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以上症状和体征并非固定不变。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疽,症状和体征也将随之改变。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记成5个“P”,字:

(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

(4)麻痹(paralysis)。

(5)无脉(pulselessness)。

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游离皮片移植闭合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症、肾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还得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腰椎骨折并发症

(1)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是脊柱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手术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引起或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基础疾病影响;神经根的损害多源于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或对神经的过度牵引引起。术后应注意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及大小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为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症状,可预防性静脉应用激素、甘露醇和速尿等神经消肿药物。

(2)脑脊液漏:多因陈旧性骨折或原有椎管严重狭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纵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一旦出现引流物淡血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普通引流袋引流,去枕平卧,术后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1kg砂袋加压。对头晕、呕吐患者,抬高床尾30°—45°,予以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等渗液,必要时予拔管切口加密缝合。

(3)胃肠道并发症:腰椎前路手术早期,脊柱固定于伸展位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或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卧床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对腹胀严重者应禁食,在排除急腹症后,可热敷腹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或口服番泻叶、大黄水,必要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告知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及定时排便习惯。

(4)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天。主要原因有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未及时拔除引流管导致逆行感染等原因。表现为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切口局部疼痛伴红肿渗液,甚至脓性分泌物流出。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包括正确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换药和更换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

(5)内固定松动、断裂腰椎骨折:内固定多属于短节段固定,承受压力大,易造成螺钉疲劳折弯、松动、断钉现象,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及骨折椎体的恢复,以及后期出现腰背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表现。主要原因有生物学因素、解剖学因素、患椎因素等。因此除手术者仔

细操作外,要告知患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但可早期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周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或6周后带腰围活动,防止内固定失败。

石膏固定并发症、护理要点和注意事

一般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压迫性溃汤:石膏干后非常硬,虽然里面有一层棉花,但是在骨骼突出部位仍然很突然出现压迫现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会皮肤溃烂,形成溃汤。因此病人如果感觉石膏内某些部位持续疼痛时,就要注意有无压迫性溃汤。

(2)压迫性神经瘫痪:石膏包得过紧还可能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导致压迫性神经瘫痪。如下肢石膏压迫腓骨小头处,容易引起腓神经瘫痪臂石膏压迫了桡神经,容易引起桡神经瘫痪。因此石膏固定后如果发现肢体麻木、疼痛、手指足趾活动障碍时,可能是压迫性神经瘫痪的早期症状。

(3)肢体缺血性挛缩:石膏管内没有宽松的空余,如果石膏绷带太紧,或是肢体肿胀严重,就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坏死。此种并发症非常严重,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4)石膏综合征:是指包扎躯干部的石膏(石膏背心、胸肱石膏、髋人字石膏和蛙形石膏等)后发生的急性胃扩张,是石膏固定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发现得早,尚有抢救余地;如发现得晚,则很难处理且预后不良。因此要注意预防。(1)包扎石膏时一定不要过紧,要留出食后腹部膨出的空隙。(2)脊柱固定的位置不要过度伸展。(3)包石膏后以少量多餐为宜,不要进食过饮。(4)要适当变换体位,如侧卧或俯卧以缓解以十二指肠横部的压迫。

石膏外固定病人如何护理?

石膏护理: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石膏正中切开,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③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④预防石膏压迫褥疮及“开窗水肿”。要警惕不在伤口或患处的压痛点,可能是石膏包扎太紧对局部压迫,不能随意用止痛剂,以免引起石膏压迫褥疮,必要时作石膏开窗减压。开窗减压后局部用纱布、棉垫垫在窗口皮肤上,外再覆盖原石膏片后用绷带包扎,避免组织水肿。⑤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高可压迫腓骨小头致腓总神经麻痹,应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⑸褥疮的预防:①定时帮助病人翻身。下肢人字形石膏干固后即要帮助病人翻身俯卧,每日2次。②加强局部皮肤按摩。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