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文化走向学校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我在“第七届现代学校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总结发言,应校长朋友们的要求,我稍微作了些修改,全文发表于此。愿我们的论坛成为校长朋友们,缔结友谊的桥梁;交流经验的平台;展现成就的天地。

各位校长、各位朋友:

本次论坛,我们得到了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南岸区教委,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能聆听更多专家的报告,结识更多的朋友,感受更浓郁的学术氛围。我们听取了东道主重庆南岸区南平实验小学的冯晓旭校长和南岸区弹子石小学的刘在平校长作的介绍,让我们领略了重庆南岸校长的风采,以及他们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

我们有幸聆听了向琣莉教授报告和李振村主编深刻而又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升华了见识,得到了启迪。

我们还听取了来自北京府学小学的马丁一校长;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的冯征峥校长;成都沙湾路小学的张友红校长;洛阳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张胜辉校长和无锡天一实验小学的胡志强校长等5位校长的大会发言。还有10多位校长向大会递交了书面发言稿,这些发言都已被印成大会资料,供大家慢慢拜读,细细品味。

经过论坛的研讨交流,我的感想、收获颇多。我想围绕主题,根据大家的发言,讲三个问题,一、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文化?二、怎样建设课程文化?三、如何从课程文化走向学校文化?

一、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文化?

1、什么是课程?

一般而言,课程分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就是说校园内所有的教育因素,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处处皆课程,时时有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学校正式开设的,课程表上落实的才是课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今天,我们所说的主要是狭义的课程。我觉得,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广义课程如果缺失了狭义课程就会显得空洞,狭义课程如果不置于广义课程之中就会变得单一。由此,我们在建设狭义课程时不能忽视了广义课程,在建设广义课程时必须重视狭义课程。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课程文化,也不会有真正的学校文化。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

2、什么是课程文化?

如果说,什么是课程,这个概念还比较简单,那么什么是课程文化恐怕就要复杂得多了。事

实告诉我们,有课程未必有课程文化。办学校但不一定就能办得出文化。正如一个人,是人,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有知识,没文化的人现实中也随处可见。

根据文化的概念,综合大家的认识,似乎课程要成为课程文化,至少需要以下5个条件。一、要有正确的价值和理念;二、要有完整的体系和整合;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序列;四、要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五、要有有效的实施和评价。

1)要有正确的价值和理念——文化需要价值取向

文化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价值和理念。照理这不是个问题,因为现在,几乎每一个方案,指导思想总是被列为首位的,但这恰恰又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如果说,价值观和理念是灵魂,那么最为关键的就是魂是不是能真正附体。现实让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灵魂游走在本体之外。因此,检验课程是否已成为课程文化的第一要素,就是看核心价值和课程理念是否真正与课程的方案、课程的实施融为一体,能否在实施过程的细节中体现出来。

南坪实验小学冯晓旭校长以“责立南小,任当世界”为主题的介绍,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他们的主题是“孕育中国灵魂,开启世界眼光”。无锡天一实验小学胡志强校长对“在教育本真里的深呼吸”的阐述,北京玉泉小学高峰校长以“师生幸福成长发展”为主题的教育,以及其他几位校长的发言,都对课程核心价值和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他们就是在价值观和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文化建设的。

2)要有完整的体系和整合——文化需要整体架构

北京府学小学的马丁一校长说:我们坚决执行教育部总体规划的国家课程门类与课时、积极落实区教委制定的地方课程计划,并根据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了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许多校长都展开了这样的思考核实践。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以“文化立校、和谐育人、外语见长”为主题,以“和谐育人,育和谐人”为理念,以“五要并举、五会共生、五格共生”为目标,建设课程,实施课程。使主题凸现,理念渗透,目标达成。

山东潍坊坊子区实验小学王在科校长实施阳光教育的框架是:一条主线、一个核心、四大支柱。形成了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

深圳宝山区东方小学张爱平校长,说:良好的学校文化的生成要遵从教育的客观规律。

江苏江阴璜塘实验小学张力勇学校,以“开发体育特色课程,引领学校科学发展”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快乐,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健康发展,让每个孩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很好地避免了两种现象:一是校本课程越开越多。殊不知,多不等于好。且不说在单位时间内,课程太多了,会无暇顾及,降低质量,更重要的还会使师生处于忙乱之中。这里也用得上这样一句话: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在课程实施的时候,各门课程占据的时间,位置恰当,且相互联系,整体推进。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课程的整体观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

3)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序列——文化需要目标指向

文化不仅必须,而且应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课程文化理应有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最重要途径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

洛阳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张胜辉校长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很独到。他们是要将师生培养成像水一样善良、正直、坚毅、负责的人,学校的课程规划也坚守着这样的目标。他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样的本性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坚守。

在目标引领下的课程建设过程既是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又是循序渐进,有阶段性的。既要横向整合,又要纵向有序。既要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时缺少瞻前顾后,在建设校本课程时缺少整合有序。而这次我们所有的经验介绍都凸现了课程的目的性和有序性,因此就使课程有了文化。

4)要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文化需要现实连接

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要求如何落地,如何化为师生日常的教学行为,如何最终在学生发展上体现出来,因为从根本上说,我们还是课程的实施者。

山东德州北园小学苏霞校长:几年来,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他们先后编写了《做幸福的北园人-主流文化读本》、《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我的成长档案》、《北园小学学生眼中的百位名人》、《北园小学教师心中的教育大师》等校本课程。

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的实施,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案,教案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结合,是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文本的结合。没有教案,没有预设,还是无法转化为师生有效的教学行为。这次我们不少学校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上海浦东梅园小学陆虹校长,聚焦课堂,开展说课堂,延伸到说教材,说课程,不仅改进课堂,改变了教师,而且改变了学校。

5)要有有效的实施和评价——文化需要落实保障

课程如果没有实施和评价,再好的课程、教材、教案都只是一纸空文。因为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科学性、艺术性的劳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有效的课程实施,不仅指的是课时的安排落实,人员的选择匹配,教学的规则要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