是可以察觉’的,而且被若干学者同时捕捉到
了。”(古尔德1999)
90年代开始,王先生的零度偏离理论更加成熟,他在《修辞学
通论》和相关论文中对“零度”给予了比较完整的解释,王先生
(1996)对“零度”的认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1)零
度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零度’是适应理想化的方法的一
个最基本的概念。..(2)零度具有哲学意义,具有高度抽象品格的一
般性,在这个意义上的零度是“理论零度”,理论零度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是潜性的。(3)零度也有具体性的一面,常规的、规范的、中
性的形式就是零度,在这个意义上的零度是操作零度,它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是显性的。(4)理论零度是本体,操作零度是理论零度
的代表,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在交际过程
中,对于表达者来说,必须借助操作零度将理论零度现实化,对于
接受者来说,必须用理论零度来匹配操作零度。(王希杰2003)
(5)零度存在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活动中,对语言学家来说,要
区别语言的零度和非语言的零度。
①列日学派的主要著作《普通修辞学》是在1970年出版的,1981年被译成英文,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它的中译本,李幼蒸的(理论符号学导论》比较概括地介绍了列日
学派的理论。
43
王先生的零度观是与偏离观辩证统一的,“零度一偏离”模式
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没有零度谈不上偏离,没有偏离也就
无从发现零度。这一点是王先生与列日学派的根本区别。
(二)什么是偏离
列日学派(1970)把修辞现象看作是偏离现象,他们借助信息
学中的两个概念来说明“偏离”的含义。首先他们认为,所有的偏
离形式都可以进行“自改正”,修辞话语就是若干可以进行自改正
的偏离形式的集合。所谓“冗余性”是指话语中的信息具有重复
性,冗余性使得语言自身有一种对错误的“免疫性”。“自改正”是
和“冗余性”相对的,即听话人能够自动减掉冗余信息。修辞活动
包括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表达者创造偏离的过程,一方面是接
受者根据冗余信息进行自改正的过程。
“冗余性”和“自改正”这两个概念,能够说明修辞活动是一种
语言的操作,即表达者利用语言的冗余性进行修辞操作,接受者根
据语言知识对偏离形式进行自我改正。但是这两个概念还不足以
全面说明偏离的特点,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它们的解释力是不够
的。首先,偏离是否一定由语言的冗余造成?许多言语事实表明,
由于心理的、文化的以及

其他交际环境中的因素造成的偏离也是
存在的,在这些时候也许语言的冗余信息很少。其次,人们虽然可
以自动改正冗余信息,但是不同信息的冗余率是不同的,这是否会
产生不同性质的偏离形式?
相反,王先生是在“零度一偏离”框架内解释“偏离”的,他对偏
离的不同形式进行了区分;对产生偏离的原因,从言语活动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不仅解释了由语言因素造成的偏离,还解释了由非语
言因素造成的偏离。王先生(1996)对“偏离”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言语中的一切都是偏离形式。这一点与列日学派的观
点是一致的,列日学派认为冗余性是语言自身具有的属性,那么一
切话语都是偏离的形式。王先生把这种偏离称为理论偏离,我们
44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抽象的偏离。(2)明显偏离常规、规范的形
式,是具体的偏离,王先生称为操作偏离。(3)偏离的程度有大有
小,小的偏离是不容易察觉的,也是人们不关心的偏离;大的偏离
则是人们明显感觉到的、不可容忍的偏离。这两种偏离的适用范
围是不同的,修辞学、文学比较关心的是大的偏离,因为它们强调
创造性;语法学、语言教学比较关心的是小偏离,因为它们强调规
范性。(4)由于零度有语言的零度和非语言的零度,因此偏离也有
语言的偏离和非语言偏离。在交际过程中,交际效果的好坏有时
与非语言的偏离关系更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非语言的偏离就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方法论原则及意义
由于语言观和修辞观的不同,汉语零度偏离理论与西方的零
度偏离理论在方法论原则上有明显的不同。列日学派的修辞学,
是比较“激进的结构主义”修辞学(利科1977)它把偏离形式作为
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在音节、语素、词语、句子、话语等语言的各个
层级上分析出最小的结构成分,然后根据替换原则对偏离形式修
进行辞操作,试图从中发现偏离形式的内在“基础”(base)即零度,
这种“激进的结构主义”修辞观决定了它的方法论原则是分析性
的、原子式的。而汉语零度偏离理论把语言和言语统一在一起,从
整体上把握修辞现象,不仅强调零度和偏离的对立,更强调零度和
偏离的统一,这种修辞观决定了它的方法论原则是综合性的、整体
性的。(王希杰1995)汉语零度偏离理论不仅适用于修辞现象的
研究,也适用于其他语言学间题如语言规范化、修辞格的分类等问
题的研究。
(一)统一原则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区分零度和偏离是为了认识语言的本质,但这不等于在研究
45

语言的一切过程中,都要采用对立的原则。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
如果把零度和偏离对立起来,就容易造成语言规范与语言事实的
