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件: 外科感染1第一节 概 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脓肿 ❖全身:
▪ 中毒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 ▪ 白细胞升高或下降;血小板下降(<50*109/L)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感染性休克 ▪ 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附图: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早期:局部红肿
脓肿形成
临床表现与诊断(2)
❖诊断要点
▪ 病史 ▪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感染病灶的特点) ▪ 辅助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诊
▪ 某些内科感染最终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慢 性脓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人有可能 需要进行胸廓成形术,以消灭脓腔,减缓毒素 吸收;
▪ 外科感染常伴有体表皮肤粘膜的破损;
❖外科感染占外科疾病的30%~50%。
特点
❖多属几种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以内源型(自身)感染为主,病原多来自
人体的正常菌群; ❖多数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病变常导
机体抵抗力
感染扩散
进展
❖致病菌变化特点:
▪ 革兰氏阴性杆菌成为突出问题; ▪ 厌氧菌感染逐渐增多; ▪ 二重感染、机会感染已引起高度重视; ▪ 耐药菌株增加了抗生素治疗困难; ▪ 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增加了医源性因素
“超级细菌”的相关报道
超级细菌
❖ 所谓“超级细菌”是一种通 俗的说法,即一种细菌对多 种抗生素不敏感,或者说, 多种抗生素都不能杀死或抑 制它们。
治疗(1)
❖局部治疗
▪ 患部制动,抬高患肢。 ▪ 外用药(碘酊、鱼石脂软膏、硫酸镁、金
黄散等) ▪ 物理疗法(热敷、红外线、超短波等) ▪ 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 脓肿未形成不切开,以免感染扩散; • 局部炎症剧烈,情况特殊如脓性指头炎、颈前
部感染水肿影响呼吸,可早做切开减压。
治疗(2)
致组织结构破坏、修复、愈合并形成瘢痕; ❖常需手术治疗,如切除、引流、清创。
临床分类(1)
❖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共同特点:红肿 热痛,继之化脓;一种致病菌可引起不同的化脓 性感染,而不同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感染;
❖ 特异性感染:一种致病菌只能引起特定的感染。 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超级细菌”更为科学的称 谓应该是“产NDM-1耐药细 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 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 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 外)不再敏感的细菌。临床 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 菌造成的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1)
❖ 其他分类:
▪ 根据感染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原发、继发、混合) ▪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外源性、内源性) ▪ 根据感染发生的场所(社区、院内)
临床分类(2)
❖条件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又 称机会性感染,指平常致病力低的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 全身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 ▪ 中药 ▪ 激素(必要时) ▪ 抗感染药物(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应用(1)
❖我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变化:
▪ 60年代我国外科临床上主要应用青、链霉素等 非广谱抗生素以及四环素、氯霉素等;
▪ 70年代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 80年代以来,从头孢霉素的第一代直至第三代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又称菌群交替 症,经长时间化学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治疗, 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而在 感染灶或其他部位的耐药菌异常增殖,发展 成明显的感染。
病因
❖外科感染的发生离不开致病菌、环境条件、 机体条件3个方面:
▪ 致病菌的数量及其毒性是引起感染的基础。 ▪ 环境条件即影响致病微生物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 机体条件:机体的防御能力:
• 局部情况:皮肤粘膜缺损、管腔阻塞、血循障碍、 先有其它病变等
• 全身抗感染力降低:消耗性疾病、激素、放化疗、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AIDS等。
外科感染的转归(1)
致病菌的侵袭力
机体抵抗力
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
外科感染的转归(2)
致病菌侵袭力
机体抵抗力
转为慢性感染
外科感染的转归(3)
致病菌侵袭力
脓液特点
淡绿色、 特殊的 甜腥味
恶臭
对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是腹 特殊的恶臭 膜炎、尿路感染、烧伤创面感 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 ❖创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 ❖合理选用抗生素和相应抗毒血清; ❖提高机体抵抗力; ❖医护人员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正确处理带菌者和合理处置污染物品; ❖……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1)
主要内容
1
外科感染概述
2
常见的体表感染
3
第一节 概 述
“感染”与“污染”
❖感染:病原体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反应, 如局部红肿热痛、化脓和功能障碍,全身 性发热等;
❖污染:病原体刚开始入侵人体,尚未引起 机体反应,但有可能发生感染。
外科感染概述
❖定义:一般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 发生在创伤、手术、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 的感染。
脓液特点 黄色、稠厚、不臭、 感染易局限,可形 成转移性脓肿
淡红色、稀薄、量大、 感染易扩散
单独感染不臭,混合 感染脓液稠厚、灰 白色、有恶臭或粪 臭
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2)
致病菌 铜绿假单
胞菌
脆弱类杆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感染及脓毒 症
厌氧菌,有产气性,多与需氧 菌形成混合感染,是腹腔内感 染的主要致病菌
断性穿刺、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1)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化脓性链球 菌A群
大肠埃希菌
致病特点
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 血浆凝固酶,引起疖、痈、 脓肿、伤口感染、骨髓炎等
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等引起淋巴管炎、急 性蜂窝组织炎、脓毒症等
单独致病力弱,常与厌氧菌 混合感染,引起阑尾炎等腹 腔内感染
广谱药物迅速更新,广泛应用于临床。 ▪ 90年代中期以后,头孢四代逐渐投入临床;
2002年我国第一类四代抗生素头孢吡肟上市。
P126-128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2)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问题:
▪ 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 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 二重感染机会增多 ▪ 忽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不正确的给药途径 ▪ 加重患者和社会经济负担
