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焦虑的理论内涵

竞赛焦虑的理论内涵
竞赛焦虑的理论内涵

3.竞赛焦虑的理论内涵

3.1焦虑的理论内涵

3.1.1焦虑的概念

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

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在心理上表现为泛化的,为固定目标的惊慌和担忧,在生理上则伴有唤醒水平的升高。

3.1.2焦虑的分类

根据稳定性程度可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情境性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

种在强度上有变化的以及随时间而被动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反应,如紧张,忧虑,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一般为短暂的。特质焦虑指焦虑倾向中的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它具有后天的习得的行为倾向。研究表明,特质焦虑高的人比低的人在相同情境下更容易产生焦虑,并且表现出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低特质焦虑的人。

3.1.3焦虑的产生

对焦虑产生的研究,起源于哲学思辨并过渡到实证的研究,在这过程中涌现出许多

焦虑理论。

焦虑产生研究起源于存在主义哲学领域,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提出了最早的焦虑理

论,他指出人在面对自由选择时因无法预料潜在的危险,对某一对象既恐惧有迷恋难以割舍,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构成了非理性的焦虑体验。而且焦虑是伴随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由选择意愿的出现而出现,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的儿童只有恐惧而无焦虑。罗洛-梅认

为产生焦虑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种种价值观的破裂,使人们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从而体验到空虚,孤独和绝望。可见,哲学对焦虑产生的解释体现了体现了人的存在与非存在的矛盾。

最有代表性的焦虑产生理论研究当属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先后提出了两种焦虑

理论。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当具体表现本能冲动的思想和愿望对自我造成很大威胁时,自我就会压抑它们,压抑导致表达本能的冲动的观念同利比多能量的释放,于是,它们就通过转化形成焦虑而得到释放。后来,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焦虑是自我将冲突引起的结果当作危险信号去反应,从而产生减弱焦虑,保持稳定的防御机制。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批判了本能决定论,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寻找焦虑的根源,她提出,人是社会文化的动物,人们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决定性影响。霍妮还认识到焦虑的产生与个体能力有关,无能为力是基本焦虑的特征之一。沙利文是另一代表人物,他从人际关系入手,提出人际关系分裂是焦虑的根源,当个体获取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或可7 能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所谓“重要的他人”是指那些通过反应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的人,如父母,教师,警察等。他把自我分成好我,坏我,非我三部分。

从以上几种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中,可以归纳出四个决定焦虑的因素分别是刺激,

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任何一种情绪都是由一定的刺激所激发,而情绪的性质取决于大脑皮质水平进行的认知评价过程,某一刺激之所以能够引起个体焦虑而非别的情绪,就在于它对个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个体判断这个刺激是否威胁到他的自尊。个体如果感到有能力对抗威胁自尊的刺激,他不但不会产生焦虑,反而会体验到一种迎接挑战的兴奋。

总之,焦虑是由于个体预料到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

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以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应付则

是由认知评价决定的。

那人们对焦虑情绪是如何认知评价的呢?这就要来看认知理论的焦虑观。其中影响

较大的当属斯比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他认为,状态焦虑是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专门反应的状态,如紧张,恐惧,忧虑等,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特质焦虑是相对稳定的焦虑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状态焦虑的唤醒要经历一个时间顺序过程,首先要有外部的刺激源—有机体感受到的危险,如果存在对危险的认知评价,那么状态焦虑就会激发,其强度依赖于个体体验到的危险程度,持续时间依赖于危险存在的时间及个体以前在处理相似情境的经验。这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个体需采取行动把激起的焦虑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后导致行为的发生和降低状态性焦虑。

综上所述,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对焦虑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为其他学科关于焦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于运动心理学中的竞赛焦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3.2运动焦虑的理论内涵

3.2.1运动焦虑的定义

一般在运动情境下产生的焦虑称之为运动焦虑,主要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

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的倾向。体现为不安,忧虑,焦急,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3.2.2运动焦虑的分类

1.运动状态焦虑和运动特质焦虑。

在运动竞赛中,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有很大相关,即特质焦虑高的运动员在紧张的

比赛情况下显出较高的状态焦虑,其面临的情境压力越高,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就越高。特质焦虑高的运动员属神经系统弱型的人,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他们往往遇到稍有难度的竞赛性的运动就容易引起极度的焦虑。

2.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8

1982年,马腾斯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3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可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

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醒状

态的情绪体验。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它通过心率加快,呼吸短促,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3.2.3运动竞赛焦虑产生的原因

1对失败的恐惧2对成功的恐惧(害怕成功后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必须

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3对伤病的恐惧4对社会反应的恐惧(父母,同伴,师长,

新闻媒介等)。

3.2.4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

1“倒U”型理论假设

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了关于唤醒水平和活动关系“倒U”型的理论假设。倒U”型

理论认为唤醒与活动之间是曲线关系。它假设极高或极低的唤醒水平都会对操作活动不利,而适宜的唤醒水平被认为是有助于操作活动。假设人们的焦虑与唤醒是同一个状态过程,那么,那么焦虑与运动活动关系的“倒U”型假设似乎合理。

2多维焦虑理论

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焦虑在特性上是多维的,由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构成。