对立,造成语言权威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对立,这是不利于言语交
际的。从操作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规范”看成“零度”,零度不仅
仅是语言系统的规则,零度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的规范,
因此,在规范化过程中应该区别两种规范化,一种是语言的规范
化,一种是言语的规范化。语言规范是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但是规
范化不等于语言的规范,它还包括言语的规范,如果我们用语言的
规范去解释一切不合乎规范的现象,就有可能错误地评价语言事
实,给人一种“语言警察”的印象。(王希杰1998)所以在规范化过
程中,应该注意把语言规范和言语规范统一起来。语言规范和言
语规范关系既有对称的一面,也有不对称的一面,对称是指既符合
语言规范也符合言语规范的现象,或者既不符合语言规范也不符
合言语规范的现象;不对称是指虽然符合语言规范但不符合言语
规范的现象,或者虽然不符合语言规范但符合言语规范的现象。
不对称关系是规范化的矛盾所在,是应该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果
把零度和偏离统一起来看这个问题,那么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的
不对称,可以理解为语言的零度形式与言语的零度形式的不对称,
即语言的零度形式在言语中是偏离形式,或者语言的偏离形式在
言语中是零度形式,因此对不对称现象,要把零度和偏离统一起
来,分析产生不对称的原因,找到制约条件。把统一原则运用于语
文评论中,就会避免“以势压人”“强词夺理”的现象,才能使人心悦
诚服;运用于语言教学中,就会对学生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中出
现的所谓“病句”,给予客观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评价,有针对性
地指导学生。
(二)转化原则与修辞格系统问题
列日学派把修辞格看作是一种偏离形式,因此他们所说的修
辞格的范围就很大,几乎所有的偏离形式都是修辞格,这样走下去
46
的结果,辞格学就等同于修辞学,等同于语义学,修辞分析就成了
语义分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利科认为以列日学派为代表的新
修辞学是以结构主义语义学为理论基础的。
的确,偏离形式不同于修辞格,如果把每一个偏离形式都看成
修辞格的话,那么修辞格就无系统可言了,修辞格研究就成了辞格
分类学了。反思西方中世纪以后修辞学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恐
怕也正是由于辞格研究的

非系统性造成的。我们认为修辞格不仅
有偏离,也有“零度”。人们在运用修辞格的时候,显然是有意打破
常规的,但是一旦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表达模式,新奇感和变异性就
会减少,偏离的程度就会降低,如果这种模式成为全社会共有的模
式,它就不再是偏离,王希杰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为修辞格的“中性
化”。我认为可以把这种“中性化”看作是零度的表现形式,在修辞
格系统中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是相互转化的,零度形式是偏离形
式的基础,它是相对稳定的表达模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根据零度形式可以生成众多的偏离形式;偏离形式在运用过程中
如果逐渐增强中性化特征,也会由偏离形式转化为零度形式。对
于语言使用者来说,没有必要掌握修辞格的所有偏离形式,如果能
够掌握基本的零度形式,就可以在交际中运用修辞格。因此,可以
把修辞格系统按照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加以分类,零度形式的修
辞格就是基本修辞格,偏离形式的修辞格就是一般修辞格,这样不
会因为新辞格的出现,而打破辞格本身所具有的系统,便于学习者
和使用者掌握。
参考文献
[1]方光熹《言语有阶级性吗?》,《方光41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1997年。
[21古尔德《熊猫的拇指一一自然史沉思录》(田洛译),三联书店,1999
47
年。
[3]李晗蕾《零度偏离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
[4〕李晗蕾《列日学派的零度偏离观》,《修辞学习》2003年第5期。
[5〕卡勒《索绪尔))(张景智译,刘润清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康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杨金森译,祝肇安校),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年。
[7]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8〕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语言文字应
用》1995年第3期。
[9]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王希杰《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
第1期。
[11]王希杰《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长江学
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12]Duois,J. et al. (1970) A Genenral Rhetoric. trans. P. B. Burrel and E.
