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文言文断句知识与技巧

一、考题回放:

(1)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才在字旁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dòu)”。两者合称句读。实际上古人读书很少用读,主要是用句。给文言文断句,就是加标点。标点是在断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来说,先断后点,即先断开文段,再用现代汉语的标点法加标点。

二、方法指点: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如果是客观题,注意比较,做出选择。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文言文正确断句、标点的原则是: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标点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标点后的语法和语音现象都和古代汉语相符合。

三、[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3.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

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参考答案]

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我们理解这句话,它是讲李氏子蟠这个人的年龄、爱好和通习的内容。那么,此人爱好并通习的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还是爱好古文,另通习六艺经传呢?我们只需理解当时的六艺经传是学生的必读书,内容庞杂,学生不可能对其各科都爱好。

3.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执叶公之余习/狃(niǔ)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