认知焦虑是焦虑的心理成分,而躯体焦虑是焦虑的生理成分。结合运动实践马腾斯又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多维焦虑理论对焦虑和运动行为关系进行了如下假设: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线性关系;在躯体焦虑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在状态自信心与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线性关系。

根据三个维度各自的性质以及它们各自随时间而变化的模式,多维焦虑理论对每一

个维度与操作活动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首先,由于认知的特征是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对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因此,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形关系;其次,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当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而且,积极的成功期望对活动有显著影响,故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呈线形关系。最后,多维理论指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活动关系是倒U”型的。

多维焦虑理论提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产生不同的影

响,由于该理论有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为依托,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操作和具体检验,因此,研究结果层出不穷。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该理论。研究表明,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确有着不同的先行变量,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不同的操作结果,并对干预措施有着不同的反应。3突变模型理论(灾难模型)

突变模型是哈迪和法基在认知焦虑和生理唤醒的基础上,参照突变模型建立的新的

应激模型。

该理论认为,当生理唤醒水平很低时,认知焦虑的升高会导致行为水平的升高;但

生理唤醒水平很高时,认知焦虑的下降又会导致行为水平的升高。在低认知焦虑水平的条件下,生理唤醒和运动行为间呈平滑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适度的认知焦虑水平下,生理唤醒和行为水平间呈略有变形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在高认知焦虑水平条件下,

生理唤醒和运动行为之间呈严重变形的倒U形曲线关系,即生理唤醒的升高会导致运

动行为发生“突变性”改变—突变和剧烈的下降。

以上三种有代表性,发展性的理论观点,深入研究了焦虑与运动发挥,成绩之间的

关系,可以发现,焦虑并不一定是运动发挥的敌人,焦虑对运动操作的影响有促进性的和阻碍性的两种,适度的焦虑可以对运动操作和成绩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3.2.5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的特点

1有经验的运动员与无经验的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上往往有明显的差异,不同项

目运动员焦虑水平也不相同。

2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的变化是随着对比赛对手的估计和比赛的重要性而升降的,

与实力较弱的对手比赛焦虑水平低。在两队实力相当,关键性比赛前焦虑水平最高。

3状态焦虑随着比赛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在比赛前一周开始,到比赛即将开始

时达到顶点。进入比赛后焦虑水有下降趋势,比赛后焦虑水平又有所回升。

4特质焦虑高的运动员比特质焦虑低的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高,并且赛后也较高。

运动员的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有很大相关,运动员面临的情境压力越大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就越高。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选项:A:完全没有 B:有些 C:中等程度 D:非常明显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 程度 非常 明显 1. 我感到心情平静①②③④ 2. 我感到安全①②③④ 3. 我是紧张的①②③④ 4. 我感到紧张束缚①②③④ 5. 我感到安逸①②③④ 6. 我感到烦乱①②③④ 7. 我现在正烦恼,感到这种烦恼超过了可能的不幸①②③④ 8. 我感到满意①②③④ 9. 我感到害怕①②③④ 10. 我感到舒适①②③④ 11. 我有自信心①②③④ 12. 我觉得神经过敏①②③④ 13. 我极度紧张不安①②③④ 14. 我优柔寡断①②③④ 15. 我是轻松的①②③④ 16. 我感到心满意足①②③④ 17. 我是烦恼的①②③④ 18. 我感到慌乱①②③④ 19. 我感觉镇定①②③④

20. 我感到愉快①②③④ 21. 我感到愉快①②③④ 22. 我感到神经过敏和不安①②③④ 23. 我感到自我满足①②③④ 24. 我希望能像别人那样高兴①②③④ 25. 我感到我像衰竭一样①②③④ 26. 我感到很宁静①②③④ 27. 我是平静的、冷静的和泰然自若的①②③④ 28. 我感到困难一一堆集起来,因此无法克服①②③④ 29. 我过分忧虑一些事,实际这些事无关紧要①②③④ 30. 我是高兴的①②③④ 31. 我的思想处于混乱状态①②③④ 32. 我缺乏自信心①②③④ 33. 我感到安全①②③④ 34. 我容易做出决断①②③④ 35. 我感到不合适①②③④ 36. 我是满足的①②③④ 37. 一些不重要的思想总缠绕着我,并打扰我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38. 我产生的沮丧是如此强烈,以致我不能从思想中 排除它们 39. 我是一个镇定的人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40. 当我考虑我目前的事情和利益时,我就陷入紧张 状态

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献综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 一、目前于关考试焦虑研究的有关理论 焦虑(anxiety)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有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就是由考试这种情景带来的一种困扰学生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晕场”为典型表现。 (一)各学派关于焦虑的观点 1.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理论,焦虑是其理论核心概念,它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其中又以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和雅各布森的理论较有代表性。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霍妮进一步阐释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焦虑论,提出了基本焦虑论。她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沙利文从人际关