M. Stlotkin,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13]Lyons, J.《语义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14)Ricoeur, P. The Rule of Metaphor. traps. T. Czerny, K. Mclsu蒯in and
J. Costell, Roudedge&Kegan Paul, 1978.
48
零度偏离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①
李晗蕾
一、理论来源
零度偏离理论,是20世纪

80年代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界提
出的语言学理论,它以修辞研究为出发点,运用“零度”和“偏离”这
两个基本概念,在“四个世界”的参考框架中对语言学的一些基本
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理论。零度偏离理
论主要来源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但与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不
同,它注重把语言作为整体去研究,不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形式和
内容绝对分割开研究,它在解释语言现象的直观本质上,要比形式
主义更具有说服力。
王希杰先生是方光熹先生的学生,方先生是我国最早全面而
深人地研究索绪尔理论的语言学家。早在1928年方先生就阅读
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日译本《一般语言学教程》,对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他到法国里昂大学专攻语
言学,开始系统学习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1931年方先生回国,
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宣传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方光煮先生对索绪尔理论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这在
①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世纪的江苏修辞学”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编号:02SJD7400220
38
他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王先生毕业留校后,在方
先生领导的语法理论教研室工作,受方先生的影响,王先生也十分
注重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同汉语研究结合起来,特别是他把索绪
尔的“语言一言语”理论经过改造作为普遍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到
汉语语法、词汇、语义、修辞的研究领域,先后撰写了十七篇论
文,①对如何确定语法研究、词汇研究和修辞研究的对象,以及如
何运用对立统一原则系统地研究语言等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
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发展了“语言一言语”理论,形成了他自己的语
言观和方法论。
20世纪中后期开始,语言学界对索绪尔的“语言一言语”理论
提出了不同意见。英国学者莱昂斯(2000)认为,“语言”和“言语”
①喊略论语言与言语及其相互关系》,《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不是词义的意义》,《语言文学》1981年第2期。
《论同义手段》,《修辞学研究(第一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
《语言的语法分析和言语的语法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笑话的非笑话性和非笑话的笑话化》,《语文导报》1986第2期。
《论句法分析和句用分析及句子分析的多层次性》,《昭乌达蒙师专学报(汉文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1991年第8期。
《论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答话的规则和偏离》,《语文月刊》1992年第6期。
《略论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抽象的词和句与具体的词和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3期。
《名词并列的常式、变式和偏离》,《语文月刊》1993年第7期。
《语言本质的再认识》,《云梦学刊》1994年第4期。
《语言和言语问题的重新认识》,《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
《汉语的规范化间题和语言的白我调节功能》,<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3期。
(语言的病句和言语的病句》,《语文月刊》1995年第8期。
《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
《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长江学术》(第五辑)2003年。
39
的对立不是二元的,在“语言”和“言语”之间还存在一个概念—
“过程”。“言语”是语言运用过程的“产品”,“产品”不能等同于“过
程”。其实索绪尔也认识到了这种不一致,他提出了“言语活动”的
概念,就是为了调和这个矛盾。“言语活动”大致相当于莱昂斯所
说的“过程”,不过索绪尔把“言语活动”看成是一个上位概念,他认
为“语言”和“言语”的对立是在“言语活动”中的对立,而莱昂斯则
认为,“语言”一“言语活动”一“言语”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言语
活动”这个概念说明了人是如何由符号生产出个人话语的。美国
学者乔姆斯基(1989)认为,索绪尔“基本上把语言看作是具有语法
性质的一堆语言符号,也就是说,一堆像词一样的成分和固定词
组,或许还包括某些类似词组的成分。因此,他无法理解句子结构
中潜在的循环过程。他似乎把句子结构看作言语而不是语言系
统,看成是任意的主动性的创造,而不是系统的规则。他的理论否
