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和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医院感染率的计算(一)
(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 发病率(%)=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例次发病率(%)=
(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数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同一时期内)实际(发生和治愈) 医院感染病人数 现患率(%)=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690
493 1956.9
烧伤科
肾病 神经内科
1403.9
2976.9
供应室
机关
123.3
1064.1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4)39页。
24
表7
无 一种 二种
抗生素应用情况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感染例数 2 16 39 18
P<0.01
抗生素使用
未感染例数 159 163 206 61
OR 7.80 15.05 23.45
6
3. 环境感染(Enviromental Infection):是指接触污
染环境中的物品或器械,包括微生物气溶胶在内
而获得的感染。
4. 医源性疾病与医源性感染:为了预防、诊断、治
疗的目的,采取的多种措施而产生的疾病称为医 源性疾病,包括化学的、物理的以及心理等多方 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感染。
2
表1
病原学 病原体 病原学诊断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方式 感染对象 暴发频率 传染性 隔离意义 临床疾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传染病学与医院感染学的区别
传染病学 (Lemology) 医院感染学 (Nosocomiology)
条件致病菌为主 不易判定 内源性+外源性 常为特殊方式(如插入性操作等) 病人,尤其免疫低下人群 少而不明显 低 保护性隔离(保护病人本人) 复杂和不典型 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定位分析 较难
三种及以上
X2=15.09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4(4):247页。
25
表8
物 品 标本数 52 14 氧气湿化瓶 吸氧管
插管器械检出细菌的菌种分布
铜绿假 单胞菌
10 6
葡萄* 球菌
肺炎克雷 伯氏菌
4 2
G氏阳 性杆菌
7
枯草 杆菌
1 1 3
奈瑟 氏菌
4
肠杆菌 科细菌
嗜麦芽假 单胞菌
2
吸痰瓶
10
•
80年代以来卫生部通报几次重大院内感染几乎 全发生在儿科,如内蒙某医院婴儿室鼠伤寒暴 发流行;云南某医院婴儿室柯萨基病毒暴发流 行;国内几个医院血液、肾脏科报告长氏肺囊
虫感染院内感染;以及97年在深圳妇幼医院由
于消毒液配制错误导致全院性黾形分枝杆菌暴 发流行等。
11
源自文库
三、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16
六、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1. 2. 3. 4. 5. 6. 7. 8. 新生儿病房(包括婴儿室) Icu(包括Nica、Picu、ccu、Sicu、Ncu) 手术室; 烧伤病房; 心血管外科; 骨外科; 骨髓和器官移植部门; 血液透析。
17
七、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1.各系统感染的监测:
1) 原发感染; 2) 症状体征; 3) 实验室; 4) 分析及诊断标准。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微生物学 特点和预防
1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本世纪40年代以 前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是指医院中发生的传染病。40年代后, 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很多先进的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人 们对医院感染的性质、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近30年 来世界各国对此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已成为一门新 兴的独立学科“医院感染学”。 见表1“传染病院与医院感染学了区别”
15
5.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皮肤、粘膜、眼结膜、皮下组织等。
国内统计约占12%,久病卧床及新生儿病房高达30%,内科 5~10%。主要病原体有: 1) 金葡菌26% 2) 表葡菌25% 3) 粪链球菌13% 其它尚有肺炎杆菌、大肠、变形、铜绿。霉菌和疱疹病毒感 染也常有报导。 影响因素: 1) 局部压迫,血液循环不佳 2) 出汗 3) 褥疮 4) 肌肉注射等 6. 其它还有菌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关节系统等,这 些都和原发病、手术或治疗有关。
22
新生儿疾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 泌尿系统 传染病、寄生虫病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肿瘤 中毒 总计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2):222
表5
类别 医师 护士
109名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结果
监测 份数 46 172 合格 份数 22 114 不合格 份数 24 58 合格率 (%) 47.83 66.28
总 计
402
154
38.3
100.0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杂志》94(2):222
21
表4
疾病分类
死亡病例中院内感染率
死亡 例数 180 60 15 33 1 4 46 31 24 6 2 402 感染 例数 53 25 11 25 1 3 15 12 6 3 0 154 感染率 (%) 29.4 41.7 73.3 75.8 100.0 75.0 32.6 38.7 25.0 50.0 0 38.3 构成比 (% ) 34.4 16.2 7.1 16.2 0.7 2.0 9.7 7.8 3.9 2.0 0 100.0