系入手,阐述了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尊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雅各布森认为焦虑的实质是自我不能选用个体喜爱的行为方式来释放本能。在她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2. 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巴甫洛夫曾作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性神经症”,以证实动物由于这个原因而焦躁不安。1970年格尔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总之,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原始的冲动或过度的刺激含有有害成分,就会导致焦虑的产生。一旦焦虑形成,它就会作为刺激冲动发挥作用,或者是通过减少冲动而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3. 人本主义的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与自我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的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缘故。 4.流行的观点 对目前焦虑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罗洛.梅(R.May)的观点和爱普斯坦(D.Epstein)和斯皮尔伯格(C.D.Spielberger)提出的理论。罗洛.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旧的生活观、伦理观、价值观逐渐崩溃,人们的独立性丧失了,对自我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因而增加了人们的焦虑。他认为只要

弗洛伊德论焦虑

弗洛伊德论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相信大部分人都体验过。焦虑也是心理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家都对它非常关注,其中就包括弗洛伊德。本文下面的内容来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讲演》中的第二十五讲《焦虑》。 (1)两种焦虑。 首先,弗洛伊德区分了两种焦虑,“真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他认为真实的焦虑是一种对外界威胁的反应。这种焦虑的原因有很明显的外界线索(威胁刺激),因此很容易得到理解。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真实的焦虑是有利于个体逃离危险情景,增大存活的几率的。人类对于很多物体和情景都有天然的焦虑,例如一些凶猛的动物(比如蛇、蜘蛛),一些自然情景(如黑暗)。因为这些动物和情景在原始的进化环境中会给个体带来一些危险,因此对这些情景的焦虑会引发个体的逃避反应,从而使他们脱离危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一些反应会非常迅速和稳定。即使有些刺激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危险,但是我们还是会恐惧。例如,如果你看到挡在厚玻璃板后面的蛇向你扑来,即使此刻没有任何危险,你还是会恐惧。当然,人的焦虑反应也会受到文化、知识和实践的影响。弗洛伊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于野蛮人来说,他们害怕大炮和日蚀,但是白人既懂得操弄大炮,又懂得天气知识,因此在这些情景中不会焦虑。相反,野蛮人在丛林中看到足迹会惊恐退避,但白人可能浑然不觉。因为野蛮人通过足迹可以察觉野兽就在附近。从上述这一段分析看来,弗洛伊德援用了功能主义的传统,从进化的功能来解释人类心理特征,特别是面对环境刺激的反映特征。此外,也涉及了一些情绪理论,虽然不是以精确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上述例子就强调了认知评价在情绪反应中的重要性,与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暗合,即对刺激的认知评价先于情绪,并会影响情绪体验;而驳斥了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即情绪产生与刺激和生理反应

存在主义,焦虑理论doc

罗洛·梅受这一观点的启发,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2]。他认为,人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的统一的特点,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理性和意识与非理性和无意识的统一,内外环境影响的统一。他认为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承认人的存在的基础之上,把存在以及存在的分析观作为心理治疗的基础[3]。 [2]杨韶刚.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阐释[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27—31.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98—602. 罗洛·梅认为人类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人的存在感起着对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的整合作用,调节和控制其行为,使人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然而现实生活没有这么理想,人的存在受到威胁,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于是与人的本性无法整合,焦虑就成了一种基本现象。 罗洛·梅认为,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存在感丧失的威胁,而对这种威胁的觉知就是焦虑。焦虑的实质是当人的存在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所说的“人的存在”不单指人的生命的存在,还代表着个人的信念或价值观等。当个体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当人意识到自己无法避免要走向死亡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当对自我存在至关重要的信念或价值受到威胁时,焦虑就会产生。因此,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冲突的核心是“发挥自我潜能体现价值”和“安全感缺失”之间的矛盾,它体现的是人的存在和非存在之间的冲突[4]。 [4]韶刚.寻找存在的真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96. 罗洛·梅则从时代根源的角度对焦虑产生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具有时代现实意义的分析。他认为有三大主要原因直接导致了人们的焦

特质焦虑量表

特质焦虑问卷(T-AI)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测验日期_________编号________ 指导语:表中列出的是一些人们常常用来描述他们自己的感受或体验的句子,其中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请阅读每一条,然后在右边适当的圈上打勾,来表示你现在最恰当的感觉,也就是你此时此刻最恰当的感觉。没有对或错的回答,不要对任何一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但所回答的应该是你此刻最恰当的感觉。 几乎没有有些经常总是 如此 1. 我感到愉快①②③④ 2. 我感到神经过敏和不安①②③④ 3. 我感到自我满足①②③④ 4. 我希望能像别人那样高兴①②③④ 5. 我感到我像衰竭一样①②③④ 6. 我感到很宁静①②③④ 7. 我是平静的、冷静的和泰然自若的①②③④ 8. 我感到困难一一堆集起来,因此无法克服①②③④ 9. 我过分忧虑一些事,实际这些事无关紧要①②③④ 10. 我是高兴的①②③④ 11. 我的思想处于混乱状态①②③④ 12. 我缺乏自信心①②③④ 13. 我感到安全①②③④ 14. 我容易做出决断①②③④

15. 我感到不合适①②③④ 16. 我是满足的①②③④ 17. 一些不重要的思想总缠绕着我,并打扰我①②③④ 18. 我产生的沮丧是如此强烈,以致我不能从思想中 ①②③④ 排除它们 19. 我是一个镇定的人①②③④ 20. 当我考虑我目前的事情和利益时,我就陷入紧张 ①②③④ 状态 1分为几乎从来没有,2分为有时有,3分为经常有,4分为几乎总是如此。反向计分则按上述顺序依次评为4、3、2、1分。1、3、4、6、7、10、13、14、16、19 按反序计分。

