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成果: • 关于海平面上风压关系定律、气旋模
式和结构、大气中光电现象和云雨形成 的初步解释等。世界气温、气压、降水 量等气候图的出版。1983年,德国学者 汉恩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气候学巨著 《气候学手册》。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我国:半殖民地性质的气象事业。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一、基本概念
• 5、气候 •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
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 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一、基本概念
• 6、天气 •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
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气压、湿 度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 水等)的综合。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引论
•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 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基本概念
• 1、大气圈: •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
着的一个气体圈层,称为大气圈。 • 2、下垫面: • 一个事物的下伏表面。
一、基本概念
• 3、气象学 • 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
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 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 4、气候学 • 简单来说,气候学就是研究地球上气 候的科学。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2)近期 • 时间: • 20世纪50年代以后 • 特点: • a、开展了大规模的观测试验 • b、对大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 c、把大气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d、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 • 国际上的一系列气候学会议; • 提出气候系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
• 3、发展时期: • 时间:20世纪初至今 • 特点: • 不但进行地面气象观测,
也进行高空直接观测,从而摆 脱了定性描述阶段,进入到定 量试验阶段,从认识自然逐步 向预测自然、控制和改造自然 的方向发展。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1)早期 • 时间:20世纪前50年 • 特点:利用传统探空工具,观测开始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2、发展初期 • 时间: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 特点: • 各学科的发展为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 • 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地面气象观测台、站
相继建立,形成了地面气象观测网;并因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能够开始绘制地面天气图。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
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编者:周 淑 贞 讲授:李 红 忠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与综合自然地理学、其它部门自然地理 学、区域地理等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不 可缺少。
地理学
强调
决定
气候、地质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国防息息 相关,是改造、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 重要学科。
(气候与人)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 1、时间尺度的不同; • 2、决定因子不同; • 3、气候是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
状况的单平均。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 4、盖斯特对某一地区的气候状态的定义: • 该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
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四、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 欧洲: • 1593年,伽利略发明温度表; • 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气压表; • 1783年,索修尔发明毛发湿度表; • 1653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个地面
气象站。各国相继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 但这时只是一些分散性研究,缺少国际 合作。
伽利略
托里拆利
温度计
气压计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四个子计划); • 加强了气候学各分支之间的联系,组
织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如人类活动与气 候相互影响的研究。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我国: • 解放后我国气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现在天气和气候台站网已遍布全国; •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也进入了高度发
展时期,在基础理论方面、天气学方面、 卫星气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 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太 阳
研究对象
大气层
下垫面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 气象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 • 1)(大)气 • 2) 能(量) • 3) 本(质) • 4) (应)用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 2、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 1)气候系统内各成员相互作用,气候形成
和变化过程,气候变化的机制。(气候) • 2)探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向高空发展,为高空气象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三大学说: • a、锋面学说(挪威贝坚克尼父子) • b、长波理论(瑞典罗斯贝) • c、降雨学说(贝吉龙-芬德生)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气候学方面的发展主要有:
• 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并创立了几种 气候分类法;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我国: • 商代大气现象的记载; • 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
的确认; • 风向器、湿度计的发明和
应用,降水的记载,雨量和 水旱灾的记录; • 预知未来天气的天气谚语 等。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希腊: • 亚里士多德《气象学》,
水、空气、地震及大气现象 的论述。认为地球上由于太 阳光线倾斜角度的不同,才 产生气候的差异,并建立了 关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概 念。
• 《气候学手册》,着重从动力学方面 研究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发展了动力气 候学;
• 对贴近地面的小气候研究也逐渐精确 化和定量化。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我国: • 竺可桢,气象台站和
雨量站的建立。偏重于 我国气候区划和季节的 划分,以及对我国的季 风、寒潮、台风和旱涝 问题的研究。
一丝不苟——座右铭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做人原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世原则
国防现代化与气象
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 主要讲授:气象、天气、气候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有关观测的技能和方法。
• 基本掌握:大气物理性状、大气的热能学、 大气水分与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 重点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了 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通 过实践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技能和方法。
• 1、掌握方法、记叙现象,说明特征; • 2、探讨规律,弄清分布,进行区划; • 3、应用规律,采取措施,防御灾害; • 4、为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五、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 1、萌芽时期 • 时间:有人类以来到16世纪中叶。 • 特点: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
累一些感性认识,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 一定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