7
二、流行病学
1. 国外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病率3—17%(99年)
美国5% 英国7.5% 比利时10.3% 瑞典17%
2. 国内自1983年以来报道医院感染发病率5-18%, 2001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报告,医院感染现患 率中人次感染率为5.22%,例次感染率为5.58%。医 院感染部位前五位为:
3
典型致病菌 易于判定 外源性 常见途径(如空气、水、食物) 健康人群 多而明显 高 病源性隔离(保护外界易感人群) 单纯和典型 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可确诊 较易
摘自《新编实用医院感染学》朱士俊主编。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的研究,1986年在卫生
部医政司领导下建立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加强了对医院
吸痰管 各种引流管 胃管 导尿管 q謠
8
18 14 10 6 122
4
4 3(1) 6(2) 5 18 20
3
1 2 1 12 8 5 4 4 2 2 2
* 20 株葡萄球菌中有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 株为表皮葡萄球菌。
(1)全部为表皮葡萄球菌
(2)2 株为表皮葡萄球菌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2):85。 26
13
五、常见医院内感染类型
1. 伤口感染(无菌伤口感染或术后其它部位继发感染),一般 占医院内感染25%。影响因素有: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手术 室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带菌状态。 2. 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15~20%,在儿科占首位。多为内源 性感染或危重病人或长期用抗生素、抗肿瘤药或免疫低下病 人(原发或继发)。 Goldman报告在Nicu主要致病菌有: 1) 铜绿假单胞菌 2) 肺炎杆菌 3) 大肠杆菌 4) 肠杆菌属 5) 金葡菌 影响因素有:空气消毒、通风、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管道 消毒。
19
医院感染率的计算(二)
漏报病例数 漏报率(%)= ×100% 已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 报告发病 估计(实际)发病率(%)= ×100% 1-漏报率
估计发病率 “实际”发病率(%)= 报告发病率
×报告病例率
20
表3
科 别 内 科 外 科 传染科 中医科 ICU
不同科别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
死亡人数 241 33 22 39 67 感染人数 92 21 7 8 26 感染率(%) 38.2 63.6 31.8 20.5 38.8 构成比(%) 59.7 13.6 4.6 5.2 16.9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47页
23
表6
科 别 小儿内科 婴儿室
各科室空气含菌情况
含菌量 (CFU/m3) 2947.8 1367 科 别 呼吸内科 中医科
含菌量 (CFU/m3) 1286.4
2338.3
腹部外科
骨科 神经外科
1557
2882.5 1997.9
理疗科
检验科 门诊部
抽样漏报率:2000年
14.43%(实查占98.49%) 13.70%(实查占97.98%)
(实查病例大于出月数的95%以上)2001年
9
3. 国内儿科医院感染的历史和现状
• 50 ~60年代在儿科病房院内感染伴随麻疹和腺病 毒肺炎流行,主要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珠菌、致 病性大肠杆菌。 • 70年代以来,G-菌感染取代G+菌,已占医院内 感染60 ~70%,如各类产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 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这类菌对抗生素 均有高度耐药性。
感染的监控,并将医院感染列为医院分级管理评价的指标, 至今各省市都已开展了医院感染监测,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住院费用,减少非原发病死亡以及加 强医院管理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我国在医院感 染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4
一、 定义
医院内感染(Nosomial Infection)又称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aired
表9
科别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普外 10819 14213 2155 2077 12478
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
对照(Y) 4404 7346 1320 1009 7238 差(Z) 6415 6867 835 1068 5240 比值 2.46 1.93 1.63 2.06 1.72 T 3.8491 5.6918 4.7715 3.7389 5.435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Infection,HAI),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新
出现的或出院后不久就立即发病的感染,
不包括病人在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
于潜伏期的感染。
5
几个不同名词的含义:
1. 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内从他人 (病人和工作人员)处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 2. 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或称内源性(Endogenous Infection),是指感染的来源来自病人自身,即病 人本身已是病原体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 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之后,可引 起自身感染。
