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树俊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07期

首先我们看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110民警接到一个报案电话,称某厂的厂长提了3000万元的现金,装在一个手提箱里,准备潜逃,干警们经过分析,认为不可能。后经调查证实,确实有人报了假案,那么为什们干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呢?

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或者学科学习中,于无疑处寻找问题的一种行为的主动性。没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就难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也就无从提出问题。,课堂提问作为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什么?问谁?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提问要及时、有效、充满趣味性

1、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及时、有效性,首先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其次是抓住时机,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最后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做到有效发散提问

1、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n ,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m公式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和“量”。

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节时,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y=2(x-1)2 及y=2(x-1)2-1的图像?”

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完全一部分项的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提问,层层推进,便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后,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给每个人机会,让后进生在互相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具有回答的信心。这样,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一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好学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四、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