认了日常使用语言时的那种‘在规则支配下的创造性’。”因此,他
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代替了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中
国学者和苏联学者都认为,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的对立绝对
化了,方光煮(1997)说“纯粹属于个人的、与集体完全对立的言语
是根本不存在的”,康德拉绍夫(1985)说“言语活动这两个方面,在
所有单个的场合下都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的统一;其中任何一方不
依赖于另一方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两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的,因为
‘语言’是‘总体性的’,而‘言语’则是部分性的、特殊的。”
从以上中西方学者们对索绪尔“语言一言语”理论的批判中可
以看出,他们所关注的是作为术语的“语言”“言

语”明显不合理的
一面,而忽略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语言”“言语”潜在的合理的一
面,因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界不再关注“语言一言语”理论,
对“语言一言语”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没有更进一步的开掘。王希杰
先生贝撒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语言一言语”模式,
这个模式对于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如何从系统内部研究对象之间
40
的关系,如何从系统外部考察对象存在的条件,如何把本质的现象
和非本质的现象区分开,如何把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条件统一起
来等等,具有比较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王先生把这一研究模式进
一步运用到修辞学领域中,并且构建了由“四个世界”、“显性和潜
性”、“零度和偏离”这三组概念构成的修辞学理论体系。
索绪尔并不否认“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但他在构建理论的
过程中过分强调语言与言语的对立,对语言言语的紧密联系不予
考虑,这常使人们把结构主义的形式化原则与索绪尔联系起来。
王先生则是从言语活动出发研究语言现象,他既注意把语言和言
语区分开,又注意从言语的角度解释语言的不规则性,从而发现语
言系统潜在的规律。零度偏离理论认为,从语言系统到言语使用
的过程是偏离化的过程,从言语使用到语言系统的过程是零度化
的过程,语言和言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把语言事实和言语事
实结合起来研究,才更加便于认识语言的人文本质。
二、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零度
“零度”最早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被正式提出来的,1953年
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主将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把不显
现文体的中性写作称为写作的“零等级”或“零度”。“零度”就是中
性的、无标记的意思,这个意义实际上来源于语言学。结构主义音
位学和语法学中的“零项(中性项)”、“零位(空位)”的概念,也是指
一种无标记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缺失”“空缺”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度”的概念有点接近老庄哲学所说的
“无”的概念。老庄哲学中的“无”也并不是真的虚无,《道德经》开
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也就是说,
41
“无”并不是空虚、虚无的意思,而是一种潜性的、永恒的存在。
“零度”这个术语产生后被广泛引用,逐渐引申为“规范”、“标
准”的意义,这个意义虽然易于被人们接受,但是它是“零度”的通

俗概念,不适合解释哲学和语言学中的问题,因此,应该把“零度”
的通俗概念和科学概念区别开。继巴尔特之后,较早把“零度”作
为科学概念引入到修辞学研究中的,是比利时列日大学的“拌小
组”(列日小组、列日学拯)。列日学派在(1970)法国结构主义影响
下,试图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上进行修辞分析,为了把不同层次
的语言要素统一为一个完整的修辞体系,他们借用了“零度”的概
念,并对“零度”的含义进行了“描写”(不是给出科学的定义),他们
认为,(1)从直觉的角度看,零度是不用技巧、没有言外之意的“天
然”话语。(2)从交际活动中接受者的角度看,可以把接受者在解
码过程中的心理预期看作是零度,这个零度主要取决于接受者的
代码知识和语义世界的知识。(3)从语义的角度看,列日学派借用
格雷马斯的术语“同位性”,把零度解释为语言代码所传递的信息
同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相一致的情况。(李晗蕾2002,2003)
列日学派在运用“零度”概念研究修辞格时,没有自觉地把“零
度”和“偏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说明“零度”的复杂含义,它同
时提出了一组相关的术语,这样做不仅没有明确“零度”的内涵和
外延,反而扩大了“零度”的模糊性。
80年代初,王希杰先生开始思考“规范”与“偏离”的间题,他
在《修辞学新论》中使用了“0度”和“偏离”的术语,初步建立了一。
个以零度修辞为中心点的正负偏离的修辞模式,认为“0度就是一
个假设,即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纯中性的表达方式—这其实是
不存在的,但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在交际活动中出现的
一切具体的话语,其实都是对这0度的或多或少的某种程度上的
变形”。(王希杰1993)此后,王先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运用经过发
展的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和方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42