青少年考试焦虑论文

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某中学女生小A为例 作者:陈汝君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但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详细论述考试焦虑的状况,从多方面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并以某中学小A为例,描述其状况,力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介入,帮助其解决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考试焦虑;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据调查数据表明,78%的学生害怕考试。的确,在我国一直都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古至今,基本上都是“一考定终生”。近年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可是由于大的环境没有改变,高考制度没有改革,又加上家长、社会等因素使得青少年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一般来说,考试焦虑是指:在一定的考试情境激发下,个体受认知、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主要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学科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教育学主要是注重以说教的形式解决该问题;医学则较为注重药物治疗手段;心理学方面,目前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做相关工作,他们和患者是上下级关系。虽然这些对该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作用,但都存在一些局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它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把每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下面先介绍有关考试焦虑的理论成果。 一、考试焦虑的理论分析 (一)考试焦虑的定义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各自的观点。曼德勒提出考试焦虑是人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阿金森则认为测验焦虑水平倾向上的个人差异,是一种情绪特定下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特质焦虑等等。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考试焦

mooc弗洛伊德课后习题

第一讲走近弗洛伊德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包括理论部分与方法学部分,而《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侧重于精神分析中的()部分。 A、理论体系 B、方法学 C、假设提出 D、解释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发展无任何作用。 B、弗洛伊德主张释梦是个体觉察潜意识的途径之一。 C、《精神分析引论》的作者是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对人类的发展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分析学说是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社会思潮。 B、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C、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运用广泛。 D、弗洛伊德主张以自由联想方法来治疗患者。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4 《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共分为哪三个部分?() A、过失心理学 B、梦 C、神经病通论 D、爱的哲学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得分:10.0分 5 弗洛伊德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分为过失心理学、_____、神经病通论三部分。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梦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梦 6 小说《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弗洛尔具有双重人格,这一描写特征受到弗洛伊德提出的_____学说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精神分析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精神分析 7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而达利的油画《沉睡》诠释了弗洛伊德提出的_____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潜意识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潜意识 8 弗洛伊德认为嫉妒是个人屈从于强烈的压抑并把压抑转化为意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1. 弗洛伊德的学说已经成为西方人文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成为许多社会科学家的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基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STAI)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导读:本文是关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希望能帮助到您! 均采用1~4级评定:1—几乎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或是经常有;4—非常明显或几乎总是如此。请将解答写在题号后()内。 您的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业( )、文化程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焦虑量表(S-AI) 1() 感到心情平静。 2() 我感到安全。 3() 我是紧张的。 4() 我感到紧张束缚。 5() 我感到安逸。 6() 我感到烦乱。 7() 我现在正烦恼,感到这种烦恼超过了可能的不幸。 8() 我感到满意。 9() 我感到害怕。 10() 我感到舒适。 11() 我有自信心。 12() 我觉得神经过敏。 13() 我极度紧张不安。 14() 优柔寡断。

15() 我是轻松的。 16() 我感到心满意足。 17() 我是烦恼的。 18() 我感到慌乱。 19() 我感到镇定。 20() 我感到愉快。 特质焦虑量表(T-AI) 21() 我感到愉快。 22() 感到神经过敏和不安。 23() 我感到自我满足。 24() 我希望能和别人那样地高兴。 25() 我感到我像衰竭一样。 26() 我感到很宁静。 27() 我是平静的、冷静的和泰然自若的。 28() 我感到困难一一堆积起来,因此无法克服。29() 我过分忧虑一些事,实际这些事无关紧要。30() 我是高兴的。 31() 我的思想处于混乱状态。 32() 我缺乏自信心。 33() 我感到安全。 34() 我容易做出决断。 35() 我感到不合适。 36() 我是满足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心整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着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着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精心整理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意识称为????说的“????????为,“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4.图片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含评分标准)

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 一、量表正文 指导语:下面列出的是一些人们常常用来描述他们自己的陈述,请阅读每一个陈述,然后在右边适当的圈上打勾来表示你现在最恰当的感觉,也就是你此时此刻最恰当的感觉。没有对或错的回答,不要对任何一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但所给的回答应该是你现在最恰当的感觉。 完全没有有些中等 程度 非常 明显 1. 我感到心情平静①②③④ 2. 我感到安全①②③④ 3. 我是紧张的①②③④ 4. 我感到紧张束缚①②③④ 5. 我感到安逸①②③④ 6. 我感到烦乱①②③④ 7. 我现在正烦恼,感到这种烦恼超过了可能的不幸①②③④ 8. 我感到满意①②③④ 9. 我感到害怕①②③④ 10. 我感到舒适①②③④ 11. 我有自信心①②③④ 12. 我觉得神经过敏①②③④ 13. 我极度紧张不安①②③④ 14. 我优柔寡断①②③④ 15. 我是轻松的①②③④ 16. 我感到心满意足①②③④ 17. 我是烦恼的①②③④