2.各病房的院内感染率;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率。 3.医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及药物敏感试验。 4.医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及药物敏感试验。 5.医院感染率的统计,包括发病率(%),例次发病(%), 现患率,漏报率(%),估计发病率(%)及实际发病率(%) (见计算方法)。 6.医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影响结果。(见表2-7)
14
3. 肠道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我院90年代初统计,大便培养:沙门氏菌占42.2%,(其中鼠 伤寒16.6%、婴儿沙门氏菌14.3%、曼哈顿沙门氏菌6.2%为主 要菌),其次是肠球菌25.7%,粪酵母菌16.2%,痢疾11.6% (福氏),大肠杆菌4.3%。鼠伤寒已成为婴幼儿特别是新生 儿病房内最危险的医院内感染菌。 4. 尿路感染:在院内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国内占第6位,约11%。 影响因素:女婴、不洁尿布、腹泻患儿、导尿。 感染病原菌主要有: 1) 大肠杆菌 2) 变形杆菌 3) 粪链球菌 以上三者共占70%左右。
呼吸道感染12.8% 手术部位11.9% 胃肠道感染10.9% 皮肤软组织6.7% 血液系统感染2.1%
8
表2 北京儿童医院医院感染情况(2000~2001)
感染部位(占总感染率)
年 份 感染率 例次感染率 皮 肤 血 液 其 它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胃肠道 泌尿道 手术伤口 软组织 (%) (%) 2000年 5.35 5.64 64.08 17.15 12.17 1.04 0.70 2.09 2.34 5.18 2001年 5.06 5.33 66.36 15.99 12.46 0.73 0.31 1.66 2.28 5.61
12
四、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
大部分是内源性,感染源是病人自己,但也可是 间接引起,如(医护人员手、空气、引流物、排 泄物)。也可小部分是外源性。即通过空气中飞 沫传播、菌尘传播。其中要特别警惕是共同媒介 传播,指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和血液制品, 多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常可造成全院或 某科暴发流行,引起严重后果。
•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典型的致病性微生 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 炎病毒 等;但最多是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表皮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等,其特点有: 1) 条件致病菌占比例较大; 2) 常具有耐药性; 3)某些细菌可在体外生长,污染环境、物品, 继而又可将微生物传播给易感病人。
医院感染率的计算(一)
(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 发病率(%)=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例次发病率(%)=
(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数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同一时期内)实际(发生和治愈) 医院感染病人数 现患率(%)= ×100% (同一时期内)住院(或出院)病人数
690
493 1956.9
烧伤科
肾病 神经内科
1403.9
2976.9
供应室
机关
123.3
1064.1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4)39页。
24
表7
无 一种 二种
抗生素应用情况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感染例数 2 16 39 18
P<0.01
抗生素使用
未感染例数 159 163 206 61
OR 7.80 15.05 23.45
6
3. 环境感染(Enviromental Infection):是指接触污
染环境中的物品或器械,包括微生物气溶胶在内
而获得的感染。
4. 医源性疾病与医源性感染:为了预防、诊断、治
疗的目的,采取的多种措施而产生的疾病称为医 源性疾病,包括化学的、物理的以及心理等多方 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感染。
2
表1
病原学 病原体 病原学诊断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方式 感染对象 暴发频率 传染性 隔离意义 临床疾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传染病学与医院感染学的区别
传染病学 (Lemology) 医院感染学 (Nosocomiology)
条件致病菌为主 不易判定 内源性+外源性 常为特殊方式(如插入性操作等) 病人,尤其免疫低下人群 少而不明显 低 保护性隔离(保护病人本人) 复杂和不典型 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定位分析 较难
三种及以上
X2=15.09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4(4):247页。
25
表8
物 品 标本数 52 14 氧气湿化瓶 吸氧管
插管器械检出细菌的菌种分布
铜绿假 单胞菌
10 6
葡萄* 球菌
肺炎克雷 伯氏菌
4 2
G氏阳 性杆菌
7
枯草 杆菌
1 1 3
奈瑟 氏菌
4
肠杆菌 科细菌
嗜麦芽假 单胞菌
2
吸痰瓶
10
•
80年代以来卫生部通报几次重大院内感染几乎 全发生在儿科,如内蒙某医院婴儿室鼠伤寒暴 发流行;云南某医院婴儿室柯萨基病毒暴发流 行;国内几个医院血液、肾脏科报告长氏肺囊
虫感染院内感染;以及97年在深圳妇幼医院由
于消毒液配制错误导致全院性黾形分枝杆菌暴 发流行等。
11
源自文库
三、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16