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是在形成自己的零度偏离理论之后,才
知道列日学派也提出了他们的零度偏离理论。①众所周知,文革
十年造成了中国学术界与世界的隔绝局面,可是即便如此,科学史
上“重复发现”的现象还是在王先生和列日学派身上发生了。哥伦
比亚大学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在《论巨人的肩膀》一
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几乎所有的重要发现都不
止产生一次,而且是独立的,并通常几乎在同一时间作出。伟大的
科学家根植于他们时代的文化中,不会与时代的文化脱节。绝大
多数伟大的思想‘是可以察觉’的,而且被若干学者同时捕捉到
了。”(古尔德1999)
90年代开始,王

先生的零度偏离理论更加成熟,他在《修辞学
通论》和相关论文中对“零度”给予了比较完整的解释,王先生
(1996)对“零度”的认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1)零
度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零度’是适应理想化的方法的一
个最基本的概念。..(2)零度具有哲学意义,具有高度抽象品格的一
般性,在这个意义上的零度是“理论零度”,理论零度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是潜性的。(3)零度也有具体性的一面,常规的、规范的、中
性的形式就是零度,在这个意义上的零度是操作零度,它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是显性的。(4)理论零度是本体,操作零度是理论零度
的代表,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在交际过程
中,对于表达者来说,必须借助操作零度将理论零度现实化,对于
接受者来说,必须用理论零度来匹配操作零度。(王希杰2003)
(5)零度存在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活动中,对语言学家来说,要
区别语言的零度和非语言的零度。
①列日学派的主要著作《普通修辞学》是在1970年出版的,1981年被译成英文,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它的中译本,李幼蒸的(理论符号学导论》比较概括地介绍了列日
学派的理论。
43
王先生的零度观是与偏离观辩证统一的,“零度一偏离”模式
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没有零度谈不上偏离,没有偏离也就
无从发现零度。这一点是王先生与列日学派的根本区别。
(二)什么是偏离
列日学派(1970)把修辞现象看作是偏离现象,他们借助信息
学中的两个概念来说明“偏离”的含义。首先他们认为,所有的偏
离形式都可以进行“自改正”,修辞话语就是若干可以进行自改正
的偏离形式的集合。所谓“冗余性”是指话语中的信息具有重复
性,冗余性使得语言自身有一种对错误的“免疫性”。“自改正”是
和“冗余性”相对的,即听话人能够自动减掉冗余信息。修辞活动
包括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表达者创造偏离的过程,一方面是接
受者根据冗余信息进行自改正的过程。
“冗余性”和“自改正”这两个概念,能够说明修辞活动是一种
语言的操作,即表达者利用语言的冗余性进行修辞操作,接受者根
据语言知识对偏离形式进行自我改正。但是这两个概念还不足以
全面说明偏离的特点,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它们的解释力是不够
的。首先,偏离是否一定由语言的冗余造成?许多言语事实表明,
由于心理的、文化的以及其他交际环境中的因素造成的偏离也是
存在的,在这些时候也许语言的冗余信息很

少。其次,人们虽然可
以自动改正冗余信息,但是不同信息的冗余率是不同的,这是否会
产生不同性质的偏离形式?
相反,王先生是在“零度一偏离”框架内解释“偏离”的,他对偏
离的不同形式进行了区分;对产生偏离的原因,从言语活动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不仅解释了由语言因素造成的偏离,还解释了由非语
言因素造成的偏离。王先生(1996)对“偏离”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言语中的一切都是偏离形式。这一点与列日学派的观
点是一致的,列日学派认为冗余性是语言自身具有的属性,那么一
切话语都是偏离的形式。王先生把这种偏离称为理论偏离,我们
44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抽象的偏离。(2)明显偏离常规、规范的形
式,是具体的偏离,王先生称为操作偏离。(3)偏离的程度有大有
小,小的偏离是不容易察觉的,也是人们不关心的偏离;大的偏离
则是人们明显感觉到的、不可容忍的偏离。这两种偏离的适用范
围是不同的,修辞学、文学比较关心的是大的偏离,因为它们强调
创造性;语法学、语言教学比较关心的是小偏离,因为它们强调规
范性。(4)由于零度有语言的零度和非语言的零度,因此偏离也有
语言的偏离和非语言偏离。在交际过程中,交际效果的好坏有时
与非语言的偏离关系更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非语言的偏离就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方法论原则及意义
由于语言观和修辞观的不同,汉语零度偏离理论与西方的零
度偏离理论在方法论原则上有明显的不同。列日学派的修辞学,
是比较“激进的结构主义”修辞学(利科1977)它把偏离形式作为
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在音节、语素、词语、句子、话语等语言的各个
层级上分析出最小的结构成分,然后根据替换原则对偏离形式修
进行辞操作,试图从中发现偏离形式的内在“基础”(base)即零度,
这种“激进的结构主义”修辞观决定了它的方法论原则是分析性
的、原子式的。而汉语零度偏离理论把语言和言语统一在一起,从
整体上把握修辞现象,不仅强调零度和偏离的对立,更强调零度和
偏离的统一,这种修辞观决定了它的方法论原则是综合性的、整体
性的。(王希杰1995)汉语零度偏离理论不仅适用于修辞现象的
研究,也适用于其他语言学间题如语言规范化、修辞格的分类等问
题的研究。
(一)统一原则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区分零度和偏离是为了认识语言的本质,但这不等于在研究
45
语言的一切过程中,都要采用对立的原则。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