18. 我感到慌乱①②③④ 我感觉镇定①②③④ 19. 我感到愉快①②③④ 20. 我感到愉快①②③④ 21. 我感到神经过敏和不安①②③④ 22. 我感到自我满足①②③④ 23. 我希望能像别人那样高兴①②③④ 24. 我感到我像衰竭一样①②③④ 25. 我感到很宁静①②③④ 26. 我是平静的、冷静的和泰然自若的①②③④ 27. 我感到困难一一堆集起来,因此无法克服①②③④ 28. 我过分忧虑一些事,实际这些事无关紧要①②③④ 29. 我是高兴的①②③④ 30. 我的思想处于混乱状态①②③④ 31. 我缺乏自信心①②③④ 32. 我感到安全①②③④ 33. 我容易做出决断①②③④ 34. 我感到不合适①②③④ 35. 我是满足的①②③④ 36. 一些不重要的思想总缠绕着我,并打扰我①②③④ 37. 38. 我产生的沮丧是如此强烈,以致我不能从思想中①②③④排除它们 39. 我是一个镇定的人①②③④ 40. 当我考虑我目前的事情和利益时,我就陷入紧张①②③④状态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简介 马顿斯在斯皮尔伯格的焦虑理论的基础上,又根据相互作用的理论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特质焦虑视为体育运动中特有的特质焦虑(以下简称运动特质焦虑),即运动特质焦虑是把运动情景觉察为威胁、伴随着恐惧和紧张感对运动情景反应的个性特征。马顿斯进而认为斯皮尔伯格的一般特质焦虑测量不能有效地测量运动特质焦虑,并编制了运动焦虑量表,用以测量运动特质焦虑。 记分方法 原始分的记分方法:1、A=4、B=3、C=2、D=1; 根据以下条目编号计算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各测度的原始分。 社会评价焦虑=27+17+22+21+16+28; 比赛准备焦虑=26+32=25+23+24+29; 竞技水平发挥焦虑=5+4+11+9+14; 失败焦虑=8+19+12+33+18; 对方实力焦虑2+31+6+1; 受伤焦虑=3+7+13+15; 测谎分数=10+20+30。 条目15为逆向记分条目,即A=1、B=2、C=3、D=4。测谎分数用以检验回答的真实性。测谎分数( =10+20+30 )为7 分以上者的回答视为可接受的真实回答。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这个问卷列举了运动员面临比赛时,常有的一些心情。每个运动员的心情不完全相同,对于下面问题的回答自然不同,因而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对下面的问题,表达你个人的心情。问卷中每一个问题都有四个回答(A、B、C、D),列在回答栏中,供你选择一个。现举例如下:问题1、我喜欢体育运动。 A、很适合 B、大致适合 C、不太适合 D、很不适合 A、B、C、D中哪一个回答和你的个人看法相近?在回答栏里选择一个最相近的回答,划上一个圆圈表示。比如,不太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就圈上“C”。 很合适大致合 适不大合 适 很不合适 1、关心比赛当天的天气 A B C D 2、关心对手的强处 A B C D 3、担心在比赛中受伤 A B C D 4、担心自己的竞赛表现不好 A B C D 5、担心发挥不出最大的力量 A B C D 6、关心赛场的状况 A B C D 7、因为以前受过伤,害怕受伤 A B C D 8、比赛还没有开始就只想到输 A B C D 9、担心让教练、同伴失望 A B C D 10、默契是集体运动项目必不可少的 要素 A B C D 11、担忧能否发挥出平时的水平 A B C D 12、觉得自己和对手的水平相当时感 A B C D

