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 介绍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的基 本 内涵和现状 ,并提 出措 施来推进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的进程 ,从 而提 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 使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得到普及 。并成 为大学生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行为指南。
关键 词 高校 马 克 思 பைடு நூலகம் 义 大众 化 问题 对策
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
近 年来 ,伴随着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 ,人们对马克 思 主义 的了解 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但不可否 认 ,随着经济全球 化和我 国改革开 放的逐步深入 , 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H渐发展 ,当前 社 各种西方社会思 潮如 西方马克思 主义 、非理性主义 、后现 代 、全球化 思潮等对我们 的主流意 识形态地 位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 大 ,人们的思 想观念 、价值 取向 、 为规 范都发生了深刻而明显 的变化 ,作为社会 行 群体重要组 成部分的当代大学生也 因为社 会转型而 呈思 维意识趋于独
用。党 的十七 大报告指 出 ,在 新的历 史时期 ,要 “ 力推进 理论 创 大 新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 践特 色 、民族特 色、时代 特 色 ,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 活动 ,推动 当代中国 开 马克思 主义大众 化”“ ,这是在党的文件 中第一 次明确提 出 “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问题。 由此可见 ,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问题愈来 愈成为学术 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 所 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 与广大人民群众 的 日常 生 活实 践结合起来 .与大众 文化结合起来 ,不断赋 予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鲜 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 色 、时代特色 ,形成 适合广大人 民群众 需要 的具有时代特 点的马克思主义 。
们的生存方式 和思维方式 都在这种 大变革中发生 了根本 性的变化 。人 们 的精神生活呈现 出多元化 的趋 势 ,各种 错误的观念 、意识也不断涌 现 ,从而导致 了人们 的信仰 、价值观 念的多元化 。西方思 想文 化和生
活方式 、人生观 、价值观 同时传入 我国 ,使 个人主义 、拜 金主义 、享
3 推进高校马克恩主义大众化德对策
如 何使马克思主义在 内容上 、形式上 和语言上更加得到 广大人 民
群众 的接 受和认同 ,从13年艾思奇 的 < 96 大众哲 学 >出版 以来 ,一直 是备受 关注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问题 。大众化是 马克 思主 义的本质 属性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 广大人 民群众所理解 、所 掌 握 ,才能 转化 为强大 的物质力 量 ,在 推动 历史进 步 中发 挥应 有的 作
( ) 1 健全机制 ,加强环境 建设 ,为推进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提供 良好保障 。高 校推进 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必须齐抓共管 .要求广大师 生 员工 充分认识 其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贯彻落实才能有实效 。同时高 校应从组 织机 制、督 促检查等方面入手 ,营造 良好的环境和氛 围,为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 力保障 。 首先 ,要建立健 全机制 ,明确职责 ,通过设立课题 、组织研究 , 奖励制 度等活动给予 支持。其次 ,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 率和感染力 。再 者,树 立典 型 ,加强学习和交流 。用先进典型教育群 众更具说服力 、影 响力和感 染力。高校应根据不 同学生群体特点 。注 意培育 不同层 次学 习实践马克 思主义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推动高校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深入发展 。 ( )加强高校马克 思主义 大众 化工作 队伍 的建设 。推进 马克思 2 主义大众化 。人才队伍是关键 。高校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既包括思 想政治理论课 ( 简称 “ 思政课 ” ) 教师 ,也包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 研究的教师 、党政干 部等。首 先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 是大学生 的必修课 ,是 帮助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 观 的重要途径 。因此 高校要 从加 强教材建 设 ,提 高理 论教育 的针对 性 ,创新教学手段 ,改进课堂 教学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师资水平 , 充分发挥思政课 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 学生 、教育大学生 ,以学 习和传播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 内容 ,大力推动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 ,着力引导广大学生准确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 内涵
处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但不 可否认 ,部分 学校在 选拔辅导 员时由于专业的限制 ,有些辅导 员存在对 口专业 和理 论水平 不足等问 题 ,同时部分辅导员存在责任心不强 ,做事不用 心、不 细心 , 未能 以 身作则 ,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实效性 和针对性 不强。 ( )网络环 境的负面效 应对实现马克 思主义大众 化产生 了制 约 4 作 用。信 息技 术的迅速扩散 ,给人们带来 了许 多便利 ,同时也带来 了 许多危 害 ,网络所传递的信息 、 一些网络主体 的不良行 为都会对人们 产 生负 面的影 响 ,将对 大学生 的思想 和行 为方式 、道 德认识 、人生 观 、价值 观产生巨大的冲击 。许多大学生沉迷 网络 ,无 心向学 ,成 为 旷 课、补考 、退学等原 因 ,网络 日渐侵害着 大学生 的身 心健康 。
立化 、价值观念现 代化 、个体需求 多样化 、行为方式个性 化等一系列 特点 。 ( ) 1 在社会转 型期 ,大学生 的思想观 念、信仰 和价值观 念多样
化 ,学 习马克思 主义理 论的兴趣和 热情弱化 。当今社会 正处于 由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由农业经济 向现代 工业经济转变 、由计划经济 体制向建 没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 的大变革中 ,人
高 校 论 坛
由
_ lo 弘 : 一 技 2 年舅 飙 o
推 进 高校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对 策研 究
林 宝 唐