如果把零度和

偏离对立起来,就容易造成语言规范与语言事实的
对立,造成语言权威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对立,这是不利于言语交
际的。从操作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规范”看成“零度”,零度不仅
仅是语言系统的规则,零度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的规范,
因此,在规范化过程中应该区别两种规范化,一种是语言的规范
化,一种是言语的规范化。语言规范是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但是规
范化不等于语言的规范,它还包括言语的规范,如果我们用语言的
规范去解释一切不合乎规范的现象,就有可能错误地评价语言事
实,给人一种“语言警察”的印象。(王希杰1998)所以在规范化过
程中,应该注意把语言规范和言语规范统一起来。语言规范和言
语规范关系既有对称的一面,也有不对称的一面,对称是指既符合
语言规范也符合言语规范的现象,或者既不符合语言规范也不符
合言语规范的现象;不对称是指虽然符合语言规范但不符合言语
规范的现象,或者虽然不符合语言规范但符合言语规范的现象。
不对称关系是规范化的矛盾所在,是应该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果
把零度和偏离统一起来看这个问题,那么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的
不对称,可以理解为语言的零度形式与言语的零度形式的不对称,
即语言的零度形式在言语中是偏离形式,或者语言的偏离形式在
言语中是零度形式,因此对不对称现象,要把零度和偏离统一起
来,分析产生不对称的原因,找到制约条件。把统一原则运用于语
文评论中,就会避免“以势压人”“强词夺理”的现象,才能使人心悦
诚服;运用于语言教学中,就会对学生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中出
现的所谓“病句”,给予客观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评价,有针对性
地指导学生。
(二)转化原则与修辞格系统问题
列日学派把修辞格看作是一种偏离形式,因此他们所说的修
辞格的范围就很大,几乎所有的偏离形式都是修辞格,这样走下去
46
的结果,辞格学就等同于修辞学,等同于语义学,修辞分析就成了
语义分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利科认为以列日学派为代表的新
修辞学是以结构主义语义学为理论基础的。
的确,偏离形式不同于修辞格,如果把每一个偏离形式都看成
修辞格的话,那么修辞格就无系统可言了,修辞格研究就成了辞格
分类学了。反思西方中世纪以后修辞学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恐
怕也正是由于辞格研究的非系统性造成的。我们认为修辞格不仅
有偏离,也有“零度”。人们在运用修辞格

的时候,显然是有意打破
常规的,但是一旦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表达模式,新奇感和变异性就
会减少,偏离的程度就会降低,如果这种模式成为全社会共有的模
式,它就不再是偏离,王希杰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为修辞格的“中性
化”。我认为可以把这种“中性化”看作是零度的表现形式,在修辞
格系统中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是相互转化的,零度形式是偏离形
式的基础,它是相对稳定的表达模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根据零度形式可以生成众多的偏离形式;偏离形式在运用过程中
如果逐渐增强中性化特征,也会由偏离形式转化为零度形式。对
于语言使用者来说,没有必要掌握修辞格的所有偏离形式,如果能
够掌握基本的零度形式,就可以在交际中运用修辞格。因此,可以
把修辞格系统按照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加以分类,零度形式的修
辞格就是基本修辞格,偏离形式的修辞格就是一般修辞格,这样不
会因为新辞格的出现,而打破辞格本身所具有的系统,便于学习者
和使用者掌握。
参考文献
[1]方光熹《言语有阶级性吗?》,《方光41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1997年。
[21古尔德《熊猫的拇指一一自然史沉思录》(田洛译),三联书店,1999
47
年。
[3]李晗蕾《零度偏离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
[4〕李晗蕾《列日学派的零度偏离观》,《修辞学习》2003年第5期。
[5〕卡勒《索绪尔))(张景智译,刘润清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康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杨金森译,祝肇安校),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年。
[7]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8〕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语言文字应
用》1995年第3期。
[9]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王希杰《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
第1期。
[11]王希杰《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长江学
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12]Duois,J. et al. (1970) A Genenral Rhetoric. trans. P. B. Burrel and E.
M. Stlotkin,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13]Lyons, J.《语义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14)Ricoeur, P. The Rule of Metaphor. traps. T. Czerny, K. Mclsu蒯in and
J. Costell, Roudedge&Kegan Paul, 1978.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