六、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1. 2. 3. 4. 5. 6. 7. 8. 新生儿病房(包括婴儿室) Icu(包括Nica、Picu、ccu、Sicu、Ncu) 手术室; 烧伤病房; 心血管外科; 骨外科; 骨髓和器官移植部门; 血液透析。
17
七、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1.各系统感染的监测:
1) 原发感染; 2) 症状体征; 3) 实验室; 4) 分析及诊断标准。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微生物学 特点和预防
1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本世纪40年代以 前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是指医院中发生的传染病。40年代后, 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很多先进的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人 们对医院感染的性质、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近30年 来世界各国对此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已成为一门新 兴的独立学科“医院感染学”。 见表1“传染病院与医院感染学了区别”
15
5.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皮肤、粘膜、眼结膜、皮下组织等。
国内统计约占12%,久病卧床及新生儿病房高达30%,内科 5~10%。主要病原体有: 1) 金葡菌26% 2) 表葡菌25% 3) 粪链球菌13% 其它尚有肺炎杆菌、大肠、变形、铜绿。霉菌和疱疹病毒感 染也常有报导。 影响因素: 1) 局部压迫,血液循环不佳 2) 出汗 3) 褥疮 4) 肌肉注射等 6. 其它还有菌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关节系统等,这 些都和原发病、手术或治疗有关。
22
新生儿疾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 泌尿系统 传染病、寄生虫病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肿瘤 中毒 总计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2):222
表5
类别 医师 护士
109名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结果
监测 份数 46 172 合格 份数 22 114 不合格 份数 24 58 合格率 (%) 47.83 66.28
总 计
402
154
38.3
100.0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杂志》94(2):222
21
表4
疾病分类
死亡病例中院内感染率
死亡 例数 180 60 15 33 1 4 46 31 24 6 2 402 感染 例数 53 25 11 25 1 3 15 12 6 3 0 154 感染率 (%) 29.4 41.7 73.3 75.8 100.0 75.0 32.6 38.7 25.0 50.0 0 38.3 构成比 (% ) 34.4 16.2 7.1 16.2 0.7 2.0 9.7 7.8 3.9 2.0 0 100.0
7
二、流行病学
1. 国外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病率3—17%(99年)
美国5% 英国7.5% 比利时10.3% 瑞典17%
2. 国内自1983年以来报道医院感染发病率5-18%, 2001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报告,医院感染现患 率中人次感染率为5.22%,例次感染率为5.58%。医 院感染部位前五位为:
3
典型致病菌 易于判定 外源性 常见途径(如空气、水、食物) 健康人群 多而明显 高 病源性隔离(保护外界易感人群) 单纯和典型 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可确诊 较易
摘自《新编实用医院感染学》朱士俊主编。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的研究,1986年在卫生
部医政司领导下建立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加强了对医院
吸痰管 各种引流管 胃管 导尿管 q謠
8
18 14 10 6 122
4
4 3(1) 6(2) 5 18 20
3
1 2 1 12 8 5 4 4 2 2 2
* 20 株葡萄球菌中有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 株为表皮葡萄球菌。
(1)全部为表皮葡萄球菌
(2)2 株为表皮葡萄球菌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4(2):85。 26
13
五、常见医院内感染类型
1. 伤口感染(无菌伤口感染或术后其它部位继发感染),一般 占医院内感染25%。影响因素有: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手术 室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带菌状态。 2. 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15~20%,在儿科占首位。多为内源 性感染或危重病人或长期用抗生素、抗肿瘤药或免疫低下病 人(原发或继发)。 Goldman报告在Nicu主要致病菌有: 1) 铜绿假单胞菌 2) 肺炎杆菌 3) 大肠杆菌 4) 肠杆菌属 5) 金葡菌 影响因素有:空气消毒、通风、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管道 消毒。
19
医院感染率的计算(二)
漏报病例数 漏报率(%)= ×100% 已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 报告发病 估计(实际)发病率(%)= ×100% 1-漏报率
估计发病率 “实际”发病率(%)= 报告发病率
×报告病例率
20
表3
科 别 内 科 外 科 传染科 中医科 ICU
不同科别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
死亡人数 241 33 22 39 67 感染人数 92 21 7 8 26 感染率(%) 38.2 63.6 31.8 20.5 38.8 构成比(%) 59.7 13.6 4.6 5.2 16.9
摘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47页
23
表6
科 别 小儿内科 婴儿室
各科室空气含菌情况