( 林理 工大学人 文社会科学 学院 ) 桂 摘 要 高校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 阵地 ,马克 思主义理论对 大学生成 长成才起 着至 关重要 的作 用。然而现在各 高校 大学 生对马克恩主史理论 的掌握 程度 普遍偏低 ,马克 思主史大众化普及状 况和效果 不明显 ,严 重影响 了高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的进程 。通
关键 词 高校 马 克 思 பைடு நூலகம் 义 大众 化 问题 对策
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
近 年来 ,伴随着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 ,人们对马克 思 主义 的了解 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但不可否 认 ,随着经济全球 化和我 国改革开 放的逐步深入 , 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H渐发展 ,当前 社 各种西方社会思 潮如 西方马克思 主义 、非理性主义 、后现 代 、全球化 思潮等对我们 的主流意 识形态地 位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 大 ,人们的思 想观念 、价值 取向 、 为规 范都发生了深刻而明显 的变化 ,作为社会 行 群体重要组 成部分的当代大学生也 因为社 会转型而 呈思 维意识趋于独
用。党 的十七 大报告指 出 ,在 新的历 史时期 ,要 “ 力推进 理论 创 大 新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 践特 色 、民族特 色、时代 特 色 ,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 活动 ,推动 当代中国 开 马克思 主义大众 化”“ ,这是在党的文件 中第一 次明确提 出 “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问题。 由此可见 ,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问题愈来 愈成为学术 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 所 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 与广大人民群众 的 日常 生 活实 践结合起来 .与大众 文化结合起来 ,不断赋 予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鲜 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 色 、时代特色 ,形成 适合广大人 民群众 需要 的具有时代特 点的马克思主义 。
们的生存方式 和思维方式 都在这种 大变革中发生 了根本 性的变化 。人 们 的精神生活呈现 出多元化 的趋 势 ,各种 错误的观念 、意识也不断涌 现 ,从而导致 了人们 的信仰 、价值观 念的多元化 。西方思 想文 化和生
活方式 、人生观 、价值观 同时传入 我国 ,使 个人主义 、拜 金主义 、享
3 推进高校马克恩主义大众化德对策
如 何使马克思主义在 内容上 、形式上 和语言上更加得到 广大人 民
群众 的接 受和认同 ,从13年艾思奇 的 < 96 大众哲 学 >出版 以来 ,一直 是备受 关注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问题 。大众化是 马克 思主 义的本质 属性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 广大人 民群众所理解 、所 掌 握 ,才能 转化 为强大 的物质力 量 ,在 推动 历史进 步 中发 挥应 有的 作
( ) 1 健全机制 ,加强环境 建设 ,为推进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提供 良好保障 。高 校推进 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必须齐抓共管 .要求广大师 生 员工 充分认识 其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贯彻落实才能有实效 。同时高 校应从组 织机 制、督 促检查等方面入手 ,营造 良好的环境和氛 围,为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 力保障 。 首先 ,要建立健 全机制 ,明确职责 ,通过设立课题 、组织研究 , 奖励制 度等活动给予 支持。其次 ,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 率和感染力 。再 者,树 立典 型 ,加强学习和交流 。用先进典型教育群 众更具说服力 、影 响力和感 染力。高校应根据不 同学生群体特点 。注 意培育 不同层 次学 习实践马克 思主义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推动高校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深入发展 。 ( )加强高校马克 思主义 大众 化工作 队伍 的建设 。推进 马克思 2 主义大众化 。人才队伍是关键 。高校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既包括思 想政治理论课 ( 简称 “ 思政课 ” ) 教师 ,也包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 研究的教师 、党政干 部等。首 先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 是大学生 的必修课 ,是 帮助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 观 的重要途径 。因此 高校要 从加 强教材建 设 ,提 高理 论教育 的针对 性 ,创新教学手段 ,改进课堂 教学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师资水平 , 充分发挥思政课 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 学生 、教育大学生 ,以学 习和传播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 内容 ,大力推动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 化 ,着力引导广大学生准确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 内涵
处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但不 可否认 ,部分 学校在 选拔辅导 员时由于专业的限制 ,有些辅导 员存在对 口专业 和理 论水平 不足等问 题 ,同时部分辅导员存在责任心不强 ,做事不用 心、不 细心 , 未能 以 身作则 ,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实效性 和针对性 不强。 ( )网络环 境的负面效 应对实现马克 思主义大众 化产生 了制 约 4 作 用。信 息技 术的迅速扩散 ,给人们带来 了许 多便利 ,同时也带来 了 许多危 害 ,网络所传递的信息 、 一些网络主体 的不良行 为都会对人们 产 生负 面的影 响 ,将对 大学生 的思想 和行 为方式 、道 德认识 、人生 观 、价值 观产生巨大的冲击 。许多大学生沉迷 网络 ,无 心向学 ,成 为 旷 课、补考 、退学等原 因 ,网络 日渐侵害着 大学生 的身 心健康 。
立化 、价值观念现 代化 、个体需求 多样化 、行为方式个性 化等一系列 特点 。 ( ) 1 在社会转 型期 ,大学生 的思想观 念、信仰 和价值观 念多样
化 ,学 习马克思 主义理 论的兴趣和 热情弱化 。当今社会 正处于 由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由农业经济 向现代 工业经济转变 、由计划经济 体制向建 没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 的大变革中 ,人
高 校 论 坛
由
_ lo 弘 : 一 技 2 年舅 飙 o
推 进 高校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对 策研 究
林 宝 唐
( 林理 工大学人 文社会科学 学院 ) 桂 摘 要 高校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 阵地 ,马克 思主义理论对 大学生成 长成才起 着至 关重要 的作 用。然而现在各 高校 大学 生对马克恩主史理论 的掌握 程度 普遍偏低 ,马克 思主史大众化普及状 况和效果 不明显 ,严 重影响 了高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的进程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