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王芳 (河西学院教育系,甘肃张掖73400) 摘要: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本文主要内容是对考试焦虑定义的界定、考试焦虑的利弊分析、影响因素、考试焦虑所引起的各种后果、出现考试焦虑后应该采取的对策与建议,进行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一、前言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焦虑的反应,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大学里,现阶段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好坏影响其评优资格,甚至影响毕业于就业。因此,即使是久经考场的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人也比比皆是。本文主要通过前人对考试焦虑研究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找到一些可以调试的对策。 二、考试焦虑的概念界 对于考试焦虑不同的学者有其不同的定义: 朱瑛认为考试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产生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应试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的情绪状态,或意识到考试的可怕场景或大考即将来临所产生的不愉快、不踏实、烦躁不安等带有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应试和应试成绩。[1] 黄鹤、钟俊等人认为考试焦虑指在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能力、已有经验、人格特征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影响和制约,以担忧和害怕为基本特征,并伴有防御和逃避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焦虑情绪表现已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问题。[2] 邬承斌对考试焦虑做了以下的定义:考试焦虑就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事先预料到考试失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又感觉无能为力的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处于无助状态下,难以采取有效方法去适应考试活动而所产生的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摘自《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戴晓阳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概述】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由Charles D Spielberger 等人编制。STAI首版(STAI—Form X)于1970年问世,曾经过2000项研究。1979年,Spielberger 等人对首版进行了修订,修订版的STAI—Form Y于1980年译成中文。 Spielberger等人编制STAI的目的,旨在为临床学家、行为学家和内科学家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实践服务。STAI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可广发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Cattle 和Spielberger提出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的概念。特质焦虑指个体对广泛的威胁性刺激作出焦虑反应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而状态焦虑是觉察到危险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包括个体的紧张、担心、不安、困扰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就是试图将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焦虑区分开来,以便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测量工具。 【内容及实施方法】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评价两种不同焦虑类型的分量表组成,共40个条目。第1~20项为状态焦虑分量表(STAI—Form Y-I ,S-AI),其中半数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半数为描述正性情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个体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分量表(STAI—Form Y-I ,T-AI),用于评定较稳定的焦虑、紧张性人格特质,其中有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9项描述正性情绪。 该问卷又自我评定来完成。评定无时间限制,一般在10~20分钟可完成所有条目的回答。可用于个人或集体测验,受试者一般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STAI采用四点评分法。S-AI: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其中10项为反向计分。T-AI: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也有10项为反向计分。 【测量学指标】 Spielberger在高中生、大学生、新兵和成年工作人员的大样本人群中进行了STAI现场测试,制定了常模。通过测试发现:S-AI和T-AI的题-总净相关系数在0.46~0.61(M=0.52)。S-AI和T-A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9~0.75.原作者对该量表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发现T-AI 的稳定性较高,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3~0.86。S-AI的稳定性较低,相关系数为0.16~0.62.由KR20公式测定其内部一致性系数:T-AI为0.86~0.92,S-AI为0.83~0.92。 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一致性(concurrent)、会聚性(convergent)、区分性(divergent)和结构性比较满意。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两个量表均包含焦虑—存在和焦虑—缺如两个公共因子。 1990年,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与长春一汽精神科合作,在长春地区和北京分别对正常人群和抑郁病人进行了STAI中译本测试,获得了与原作者近似的结果。李文利、钱铭怡(1995)采用大学生被试对STAI进行了修订,去除了T-AI的第4项,修订后量表的同质性信度S-AI为0.9062,T-AI为0.8825。付建斌(1997)对中译本STAI的构想效度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他选取了376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被试,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S-AI和T-AI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沙利文的焦虑理论

沙利文的焦虑理论 【作者】蔡飞 沙利文(H.S.Sullivan)是美籍受尔兰裔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弗洛伊德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但他和弗洛伊德的不同之处在于,弗氏将研究重心放在个体之内,而他则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作用,把研究重心放在个体之间。 人是人际的存在 在沙利文看来,人是人际的存在。人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际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际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沙利文借用了生物学的三个原理说明了这一点。(1)共同生存原理,指生命离不开它所必需的生存环境,有机体的生存有赖于同环境不停地进行能量交换。但沙利文指出,人不同于植物和动物,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而文化是从属于人的抽象,人与文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人的生存离不开人际关系①。(2)组织结构原理,是指生命体的静态构成和变异重组。这是指人的身体构造适合于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共同生存。(3)机能活动原理,指生命体在环境中的复杂反应。根据以上三个原理,沙利文认为,不应该像弗洛伊德那样孤立地研究人的心灵,而应该研究个体与必需的生存环境的关系,研究人际关系。须特别指出的是,沙利文所说的人际关系既是个人与真实的他人的关系,也是指个体与幻想的心象的关系,沙利文以为,应该从际关系着手去探究焦虑和精神病的根源。 沙利文认为,人有满足的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的需要包括躯体的需要和与他人进行情绪性接触的需要。有些满足的需要是生来就有的;而大部分满足的需要则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安全的需要主要是指逃避焦虑的需要,安全需要主要是人际的、心理的、而身体的、个人的。这种需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与求得赞许和特权的需要有关。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婴儿因饥饿而哭叫,引发母亲的柔情,同时激起乳汁的分泌。这时,母婴的需要是互补的,婴儿需要吸吮乳汁,母亲则需要婴儿来吸吮,这样母婴之间成功地实现了能量交换,使婴儿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母婴之间这种需要互补、相互满足的关系谓之“一体化”(integration)。沙利文认为,人所有的满足需要都是通过“一体化”得到满足的。因此,沙利文认为“婴儿的每一种需要,一开始就是一种人际需要”②。 同样,人的安全需要也只有在人际情境中才能得到满足。 二、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 沙利文认为,人与其必要环境构成“人际场”。这个场通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的根源有二,一是躯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张力的存在;二是由焦虑导致张力的存在。 沙利文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人际关系分裂是焦虑的根源。当个体获取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或者有可能受到重要的他人谴责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重要的他人是指那些通过反映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的人,如父母、教师、警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是按照与我们结成“一体化”情境的重要人物的反应性评价来界定自己,以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那么,重要的他人的否定性评价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焦虑呢? 这就必须联系沙利文对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发展就是不断地从动物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转化的过程。成长的个体负有这样一个任务,那就是不断地获得社会性,成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人。如果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个体就会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为社会所接受,还是个“不充分的人”,这时就丧失了人际安全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 沙利文认为,在人际情境中,人所感受到的焦虑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谴责者的重要性,这既指他人实际的重要程度,也指在个体想象中的重要程度。谴责者越重要,则个体的焦虑