含菌量 (CFU/m3) 2947.8 1367 科 别 呼吸内科 中医科
含菌量 (CFU/m3) 1286.4
2338.3
腹部外科
骨科 神经外科
1557
2882.5 1997.9
理疗科
检验科 门诊部
抽样漏报率:2000年
14.43%(实查占98.49%) 13.70%(实查占97.98%)
(实查病例大于出月数的95%以上)2001年
9
3. 国内儿科医院感染的历史和现状
• 50 ~60年代在儿科病房院内感染伴随麻疹和腺病 毒肺炎流行,主要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珠菌、致 病性大肠杆菌。 • 70年代以来,G-菌感染取代G+菌,已占医院内 感染60 ~70%,如各类产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 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这类菌对抗生素 均有高度耐药性。
感染的监控,并将医院感染列为医院分级管理评价的指标, 至今各省市都已开展了医院感染监测,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住院费用,减少非原发病死亡以及加 强医院管理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我国在医院感 染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4
一、 定义
医院内感染(Nosomial Infection)又称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aired
表9
科别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普外 10819 14213 2155 2077 12478
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
对照(Y) 4404 7346 1320 1009 7238 差(Z) 6415 6867 835 1068 5240 比值 2.46 1.93 1.63 2.06 1.72 T 3.8491 5.6918 4.7715 3.7389 5.435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Infection,HAI),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新
出现的或出院后不久就立即发病的感染,
不包括病人在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
于潜伏期的感染。
5
几个不同名词的含义:
1. 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内从他人 (病人和工作人员)处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 2. 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或称内源性(Endogenous Infection),是指感染的来源来自病人自身,即病 人本身已是病原体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 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之后,可引 起自身感染。
2.各病房的院内感染率;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率。 3.医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及药物敏感试验。 4.医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及药物敏感试验。 5.医院感染率的统计,包括发病率(%),例次发病(%), 现患率,漏报率(%),估计发病率(%)及实际发病率(%) (见计算方法)。 6.医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影响结果。(见表2-7)
14
3. 肠道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我院90年代初统计,大便培养:沙门氏菌占42.2%,(其中鼠 伤寒16.6%、婴儿沙门氏菌14.3%、曼哈顿沙门氏菌6.2%为主 要菌),其次是肠球菌25.7%,粪酵母菌16.2%,痢疾11.6% (福氏),大肠杆菌4.3%。鼠伤寒已成为婴幼儿特别是新生 儿病房内最危险的医院内感染菌。 4. 尿路感染:在院内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国内占第6位,约11%。 影响因素:女婴、不洁尿布、腹泻患儿、导尿。 感染病原菌主要有: 1) 大肠杆菌 2) 变形杆菌 3) 粪链球菌 以上三者共占70%左右。
呼吸道感染12.8% 手术部位11.9% 胃肠道感染10.9% 皮肤软组织6.7% 血液系统感染2.1%
8
表2 北京儿童医院医院感染情况(2000~2001)
感染部位(占总感染率)
年 份 感染率 例次感染率 皮 肤 血 液 其 它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胃肠道 泌尿道 手术伤口 软组织 (%) (%) 2000年 5.35 5.64 64.08 17.15 12.17 1.04 0.70 2.09 2.34 5.18 2001年 5.06 5.33 66.36 15.99 12.46 0.73 0.31 1.66 2.28 5.61
12
四、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
大部分是内源性,感染源是病人自己,但也可是 间接引起,如(医护人员手、空气、引流物、排 泄物)。也可小部分是外源性。即通过空气中飞 沫传播、菌尘传播。其中要特别警惕是共同媒介 传播,指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和血液制品, 多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常可造成全院或 某科暴发流行,引起严重后果。
•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典型的致病性微生 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 炎病毒 等;但最多是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表皮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等,其特点有: 1) 条件致病菌占比例较大; 2) 常具有耐药性; 3)某些细菌可在体外生长,污染环境、物品, 继而又可将微生物传播给易感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