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良主义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改良主义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
作者:风雨如
文章提要:
一、清末改良主义运动之前的中国
二、清末改良主义运动的主要经过
三、清末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清末改良主义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清末改良主义运动领袖的命运
六、清末改良主义运动的几点启示
绪言
在距今100多年以前,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良主义运动。因为这场运动发生的1898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史称“戊戌变法”。这场变法运动,充分展示了中国资产阶级初生时期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救亡图强的坚定信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各界爱国人士追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美好愿望。但是,运动却失败了,却以一出颇为苍凉的悲剧而谢幕了。变法运动的领袖和骨干们,或者被杀,或者被禁,或者被流放,或者被革职……今天,回首这桩往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呀!
一、清末改良主义运动之前的中国
“清末改良主义运动”这里是指“戊戌变法运动”,“之前”这里泛指戊戌变法运动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胡绳在他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的:
“中日甲午战争后只过了短短几年,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年中,中国沿海重要港湾——旅大、威海卫、胶州湾、九龙、广州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中国的几乎全部国土被分划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所谓‘租借地’、‘租界’、‘租借港口’实际上已经成了殖民地,它们和所谓‘通商口岸’都是列强在中国领土上扩张其势力范围的根据地,所谓‘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独占的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独立国——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下册,第460-461页。)——这一段揭示了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
“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搜括是在血腥的刺刀下进行的,残酷的经济剥削伴随着野蛮的政治迫害。除了各地监狱外,从宫廷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府衙门,以至豪绅府宅,都有变相的牢房,还有遍布各地的所谓‘待质公所’一类的拘留所。许多无辜的人民被加上‘土匪’、‘盗贼’、‘奸民’、‘暴民’的罪名,投进了黑暗的牢房,禁受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在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清朝政府,把全国变成了一座黑暗的地狱。”(下册,第472-473页。)——这一段揭示了当时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清朝政府决心出卖中国的主权,以换取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来维持对中国人民的统治,从而也就使自己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奴才和帮凶。帝
国主义列强在互相争夺中国的权益时,需要保存这个反动腐朽的政权,就是利用它来统治中国人民。清朝政府及其大臣们甘愿充当这个角色,而且唯恐帝国主义列强不需要这个角色。”(下册,第467页。)——这一段揭示了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政治工具。
“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的,但到了这时候,这种剥削与压迫已具有一种特殊意义。封建统治者以横征暴敛的所得来供奉外国帝国主义者,他们成了外国帝国主义的收税吏。”(下册,第474页。)——这一段主要揭示了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剥削中国人民的经济工具。
再来看一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前言的作者简夷之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
“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统治者对金钱的无餍的追求。皇朝命在垂危,大小官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中,除了抓紧每一个机会最大量地攫取金钱财货而外,什么也不关心。上自‘老佛爷’(慈禧太后)、王爷、中堂、尚书、侍郎、总督、巡抚,下至未入流的佐杂小官,宫里的大小太监,官僚的幕客、家丁、差役、马弁、姨太太、小姐、丫鬟、仆妇,全都撕下了各种假面具,赤裸裸地当强盗、骗子、小偷,当乌龟王八、娈童娼妇,只要能够弄到钱,只要能够取得更高的地位去弄更多的钱。而这种追求金钱的大疯狂,归根到底,就是对人民的敲骨吸髓的榨取,就是国家主权、土地、资源的大拍卖。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寄生虫:善棍、
赌棍、买办、讼师、江湖劣医、人口贩子、外国‘冒险家’,……都是直接间接依附侵略者统治者的,相互勾结,相互竞争,一起来吮吸人民的血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7页。)——这一段主要揭示了当时清朝政府及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这一切,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中华民族的生存命脉已经危险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中国的官场已经腐败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所以,这一切,必须有一个解决的方案,不管是来自下层的,还是来自上层的,也不管是暴力的,还是和平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尚没有一种更进步的社会力量出现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资产阶级就大胆地站了出来,提出并推行了一套改良主义的变革方案。
二、清末改良主义运动的主要经过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这一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戊戌变法运动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从1895年4月的公车上书开始至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的序幕。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
出版《中外纪闻》并组织强学会,力图把变法推向高潮。在康、梁等人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1898年4月,康、梁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作了直接准备。1898年6月8日,康有为分别代御使杨深秀、侍读学士徐致靖拟奏折请特降谕旨明定国是。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至此,戊戌变法步入高潮。
第二阶段: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阶段。这个阶段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至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之后,光绪帝连续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推动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除旧,即废八股取士,废书院,裁绿营,撤消京内外一批冷衙门和冗官冗兵等。二是布新,主要是试策论,办学堂,设立农工商总局、商会及分支机构,提倡实业,奖励新著作、新发明,翻译书报,准许办学会、开报馆,广开言路等。这些内容,没有涉及对封建政权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也没有提出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建立资产阶级民权和民意机关的条款,这一方面反映了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种要求的严重不足。”(《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上册,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639页。)
这些变法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顽强的抵制,斗争日趋激烈。当光绪遭到慈禧的严厉训斥之后,即写密诏给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让他们“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谭嗣同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