考试焦虑

中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之考试焦虑 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选择,考试作为在升学、就业中选拔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压力相当大。而目前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也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处在青春期,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仍比较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不但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学业成绩。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各种情绪的因素中,考试焦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因应考引起的不适应反应的核心症状。如何缓解考试焦虑己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所以,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焦虑;应对策略 一.有关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象 国外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已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研究多侧重于理论机制方面的探讨,其中对考试焦虑机能的研究较为深入。考试焦虑研究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己在欧洲和美国就得到了活跃地开展。布朗(Brown,1938)研究了大学生期末考试前的情绪、心情与考试成绩好坏关系后认为:考试前表现为担心、兴奋、心情不好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如表现平静的学生考试的成绩好,结论是由于测验焦虑的原故[1]。 60年代以后,萨森拉斯(Sasselirath,1964,1965)等用TAQ进行因素分析,抽出了两个因素,分别是个体对自己的操作产生耽心时的认知性因素和对考试状况本身的精神压力的一种自律反应[2]。曼德拉和萨拉森认为,焦虑驱力产生了两种焦虑反应:一种是增进作业完成的焦虑反应,对完成作业产生正向的力,焦虑随作业完成解除;另一种是具有与作业完全无关内容的焦虑反应,会对作业完成产生负向的力,包括有无力感、强烈的身体反应、对地位的丧失感,对惩罚的恐怖、想立即逃避测验状态的感情等。 考试焦虑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研究学者证实了过高的考试焦虑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持适度的焦虑对促进学业成绩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1.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在近十年来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于大、中学生,尤其是高考前学生的焦虑状况的研究。张承芳等(1992)、程念祖等(1996)与葛明贵等(1995)、乔建中等(1997)先后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能力知觉、个性特征、智力水平、学业成绩、人型、庭态度、父母教期望、学负担等都与学生虑感一定的系:莫志英、施强华(1998)做社会支持对考试应激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给予学生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缓考试应激水平。 江光荣,靳岳滨(1997)曾对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困扰的团体辅导做过研究,研究结果是受辅组在辅导后考试焦虑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魏心(2000)采用郑日昌主编的《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进行测量,指出考试焦虑属客观性焦虑,选用认知一行为疗法[4]。江光荣,靳岳滨认为:考试焦虑有明显的认知成分成功的学习包括尝试做事、参与冒险,假如李习者不能在创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 指导语:下面是运动员在赛前对自己的感受通常描述的内容,仔细阅读每一句话,点击选择您此时此刻各种感受的程度。答案无对错之分。不必用大多的时间去考虑,但要回答出最符合你此时所感受到的状况。数字表示的程度为:1=一点都没有,2=有点儿,3=适中,4=非常强烈。 第1项:你的性别是 ○男 ○女 第2项:1.我对此次比赛感到担心。分数★★★★ 第3项:2.我怀疑自己。分数★★★★ 第4项:3.我担心这次比赛不能像往常那样比得好。分数★★★★ 第5项:4.我担心会在比赛中失败。分数★★★★ 第6项:5.我担心在这种压力下不能成功。分数★★★★

第7项:6.我但系在比赛中发挥不好。分数★★★★ 第8项:7.我担心不能达到我的目标。分数★★★★ 第9项:8.我担心别人会对我的表现感到失望。分数★★★★第10项:9.我担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分数★★★★ 第11项:10.我感到神经紧张。分数★★★★ 第12项:11.我感到心神不安。分数★★★★ 第13项:12.我身体感到紧张。分数★★★★ 第14项:13.我感到胃部紧张。分数★★★★ 第15项:14.我感到身体是放松的。分数★★★★ 第16项:15.我心跳得很厉害。分数★★★★ 第17项:16.我感到胃部下沉。分数★★★★

第18项:17.我的手又湿又凉。分数★★★★ 第19项:18.我感到身体发僵。分数★★★★ 第20项:19.我是镇定的。分数★★★★ 第21项:20.我感到身体舒适。分数★★★★ 第22项:21.我感到自己对这场比赛有信心。分数★★★★ 第23项:22.我对这场比赛有把握。分数★★★★ 第24项:23.我有信心面对这场挑战。分数★★★★ 第25项:24.我相信我会有出色的表现。分数★★★★ 第26项:25.我感到精神是放松的。分数★★★★ 第27项:26.我很有信心,因为在我的内心已达到自己的目标。分数★★★★

李梦潮:焦虑的理论与治疗

焦虑的理论与治疗 李孟潮,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谁学会了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克尔凯戈尔恐惧和颤抖是人的至善。 ——歌德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在口语中,有很多词都可以来表述焦虑:着急、紧张、害怕、心烦意乱、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七上八下、热锅上的蚂蚁等等。字源学研究表明(Lewis,1980),焦虑(anxiety)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中的angh ,是狭小或收缩的意思。 一般来说,在精神病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焦虑的定义有三个要件:(1)焦虑是一种烦躁、急切、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心境;(2)焦虑者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3)焦虑往往是没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和明确的内容。 “焦虑”(anxiety)和恐惧(fear)在体验上很相似,但也有区别。恐惧是对具体的、可见的危险的反应,而焦虑一般是弥散的、无具体目的。这是从症状学上区分恐怖和焦虑的一个指征。 从术语学来看,临床上用的焦虑这个词,最早是从德文词angst来的。焦虑研究两大奠基人——克尔凯戈尔和弗洛伊德——都使用angst 这个术语。稍有不同的是,在克尔凯戈尔那里,angst时而指焦虑,时而指恐惧,这造成了翻译的歧义。而对弗洛伊德来说,angst 多指没有明确的客体的焦虑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有了明确的客体,弗洛伊德则倾向于使用furcht(fear, 恐惧)这个词。