▪ 中毒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 ▪ 白细胞升高或下降;血小板下降(<50*109/L)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感染性休克 ▪ 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附图: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早期:局部红肿
脓肿形成
临床表现与诊断(2)
❖诊断要点
▪ 病史 ▪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感染病灶的特点) ▪ 辅助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诊
▪ 某些内科感染最终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慢 性脓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人有可能 需要进行胸廓成形术,以消灭脓腔,减缓毒素 吸收;
▪ 外科感染常伴有体表皮肤粘膜的破损;
❖外科感染占外科疾病的30%~50%。
特点
❖多属几种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以内源型(自身)感染为主,病原多来自
人体的正常菌群; ❖多数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病变常导
机体抵抗力
感染扩散
进展
❖致病菌变化特点:
▪ 革兰氏阴性杆菌成为突出问题; ▪ 厌氧菌感染逐渐增多; ▪ 二重感染、机会感染已引起高度重视; ▪ 耐药菌株增加了抗生素治疗困难; ▪ 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增加了医源性因素
“超级细菌”的相关报道
超级细菌
❖ 所谓“超级细菌”是一种通 俗的说法,即一种细菌对多 种抗生素不敏感,或者说, 多种抗生素都不能杀死或抑 制它们。
治疗(1)
❖局部治疗
▪ 患部制动,抬高患肢。 ▪ 外用药(碘酊、鱼石脂软膏、硫酸镁、金
黄散等) ▪ 物理疗法(热敷、红外线、超短波等) ▪ 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 脓肿未形成不切开,以免感染扩散; • 局部炎症剧烈,情况特殊如脓性指头炎、颈前
部感染水肿影响呼吸,可早做切开减压。
治疗(2)
致组织结构破坏、修复、愈合并形成瘢痕; ❖常需手术治疗,如切除、引流、清创。
临床分类(1)
❖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共同特点:红肿 热痛,继之化脓;一种致病菌可引起不同的化脓 性感染,而不同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感染;
❖ 特异性感染:一种致病菌只能引起特定的感染。 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超级细菌”更为科学的称 谓应该是“产NDM-1耐药细 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 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 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 外)不再敏感的细菌。临床 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 菌造成的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1)
❖ 其他分类:
▪ 根据感染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原发、继发、混合) ▪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外源性、内源性) ▪ 根据感染发生的场所(社区、院内)
临床分类(2)
❖条件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又 称机会性感染,指平常致病力低的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 全身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 ▪ 中药 ▪ 激素(必要时) ▪ 抗感染药物(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应用(1)
❖我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变化:
▪ 60年代我国外科临床上主要应用青、链霉素等 非广谱抗生素以及四环素、氯霉素等;
▪ 70年代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 80年代以来,从头孢霉素的第一代直至第三代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又称菌群交替 症,经长时间化学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治疗, 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而在 感染灶或其他部位的耐药菌异常增殖,发展 成明显的感染。
病因
❖外科感染的发生离不开致病菌、环境条件、 机体条件3个方面:
▪ 致病菌的数量及其毒性是引起感染的基础。 ▪ 环境条件即影响致病微生物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 机体条件:机体的防御能力:
• 局部情况:皮肤粘膜缺损、管腔阻塞、血循障碍、 先有其它病变等
• 全身抗感染力降低:消耗性疾病、激素、放化疗、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AIDS等。
外科感染的转归(1)
致病菌的侵袭力
机体抵抗力
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
外科感染的转归(2)
致病菌侵袭力
机体抵抗力
转为慢性感染
外科感染的转归(3)
致病菌侵袭力
脓液特点
淡绿色、 特殊的 甜腥味
恶臭
对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是腹 特殊的恶臭 膜炎、尿路感染、烧伤创面感 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 ❖创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 ❖合理选用抗生素和相应抗毒血清; ❖提高机体抵抗力; ❖医护人员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正确处理带菌者和合理处置污染物品; ❖……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1)
主要内容
1
外科感染概述
2
常见的体表感染
3
第一节 概 述
“感染”与“污染”
❖感染:病原体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反应, 如局部红肿热痛、化脓和功能障碍,全身 性发热等;
❖污染:病原体刚开始入侵人体,尚未引起 机体反应,但有可能发生感染。
外科感染概述
❖定义:一般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 发生在创伤、手术、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 的感染。
脓液特点 黄色、稠厚、不臭、 感染易局限,可形 成转移性脓肿
淡红色、稀薄、量大、 感染易扩散
单独感染不臭,混合 感染脓液稠厚、灰 白色、有恶臭或粪 臭
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2)
致病菌 铜绿假单
胞菌
脆弱类杆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感染及脓毒 症
厌氧菌,有产气性,多与需氧 菌形成混合感染,是腹腔内感 染的主要致病菌
断性穿刺、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介绍(1)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化脓性链球 菌A群
大肠埃希菌
致病特点
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 血浆凝固酶,引起疖、痈、 脓肿、伤口感染、骨髓炎等
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等引起淋巴管炎、急 性蜂窝组织炎、脓毒症等
单独致病力弱,常与厌氧菌 混合感染,引起阑尾炎等腹 腔内感染
广谱药物迅速更新,广泛应用于临床。 ▪ 90年代中期以后,头孢四代逐渐投入临床;
2002年我国第一类四代抗生素头孢吡肟上市。
P126-128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2)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问题:
▪ 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 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 二重感染机会增多 ▪ 忽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不正确的给药途径 ▪ 加重患者和社会经济负担