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提要:媒介产业化是世界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新的发展形式,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将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媒介产业化;意识形态;国家权力;依存;斗争

传播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而现如今,信息社会已经悄然无息的从多年前专家学者的书堆中跃然成为现实。与媒介发展相对应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媒介在新的时代向产业化发展是当今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媒介产业化

1.媒介产业化的定义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媒介组织要生存无疑就要融入市场,像企业一样生存。但相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媒介组织的地位较为独特。首先,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它的产出是信息,投入是信息,售出的也是信息。但由于信息作为文本不仅仅只承担着信息本身,它同时还承载着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国家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因而信息本身天生就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而媒介产业化,就是指媒介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和传媒市场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媒介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向独立的企业法人过渡, 并以市场平等、竞争的原则建构内外关系, 从而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同类企业的集合体”既媒介产业。

2.媒介产业化的发展过程

现代意义的新闻媒介产业化是以廉价报刊的出现为开端的。在经历了漫长的党报和商业报刊并存的时期后,规模化的廉价报刊针对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这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媒介产业化的发展是以1978年底报社开始进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起点的。当时我国的商品经济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此前,媒体是事业单位,经费完全由国家拨给,无需考虑经营管理。1978年底,人民日报社等首都主要报社经财政部批准,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济政策。白此,我国报业逐步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我国新闻媒体产业化运作的开端。

3.媒介产业化的动因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媒介的产业化其实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越发展,对信息的依赖也就越强。从媒介自身的产业发展和国际化的环境来看的话,可以梳理出媒介产业化的三个动因:一是媒介市场,特别是广告市场的形成;二是对应媒介市场的发展,媒介内部规模化,集团化的趋势;三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作用纽带的资本的需求作用。1媒介市场的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促使中国整体消费力进一步释放,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5万亿。对于现在的国内媒体环境来说,随着国内GDP的突飞猛进,广告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媒体内部规模化发展。巨大的市场必然催生巨大的媒体。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国各地的媒体都纷纷展开竞争,并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国内传媒业界慢慢出现了群雄并起,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且各个地方的传媒在发展之后开始陆续成立传媒有限公司或传媒集团,开始向集团化迈进。3媒介资本运作。在大市场的环境下,大媒体的运营需要大资本的支撑。资本的投入才能成为媒介帝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但是和新媒体相比,很多传统媒体上市道路曲折,较有名的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出现的第一个上市子公司,以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为主营业务的新媒体公司百视通成功借壳广电信息登陆资本市场。但如湖南广电这样的优质集团,上市路途却不明了,去2009年,湖南广电集团曾想把树下的优质资产注入湖南电广传媒,实现借壳上市,但却没有实现,去年湖南电广传媒还因此事停牌了一个月。

二、意识形态分析

拿破仑时期法国国立研究院的哲学家、政治家托拉西是意识形态说的创始人,他第一次将“意识形态”的概念引人了西方哲学史。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意识形态学说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并第一次使之建立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列宁将社会关系区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物质关系是与物质社会关系相对应的。物质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直接基础,决定着社会形态,构成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也是思想社会关系的基础。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包括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其总和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观念上层建筑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等不同形式。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政治的各种设置都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这种决定是通过物质的社会关系直接体现出来的。政治上层建筑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制度化必定也服从于思想的社会关系, 服从于观念的上层建筑,在社会统治系统中政治的各种设置虽然在形式上看是一种物质的实体的要素但它却是意识形态的内容。

因此,界定意识形态概念包括几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它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第二层次,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第三层次,它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功能。具备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它就是意识形态。由此,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意识形态的代表往往就是各国政府,而媒介产业与政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被统一于国家之中。在国家这个环境下,两者既相互联系、依存;又相互排斥、斗争。

1.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媒介在市场经济中走向产业化符合一般企业的发展规律,是必然趋势,但由于信息的特殊性,使得媒介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政府权力的“照顾”。这就使得媒介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会遇到这个问题,既要争取受众市场,又要满足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当政府的利益和受众利益一致时,这个问题一般不会出现。但当双方利益起冲突时,夹在中间的媒介组织将何去何从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所听到的较多的新闻职业准则等等要求媒介应该为公众利益的福祉服务,追求新闻客观,公正,真实。由于政府的公权力归根到底都是由个人去行使的,而这就产生一个矛盾:当这种公权被用在为个人谋私时,对整个社会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因而,对于政府公权力的制衡不仅需要司法层面上的硬控制,同时也需要媒介,社会大众的软监督。

但由于媒介组织都是专业性的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监督能力大于一般社会个体,而且媒介组织在监督政府公权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往往成为稀缺产品,不仅为媒介组织赢得名声,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吸引受众的眼球,为媒介赢得受众,更好的进行媒介产业化的发展。而对于政府来说,社会公众利益是不容挑战的,为了社会公众利益,媒介对政府的监督变成义不容辞的使命。但媒介与意识形态的斗争并非总是以胜利告终。可见政府权力从未放弃过媒介产业的控制,而且手段多变。

因此,更多的媒体实际上往往选择的是对“权力”的依附,而且诸如当战争或灾难来临时,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联系空前紧密,迫于特殊的语境下,政府话语权是优先的,媒介除了围绕意识形态众口一词之外,往往毫无余地可退。

2.媒介产业化与意识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媒介组织与意识形态相互依存首先表现为国家权力通过立法控制媒体,然后通过媒体来控制社会。国家对媒体控制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前提。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均针对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对大众媒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

法兰克福学者指出这种操纵和控制是通过对媒介内容、媒介使用语言的规范化和传播过程模式化来实现的。具体说,作为统治合法化的媒介,其操纵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对传播内容的控制。2是对媒介语言的规范与约束。3是对传播过程的控制和操纵。

媒介成为意识形态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媒介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西方媒介的虚假性和欺骗性不是以粗暴的方式呈现的,而是以一种更为微妙、更为缓和、也更为有效的形式表现的。主要表现为:1制造普遍利益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