究竟什么叫做焦虑,焦虑的本质是什么,迄今仍有争议。 2历史状况 在西方文化史中,正式地、深入地对焦虑进行研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此之前,虽然没有系统地对焦虑的研究,但有一些如何对待焦虑的提议,如在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应当对待焦虑采取接受命运的斯多葛主义的态度,到了中世纪,出于天主教的背景,焦虑被看作是不适当的情感。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应该使用理性来控制焦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旧有的道德谱系和社会结构遭到强烈冲击,人人自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焦虑的研究兴起,主要是集中于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领域。 最早深入研究焦虑的人是哲学家克尔凯戈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旧译齐克果)他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公认的鼻祖。 在克尔凯戈尔之后,存在主义领域内焦虑的研究沿着两条线路发展:一条是哲学的线路,一条是心理学的线路。在哲学的线路中有海德格尔等人。在心理学线路中代表人物有罗洛·梅、弗兰克尔等。 克尔凯戈尔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否有影响不得而知,但可能存在着间接的影响。早在1895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还处于萌芽的阶段,他就在其论文《on the grounds for detaching a particular syndrome from neurasthenia under the descr iption ― anxiety neurosis‖》中把焦虑性神经症从神经衰弱中分化出来,在医学史上首次对焦虑症进行描述和定义,其后,他又在《自我与本我》、《抑制、症状与焦虑》等名著中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对焦虑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弗洛伊德对焦虑症的临床影响仅次于其对癔症的影响,至今未绝。弗洛伊德之后,从精神分析角度对焦虑的进行的研究数不胜数,一度成为焦虑研究的主流。主要集中在兰克、霍尼、沙立文、Klein等人那里。 20世纪被某些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AGE OF ANXIETY)‖。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冷战、核威胁、经济危机的文化背景下,焦虑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焦虑的神经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精神药理学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焦虑的行为-认知治疗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也使焦虑的治疗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

开题报告 考试焦虑

孝感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生考试焦虑现象与辅导研究 院系教育与心理学院专业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张玉梅学号100712410 指导教师陈幺元职称副教授2011年6月18日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教育也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下一代和希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开始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考试焦虑现象也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焦虑的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是通过实地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能深入的了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多种原因和症结所在,有利于对症下药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考试,并针对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研究的意义: 此次研究是从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这一因素出发,旨在研究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现状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方面,从而为辅导学生考试焦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的调查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的实际情况,使调查的结果更加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对焦虑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焦虑观是由早期思辨时期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与人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后来也有很多学者对其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弗洛伊德认为是人内部矛盾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后来他进行了完善,从能量系统的观念提人有三种焦虑即现实焦虑(又为特征性焦虑、状态性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霍妮在弗洛伊德焦虑及

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这是一个心理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例由于因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导致的心理困惑,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等方法使求助者克服了考试焦虑。 1 一般资料: 田某,男,13岁,汉族,八年级学生,独生子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比较胆小。父母都是公务员,工作较忙,很少同孩子主动交流,对求助者要求较高。因害怕父母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避免被父母批评。所以,田某除了学习之外,兴趣爱好极少。 2 个人陈述: 田某向心理老师反映,所就读的班级云集了各校的尖子生,竞争非常激烈,学习压力大。在进入中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前两天,由于担心成绩考不好,自己就开始出现心慌的现象,考试时更不能进入状态,结果考试成绩和预想的相差甚远,由进校时班里的第3名降到了第22名。现在只要临近或参加考试心里就总是焦急和心慌,很难入睡,白天筋疲力尽,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但是在平时,学习就没有问题,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身心都比较放松,不焦虑、不紧张,睡得也比较香。可是最近因为又要面临期末考试,这几天问题又严重起来了,自己感觉非常苦恼,所以前来咨询,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叙述情况条理清楚,仪表整洁,回答问题能抓住要点,谈到考试时表情痛苦、紧张,情绪低落,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孩子母亲反映:小孩从小很懂事,自尊心强,成绩一直很好,现在考试压力大,希望通过咨询能缓解考试焦虑。 4 心理测量表结果: SAS 测定总粗分=42 标准分=52.5 EPQ 测验E=39 N=61 P=58 L=19 5 评估与诊断: 诊断依据如下: 根据对田某临床资料的收集,对其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5.1 区分重性精神病 田某感到内心十分痛苦,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超出正常范围,属自制力完好,有主动求医行为,迫切希望咨询员能够帮助其摆脱困扰,重新恢复正常。从以上两点看,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排除重性精神病可能。 5.2 区分神经症 其一、田某的问题明显是由社会生活事件引起的,即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所引起的焦虑。其二、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引发了其他的身心反应。其三、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其四、田某的心理问题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密切,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根据许又新神经症一书中提出的精神症临床诊断三标准: 1)病程三周评1分 2)精神痛苦程度紧张心烦评1分 3)社会功能学习上受到轻微妨碍评1分 上述诊断评分为3分,按照许又新教授总分6分以上可诊断为神经症的标准,故可排除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